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白金数据》,人人化为数据的「美丽新世界」 你有看过音乐盒里转圈的娃娃吗?那日复一日的催眠歌声,让你转啊转的,下载着生活的速度、滑动着脸书的轴线,她看似很高兴地在一个被设定的速度中旋转,她的每一步都可以被估算,她的美在于被算出哪里也去不了。
若我们身上载满了数据,随时可以被分析,是否是个「美好新世界」?
未来是更「进阶」的乌托邦
或许敏感一点的你,已经发现你正在跟空气一样巨大的东西拉锯着,像小说里的角色「隆」那样。隆不见得只是主角「神乐」的另一个人格,更具体一点地说,「他」是我们置身于浩瀚的网路时代中,另一个偶尔会跑出来对这大数据时代产生质疑的「分身」,只是他出现的时间跟「隆」一样越来越少。
《白金数据》燃起的那火照亮我们身处的世界,我们正集体进入一个更崭新的乌托邦境界,大数据会为你分析与安排你的社群朋友群、分析你的社区便利商店的进货内容、分析你的消费行为、以人的同温层来分析你收到的内容与新闻,我们正置身于层层数据分析中,每日增修或揣测着属于你或你的同温层的资讯,人们已习惯这社会运转的最核心,是个大电脑的假象。事实上,这也正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有效率地被演算着,而产生了各种商品的被需求,互为因果似的,是人们的社会行为开始潜移默化地迎合了数据,同时数据又更吻合了我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面具之外的面具生活。
隐私,将是人首先愿意抵押的
这只是生活的部分,而这一个新世界的帘幕正要揭开而已,东野圭吾的《白金数据》就是帘幕揭开来,他笔下的这故事正在近未来等着我们,乍看之下,以电脑数据查案,是好莱坞电影《关键报告》也曾预言的事,后者是预告犯罪行为,前者借着更进阶的大数据,直接由电脑查案,省去传统的查案时间,这极其快速的破案方式,代价是交出人民的隐私权。
要是你,你愿意吗?交出你所有的隐私,让电脑记录你任何脚趾的长度、你的身世与家族每个人的基因倾向与秘密,包括你头上有几根毛发,全部按一个键,就透明化于电脑这美丽新世界里,这或许看似可以建立一个几近于社会除垢的无菌状态、破案率近百的自律社会,但恶这人性中的小种子,又将被栽种在哪里?在哪部分,因为这方的强大规训,而快速地盎然生长着。
电脑开始运算与主宰人的思考方向
东野圭吾一向擅读人性,日后我们终将会容许电脑智慧侵门踏户进入,协助高层者来管理社会,电脑与网路当然并非代表恶的,但它的无可限量,的确能掀开人性的欲望底线,一个再巨大不过的「潘朵拉盒子」。电脑的普及,多年来也影响与改变了人看事物的视角,我们开始习惯用电脑的视角与浏览速度来看、来分析,甚至相对因其视角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向与效率,我们逐渐对世界进入一种投射性思考与散状似的分享,而非直观这世界。也就是我们很轻易地可以被诱导到看不到屋内真正的大象,而执着于周边死角的障物,而争论不休。
那股可以操作视角的力量,会不会像魔戒一样,吸引更多想掌权的人出现?表面上是发明了一个日常系统可以让众人便利、感到安全,但或许其实是更深的掌权?
伊卡洛斯不自量力的慾望
我们发明了电脑,也开启了一场人性实验,不满足的内在会刺激出一种唿唤,让我们想更像电脑。表面上是我们这物种发明了更超凡卓越的东西,像故事中执迷于「进化」快感的神乐一样,因科技的确营造出了人类一种心智飞驰速度的快感,它不像人身这载体终是有限。
主角神乐推动「DNA犯罪侧写」也非基于正义使然,而是他在追求这无极限的「超人」领域,像神话中伊卡洛斯想凭借着一双会被融化的翅膀飞向太阳。人类这骨子里不甘在造物者之下的蠢动慾望,这次被东野圭吾揪了出来,像条蛇一样滑熘,持续唤着人吃着各种禁忌之果,不是为了果子好吃,而是挑衅更为未知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看着这故事唿应了现在,世界一流的围棋棋士挑战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连连败阵,唿应了故事中艺术家神乐昭吾作品被复制的失落感,原来我们自认独特的心智与艺术都是可以被复写与超越的。
灵魂将是守护人类价值的最后底线
这故事表面上是悬疑探案,东野圭吾则照例往人性善恶的模煳沼地往下挖,表面上是求快速办案,但只要犯人一被「DNA犯罪侧写」系统找到,他的家族全部都见光死,如同我们现在会用网路追杀犯人的父母与伴侣般。人们对于恶到底是想相对于善,还是其实见猎心喜居多?那幽暗的池子载着微光,是「隆」这分裂人格,相信人类的灵魂终究是电脑无法企及的部分,是吗?灵魂对于电脑与人类集体的发展或许不重要,但灵魂不能被复写,是人必须相信的,尽管数位价值已经在门口敲门进犯。
人们自大,发明了一个玩具,是否会引火自焚,或是成为权势者将《1984》故事真实落实于人间(毕竟这是权力的最大值,鲜少人抵挡得住),《白金数据》像个预言,也有警世意味,让读者先一步窥探了我们设定为「美好」的未来。
作家/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