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三:时光静止的小城

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三:时光静止的小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赫拉巴尔
图书标签:
  • 治愈
  • 成长
  • 怀旧
  • 青春
  • 爱情
  • 亲情
  • 小镇生活
  • 文学
  • 小说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我的作品实际上是我生活的注释。」 ★与《过于喧嚣的孤独》同时期完成的回忆录小说 ★赫拉巴尔逝世二十週年纪念版 我不曾料到年华逝去得如此之快。 真是还没来得及回头看一看,却已经要拔去白发了。 二次大战结束后,捷克成为共产国家,赫拉巴尔的双亲弗兰钦与玛丽因此离开啤酒厂,最后还卖掉所有财产,搬进养老院,与佩平大伯一起在此度过余生。这座由前伯爵庄园改建的养老院充满各种惊奇:永远停留在七点二十五分的大时钟、戏剧性十足的壁画、形形色色的老先生与老太太们,还有萦绕在院内、重复播放的优美乐曲〈哈勒根的数百万〉。 玛丽在养老院里结交了三位朋友。他们犹如旧时代的见证人,总是围在玛丽身边,告诉她小城的古老历史。她喜欢在花园里的十二月令神祇雕像之间流连,这十二座代表人的一生与春夏秋冬各季节的雕像,如同一部小说,让玛丽埋首其中,仔细观察,体会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大自然的週期。 圣诞节的赶集消失了,人们在下午和傍晚散步的时代消失了,冬天的酒神游行不再有了,装饰小城最美窗户的竞赛没有了。纵使美好的人与事都留不住了,但时光静止的小城,仍被弯弯的河水和红色的城墙环抱,米色啤酒厂的高耸烟囱、铁皮屋顶依旧闪闪发亮。玛丽的晚年生活就在这感伤又温馨的气氛下展开。 《时光静止的小城》为【河畔小城三部曲】的第三本,由赫拉巴尔的母亲玛丽道出在养老院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老,玛丽自由不羁的性格依旧,旁人的眼光与批评无法动摇她,反而让她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更有信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


  捷克作家,生于一九一四年,卒于一九九七年。被米兰.昆德拉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四十九岁才出第一本小说,拥有法学博士的学位,先后从事过仓库管理员、铁路工人、列车调度员、废纸收购站打包工等十多种不同的工作。多种工作经验为他的小说创作累积了丰富的素材,也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般劳动人民中,他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土味,被认为是最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

  赫拉巴尔的作品大多描写普通、平凡、默默无闻、被抛弃在「时代垃圾堆上的人」。他对这些人寄予同情与爱怜,并且融入他们的生活,以文字发掘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刻画出一群平凡又奇特的人物形象。赫拉巴尔一生创作无数,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与小说《没能准时离站的列车》同名的电影于一九六六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另一部由小说《售屋广告:我已不愿居住的房子》改编的电影《失翼灵雀》,于一九六九年拍摄完成,却在捷克冰封了二十年,解禁后,随即获得一九九○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二○○六年,改编自他作品的最新电影《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上映。

  捷克《星期》週刊于二十世纪末选出「二十世纪捷克小说五十大」,《过于喧嚣的孤独》名列第二,仅次于哈萨克(Jaroslav Hasek)的《好兵帅克历险记》,其命运亦与《失翼灵雀》相仿,这部小说于一九七六年完稿,但迟至一九八九年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有人用利刃、沙子和石头,分别来形容捷克文学三剑客昆德拉、克里玛和赫拉巴尔,他们说:
  昆德拉像是一把利刃,利刃刺向形而上。
  克里玛像一把沙子,将一捧碎沙洒到了诗人笔下甜腻腻的生活蛋糕上,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赫拉巴尔则像是一块石头,用石头砸穿卑微粗糙的人性。

译者简介

杨乐云(1919~2009)


