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驗入門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二版)

微生物實驗入門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微生物學
  • 實驗
  • 入門
  • 普通微生物學
  • 二版
  • 生物技術
  • 大學教材
  • 生物科學
  • 實驗室
  • 微生物實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包含九大部分,幾乎提及所有普通微生物實驗的資料,其內容從基本的微生物實驗室及顯微鏡的瞭解、微生物實驗入門、染色法、微生物的分離、純係化及計數,進而討論微生物的生長、控製及代謝作用,並做水的採樣、水中總菌落數、大腸桿菌群、糞便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的敘述與實驗。最後,更將實驗所需的試驗試劑、染色試劑及培養基也載入於附錄中。

  其九大部分包括:

  第一部分-「瞭解微生物實驗室」:介紹安全守則、常用的器材及設備與無菌操作技術等。

  第二部分-「微生物實驗入門」:介紹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設備及器材的滅菌操作法、培養基的配製及培養物的處理、微生物的分離、純係化及增值法。最後,討論微生物菌種貯存法。

  第三部分-「顯微鏡」:主要是指導實驗者瞭解顯微鏡的構造、如何校正測微器及如何使用測微器測量生物之大小。

  第四部分-「染色法」:讓實驗者練習大部分的微生物染色法。

  第五部分-「微生物的分離、純化技術及計數」:告知實驗者如何採取樣品、將樣品稀釋及如何使微生物從培養基或濾膜上生長齣來,並如何計數所生長的微生物。

  第六部分-「微生物的生長及控製」:討論微生物生長受到哪些因子的影響與如何利用化學及物理的方法控製微生物的生長。

  第七部分-「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討論微生物對碳水化閤物、蛋白質及脂質的代謝情形。

  第八部分-「水中微生物測定」:討論一般代檢驗機構經常申請的項目,如:水中總菌落數、大腸桿菌群、糞便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等,並強調微生物實驗的品保品質規範。

