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深水埗:旧区成长忆记

重见‧深水埗:旧区成长忆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深水埗
  • 旧区
  • 成长
  • 回忆
  • 香港
  • 社区
  • 城市变迁
  • 地方志
  • 口述历史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隐藏在重建围墙下的活力,你看得见吗?

  过去的十多年,深水埗一直都是市区重建的重点地区,不断地被拆毁再重建,被更新再保育,幸而这区的历史痕迹和人情况味没有完全被抹走。

  纪实摄影师梁广福,一九五○年代在深水埗出生,在此区成长和工作。今次以「老街坊」的第一身角度出发,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深水埗区捕捉到的影像配合文字故事,记下儿时的唐楼岁月,年轻时在租书档的寻宝时光,长大后在地摊小店的印象回忆……让我们重见深水埗区最原始、最纯粹,甚至不为人知的社区活力和民生色彩。

  说起深水埗,香港人或许想到的是贫穷、「劏房」、庶民地摊和墟市,五光十色。一九五○年代在深水埗出生的作者梁广福先生,在此区成长和工作,近三十多年来努力地把上述深水埗区最原始、最纯粹,甚至鲜为人知的社区风貌和民生实况拍下。有些已成为过去,有些即使今天仍存在,都是消失中的风景。

  本书作者用「老街坊」身份,从第一身角度出发,在十三个章节中以影像配合文字记下由细到大在深水埗的所见所闻和印象回忆,无论是唐楼岁月、在租书档寻宝,以至平民地摊和街坊老店的人情况味,都能展现出深水埗的地区生态和色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梁广福


  从事摄影艺术工作逾三十年,现为自由摄影人。曾任职于《香港商报》、《壹週刊》、《百姓》新闻周刊和《明报》,对旧建筑、式微行业,以及人生百态的摄影题材特别感兴趣,曾先后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览。

  梁氏希望透过摄影,利用镜头一一记录香港的旧事旧物,尤其是那些即将消失的人、事、物,为香港的历史留下点滴的影像。曾出版的作品有《岁月无声消逝》、《晴天雨天大磡村》、《再会‧游乐场》、《岁月余晖──再会老行业》、《点滴记忆──再会旧社区》、《再会茶楼岁月》和《再会旧冰室》。

 

图书目录



第1部  深水埗印象

第一章  历史光影──点滴生活忆记   010
第二章  公屋时代──灾后首建公屋   038
第三章  街头拾趣──深水埗人和事   048

第2部  我在深水埗的日子
第一章  唐楼岁月──租客守望情   070
第二章  童年拾趣──那些年的童乐   094
第三章  租书寻香──陈凤旧书档   102
第四章  「掹衫尾」时光──旧式戏院消失   110
第五章   茶楼年代──人情紧过债   118
第六章  冰室印象──不变的味道   126
第七章  地摊寻宝──五湖四海寻宝缘   132
第八章  修补旧物情──钢笔暖壶也可补   144
第九章  戏棚凑热闹──传统风俗智慧   156
第十章  街坊生活圈──互补不足系人情   164

图书序言



  到鸭寮街买二手电器、于棚仔买布料、到基隆街买钮扣,还有游走北河街的平民食肆医肚……各行各业汇聚一堂,这都是人们对今时今日深水埗的一般印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于深水埗大窝坪出生的我,对深水埗却有着另一番印象和感情。深水埗为我的快乐童年带来了无数难忘的生活经历,随着时间的飞逝和沉淀,一点一滴积累下来,成为一段段令我回味的美好时光。只是近十多年来,这个香港典型的旧社区随着市区重建的急速步伐,昔日的建筑群和社区环境都经历了多番变迁。

  回想七十年代,早已出来工作的我带着一部以香烟「吉包」更换的简单110菲林盒式相机返回大窝坪,满心欢喜地到我的出生地拍照留念,却赫然发现它已被夷为平地,昔日一幢幢坚固的平房石屋,已被填整得了无痕迹。我找不到平房区内的士多,听不到每天从远光学校传来的嘹亮钟声,还有挑着担挑,于平日居民熙来攘往的狭窄山道上高声叫卖的小贩……那股强烈的失落感顿时跃上心头,久未平伏。无奈下,我只好转身向童年时经常眺望的西九龙日落,拍下一张夕阳余晖,这是我开始摄影以来拍下的第一张照片。一切已变,唯一不变的,是如常的日落。

