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素描圣经:素描就是观看──从形体到律动,画出传神写照的12堂课【精装收藏版】

人体素描圣经:素描就是观看──从形体到律动,画出传神写照的12堂课【精装收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drew Loomis
图书标签:
  • 人体素描
  • 绘画
  • 艺术
  • 素描
  • 绘画技巧
  • 人体结构
  • 绘画教学
  • 艺术学习
  • 绘画入门
  • 精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路米斯绘画学习经典‧精装收藏版★
  人体结构×运动原理×解剖知识
  国际水彩名家简忠威──审定‧专文解说
  
  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
  没有听说过安德鲁‧路米斯是最无法被原谅的错误之一。
  
  你开始学习素描了,同时你开始对人产生新的兴趣,
  你留意过周遭的人,你开始思索该如何刻划这些人的细节……
  你希望自己能够超越相机所能呈现的一切
  
  傲慢自大要怎样以光影与形状来表现?
  什么样的线条让人感到挫折与绝望?
  什么样的手势对应什么样的情绪?
  为何有一些童稚的脸庞讨人喜欢?
  有些成人的面孔却是令人心生狐疑无法信赖?
  
  ─本书协助读者釐清最根本的人体素描观念─
  男人、女人、孩童与老人的身体结构大不相同
  拿捏人体的与场景的比例,自然的画面才能说故事
  运动场上的人体充满力量美,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韵律与平衡
  人该怎么站?怎么坐?怎么卧?
  职业画家跟你想得不一样,如何从业余变专业?
  
  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画家以及艺术教育者,安德鲁‧路米斯毫无保留地倾囊传授,同时也像一位仁慈的向导谆谆提醒:应该如何观看生活周遭,描图时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某个身体姿势怎么样处理才最恰当……从鉅细靡遗的内容中不难看出,为何路米斯的一系列绘画艺术着作会被学习艺术的人奉为圭臬,更深刻影响无数以艺术为业的职业画家。
  
  「唯一可以称得上奥祕的,大概是每位艺术家的个人诠释。」──安德鲁‧路米斯
  
  明明已经经历数个世代,明明书店里已经有这么多人体素描的着作,为什么我们仍需要路米斯的指导?因为这本书是我们不得不拥有的经典着作吗?还是因为路米斯是个我们必须崇拜的绘画巨匠?以上这些或许都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路米斯深刻了解每位艺术学习者的盲点与需求。他会告诉你,在学习绘画的航路中,你可能会遭遇的种种困境,那些困境像是人鱼讴歌,令人迷恋但死路一条;他会告诉你,当你期许自己能以艺术为业,你应该重视自己的观点,并且把所有可以帮助你的知识当做武器。
  
  素描就是观看的方法,学习如何观看是第一步;用眼睛思考并发展自己的的素描语言,使自己画出传神写照则是第二步。本书不只告诉你技法,更告诉你如何按部就班,摸索出个人诠释的门径。你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天赋,就像路米斯所说:「天赋就是学习的能力。你的个人特质永远是你最珍贵的权利。」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打开这本书,让你的素描本随侍在侧,时时练习,并且留意路米斯的提醒。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传神地描绘出你所观看的人们一点都不困难。
  