  一九四四年毕业于上海私立沪江大学英语系。曾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长期工作,对捷克文学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深有了解,数十年来在这一园地辛勤耕耘,翻译介绍过捷克许多着名作家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

「钻石孔眼」里的河畔回忆 林莳慧


  一九九七年二月三日,捷克文学家赫拉巴尔逝世于布拉格,那一年,正是我远赴捷克念书的第二年。那时的我对于捷克语还懵懵懂懂,更别提及去阅读甚至欣赏他那些穷尽捷克语言特性的作品了。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在他逝世后的那段时间,我身边的人们都是怎么谈论他的。

  二〇〇七年至二〇〇八年间,因着个人因素,我断断续续地在赫拉巴尔第二个故乡——宁布卡住上一段时间。冬日乡间,百般无聊,直到有一日在啤酒馆与友人闲聊时,我才将赫拉巴尔和宁布卡连上了线,当时立马拿出相机,一边寻觅赫拉巴尔的踪迹,一边想方设法勾勒出曾经在他作品中出现的场景。

  二〇一七年,我竟然完成了赫拉巴尔在一九七四年出版的《剪掉辫子的女人》(Postřižiny)中文译本。还记得年前接到出版社的邀约,当时的我正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心无余力再接下这份工作。但是,当我一看到《剪掉辫子的女人》这个书名时,宁布卡小城的啤酒厂、广场和河畔小径顿时涌入脑海,与小说同名的改编电影女主角挽着长发豪迈狂饮啤酒的影像似乎也还晒在大萤幕上,青春的唿唤让我无法拒绝这份邀约,虽然它早已离我远去。

  赫拉巴尔逝世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间,我并没有刻意地接近赫拉巴尔,但是,他却似乎一直以某种姿态存在我的生命里,从我踏入以捷克语所建构的世界开始,转眼间,二十年的岁月年华。

  《剪掉辫子的女人》是赫拉巴尔描写他小时候居住在宁布卡小城的回忆录之一,与另外两本小说《甜甜的忧伤》(Krasosmutnění,1979)以及《时光静止的小城》(Harlekýnovy milióny, 1981)合称为「河畔小城三部曲」(Trilogie Městečko u vody),其中所谓的「河畔小城」指的就是坐落于易北河畔的宁布卡。一九一九年,赫拉巴尔与继父弗兰钦、母亲玛丽以及年幼的弟弟从布尔诺搬迁至这座位在布拉格市东边的小城,直到一九三九年,一家四口都居住在宁布卡啤酒厂的员工宿舍里。一九二四年,十岁的赫拉巴尔第一次见到继父口中叨念的佩平大伯;这位大伯为赫拉巴尔带来了啤酒厂外的花花世界,也成为他往后诸多作品里的重要灵魂人物之一。

  【河畔小城三部曲】所描写的就是他们一家人居住在宁布卡那段时日的生活日常:《剪掉辫子的女人》借由母亲玛丽的口吻描述那段表面看似安定,却实为蠢蠢欲动的不安定年代。在小说的最后,母亲剪去了她那头如同瀑布般的金黄色长发,似乎也就象征着新时代的到来。《甜甜的忧伤》则改以年幼的赫拉巴尔为主角,透过他那稚气的「钻石孔眼」观察身边的家人以及生活的小城,刻划出那位平日放荡不羁的佩平大伯在现实生活下的无奈与妥协,以及生性严谨的继父对家人的容忍与温柔。在最后一部曲《时光静止的小城》中,则是再回到母亲玛丽的视角,叙述继父与母亲在探望生病住在养老院的佩平大伯之后,毅然决然地用退休金买下养老院内的房屋,并搬进去与大伯同住,缓缓道出小城景物依旧便是这无常人生的最终安慰。

