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书》独家授权出版★
培养未来创意英才的必备知识!
首度将权威《大英百科全书》改编为漫画,点燃学习动力。
内容贯通国小、国中必备、必学、必知的十大学科,
科学与人文领域相辅相成,培养未来的全方位人才!
《漫画大英百科》的三阶段灵活运用法 STEP 1 图像思考 用图像整合难懂概念,先看图熟悉核心知识。
STEP 2 情境学习 生动的漫画故事穿插丰富资讯,轻松理解学习。
STEP 3 知识整合 附录精选自《大英百科全书》,进阶说明加深印象。
劳恩因堂哥的邀请,和瑟琪一起来到「机器人园区」。堂哥利用其所制造的时空机器人特雷弗穿梭时空,教导他们机器人的相关历史与知识,俩人才明白酷炫外表并非机器人的唯一样貌,对机器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书特色 权威代表性★★★★★│最权威的百科赋予划时代新意义
学习知识性★★★★★│全方位的学习透过系统分类呈现
阅读趣味性★★★★★│漫画结合图像概念加深学习理解
国内推荐 是怎样的一套书,让国内的老师们如此齐力推荐!
是因为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吗?!
那就是有趣味的故事漫画啰?!
从来没有想过一本书如此的全面
满足孩子阅读时所要的趣味、充实的知识内容让爸妈十分放心
当漫画不仅是漫画
当百科不只是百科
这套书
它就叫:漫画大英百科
全台国小、国中、高中、大学教师振臂疾唿推荐! 王建仁/台中市德化国小总务主任
王偲宇/桃园县寿山高中历史科教师
白君婷/彰化县联兴国小
江芳君/彰化县桥头国小
何嘉欣/宜兰县罗东国中生物科教师
吴欣蓉/台北市民生国小
吕雅雯/桃园市自强国中
李哲迪/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
李顺兴/台中市华龙国小辅导主任、台中市国教辅导团自然领域国小组兼任辅导员
汪俊良/宜兰县大进国小、宜兰县国民教育辅导团辅导员
温美玉/台南市南大附小
柯晓慧/新竹市东门国小、民报「教养不正经」专栏作家KK笑
洪振全(洪书叔)/新竹市北门国小
唐宇新/花莲县源城国小
夏金英/屏东县屏东高中历史科教师
张辉诚/台北市中山女高国文科教师、《学思达》作者
许彩梁/台中市东汴实际体验学校教导主任
许诗停/宜兰县凯旋国中英语科教师
郭心怡/新竹市东门国小
郭宗明/台中市瑞穗国小资优班、台中市国教辅导团自然领域辅导员
郭美秀/新竹市阳光国小
陈文珮/宜兰县大进国小
陈宇虹/新北市武林国小
陈秀伃/新竹市建功国小
陈怡君/台北市金华国中英语科教师
陈坤龙/台南市佳兴国中理化科教师
陈柏翰/台北市西湖国小
陈柏宪/LiFe生活化学创办人、Po总编
陈进旺/台中市沙鹿国小
陈茻/专栏作家、地表最强国文课没有之一版主
彭裕峰/台北市中山女高历史科教师
汤千慧/苗栗县公馆国小、指导学生参加2016巴黎国际发明展获得金牌
冯松林/南投县竹山高中化学科教师
黄启信/宜兰市新生国小
黄书雯/清华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
黄淑敏/彰化县桥头国小
杨宗荣/台中市翁子国小总务主任、台中市国小自然辅导团辅导员
杨纹纹/新竹市实中国小
杨巽斐/彰化市联兴国小校长
杨静宜/彰化县妈厝国小
叶绿舒/慈济大学生命科学助理教授、老叶的生物化学部落客
赵育琳/彰化县桥头国小
赵祐志/真理大学助理教授、新北市新北高中历史科教师
刘辉龙/台北市碧湖国小资优班
刘泽宏/台北市大直高中数学科教师
潘彦宏/台北市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师
蔡任圃/台北市中山女高生物科教师
郑一亭/科学教育博士、国小教师
郑雅方/彰化县桥头国小
赖以威/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数学作家
赖拥宪/宜兰县头城国小