  「我全部的绘画技法和我所画的超级英雄都应归功于路米斯的天才着作。」──美国漫画大师亚力克斯‧罗斯(Alex Ross)「这是一本不应该被忽视的宝藏,必须拥有。」──数位艺术杂志ImagineFX
人体素描的终极指南:超越表象的视觉革命 本书导读: 艺术的本质,在于洞察世界,并将其转化为永恒的视觉语言。在所有艺术门类中,人体素描无疑是挑战性最高、回报也最为丰厚的领域。它不仅考验着观察力与手的精确性,更关乎理解生命律动与内在结构。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风格或技法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深度探索人体素描哲学与实践的指南。它旨在引导读者跨越“描摹”的表层,直抵“理解”的深层,从而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和精神深度的作品。本书的视角独特,它将人体视为一个动态的、充满能量的结构,强调“观看”的重要性——如何真正地“看”到形体、光影、动态与内在的骨骼肌肉结构是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出我们所见的面貌。 第一部分:重塑你的“观看”模式——从二维到三维的思维转换 素描的初学者往往陷入细节的泥沼,试图将每一个线条都做到完美,结果却画出僵硬、缺乏生气的形象。本书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1. 解构视觉感知: 我们如何接收信息?光线如何塑造形体?本书将引导读者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光与影的相互作用。重点讲解“形体感”的建立,如何将三维空间中的复杂体块,简化为可理解的几何基础(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这部分内容不涉及具体的画法步骤,而是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让你的手能够理解大脑的指令。 2. 动态与重心: 人体素描的灵魂在于“动感”。本书深入剖析了人体在静止状态下隐藏的张力与平衡点。我们将探讨林纳斯(Loomis)等大师对人体动态骨架的简化方法,但更进一步,着重于“力的传导”。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捕捉到人物情绪、姿态背后的驱动力?我们不画肌肉,而是画肌肉运动产生的张力线。 3. 空间意识的培养: 优秀的人体素描总能让你感受到人物是“站立在纸上”的。这需要强大的空间感。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练习,用以强化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感知能力。通过关注物体周围的空间形状,而非物体本身,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比例与姿势的微妙偏差。 第二部分:结构的力量——超越皮肤的内在解剖学 许多素描书详细描述了骨骼和肌肉的名称,但真正掌握素描的艺术家知道,知道名字和知道“结构如何影响外表”是两回事。本书侧重于结构对形态的决定性影响。 1. 骨骼的基石作用: 我们将探讨骨架,特别是关键的承重结构——骨盆、胸廓和颅骨——如何定义人体的核心形态和中轴线。这些主要结构是外部软组织的基础,理解了它们,才能画出不易“塌陷”的躯干。例如,胸廓的倾斜角度如何影响锁骨的走向和腹部的形态。 2. 肌肉群的“体积”概念: 肌肉并非孤立的块状物,它们是相互连接、相互拉伸的系统。本书不提供肌肉的百科全书式罗列,而是聚焦于主要的肌肉群如何形成表面的体积和转折。探讨如何通过描绘肌肉群之间的“沟壑”(肌腱和筋膜的交界处),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而不是简单地画出隆起的块面。 3. 关节的枢纽与限制: 关节是人体运动的焦点,也是结构转折最复杂的地方。本书会详细分析主要关节(肩、肘、髋、膝)的形态特征,它们如何限定了肢体的运动范围,以及在不同角度下,关节周围的皮肤和脂肪如何被拉伸或堆积。这是避免画出“僵硬手臂”的关键。 第三部分:光影、材质与表现力——赋予生命力的笔触 素描的魅力不仅在于准确的结构,更在于其独特的材质感和笔触的叙事性。 1. 光影的雕塑性: 深入探讨光线如何“雕刻”形体。从核心阴影(Core Shadow)到反光(Reflected Light),再到高光(Highlight)的边缘处理。本书强调观察光源的“温度”和“硬度”,如何用不同的调子(Tone)来区分不同的材质——是光滑的皮肤、粗糙的骨骼,还是松弛的脂肪。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如何通过调子变化来暗示体积的深度,而非仅仅涂抹阴影。 2. 笔触的语言: 笔触是艺术家的签名。本书鼓励读者发展自己的笔触语言。讨论素描笔触在表达情绪和速度上的作用。快速的、充满能量的线条可以传达瞬间的动作,而细腻的排线则能营造沉静的、永恒的美感。如何平衡“描绘”的严谨性与“表现”的自由度,是本章探讨的核心。 3. 材质的暗示: 皮肤、头发、衣物的表现需要不同的处理技巧。本书将提供策略性的观察方法,教你如何通过最少的线条,抓住不同材质的关键特征。例如,头发的描绘应遵循其“流向”而非单个发丝的纠缠;皮肤的质感则需要微妙的调子过渡来暗示其细腻。 结语:素描作为一种思维习惯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让素描不再是一项“绘画技巧”,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当你能够真正“观看”时,你眼中所见的一切——一张被风吹过的脸,一个弯腰系鞋带的人——都将成为你理解和表达世界的素材。本书提供的工具和理论框架,旨在激发你超越书本,真正地走进生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命瞬间,并用坚定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将其凝固在纸上。这是一场对视觉世界的深度探索,等待着每一位渴望超越复制,追求创造的艺术家加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德鲁‧路米斯Andrew Loomis


  美国实力派插画大师,同时也是知名美术教育家。1892年生于纽约,1911年就读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艺用解剖学权威乔治‧伯里曼(George Bridgman)。1930年代起,路米斯在芝加哥开始了他的绘画教学之路。
 
  路米斯一系列素描教学着述深受读者喜爱,影响着近三分之二个世纪的习画者。美国漫画大师亚力克斯‧罗斯(Alex Ross)赞誉:「我全部的绘画技法和我画的超级英雄,都应该归功于路米斯的天才着作。」

  「画家设计并构思,不会因为存在就默默接受。」《人体素描圣经》不止教你怎么画,更教你如何观察,去芜存菁。是路米斯绘画教学的经典代表着作之一。路米斯主要着作有:《人体素描圣经》、《素描的原点》、《创意插画圣经》、《画家之眼》等。

译者简介

林奕伶


  自由译者,曾任电视台国际新闻编译,国际通讯社财经新闻编译。译有《人体素描圣经》、《创意插画圣经》、《虚拟货币革命》、《行动思维时代》、《订价背后的心理学》、《FBI教你读心术》等书。

审定者简介    

简忠威


  出生基隆。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西画创作硕士,现任玄奘大学荣誉客座副教授。为首位入围美国水彩画协会AWS国际年展的台湾水彩画家,2014年获选为美国全国水彩画协会NWS的署名会员。
 

