日本如何從戰敗最痛的硬日子裏,無損尊嚴地活下來?
一段從牛奶糖與巧剋力展開的曆史;
一部越讀越堅硬的「知日」之書。
15個物件,迴歸曆史脈絡,輕輕切入,深深探查;
重新凝視1945年以降,最近也最遠的 現代日本。 一年看N部日劇,飛奔N趟日本就算哈日族?
提到JAPAN,隻能想起櫻花、和服、沙西米與武士刀?
現代日本的發展,其實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牛奶糖︱巧剋力︱零式戰機︱扶桑花︱燒肉︱電車︱門票︱頭盔︱汽車︱模型︱櫻花︱履曆錶︱房間︱生魚片︱麥剋風
本書透過15個物件介紹1945年後日本社會與文化的深層麵嚮,
帶你看見不一樣的現代日本!
巧剋力,一種由「前敵國」輸入的奢侈甜食,如何在戰後迅速收服日本這個戰敗國的民心?
日本又如何麵對戰爭這段復雜的曆史,並且成功「逆轉勝」,以明治巧剋力等知名自製品牌擄獲美國人甚至全世界的味蕾?
「轉角國際」專欄作傢蔡曉林,藉由15個物件深入戰後的日本,以社會學的視角,搭上時光機重迴1945年,帶領讀者看著日本一路從美軍接管時期走來,經曆五○、六○年代的萬國博覽會與東京奧運,重登世界舞颱中心,卻也同時麵對國內左翼份子的學運與全共鬥;七○年代攀上經濟起飛的高峰後,又迅速遇上泡沫經濟,八○、九○年代的奧姆真理教事件、禦宅文化、尼特族與孤獨死等文化現象,都反映瞭社會人際關係麵臨解構與崩解的危機;然而直到三一一大地震,人們似乎又重新找迴緊密聯結的「絆」的契機……。
從戰敗的廢墟中重生,造就經濟起飛的榮景,又迅速在泡沫中瓦解;
日本的下一步,將走嚮何處?
一起溫柔地靠近,
直擊日本社會的核心。
以微觀的物,
開啓對於世界更多元與宏觀的想像。
本書特色
★透過15個物件,多麵嚮觀察1945年後日本社會文化的「知日」之書!
名人推薦 國立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蘇碩斌 專文推薦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颱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塗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曆史」創辦人)
陳建守(「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曆史」創辦人、「說書」主編)
盛浩偉(文學寫作者)
顔杏如(國立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助理教授)
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曆史學係助理教授)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依姓名筆畫為序 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爲切入點,藉著她敏銳的觀察,讓讀者看到瞭日本近現代曆史非常立體的一幅幅圖像,並從中認識許多曆史發展與當下社會的連結。在許多探索日本社會文化的作品中,此書難得的具有曆史的縱深,又兼顧當代的意義。每一位對日本社會文化有興趣的讀者,都能夠在此書中找到驚喜和樂趣。──國立政治大學曆史學係助理教授 藍適齊
作為東亞極少數的親日國,颱灣早已有許多以日本之名的齣版品流通市麵,以滿足一般大眾對這個東洋島國的綺麗幻想。但是,這些書籍中所呈現的日本,卻不免有許多坊間既定的刻闆印象,或是為瞭迎閤「哈日」的喜好,而一味歌頌所謂日本文化、日本精神。而像《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一樣迴歸曆史脈絡,細緻看待文化物與文化現象的著作,實在珍貴。
作者蔡曉林留學於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其指導教授吉見俊哉,是日本當前極重要的社會學者,同時也是前東京大學副校長。而身處吉見研究室,勢必也令曉林得以浸淫在日本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能以更具深度的眼光看待當下日本的各種社會與文化現象。所以在《微物誌》當中的日本,既免去瞭過度美化的虛幻,也有著對資本主義的警覺,同時亦將日本知識界的進步觀點用深入淺齣、清晰明確的筆調,普及給一般讀者。
颱灣與日本的關係,無論是過去或現在,都確實相當地緊密,這不是也不該一概地以「親日」或「反日」這樣的二元對立觀點來理解。《微物誌》以實體的「物」齣發,朝嚮抽象而深邃的思考,併陳物事的正反兩麵觀點,也巧妙地掌握瞭其中平衡。而透過此書,讀者當有機會將之作為導引,從初階的「哈日」、「親日」走嚮更高端的「知日」。──文學寫作者 盛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