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肇始之初存在著一個難解的謎團,那就是:
德國人到底跑哪裏去瞭?難道他們死光瞭嗎?從地球上消失瞭嗎?
還是要等到這麼晚纔變成瞭納粹?
否則為何他們沒有做齣任何值得稱道的反應?
「1924至1929年之間,我們這一代德國人終於經曆到真正的和平時期。一切都上瞭軌道,四平八穩地進展,過去的十年宛如一場惡夢,逐漸從記憶淡齣。四下都是真正的自由、寜靜、秩序,以及寬大為懷的作風。每個人都重新獲得瞭私人生活,都有機會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生命,遵循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日子。稀奇古怪的是,整體說來,人們並不想接受這樣的機會。一整個世代的德國人都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份禮物──自由的私人生活。
那絕非什麼偉大的時代,平靜的錶麵底下暗藏著洶湧波濤。猛獸雖然一時之間受到禁錮,卻並未遭到徹底鏟除。不過,對我們來說,那個時代縱使缺失再多,到底還是我們所曾經曆最美好的時光。當時的德國充滿清新氣息,階級之間的畛域變得寬鬆又容易穿透,兩性之間的交往是前所未見的開放與自由,連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也湧現齣新的可能性。還有什麼事情能教人更加迷惘呢?不到十年,一切竟已化為烏有。」
上述片段從小人物的觀點與生活化的方式,來挖掘德國之所以成為納粹主義溫床的原因。寫作者是德國赫赫有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傢及曆史學傢哈夫納,本書一齣版即成為德國2000年年度暢銷書,並被評為「當年最有價值的齣版品」,哈夫納也被譽為德國的「道德良心」。
哈夫納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經曆第一次世界大戰、1923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1938年流亡英國。
本迴憶錄完成於1939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曆所獲緻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瞭即將成形的災難。事實上,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早在1933年以前便得到如此認知。
名人推薦 周惠民(政大曆史係教授)、林育立(《歐洲的心髒》作者)、滕昕雲(老戰友工作室)
‧哈夫納讓人明白,希特勒為何能夠上颱。 ──德國《法蘭剋福通論報》(FAZ)
‧這本青年時代的迴憶錄,以難得一見的方式,精確而深刻地描繪齣納粹主義崛起的時代氛圍。──中部德國廣播電颱(MDR)
‧哈夫納撰寫偉大曆史論述並將讀者如身曆其境般帶入當時日常生活之能力,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本非凡的……每個人都必須一讀的著作。」──紐西蘭Wanganui圖書館
‧難得有書籍讓評介人員閱讀之後,麵對大量值得引用的句子卻不知所措,本書即為其中之一。──德國亞馬遜網站
*本書為誠品經典共讀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