图书目录

前言 追求传神写照的祕密

第一章    人体素描入门
▍观察週围环境
▍寻找擅长的主题,并且广泛学习
▍裸体为基础
▍什么是线条
▍新手入门的功课
▍人体模型
图解
男性的理想比例/女性的理想比例/各种不同的比利标准/不同年龄的理想比例/平面图解/快速设定比例/以弧线及头高制定比例/比例与视平线的关系/约翰与玛莉的位置/找出画面中任一点的比例/将人体挂在视平线上/人体架构的细节/人体骨架的尝试练习/轮廓线与立体形状/在骨架上添加块体/动手开始画:先从人体架构开始/用人体骨架表现动作/立体人体模型加上透视/透视图看运动弧线/将人体模型置于任一点或任一平面/以各种视角画人体模型/结合运动弧线及箱框/你应该要知道的重要定点//运用想像力,画出人体动作的速写/除了这些,还要多画点别的/女性人体模型/速写/男性与女性的骨骼

第二章    骨骼与肌肉
▍观察週围环境
图解
重要的骨骼/人体正面的肌肉/人体背面的肌肉/手臂正面的肌肉/各种角度的手臂肌肉//腿部正面肌肉/大腿侧面及背部肌肉/现在来试试学到的东西/练习在没有模特儿或范本的情况下画人体

第三章    块状、平面、远近大小,以及光线明暗
▍远近透视与明暗
▍光线
▍球体模型
图解
积木形状有助于理解体块概念/自由发挥画区块图/如何使用美术用品店的人体模型/利用木制人体模型画的速写/远近透视/用蘸水笔练习远近透视/切面/光线/简单的人体明暗

第四章    真人人体素描:步骤方法
图解
分配大块阴影/主要的明暗/速写的明暗处理/处理步骤/目测的距离/根据模特儿作画

第五章    站立的人体
▍站姿的变化
图解
重点在单脚/重量分散/站立的姿势很多/阴影使形状分明/几近正面的光线/根据骨架画人体/强调形体/人体结构测试
典型问题
广告艺术总监的典型问题

第六章    动作中的人体:扭动旋转
图解
旋转扭动/蘸水笔与铅笔/用蘸水笔与铅笔速写
典型问题
小说杂志美术编辑的典型问题

第七章    向前运动:倾斜的平衡线
▍移动的力学
图解
走路姿势的快照/跑步姿势的快照/倾斜的平衡线/反弹运动/肉眼难以分辨的快速快速动作/扭转向前的运动/从头到脚的运动/快速运动/后脚的推力
典型问题
这是假设你任职于艺术设计公司的典型问题

第八章    平衡,韵律,表现
▍韵律
图解
以色调及重点强调画出型体轮廓/强调结构/平衡/两分钟速写/韵律/韵律线交会/挥动曲线/轮廓线与轮廓线之间的关系/不用线条,由阴影色调塑造轮廓

典型问题
广告公司业务经理的典型问题

第九章    跪,蹲,坐
▍韵律
图解
蹲/跪与坐/跪姿加旋转或弯腰/未完成的表现方式可能很有意思/中锋笔触技法/蘸水笔素描/蘸水笔排线速描「轻松不拘」的笔法/细尖画笔素描/墨水加铅笔,画出完整的明暗/墨水加铅笔的组合
典型问题
雕像设计竞赛的典型问题

第十章    躺卧的人体
图解
躺卧姿试速写/练习/粗纹纸练习/透视缩图练习/蘸水笔练习
典型问题
有待与艺术经纪人及代表解决的典型问题

第十一章    头,手,足
图解
勾画头部的步骤/体块与切面/头部的骨骼与肌肉/光影下的肌肉/五官/定出头部的五官位置/练习/老与少/找朋友当模特儿练习/婴儿头的比例/婴儿头/手/足
典型问题
艺术商人提出的典型问题

第十二章    穿上衣服的完整人体
图解
先画人体,再画衣服/根据真人研究服装/描绘服装衣料/中间色调与阴影/省略与衬托/真人写真/画笔与喷笔插图
典型问题
必须胸有成竹才能发挥水准的典型问题

临别赠语 画出属于自己的方式

简忠威解说 艺术学习者的美感训练之路

图书序言


  
简忠威解说 艺术学习者的美感训练之路

  
  「他设计并构思,不会因为存在就默默接受。」——安德鲁.路米斯
  
  很多年前,有位学生问我:「十七世纪荷兰的写实静物画是如何画的?古时候没有相机,光线不是会随天气而改变吗?颜色要如何调得准确?」是啊,熠熠闪耀的金属反光、果皮上的水滴、即将枯萎的花瓣、泛黄的叶子、傍晚时分窗外照射进来的光线,这可不是当代专业摄影师镜头下的复古静物摄影,而是三、四百年前的静物油画,是当时的画家花了几天、几月,努力辛勤工作才画出这栩栩如生的「当下」。这对现在的画家、设计师、美术科系学生来说,确实很难去体会。花和叶几天就枯黄凋谢,果皮上的水滴不用多久就会蒸发,窗外引进的光线持续移动变化,为何这些画家还可以画的如此写实逼真?他们是如何办到的?
  