蓝弘伟/新北市裕德中小学
颜弘志博士/台中市新平国小
罗焜哲/台南市台南一中物理科教师
苏铭祥/台中市台中教大实小、台中市自然科辅导团辅导员
(以上推荐按姓氏笔划排序)
活泼逗趣的介绍方式让人想一页接着一页读下去;简单易懂的解说方式让人能明了深奥的天体知识。──台北市民生国小‧吴欣蓉
不管是当妈妈还是老师,发现孩子对于图像几乎无法拒绝其诱惑,如果又是漫画,魅力更是加乘加倍。当今电子用品当道,如何从中脱身?三采漫画百科全书应该可以助师长一臂之力。──台南市南大附小‧温美玉
真希望小时候有这么赞的书可读!等不及看到全部!──慈济大学生命科学助理教授‧叶绿舒(老叶的生物化学部落客)
这套书出版后,我们终于可以说「看漫画的小孩不会变坏」──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数学作家‧赖以威
探索未知的奇境:来自遥远星系的旅人与古老文明的秘密 【第一卷:星尘低语】 宇宙的画布永恒地展开,其中点缀着无数尚未被人类足迹踏遍的角落。本书的故事,从一个偏远的观测站开始。 叶文哲,一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但性情孤僻的天体物理学家,毕生致力于捕捉那些来自深空、携带远古信息的光谱。他并非那种热衷于宏大叙事的学者,他的世界由数据、波函数和未被证实的理论构成。然而,在一个寻常的冬夜,他的平静被彻底打破。 信号源自仙女座星系边缘,一个被所有主流天文学家标记为“死寂”的区域。信号的复杂度和规律性,远超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它不是随机的脉冲,而是一种结构严谨的、数学上无可挑剔的序列。叶文哲耗费数月,利用他自创的量子纠缠解码模型,终于成功地将其碎片化。 这些碎片,是来自一个名为“艾尔萨斯”的文明的求救信息。艾尔萨斯,并非人类想象中的高耸入云的金属都市,而是一个漂浮在气态巨行星的稀薄大气层中的生物群落,他们依靠吸取行星核心的磁场能量为生,文明形态奇特而脆弱。 信息的核心内容,指向一个被称为“时间之锚”的物体。根据艾尔萨斯文明的描述,“时间之锚”是他们用来维持自身存在、防止被宇宙背景辐射吞噬的关键技术。但它失控了,并正在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式扭曲其所在时空。更令人不安的是,信息中附带了一份星图,明确指出“时间之锚”的残余能量波动,正朝着银河系——人类的家园——漂移。 叶文哲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发现,而是一场迫在眉睫的宇宙灾难预警。然而,他的报告在任何官方机构都遭遇了冷遇。主流科学界认为这是过度解读,而军方则对其信息的来源表示怀疑。在被排挤和孤立的情况下,叶文哲决定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 他秘密动用了他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召集了一支由各领域“边缘”人才组成的团队:精通深空航行、却因走私黑市文物而恶名昭彰的宇航员凯拉;一位能凭直觉重构复杂电路图的生物黑客“影子”;以及一位精通古代神话和失落语言的语言学家,老教授霍尔丹。 他们的目标:在“时间之锚”抵达太阳系之前,找到它,并理解艾尔萨斯人留下的警告——“唤醒沉睡的守卫”。 【第二卷:失落的奥秘与星际考古】 团队的首次任务,是追踪“时间之锚”在穿越数十光年时留下的微弱轨迹。轨迹将他们引向了一个被星图标记为“塞壬之墓”的区域——一个被认为布满太空垃圾和废弃探测器的行星带。 在这里,他们发现的不是废墟,而是一个被高度伪装的巨型结构。它静静地悬浮在太空中,外表覆盖着数百万年积累的尘埃和冰晶,如同一个不合时宜的、完美的黑色卵石。 凯拉凭借其高超的飞船操作技术,将小型登陆艇成功接入了该结构的一个侧面舱口。进入内部,团队发现自己踏入了一个非地球尺度的文明遗迹。