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从战败最痛的硬日子里,无损尊严地活下来?
一段从牛奶糖与巧克力展开的历史;
一部越读越坚硬的「知日」之书。
15个物件,回归历史脉络,轻轻切入,深深探查;
重新凝视1945年以降,最近也最远的 现代日本。 一年看N部日剧,飞奔N趟日本就算哈日族?
提到JAPAN,只能想起樱花、和服、沙西米与武士刀?
现代日本的发展,其实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牛奶糖︱巧克力︱零式战机︱扶桑花︱烧肉︱电车︱门票︱头盔︱汽车︱模型︱樱花︱履历表︱房间︱生鱼片︱麦克风
本书透过15个物件介绍1945年后日本社会与文化的深层面向,
带你看见不一样的现代日本!
巧克力,一种由「前敌国」输入的奢侈甜食,如何在战后迅速收服日本这个战败国的民心?
日本又如何面对战争这段复杂的历史,并且成功「逆转胜」,以明治巧克力等知名自制品牌掳获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味蕾?
「转角国际」专栏作家蔡晓林,借由15个物件深入战后的日本,以社会学的视角,搭上时光机重回1945年,带领读者看着日本一路从美军接管时期走来,经历五○、六○年代的万国博览会与东京奥运,重登世界舞台中心,却也同时面对国内左翼份子的学运与全共斗;七○年代攀上经济起飞的高峰后,又迅速遇上泡沫经济,八○、九○年代的奥姆真理教事件、御宅文化、尼特族与孤独死等文化现象,都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面临解构与崩解的危机;然而直到三一一大地震,人们似乎又重新找回紧密联结的「绊」的契机……。
从战败的废墟中重生,造就经济起飞的荣景,又迅速在泡沫中瓦解;
日本的下一步,将走向何处?
一起温柔地靠近,
直击日本社会的核心。
以微观的物,
开启对于世界更多元与宏观的想像。
本书特色
★透过15个物件,多面向观察1945年后日本社会文化的「知日」之书!
名人推荐 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苏硕斌 专文推荐
李衣云(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
涂丰恩(「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创办人)
陈建守(「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创办人、「说书」主编)
盛浩伟(文学写作者)
颜杏如(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蓝适齐(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转角国际 udn Global」
*依姓名笔画为序 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爲切入点,借着她敏锐的观察,让读者看到了日本近现代历史非常立体的一幅幅图像,并从中认识许多历史发展与当下社会的连结。在许多探索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中,此书难得的具有历史的纵深,又兼顾当代的意义。每一位对日本社会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都能够在此书中找到惊喜和乐趣。──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蓝适齐
作为东亚极少数的亲日国,台湾早已有许多以日本之名的出版品流通市面,以满足一般大众对这个东洋岛国的绮丽幻想。但是,这些书籍中所呈现的日本,却不免有许多坊间既定的刻板印象,或是为了迎合「哈日」的喜好,而一味歌颂所谓日本文化、日本精神。而像《微物志──现代日本的15则物语》一样回归历史脉络,细致看待文化物与文化现象的着作,实在珍贵。
作者蔡晓林留学于东京大学情报学环,其指导教授吉见俊哉,是日本当前极重要的社会学者,同时也是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而身处吉见研究室,势必也令晓林得以浸淫在日本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能以更具深度的眼光看待当下日本的各种社会与文化现象。所以在《微物志》当中的日本,既免去了过度美化的虚幻,也有着对资本主义的警觉,同时亦将日本知识界的进步观点用深入浅出、清晰明确的笔调,普及给一般读者。
台湾与日本的关系,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确实相当地紧密,这不是也不该一概地以「亲日」或「反日」这样的二元对立观点来理解。《微物志》以实体的「物」出发,朝向抽象而深邃的思考,併陈物事的正反两面观点,也巧妙地掌握了其中平衡。而透过此书,读者当有机会将之作为导引,从初阶的「哈日」、「亲日」走向更高端的「知日」。──文学写作者 盛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