  ▍独特品味之美的衰败
  
  画家们靠着随身工具做水彩速写、铅笔速写、局部细节的素描、草图来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世界,作为他正式创作的「参考素材」。这还不够,他还必须强化「观察理解」和「记忆力」。认识花瓣与叶脉的特征,知道锅碗瓢盆和玻璃的反射现象,以方便他能在一堆速写草图中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运用他的理解和记忆力,去补足、加强、美化,一笔笔的描绘出他眼睛里观察到的,和脑海中想像的「理想画面」。现在的画家和学生们可幸运多了,只要相机喀嚓一下,就可以撷取当下,让你安安稳稳拿去画个十天半个月,不用担心光线变化、花叶枯黄、水滴蒸发,让你无所适从。也不用费心观察理解细节变化,或是担心记忆力不好,因为只要将照片放大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为了将题材画得真实而有说服力,相机问世以前的画家们还必须学习透视法则(这还得要感谢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发展出来的透视法,在此之前的「写实」绘画表现技法,可就更辛苦了……),画家们还要理解骨骼肌肉的内部结构,用速写、素描记录下来,让他可以在想法忽然涌现时,随手画出一个真实的场景,和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姿势草图。更重要的,他可以在记录想像的过程当中,一张张调整出最美的场景、布局和姿势。现在的画家和学生们只需要拍到一张有光影、有焦点的照片,就算你完全不懂绘画透视原理,对基本的骨骼肌肉结构一知半解也没关系,只要透过投影机或输出机,甚至是电脑影像编修软体,将照片打印在纸上或画布上,就可以丝毫不差的将风景、静物或人物描出来,不用担心繁复的细节太麻烦,更不用担心会画出错误的透视或是结构扭曲而不自然的人物表情与姿势。
  
  路米斯晚年的时候,个人相机才开始逐渐普及,他说:「可以把相机当成配备的一部分,但只要当配备就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还没有把相机纳入『方法』,现在开始存钱买一台吧……」。这些已经拥有深厚人体素描功力的画家,知道如何利用相机这个新科技来帮助他们的工作,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在当时,造价昂贵的相机,不是一般人拥有得起的。不过,现在的画家和学生们不仅不需要相机,大人小孩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机就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立即在高画质的电脑萤幕上观看,甚至不用花半毛钱拿去沖印店。
  
  几百年前若有人想要以绘画为生,想要完成绘画杰作,他会先找个名师,勤奋学习所有一切绘画基本功夫,包括透视、结构、解剖,知道如何构思、找素材、作速写、画素描、设计草图……。绘画活动理当如此,不会抱怨没有照片该怎么画。这些古代画家就是在这么艰辛的创作环境与过程里,累积成千上万的「造型记录」,不知不觉中,这位画家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品味之美」的绘画语言,成为时代的大师。
  
  那么,活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艺术学习者,真的比较幸运吗?
  
  ▍对现实的看法、理解与表现
  
  请仔细想想,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占到便宜。我甚至悲观的认为,我们这一代艺术学习者的整体绘画基本能力,几乎随着影像科技的发展技术呈反比:越是依赖影像科技来创作绘画,就越可能会荒废了身为绘画专业者所必须拥有的——累积五百年以来的绘画基本能力与美感的精准锻鍊。科技当然带给我们很多好处,只是我们也逐渐失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十九世纪初的生物学家拉马克有名的演化论点「用进废退」,似乎也可用来观察不同世代的画家们对「绘画之美」的锻鍊态度,越是勤奋地练习基本功,对美的敏感度就越深刻,反之亦然。
  
  回首我的水彩艺术探索之路,除了上大学之前,为了术科考试而画了一年多的静物写生习作之外,上了大学之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我就再也没有写生的习惯。「写实画」对我来说,就是拍到一张构图还不错的照片,稍微调整一下主次强弱松紧,然后就可以画成一幅写实作品。全世界绝大部分以写实为表现方向的画家,几乎少有写生的习惯,因为照片提供了画家一切所需的「写实」参考素材。然而荒谬又可悲的是,我居然被相机绑架了几十年,却浑然未知且甘之如饴!这二、三十年的岁月,我的美学锻鍊,就只能从这区区几百张的「照片」与「作品」去发现问题、挑战问题。但是古人的三十年,很可能会累积到上万张的「写生习作」,每一张都是他对现实的看法、理解与表现,这就是古代大师为何高不可攀的真正原因。而我直到现在才觉悟,原来我的青春年华早已被相机给吞噬了。
  