  赫拉巴尔在这三部曲中都一再提及那个时代的产物——无线收音机:《剪掉辫子的女人》描述全城的人们如何满怀期待地排队前往展示收音机的饭店大厅,以及母亲玛丽从缩短时空距离的收音机所得到的启发,进而突发奇想地剪短裙子和头发。在《甜甜的忧伤》中,继父细心地聆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好决定手边接下来要进行的日常琐事。贯穿《时光静止的小城》全文的则是不时在养老院出现的收音机乐声〈哈勒根的数百万〉,而这首曲名其实也就是这本书名的原文直译。赫拉巴尔总是那么擅于描述人事物的样貌氛围,一台收音机便不着痕迹地将读者带进他的文本世界里,利用捷克语的特性,一个子句挨着一个子句地把图像画面一步步拉近到读者面前,彷彿连那收音机所发出来的沙沙声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

  除了擅于描述以及充分利用捷克语的特性之外,口语和对话更是赫拉巴尔作品的中心思想。赫拉巴尔曾经这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即是展现生命的一种方式,通过了对话,也就经历了一段段不同的人生。阅读赫拉巴尔的作品,就好像与作者一起进入各式人们的对话中,透过口语的力量,观察人们心灵深处的颗颗珍珠,进而寻求那份对生命的温柔盼望。这或许就是赫拉巴尔作品的魔力。

  如果你想认识生活在捷克的那群人,或是应该说,如果你想认识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那群中魔的人们,那你应该和我一样,阅读赫拉巴尔。

图书试读

在小城郊外,我的时间停止了的小城郊外,有一座大庄园,这庄园现在是领养老金者的养老院。通往这庄园只有一条爬上山冈的林荫道,一条由成行老栗树的树冠从两侧架起的隧道,走在这条路上,就彷彿走在长长的哥德式拱顶底下。老栗树的繁枝不仅搭在一起,而且相互缠绕,大风吹来,它们便结成一个整体。树冠的枝叶为争夺些许阳光,累得精疲力竭,枯萎了,因此道路上总是落满因长期摩擦而断裂的碳化了的枯树枝。有时候,无风也会突然掉下一整截树枝,打在沙地上。遇到这种情况,就像见到屋顶掉下一块瓦,你把它拾起来扔到一旁,心情却不免沉重:它有可能把你打伤啊。无论什么时候,我踏上这条林荫道,就对自己的生命不太有把握了。我举目往前看,这条路约有五百公尺长,插进树冠的黑色支撑木棍,看上去很像骑士比武得胜后举起的梭镖和长矛。我可以不走这条林荫道,而走旁边的一条小路,那里树枝几乎垂到地面。从春天到秋天走这条小路是很愉快的,可以观赏青翠的嫩叶和缤纷的繁花,夏末秋初可以目睹果壳裂开,棕色的栗子从壳里蹦出来。可我还是喜欢走那条由黑嘛嘛的树木构成拱顶的林荫路,它的尽头便是庄园的两扇乌黑大铁门,这两扇门是艺术工匠用锤子和钳子锻造出来的,形状有如被打下尘世的黑天使的两个翅膀,大门只在探视日才打开。当你从林荫道朝大门走来时,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这条路也光线昏暗。尽管四周遍地阳光,青枝翠叶,色彩斑斓,然而在这里,你缓缓往上走,却走进了地下墓穴的阴暗,随时都会有黑树枝突然掉下来。可是在庄园里,铺了细沙的幽径和庭院,在阳光中却显得格外洁白,铸在大门翅膀上的史博尔克伯爵的姓名首字母和族徽也映衬得黑亮醒目。这些字母就像弗朗茨写在啤酒厂帐本上的饭店老板的姓名首字母,总是写成花体美术字,用红色和蓝色的墨水笔勾勒,犹如小书本封面上的首字母。大门旁边,在最后那棵大栗树下,有一座小屋,里面坐着看守大门的人。即使在太阳当空的大白天,这小屋也亮着灯。林荫道的阴影如此浓重,从春天到秋天,树冠的枝叶把阳光完全遮蔽了。在这座小屋,我们这些安养的老人们轮流值班看守大门。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