  第九部分-「附錄1的試劑試驗」、「附錄2的染色試劑」、「附錄3的培養基」。

  本書參考國內外眾多微生物及微生物實驗之相關書籍,書中所設計的實驗,皆是普通微生物學實用且必要的實驗,對大專院校相關領域的師生而言,是一本值得參考應用的工具書。
 
現代生物技術:從分子到係統 本書導讀 《現代生物技術:從分子到係統》是一部全麵深入探討當代生物技術前沿領域的專著。本書旨在為生命科學、生物工程、醫學、農業以及環境科學等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及行業專業人士提供一個係統、前瞻性的知識框架。我們超越瞭基礎實驗操作層麵,聚焦於驅動當前生命科學革命的核心技術、原理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挑戰與機遇。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分子生物學基礎到復雜係統生物學應用的多個維度,共分為六個核心部分,共計二十五章。 ---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學基礎與基因工程的基石 (Chapters 1-5) 本部分為理解現代生物技術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首先迴顧瞭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重點闡述瞭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用於分析和操作這些生物大分子的關鍵技術原理。 第一章:核酸結構與功能的高級分析 詳細介紹瞭雙嚮測序技術(Sanger Sequencing)的原理及局限性,並深入剖析瞭新一代測序技術(NGS)的平颱差異,如Illumina、PacBio和Nanopore技術,及其在基因組、轉錄組和錶觀遺傳組學研究中的應用策略。 第二章:蛋白質組學與結構生物學 本章側重於蛋白質的鑒定、定量與結構解析。內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LC-MS/MS)在蛋白質鑒定中的最新進展,以及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揭示復雜蛋白質復閤物的三維結構,從而指導靶點藥物設計。 第三章:基因編輯係統的演進與精確控製 本章是全書的重點之一,詳細對比瞭鋅指核酸酶(ZFNs)、TALENs和CRISPR-Cas9係統的機製差異、脫靶效應的評估與控製方法。特彆探討瞭堿基編輯(Base Editing)和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等“無雙鏈斷裂”策略在提高編輯精確度方麵的突破。 第四章:閤成生物學的元件構建模塊 閤成生物學的核心在於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功能單元。本章討論瞭如何設計高效的啓動子、增強子和調控網絡,以及如何利用DNA閤成技術快速構建復雜的基因迴路,用於代謝工程和信號轉導。 第五章:高通量篩選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探討瞭利用自動化平颱進行高通量篩選(HTS)和高內涵篩選(HCS)的策略,如何快速評估數百萬化閤物對特定生物靶點的活性,以及如何結閤生物信息學手段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 --- 第二部分:生物信息學與大數據驅動的生物學 (Chapters 6-10) 現代生物技術産生的海量數據亟需強大的計算工具進行解析。本部分聚焦於數據處理、存儲和解讀的方法論。 第六章:大規模基因組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流程 涵蓋瞭從原始測序數據(FASTQ文件)到高質量組裝、注釋和變異檢測的標準生物信息學流程。重點介紹Linux環境下常用工具鏈(如BWA, GATK)的使用規範。 第七章:轉錄組學數據分析的深度挖掘 闡述瞭RNA-seq數據的差異錶達分析(如DESeq2, EdgeR),以及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數據的聚類、細胞類型鑒定和軌跡推斷方法。 第八章:網絡分析與係統建模 本章引入瞭係統生物學的概念,介紹如何利用圖論、布爾網絡和微分方程模型來模擬和預測復雜的生物通路和調控網絡的功能動態。 第九章:數據庫與知識圖譜的構建 討論瞭如何整閤和標準化來自不同來源(如NCBI, UniProt, KEGG)的生物學數據,並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揭示隱藏的生物學關係。 第十章:機器學習在生物學預測中的應用 重點介紹深度學習模型(如捲積神經網絡CNN、循環神經網絡RNN)在蛋白質結構預測(如AlphaFold的原理)、藥物靶點識彆和疾病風險評估中的實踐。 --- 第三部分:生物製藥與産業化技術 (Chapters 11-15) 本部分深入研究瞭如何將實驗室發現轉化為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生物製品。 第十一章:重組蛋白藥物的錶達係統優化 對比瞭原核(大腸杆菌)、酵母、昆蟲和哺乳動物細胞(CHO)培養體係的優勢與劣勢,重點探討如何通過蛋白質工程和密碼子優化來提高錶達量和功能性。 第十二章:抗體工程與新型生物製劑 詳細解析瞭單剋隆抗體的結構、人源化技術。內容涵蓋雙特異性抗體(BsAb)、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設計原理、連接子技術及體內釋放機製。 第十三章:疫苗技術的前沿發展 比較瞭傳統滅活/減毒疫苗與現代核酸疫苗(mRNA/DNA)和病毒載體疫苗的技術平颱。特彆關注mRNA疫苗的脂質納米粒(LNP)遞送係統和免疫佐劑的選擇。 第十四章: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的製造挑戰 聚焦於慢病毒、腺相關病毒(AAV)載體的規模化製備、純化工藝及質量控製標準(如滴度測定、導入效率評估)。探討瞭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轉化瓶頸。 第十五章:生物反應器設計與過程控製 從工程學角度審視生物製藥的放大生産。內容包括攪拌、傳質、氧氣傳遞速率(OTR)的計算,以及在綫監測技術(PAT)在維持批次一緻性中的應用。 --- 第四部分:應用生物技術:醫學與診斷 (Chapters 16-20) 本部分關注生物技術在疾病診斷、個體化醫療和再生醫學中的具體應用。 第十六章: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與標準化 涵蓋瞭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的高級應用,數字PCR(dPCR)在極低濃度核酸檢測中的優勢,以及微流控芯片在即時檢驗(POCT)中的集成方案。 第十七章:液體活檢與早期癌癥篩查 深入探討循環腫瘤DNA(ctDNA)和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捕獲、富集和分子特徵分析技術,及其在監測治療反應和復發中的潛力。 第十八章: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 闡述瞭乾細胞(胚胎乾細胞、誘導多能乾細胞iPSCs)的定嚮分化策略。重點介紹生物材料(水凝膠、支架)的選擇與設計,以及3D生物打印在構建功能性類器官(Organoids)中的應用。 第十九章:微生物組學與宿主互作 探討瞭宏基因組學技術如何解析人體腸道、皮膚等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其與代謝性疾病、免疫功能失調之間的復雜關聯。 第二十章:藥物靶點驗證與錶徵 介紹如何利用基因敲除/敲低模型(如siRNA/shRNA高通量篩選)係統性地驗證潛在藥物靶點的生物學意義。 --- 第五部分:農業與環境生物技術 (Chapters 21-23) 本部分拓展瞭生物技術在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修復領域的應用。 第二十一章:轉基因作物與基因編輯在育種中的應用 討論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作物的性狀,如提高抗逆性、營養價值,並深入分析瞭基因工程産品(GMO/GE)的監管環境與社會接受度問題。 第二十二章:生物修復與環境監測 介紹微生物在降解汙染物(如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中的潛力。內容包括篩選高效降解菌株和設計微生物傳感器以實時監測環境中的生物標誌物。 第二十三章:工業酶工程與生物質轉化 探討如何通過定嚮進化和理性設計改造工業用酶(如縴維素酶、脂肪酶),以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穩定性,用於生物燃料和化學品的綠色生産。 --- 第六部分:生物技術倫理、法規與未來展望 (Chapters 24-25) 第二十四章:生物技術産業化與知識産權 涵蓋瞭生物技術公司從初創到上市的關鍵環節,包括技術轉讓、專利布局策略,以及GMP/GLP標準在産業放大中的強製性要求。 第二十五章:技術前沿與倫理邊界 總結瞭近年來生物技術領域最具顛覆性的進展(如類器官芯片、體內基因編輯),並對伴隨而來的倫理學、社會學和監管挑戰進行瞭深入探討,引導讀者以負責任的態度展望未來。 --- 本書特點: 深度與廣度並重: 覆蓋瞭從底層分子機製到上層係統應用的全鏈條技術知識。 聚焦前沿: 大量收錄瞭近五年內發錶於《Nature》、《Science》、《Cell》等頂刊的突破性技術原理。 實踐指導性強: 雖然不側重基礎實驗操作,但深入講解瞭高端儀器和復雜流程背後的科學邏輯,為讀者進行方法學設計提供堅實基礎。 本書是生命科學領域追求卓越研究和産業創新的必備參考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再版序 i
再序 ii
編著者序 iii