  今天,你比我幸运,因为现在你知道手边的相机,一不小心就会吃掉你的人生。那么,是不是只要经常出门写生、或是请模特儿画人体素描,持之以恆,就保证可以如愿得到古代大师们的基本功心法呢?不!如果没有先学好基本的人体比例概念、透视原理,骨骼肌肉组织的解剖知识……,这种人体写生活动就只是涂画一些表象的造型与明暗,几乎跟画一颗苹果差不多的练习价值。学习的方向若是错了,写生就如同画照片,你并不会从这个被动描绘的写生活动中,得到你所需要的锻鍊值。「写生训练」并不是为画家提供更真实的色彩与空间,或是更多更清楚的细节。它只是提供「大自然的现象」,等待画家去观察、理解,消化吸收成为有用的「知识」,再利用这些知识组织画面,持续调整并解决问题,以求达到独特品味之美,这才是写生的真意。
  
  我们究竟期待从「写生」得到什么好处呢?答案就是:「问题」。
  
  ▍「习作」的实质意义
  
  不论写生习作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为了思考与解决问题,我们都会从中得到锻鍊。如果我们使用照片素材,同样以观察、理解,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它,我们也会得到如同写生的锻鍊。事实上,我的水彩画,真正突飞勐进是在这三、五年的时间。并非我开始写生,而是我从2010年开始,不再为学生重复示范同样的教材。一张张新素材照片与企图变换表现方向的刺激,提供各种新问题。我挑战并解决问题,所以我得到锻鍊,最终得以解脱照片的桎梏而重获自由。我要强调的是,重点不在「写生」的表面形式,而在「习作」的实质意义。只要持续「习作」,从习作锻鍊观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样无论是从写生、照片,还是大师的画作里,都会得到有效的锻鍊。
  
  路米斯是二十世纪初美国实力派插画大师,他的一系列素描教学书籍,影响全世界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是许多画家、设计师书架上的素描启蒙教学书籍。他在本书的前言说道:「判断一幅画为什么不好,通常就会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为坏的画作源自根本的缺点,就好像是好的画作也是从根本上做的好。」
  
  本书堪称人物素描的宝典,有着各式各样人体详尽丰富的知识,都在大师一幅幅的示范习作与字里行间中,等待你去发现、思考与练习。如果你是一名艺术学习者,请想想看,在你学生时期的素描课程,除了描摹刻画质感表现以外,是否了解这些知识、做过这些严苛的创造性训练?如果还没有,就请你跟着路米斯,一步一步自我练习。或许,有些单元,你感到困惑不解,练习不易,但是请别忘了,这就是你需要的「问题」,越有难度的问题,就越有锻鍊的价值。
  
  如同本书所说:「大部分的知识一定来自自己的观察、判断,以及朴素的勇气。」除了上帝以外,创造美的能力,不会自己蹦出来,它需要你不断的去推敲、尝试、碰撞,直到彻底满足你的欲望,到了这时候,心中那个独特而有品味的美感,才会慢慢的冒出芽来。
  
前言

追求传神写照的祕密

  
  多年来,我一直都很清楚,我们需要一本深究「人体素描」的书。我一直等着有这样的一本书出现,好推荐给许多跟我有交情的年轻艺术家。后来我终于明白,无论作者的能力如何,这样的一本书只能由真正身处商业美术领域的人来写,以他的经验才能满足并解决那些必须解释清楚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入行初期,为了创作出更畅销的作品,曾经疯狂地寻找实用的资讯。当时陷入必须设法餬口的常见困境:是要追求艺术成就?还是不得不转而追求其他?
  
  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太多面对这种困境的人。那些同样怀抱着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莫名冲动的人。当你想要运用艺术的语言;你热爱作画;你希望画得好;如果有机会,你满心期望能以此维生。我真心希望可以帮助你,因为我经历过你现在所经历的每一分钟,这些的经验告诉我什么是你渴望也是你需要的,我可以为你蒐集汇整一些重要的资讯。我不会假装低估那些既有的优秀作品,然而困难之处在于把那些优秀的作品找出来,并梳理出哪些具有实用价值,并付诸实行。我相信更多的成功机会在于作品的精神因素,而不是光靠技术性知识,既然强调精神因素实属罕见,这当中就有你的机会。
  
  ▍成为职业画家的心理准备
  
  我不只假设读者对绘画有兴趣,同时还假设读者打从心底希望成为一个有能力,又能自食其力的巧匠。我假设你想用蘸水笔和铅笔表达自我的欲望不只迫切,甚至几乎无可动摇,而且觉得非做点什么不可。我认为天赋不具有太大的意义,除非再加上一股永不满足的欲望,以及一展个人的优秀才华的渴望。我还认为天赋必须伴随不断地努力,才能有力量去克服让那些让不够积极的人打退堂鼓的困难。
  
  我们不妨试着界定促使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特质是什么。艺术家所有作品都是以有讯息、有目的、有用途的前提出发。艺术家能给出什么最直接的答案、最简单的诠释呢?将主题剥光到最核心、最有效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程序,作品表面的每一寸都应该加以细究,弄清楚与整体目的存在何种重要关系。画家观察而作画,他的画作就是要告诉我们,他观察到的重要意义以及想法,并在画作之中强调最重要的地方,进而将那些重要性较低、但又必须存在的东西当做衬托。他会将最重要的对比,用在最重要的人物头部。他会孜孜不倦地找到办法,让脸部表情和姿势传达最重要的情感主题。他会竭尽各种方法,先让人注意到这个人物。换句话说,他设计并构思,不会因为存在就默默接受。
  
