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

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縝密的在地考察、犀利的旅人之眼、雕刻刀般的文筆}
天下並無必看不可的風景,隻有你想不想去的地方。
 
「不同於長居某處,旅行要義在於流動。
這個流動過程,讓你不斷遇到人和事。
它們難免浮淺,但是好比一幅拼圖,
讓你慢慢看到整體。」

第11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提名散文集《考工記》作者──
【周成林】最新南亞人文旅行散記

  ◆「跟著火車跳瞭一夜,暈頭轉嚮,我還在輕微打顫。
  也許,為瞭追尋歐威爾及其《緬甸歲月》,這不算什麼;
  比起長年含辛茹苦的緬甸人,更不應該大驚小怪。
  可我還是好奇,歐威爾時代,火車也是這樣跳舞?」

  「不隻一次,我告訴這趟旅行遇到的諸多西方旅伴:前幾年來緬甸或許太早,過幾年又怕太遲,現在來,或許正是時候。」──周成林(獨立作傢、譯者、旅行者)

  ◆作者把所見所聞訴諸生動精細的文字,就像一幅講究細節而又趣味盎然的拼圖,小中見大,堪稱華文世界旅行文學的精品。

  ◆作者周成林為《愛與希望的小街》作者,毛姆《客廳裏的紳士》、《時光中的時光:塔可夫斯基日記》、《奈波爾傳》譯者

  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仰光學生反抗軍人獨裁的示威遭到殘酷鎮壓。隨後一個月,緬甸各地成韆上萬民眾上街要求民主自由,當局齣動軍隊,三韆多名學生、僧人和平民死在軍人政權的槍下。這是緬甸現代曆史最慘痛的記憶,但是它讓世人知道美麗而無畏的翁山蘇姬,也為二十多年後的「緬甸之春」播下無數種子。

  《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是中國獨立作傢和旅行者周成林這幾年兩度前往緬甸旅行數月的詳實記錄,但非追趕時效的新聞報導,亦非枯燥乏味的政經解析,而是對「緬甸之春」的冷靜觀察和切身體會。從威權統治步嚮民主自由,與世隔絕將近半個世紀,古老佛國緬甸正在慢慢轉變。作者把所見所聞訴諸生動精細的文字,就像一幅講究細節而又趣味盎然的拼圖,讓您小中見大,堪稱華文世界旅行文學的精品。

  本書並收錄作者近年在印度和柬埔寨等國的旅行文字,多從曆史與現實的交織點切入,以寬廣視角和敏銳眼光,觀照這些國度的諸多變遷與現狀,譬如尋訪赤柬領袖波爾布特在柬、泰邊境最後藏身的叢林小屋和焚化地,感受鼓吹民族主義的印度總理穆迪上颱後的麵子工程,親曆流亡印度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達蘭薩拉的法會……每一篇章,從內容到文字,值得讀者細細體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成林


  獨立作傢、譯者、旅行者。一九六六年齣生於四川成都。早年做過工人、眼鏡店驗光師、省政府賓館客房服務生和培訓乾事。後在澳門和深圳工作和居住十年。

  二○○一年開始寫作和翻譯,作品發錶於《萬象》、《南方都市報》、《財新週刊》、《民主中國》、《騰訊大傢》等海內外報刊或網路媒體。著有非虛構文集《考工記》、《愛與希望的小街》、《就當童話讀吧》,譯作有毛姆《客廳裏的紳士》、《時光中的時光:塔可夫斯基日記》和《奈波爾傳》等。

  二○一三年,因為《考工記》一書,周成林入選《南方都市報》主辦的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散文傢」五人提名(其他入選者為:劉亮程、李娟、梁鴻、野夫),提名理由為:「《考工記》是周成林第一部結集齣版的散文……篇幅不長,卻帶給人一種真實的沉重,這是上世紀八○年代普通人生命中的沉重,充滿瞭傢庭關係的殘酷、瑣屑生活的不堪和受命運擺布的無奈,就是看不到一個光明的結局。作者冷峻的筆調讓人很難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態來閱讀本書,但這種沉重亦會讓人安心,即使天地不仁,也要在這世間求生。」
 

圖書目錄

自序

這個緬甸

波爾布特的叢林小屋
S-21,金邊
杜剋同誌二三事
高棉人的快樂指數
金邊的示威
柬埔寨會讓你心碎

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
歐威爾那段緬甸歲月
格勞的小酒館
孟眉的金覺先生

加爾各答
清潔印度
洛迪花園的情侶
你買不瞭幸福,但你可以買書
印度好人

另一個西藏
 

圖書序言

這個緬甸
 
開場白
 
緬甸在變。在仰光三十七街小小的蒲甘書店(Bagan Book House),你幾乎找得到所有關於緬甸的英文書,從撣邦曆史孟邦(Mon State)曆史到英國人廢黜的熱寶王朝,從蒲甘的興衰到極其怪異的新首都內比都,從翁山蘇姬到不受歡迎的丹瑞將軍,從西方人寫的緬甸遊記到緬甸女作傢用英文寫的緬甸遊記……「沒錯,影印本占多數,但誰在乎。」我告訴店內偶遇的一位六十開外的美國攝影師;我們聊起書架上幾本讀過的傳記、遊記和地緣政治論著,如逢知己。
 
蒲甘書店的老闆是位矮胖的中年人,和善,卻又不乏生意人的精明。五天前初次光顧,我買瞭兩本影印的英文書,議價時,他一臉苦相:「Don’t make my cry.」這一次,我指著幾本從前的禁書對老闆說:「三年前,這些都不可能。」「兩年前。」他糾正我。「從前隻能藏起來。」最後一次光顧,我買瞭英國人喬治.史考特(George Scott)寫的The Burman: His Life and Notions(《緬甸人的生活與觀念》);作者是十九世紀典型的帝國主義者,化名Shway Yoe(緬甸人名),撰成這本至今流傳的小範圍經典。見我選瞭這本書,美國攝影師恍然大悟:他讀過我正在讀的那本關於史考特的書:「哈,Shway Yoe 原來就是Scott。」一下賣齣兩冊,書店老闆給瞭我們摺扣:每本便宜一韆緬幣。「謝謝。」老闆接過錢,像幾乎所有緬甸平民一樣客氣。
 
在仰光郊外髒亂昏暗的昂敏加拉爾(Aung Mingalar)汽車站,我坐在露天茶室,喝著一罐越南産的可口可樂,等著開往曼德勒的夜車。鄰桌坐瞭幾個緬甸年輕人和一個嬉皮裝扮的美國黑人。其中一位緬甸後生英語講得流利。他說美國黑人是他姻親。我說外國人從陸路進入緬甸依舊睏難而且昂貴。「會變的。我們現在有瞭民主。會變的。」緬甸後生信心滿滿,我忍著沒說這個民主還不是真正民主,路還很長,哪怕現有改變是個良好開端,就像今年一月最後一期英文版《緬甸時報》(The Myanmar Times)的頭條新聞,講到新聞審查取消後自由記者麵臨的挑戰:報導政府軍和少數族裔的武裝衝突不再犯禁,記者也不再因此受到當局恐嚇,但是難在從各類傳聞之中找齣真相。同一期報紙的文化版還有一篇報導,導演U Anthony 要拍一部電影,主人公是一名十六歲的高中女生Ma Win MawOo,一九八八年的民主運動之中死在軍政府的槍下。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