第一部  瞭解微生物實驗室  1
第1章 實驗室安全守則 3
第2章 實驗室常用的器材及設備 7
第3章 實驗室設備的使用及滅菌技術 11
壹、高壓滅菌釜 11
貳、乾熱滅菌箱 12
參、恆溫培養箱 13
肆、恆溫水浴槽 14
伍、無菌操作颱 14
陸、無菌過濾法 16
柒、培養基的滅菌法 19
捌、塑膠及玻璃器皿的滅菌法 20
玖、培養物的處理 21
第4章 微生物實驗室品保品管規範 23
壹、儀器設備 23
貳、實驗室一般操作 26
參、採樣、運送與貯存 29

第二部  微生物實驗入門  31
第5章 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設備及器材的滅菌操作法 33
第6章 培養基的配置、貯存及培養物的處理 43
第7章 微生物的分離、純係化及增殖法 55
第8章 微生物菌種貯存法 65

第三部  顯微鏡  71
第9章 顯微鏡的構造 73
第10章 雙眼顯微鏡的使用及維護 75
第11章 測微器的使用 79
第12章 細菌鞭毛的運動性測定 83
第13章 黴菌菌絲計數法 89
第14章 酵母菌大小測定 95

第四部  染色法  101
第15章 簡單染色法 103
第16章 負染色法 109
第17章 內孢子染色法 113
第18章 莢膜染色法 119
第19章 鞭毛染色法 123
第20章 抗酸性染色法 129
第21章 革蘭氏染色法 135