  回顾艺术史,不久以前,绘画如能达到栩栩如生的程度,或许就足以引起众人惊叹,也足以吸引艺术家的兴趣。现今有了彩色摄影和性能日新月异的相机,我们说不定会因为作品极致写实而倒胃口。没有别的作法比超越显而易见的事实更能贴切地刻划特性,并且达到情绪和戏剧效果。绘画应突显精挑细选的品味,做到精练简化,分出主从,以及突出重点,「如何画」占了10%,「画什么」则占90%。就算画作范围内的一切都同样详细描绘,同样照顾到明暗、边线和细节,也不可能超越摄影技术。作画时如要达到陪衬烘托的效果,可以借由渐层扩散,或邻近范围使用相近的色彩和明暗,将明显的细节加以简化或干脆省略。若要突出重点,可以利用各种对比,如线条清晰、反差、细节,或额外的图案。
  
  我利用这个机会加深你的印象,请记住,在完成艺术的过程中,你才是最重要的。你的人格,你的个人特质优先。图画是你的副产品。和图画有关的一切都是你的一小部分,图画反映你的知识、经验、观察、喜恶、品味,以及想法。因此,真正的关注焦点是以你为中心,随着你在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作品应运而生。我花了一辈子才领悟这一点。因此,在讨论绘画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力说服你相信自己,清楚地在意识中栽种渴望,且确实知道艺术并非来自笔尖,而是来自画笔的另一端。
  
  ▍杰出的画作反射画家的人格特质
  
  学生时期,我以为可以从哪里找到某种公式,从此一跃成为艺术家。的确有套公式,但不存在于书本之中。那套公式其实是素朴的勇气,独立自主,以及不断追求启发;有勇气找出自己的路,又能向他人学习;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验并加以观察,坚持不懈地反覆推敲以求精进。为自身的能力把关,以及维持身心健康同样非常重要,我没有看过哪一本书强调过以上几点,或让我约略知道勇气可能彻底耗竭。也许书不能这样写,但我认为作者若领悟到,绘画是在处理人格特质,而且有些东西比技巧更重要,那也没有什么损失。
  
  艺术处理的是远远脱离冰冷科学的东西,人性本质才是一切。至少我决心要和读者培养交情,欢迎读者进入我浸淫多年的行业。如果说我有什么可靠的妙计可以传授,我会大方地公开,好让读者一起参与。我不敢说自己懂得比谁多,或比谁更有经验,但是一个人的经验如果够广泛,或许足以涵盖许多别人必定会遭遇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许就权充解答了。我可以拿出各式各样对我有帮助的论据和基本原理。我可以大谈理想,说说那些肯定能让画作更好卖的实用建议和手法。既然那些条件几乎是放诸四海皆准,而我的经验跟当代同侪也没有太大地差异,那么我所提供的素材也不会将我自己和我的作品视为评判标准。事实上,如果可能,我宁可将自己的观点或技术方法当成辅助,由读者自由决定和自我表现。我的经验只是用来清楚说明大致的要求条件。
  
  首先,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畅销的人物素描一定是优秀的画作,而「优秀的画作」对专业人士的意义远超过初学者。意思是指这个人物必须既令人信服又能吸引人;比例一定是理想化更胜于实际或正常比例;透视角度一定和平常的视线水平或观察位置相关;人体结构一定要正确,无论是肉眼可见的地方,或是隐藏在服装布料之下的部位。光线与阴影的处理必须能透出生动的特质;动作或手势、戏剧性、表情,以及情绪都要有说服力。优秀的画作不是偶然,也不是缪思女神伸出援手,使你灵光一闪的结果。优秀的画作是协调整合许多因素,以宛如精细的外科手术般精准掌握并巧妙处理。可以说,每一种因素都成了一种工具或是表达方法的一环。当表达方法发展完整时,灵感和个人感想才能发挥作用。任何人都可能随时在其中一个或数个因素上「熄火」。每个画家都会创造出「好的作品」和「坏的作品」。坏的就得扔掉重来。画家当然也应该吹毛求疵地分析,判断一幅画为什么不好;通常就不得不回到基本功,因为坏的画作源自根本的缺点,就像好的画作也是从根本上杰出。
  
  因此一本实用的人体素描书籍不能只探讨一个层面,就像解剖学一样,必须找出构成优秀画作的所有因素并加以协调。还必须考虑到美学及销售的机会、技巧表现,以及有待解决的典型问题。否则学习者掌握不完整的资讯,只被教会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只能盲目摸索挣扎。
  