这里没有机器人,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只有一种古老、庄重的寂静。 这个遗址显然比艾尔萨斯文明还要古老得多。墙壁上镌刻的符号,霍尔丹教授辨认出是已知宇宙中最古老的、被认为是神话的“原初语”的变体。这些符号描述了一个被称为“编织者”的古老种族,他们似乎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但在一场被称为“大静默”的事件后消失了。 在遗址的最深处,他们发现了一个漂浮在惰性气体中的核心部件——一个巨大的、由非晶态金属构成的球体。这个球体散发着微弱的嗡鸣,正是叶文哲捕捉到的信号源之一。然而,这并非“时间之锚”本身,而是它的“钥匙”。 根据球体旁留下的、用“原初语”记载的日志,这个结构是“编织者”用来观察和稳定时空波动的“中继站”。“时间之锚”是艾尔萨斯人利用了编织者的技术残片制造出的不稳定装置。真正的威胁不在于“锚”本身,而在于它在失控过程中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激活这座古老的“中继站”。 “唤醒沉睡的守卫”的真正含义浮现:守卫不是生物,而是这个中继站内部的、以纯粹能量形态存在的稳定程序——一个古老的、被设计来修复时空裂缝的自动防御系统。 【第三卷:能量的角逐与伦理的抉择】 激活中继站的过程是危险的。它需要一个巨大的能量脉冲来重新启动。团队陷入了巨大的伦理困境:如果他们激活了“守卫”,它会修复时空裂缝,但这个古老的系统可能会将任何“不稳定”的因素——包括人类的文明本身——视为需要清除的目标。 影子通过逆向工程,发现中继站的能量输入接口兼容地球上最强大的核聚变反应堆的能量模式。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必须将中继站从“塞壬之墓”牵引到太阳系边缘,并找到一个临时的能源供应点。 凯拉再次展现了她的非凡能力。她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引力透镜阵列,利用一颗遥远气态巨行星的引力场作为“推进器”,将中继站缓慢地拖向地球轨道。这场星际拖拽行动,消耗了数月时间,期间他们多次躲避了被“时间之锚”扭曲产生的时空乱流,这些乱流曾将一艘路过的货运飞船瞬间分解成夸克级别。 最终,他们将中继站停泊在了奥尔特云的深处。叶文哲面临最终的选择:是信任一个数百万年前的古老文明的防御程序,还是冒险让艾尔萨斯的“时间之锚”继续漂流,最终可能撕裂地球周边的时空结构? 在关键时刻,艾尔萨斯文明发送了最后一条信息,极其微弱,像是垂死前的呼喊。信息中包含了一个“后门”代码,这是一个自我毁灭的指令,只能在“守卫”被激活后的一小时内输入。这表明,艾尔萨斯人预见到了自己技术的危险性,并为后来者准备了终极的“刹车”。 叶文哲团队决定冒险。他们输入了启动指令,中继站苏醒了。巨大的能量波动席卷了太阳系外围,如同宇宙正在进行一次深沉的呼吸。古老的“守卫”程序被唤醒,它立即开始向“时间之锚”的方向发射稳定波束。 时空开始愈合,艾尔萨斯的残余信号也逐渐减弱,仿佛一切都回归了平静。然而,叶文哲知道,这场宇宙级的干预刚刚结束。他紧握着那个“后门”代码,团队成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守卫”的下一步行动。中继站的能量读数开始急速下降,它正在耗尽自身最后的储备,完成了它的使命——稳定时空,然后回归沉寂。 当一切尘埃落定,星图恢复正常,太阳系重获安宁时,叶文哲和他的团队成为了唯一的知情者。他们没有拯救世界于可见的灾难,而是阻止了一场基于物理学原理的、不可见的宇宙崩溃。他们目睹了跨越亿万年的文明的交汇,以及一个关于知识的边界、责任与伦理的深刻证明:最伟大的力量,往往伴随着最沉重的代价和最难以下达的抉择。他们将这些发现深埋心底,因为有些秘密,远比揭露它们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