第五部  微生物的分離、純係化及計數  141
第22章 培養基的種類及配製 143
一、培養基的定義 143
二、培養基的種類 143
三、培養基的配製 144
第23章 樣品的採取及稀釋法 151
一、樣品採取的重要性 151
二、樣品採取應注意事項 151
三、樣品的採取及樣品運送 153
四、樣品的接受及稀釋 153
第24章 微生物的分離及接種法 161
一、微生物的分離 161
二、微生物的接種 162
三、微生物的培養 162
第25章 好氣總菌落數之計數法 171
一、檢體處理 173
二、檢驗的方法 173
(一)過濾法 173
(二)塗抹法 174
(三)混稀倒皿法 175
(四)培養基盤膜測定法 175
第26章 黴菌及酵母菌的計數 181
一、黴菌的計數 183
二、酵母菌的計數 183

第六部  微生物的生長及控製  187
第27章 微生物的生長 189
一、氧氣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89
二、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89
三、滲透壓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90
四、酸鹼值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90
第28章 微生物生長的控製-物理方法 197
一、溫度 197
二、放射綫 197
三、滲透壓 198
四、過濾 198
五、乾燥 198
六、超音波 199
第29章 微生物生長的控製-化學方法 209
一、防腐劑及消毒劑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209
二、金屬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209
三、動植物體內天然防腐劑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209
四、抗生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210

第七部  微生物的代謝作用  217
第30章 碳水化閤物的代謝 219
一、澱粉水解試驗 219
二、碳水化閤物的醱酵試驗 219
三、甲基紅試驗 221
四、歐普試驗 221
第31章 蛋白質的分解 229
一、明膠的水解作用 229
二、酪蛋白的水解作用 230
三、吲哚(Indole)的形成 230
四、硫化氫(H2S)之形成 230
五、胺基酸的脫氨基作用 231
六、胺基酸的脫羧作用 231
第32章 脂質的水解 239
一、亮藍三丁酸酯的水解作用 241
二、亮藍橄欖油洋菜培養基的水解作用 242
三、亮藍Tween-80的水解作用 242

第八部  水中微生物的測定  245
第33章 微生物檢測用水樣的採樣與貯存 247
第34章 水中總菌落數之測定-濾膜法 261
第35章 水中總菌落數之測定-塗抹法 267
第36章 水中總菌落數之測定-混稀法 273
第37章 水中總大腸桿菌群之測定-多管醱酵法 279
第38章 水中大腸桿菌群之測定-濾膜法 287
第39章 水中糞便大腸桿菌群之測定-多管醱酵法 293
第40章 水中大腸桿菌群之測定-多管醱酵法 301

參考文獻 311
附錄1:試驗試劑 313
附錄2:染色試劑 317
附錄3:培養基

圖書序言



  此次新增第二部微生物實驗入門的內容包括: 第5章的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設備及器材的滅菌操作法,提醒於基本設備中如何除去不必要影響目的微生物生長的因素。第6章培養基的配製、貯存及培養物的處理,告知影響目的微生物生長良好的培養基配製法,並提醒實驗者需如何纔能配製成功的培養基。如何貯存無水培養基,避免培養基的貯存不良,造成培養基的凝固而浪費金錢。培養物如何處理纔可避免造成汙染及危害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第7章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增殖法,提醒實驗者對於分離、純化及繁殖時應注意的事項,避免增殖到不純的菌株,引起汙染菌對實驗造成數據的影響。第8章微生物菌種貯存法,辛苦的純化分離齣目的微生物,若無法適當貯存而導緻目的微生物死亡,或記錄不詳緻使無法找齣需要的目的微生物,這是實驗研究中最不幸的事。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必須說,《微生物實驗入門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二版)》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對於我這樣一個習慣於快速查找信息的人來說,它清晰的目錄和索引設計極大地節省瞭我的時間。我可以在需要時迅速找到特定的實驗或者概念。書中在介紹每個實驗時,都會先給齣一個簡要的概述,然後是詳細的操作步驟,最後是對實驗結果的預期和可能的討論。這種結構非常清晰,能夠幫助我快速掌握實驗的整體流程和要點。我個人比較喜歡書中關於“質量控製”方麵的介紹,它提醒我們在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哪些環節,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且,書中對於各種微生物的染色方法,比如革蘭氏染色、亞甲基藍染色等,都講解得非常細緻,並且提供瞭不同菌種在染色後的典型形態描述,這對於我們初期識彆和區分細菌非常有幫助。我曾經在分離未知菌時,通過書中的圖文對照,能夠初步判斷齣它屬於革蘭氏陽性還是陰性,以及大緻的細胞形態,這為後續的鑒定打下瞭基礎。這本書絕對是實驗室必備的參考工具書。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涵蓋麵非常廣,幾乎涵蓋瞭普通微生物學實驗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微生物培養、分離,到顯微鏡觀察、染色、鑒定,再到一些進階的應用,比如微生物的生理生化測定、噬菌體裂解實驗等,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對於我來說,最寶貴的是它提供瞭非常多實際案例的分析,讓我能夠看到理論知識是如何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我記得在學習微生物代謝時,書中通過一個關於發酵産物測定的實驗,讓我深刻理解瞭微生物代謝的多樣性和重要性。而且,它對於一些復雜概念的解釋,比如轉錄、翻譯、基因錶達等,都通過實驗設計和結果分析來直觀地展示,這比純粹的文字描述更容易讓人理解和記憶。書中還為我們提供瞭一些學習資源和進一步閱讀的建議,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學生來說非常有價值。這本書不僅是學習實驗技能的教材,更是一扇通往微生物學廣闊世界的窗口。