  ▍才华出众的起点
  
  我可以假设年轻画家正面临餬口的问题吗?等你拥有充分的技巧能力,就会有一份收益在等着你。到时候,收入会随着水准提升成比例增加。在商业美术的领域中,愈到顶级人数愈少,跟其他领域都一样。广告公司、杂志出版社、印刷厂,或是艺术经纪人,无不乐意敞开大门,欢迎真正有本事创新及与众不同的人。至于庸才,则会让他们吃闭门羹。可惜大多数的人在起步时都才能平庸;一般而言,能力杰出的商业画家,一开始也不过才华普通。我可以坦白承认,在进入艺术学院的两个星期后,学校就建议我打包回家了吗?那次经验让我更有办法忍耐坎坷的起步阶段,也使我另外产生艺术教学的动机。
  
  个人风格的表现手法,无疑是画家最珍贵的资产。再大的致命性错误都比不过复制这种行为,不管是复制我的作品还是其他人的作品皆是如此。别人的风格只能拿来当拐杖,直到自己能走为止。流行趋势就像天气一样多变。人体解剖学、透视法、色彩明暗度却是恆久不变的,一定要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应用方法。
  
  这本书最大的重点就是给你一个坚实的基础,培养个人独特性,而不是模仿复制。我承认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一定程度地模仿或许有必要,如此才能在基本的背景上发展出自我表现。但是任何艺术或工艺如果没有积累个人经验,是不会进步的。经验最好是经由自己的努力或观察,透过自修,看书,或者研究大师的作品而来。这些经验加总起来,形成你的工作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创造性的新构想通常是旧思维的变异。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中,我会试着将人体当作生物,其动作的力量与结构有关,而动作又分成好几种。画裸体像是为了更清楚了解穿着衣物的人体。我们应该把人体想像成拥有体积与重量,因为暴露在光线之下而有影子,整体呈现在我们所知的空间之中。接下来我们应该试着了解光线,以及光线如何影响物体各方向的块面。我们应该分别研究头部和头的结构。换句话说,应该拿出一套基本原则,可以把人体画得更真实且有说服力。
  
  诠释方法、类型、姿势、情节、服装,以及配件都应该是你自己的。无论你画的人物是为了用在广告,故事插图,还是海报或月历,对于素描知识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绘画技巧并没有年轻画家所想的那样重要,栩栩如生和富于情感,也就是付诸画作的理想,却是重要得多。而你对服装及背景的审美品味也是—只要你能娴熟掌握基本功。人体画坏了,就算穿着世上最漂亮的衣服,效果也不会好。一张结构欠佳的脸孔也不可能画出表情或情绪。如果你欠缺光线及色彩明暗的观念,就不可能顺利画出色彩画;在知道如何使用绝对正确的透视法之前,你甚至无法组成人体结构。你的职责就是将身边的日常素材美化及理想化。
  
  这本书的目的由始至终就是扶你上山顶,但是到了峰顶,就是推你一把,任由你的动能带动了。我花钱尽量找到最好的模特儿,因为我知道一般年轻画家的资金有限,可能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你将书里的模特儿当作是在为你摆出各种姿势,并且认真研究我的作品,而不是把它们当成一一复制线条、色调的东西,我想最后会获益良多。
  
  建议在研读每一页时,都把素描簿放在书旁边。尽量了解画作背后的意义,而不只是画作本身。手中铅笔保持动作不辍。根据书中各页的图画,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人体。依照想像大略架构出人体,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如果可能,一定要以真人模特儿作画,将我们这里提到的基本功尽力发挥出来。要是可以拍照或是取得照片,就借由临摹照片来练练手,将你认为应该存在的理念都加进去。从头看完这整本书或许是个不错的计画,这样能更清楚了解整个程序步骤。其他类型的画作可以作为辅助,例如静物画,因为所有类型都存在轮廓、块面、光线与阴影的共同问题。
  
  要习惯使用软铅笔,可以做出多层次的明暗效果。稀薄软弱的灰阶画作其实没有什么商业价值。换成蘸水笔和黑墨水不只有趣,还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选择最有弹性的一种。用蘸水笔拉出线条来,千万不要在纸上往回推,这样只会卡住并溅出墨水。炭笔是理想的习作工具。一大张棉纸或草稿簿就可以施展开来。
  
  或许最理想的作法,是依照最适合你的方式使用这本书。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長年混跡藝文圈,又熱愛動手畫畫的台北人,最近終於入手了這本《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說實話,光是書名就夠讓人心動了,那種「素描就是觀看」的哲學,聽起來就不是那種死板板的解剖學教本,更像是引導你真正「看見」事物的方法。實際翻開後,更是愛不釋手。它的編排非常精緻,每一頁都充滿了老師傅的功力與心血,圖文並茂,而且非常注重細節。書中不只是教你怎麼抓形,更教你怎麼捕捉人體微妙的律動感,那種動態的美,往往是讓一幅素描「活」起來的關鍵。我特別喜歡其中關於光影的講解,老師傅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讓你理解光線如何在人體表面流動,如何塑造出立體的層次感,這對我這種常常被光影搞得暈頭轉向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書中的範例也很多元,從不同角度、不同姿態的人物都有,而且每張圖都看得出老師傅在觀察上的功力。重點是,這本書不像有些教學書,看得懂卻畫不出來,它非常貼心地將複雜的觀念拆解成易於理解的步驟,讓你能夠一步一步跟著練習,真的能感覺到自己的觀看和描繪能力在進步。那種從「好像」畫出個人,到「真的」畫出個人,中間的差異,這本書提供了紮實的橋樑。

评分

身為一個退休的老先生,年輕時沒有機會學習藝術,一直覺得很遺憾。這幾年身體還不錯,就想找點事情做,打發時間,培養一個興趣。聽說畫畫對心靈有益,就開始翻閱一些相關的書籍。市面上談論繪畫的書不少,但很多都太專業,或者太基礎,讓我這個初學者有點吃力。直到我偶然看到《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我才覺得,這大概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本書。它的標題「素描就是觀看」就讓我很有感覺。以前我只是「看」,但沒有「觀」,這本書引導我去「觀看」,去注意細節,去理解事物的結構。書中對於人體的講解,非常系統化,從骨骼、肌肉的基礎,到如何表現人體的動態和表情,都講得非常清楚。而且,書中的圖例非常精美,老師傅的筆觸非常有力量,而且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看了讓人賞心悅目。最讓我高興的是,書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設計得非常合理,讓我這個完全沒有基礎的人,也能一步一步跟著學,並且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雖然我還不能畫出驚人的作品,但至少,我現在看人,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看」了,而是能夠「看進去」,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很棒的收穫了。

评分

我一直覺得,畫畫這件事情,最困難的不是技巧,而是「如何看」。看進去、看透徹,然後才能畫出來。市面上談論素描的書不少,但真正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並且感覺到「啟發」的,其實很少。《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就是這樣一本讓我驚豔的書。它的核心觀念「素描就是觀看」,我非常贊同。許多人畫不好,不是因為手不夠巧,而是眼睛沒有真正「看到」。這本書花了很多篇幅,引導讀者去重新學習如何觀察,如何辨識形體之間的關係,如何感受人體結構的邏輯。從最基礎的線條、塊面,到複雜的肌肉紋理和骨骼走向,書中都做了非常細緻的分析。而且,它不只停留在大體結構,更著重在「律動」的捕捉。人體並非靜止的骨架,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有機體,書中就如何透過線條的變化、姿態的調整,來表現那種流暢、自然的動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技巧。我最欣賞的是,它沒有把這些技巧說得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引導性的方式,讓你覺得「原來是這樣」,並且有信心去嘗試。那種畫完一幅能讓人感受到生命力的作品的成就感,真的難以言喻,而這本書,就是讓你踏上這條路的第一步。

评分

我平常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就是喜歡在家裡塗塗畫畫,打發時間。以前畫過一些靜物,也嘗試過畫寵物,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就是那種能讓作品「站起來」的感覺。後來聽朋友推薦了這本《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買了。沒想到,它真的改變了我對繪畫的看法。書中的「素描就是觀看」這個概念,讓我恍然大悟。我之前畫人,大概就是看個大概形狀就畫了,難怪總是死氣沉沉。這本書教我怎麼去「看」人,看骨骼的粗細,看肌肉的起伏,看關節的轉折,甚至連空氣中的光線如何在人體表面留下陰影,都講得非常清楚。它不是那種教你死記硬背的書,而是用一種非常聰明、引導性的方式,讓你自己在觀察中學習。書中的插圖畫得非常漂亮,而且非常有立體感,讓人一看就覺得,哇,這人好像真的站在我面前一樣。我最喜歡的是它講到「律動」的部分,原來人體的動作並不是生硬的,而是充滿了生命的流動感。學了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畫的人,真的有「動」起來的感覺了,那種成就感,簡直無法形容。

评分

身為一個在學的藝術系學生,每天都在與人體素描搏鬥。老實說,傳統的解剖學課本有時候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單純的數字和圖表很難連結到實際的繪畫。直到我遇到了《人體素描聖經:素描就是觀看──從形體到律動,畫出傳神寫照的12堂課【精裝收藏版】》,我才真正理解到,原來人體素描可以這麼有意思,這麼有生命力。書中的「觀看」哲學,讓我對觀察有了全新的認識。它教我如何從宏觀的比例關係,到微觀的骨骼、肌肉如何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到表面的形體變化,這一切都變得清晰而有邏輯。老師傅的筆觸非常有力量,而且充滿了對人體結構的深刻理解,那些範例圖,不僅是線條的組合,更像是被注入了靈魂的生命體。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律動」的探討,那種動態的表現,不是靠單純的誇張,而是源自於對人體結構運動原理的掌握。書中提供的12堂課,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骨架理解,到細膩的肌肉表現,再到人物的表情與神態,都涵蓋得很完整,而且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練習方法。這本書讓我不再害怕畫人體,反而覺得它是一個充滿奧秘的、值得深入探索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