评分

這本《微生物實驗入門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二版)》給我的感覺是既嚴謹又實用。它不像市麵上某些教材那樣空泛,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閤。在介紹每一個實驗時,作者都非常細緻地列齣瞭所需試劑、器材,以及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我尤其贊賞它對於安全操作的強調,書中反復提及瞭生物安全防護的重要性,並給齣瞭具體的指導,這對於我們在實驗室工作至關重要,能夠有效預防潛在的風險。另外,書中對於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也相當到位,它不僅告訴我們如何觀察現象,還引導我們思考這些現象背後的微生物學意義,並提供瞭參考性的結論。我記得有一次進行細菌生長麯綫的測定,書中的指導讓我能夠準確地繪製齣麯綫,並且理解瞭指數增長期、穩定期和衰亡期的生物學含義。它還提供瞭常見微生物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生化反應的鑒彆方法,對於我們初步鑒定菌種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全程陪伴著我們進行微生物實驗的學習和探索,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學的知識。

评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的救星!作為一名剛踏入微生物學殿堂的新手,我曾對各種復雜的實驗操作感到無從下手,甚至有些恐懼。然而,當我翻開《微生物實驗入門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二版)》時,那種緊張感瞬間煙消雲散。書中的實驗設計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無菌操作、培養基製備,到後麵稍微復雜的鑒定方法,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清晰明瞭,配以精美的插圖,讓我這個“小白”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對實驗目的和原理的闡述,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這麼做”,這對於培養科研思維至關重要。書中對於各種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也進行瞭詳細的說明,避免瞭我在實際操作中走彎路。而且,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在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這簡直就像是我的“定心丸”,讓我在麵對突發情況時不再慌亂。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分離土壤微生物的實驗,書裏指導我如何巧妙地選擇閤適的培養基和孵育條件,最終成功地分離齣瞭多種不同形態的菌落,那種成就感至今難忘。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實驗技能,更點燃瞭我對微生物學研究的濃厚興趣。

评分

我購買《微生物實驗入門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二版)》這本書,主要是被其“入門”和“實用”這兩個詞所吸引。果然,它沒有讓我失望。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避免瞭過多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夠輕鬆理解。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走進微生物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注意事項”和“常見錯誤分析”的部分,這些內容往往是教科書中容易被忽略的,但對於實際操作來說卻至關重要。它提前為我們指齣瞭可能遇到的“坑”,讓我們能夠避免重復犯錯。我曾經在進行微生物計數實驗時,因為沒有仔細閱讀這部分內容,導緻結果偏低,後來查閱瞭書中關於“空氣汙染”的注意事項,纔恍然大悟。書中還提供瞭許多實驗室的安全指南,讓我在實驗過程中能夠安心操作。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適閤初學者入門的書籍,它不僅傳授瞭實驗技能,更培養瞭我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參考的優秀教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