  于深水埗的快乐记忆,还有在枫树街球场上与儿时玩伴天真无忧的岁月。游乐场内的一部铁木马,是我的挚爱。每次经过,总喜欢骑着它,感觉恍如与老朋友见面。纵然与互不相识的玩伴合力摇动那重甸甸的老朋友,哈哈笑声也会此起彼落。在不是家家户户有电视机的年头,球场设置的一部户外电视机,每逢到播放卡通片的时段,总会吸引孩子们团团围着,个个看得目不转睛。

  于我来说,深水埗的点滴生活还包括于福华街的旧书摊找《儿童乐园》、到李郑屋邨游泳池游水、在大埔道北九龙裁判法院的后山坡遛狗和捉昆虫、在长沙湾道的八仙大茶楼和苏屋邨内的百合酒楼工作,还有在大南街、基隆街一带住过唐楼的难忘岁月。

  深水埗一直是充满活力的旧区,人们生活营营役役,但却有着一份执着和盼望。今次借着《重见‧深水埗──旧区成长忆记》,本人希望把昔日在深水埗的成长记忆,连着这区的旧日面貌,如旧式大茶楼、传统的冰室、人声鼎沸的戏院、方便邻社的士多、充满人情味的租书店……透过光影和文字把它们定格,让大家「重见」深水埗正在消失的氛围。

  最后,此书得以出版,要衷心感谢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的支持。书中若然存有某些不足或谬误之处,恳望读者谅解,并赐予斧正。

梁广福
二○一七年六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重见‧深水埗:旧区成长忆记》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幅用文字绘制的立体画卷,将曾经的深水埗以一种极为生动的方式展现在我的眼前。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去感受。我从中读出了一种对于“地方”的情感,一种对于“记忆”的珍视。那些细碎的生活片段,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巷,那些淳朴的居民,都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一些感官体验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例如阳光照射在墙壁上的温度,或是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体验式”的阅读,让我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独特魅力。我仿佛能听到旧日香港的喧嚣,也能感受到人们在那片土地上所付出的努力与所收获的喜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复古的色调和手绘风格的插画,让人瞬间穿越回了上个世纪的香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在字里行间寻找那些属于深水埗的独特印记。读者的视角,让我更容易代入,仿佛就置身于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老街巷。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某个故事,而是通过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叙述方式,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空气中弥漫的鱼腥味、街边摊贩的叫卖声、孩童们追逐嬉戏的笑闹声……这些零碎却又鲜活的片段,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汇聚成一幅完整的旧日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日常细节时所流露出的那种细腻情感,比如老屋檐下滴落的水珠,或是墙壁上斑驳的痕迹,都仿佛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种“看图说话”式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回味,甚至能感受到一丝丝淡淡的怀旧情绪。我仿佛能听到那些久远年代的声响,闻到那些熟悉的味道,看到那些淳朴的面孔。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体验,一种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的感官盛宴。

评分

阅读《重见‧深水埗:旧区成长忆记》,我仿佛在跟随一条蜿蜒的小溪,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最终汇入一片广阔的记忆海洋。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故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和“场景”的拼接,构建了一个关于成长的宏大叙事。我非常喜欢作者在文字中透露出的那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过往岁月那种不动声色的眷恋。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些粗糙的墙壁,闻到街边小吃的香气,甚至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嬉闹声在耳边回荡。这种“情境式”的描写,没有过多的心理活动刻画,却能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我能从中读出一种时代的烙印,一种地域的特色,以及一种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与坚韧。这是一种非常“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与书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一种充满温度的怀旧。作者并没有选择那种大刀阔斧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极其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了深水埗这个区域独特的生活肌理。我从中读出了一种对于“根”的眷恋,对于“家”的思念。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更多的是那些发生在日常琐事中的点滴情感,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构成了一个人成长最深刻的印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捕捉孩童视角时的那种灵动与纯真,仿佛能看见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在狭窄的巷弄里,用最简单的游戏,构筑着最美好的童年。这种“就地取材”的叙述方式,让整本书充满了画面感,也充满了生命力。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那些人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成长与蜕变,都深深地触动着我。

评分

《重见‧深水埗:旧区成长忆记》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用文字精心编织的时光拼图。作者巧妙地回避了宏大的叙事,而是选择从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切入,将读者带入到深水埗那些寻常巷陌之中。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感觉”的捕捉,那种在特定时空下,人物的情绪、周围的环境,甚至是微风吹过时带来的细微变化,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并不是一本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而是一本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慢阅读”之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层次,新的感动。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年代的香港,狭窄的街道,密集的楼宇,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坚持。作者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现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这种真实感,恰恰是现代社会中最稀缺也最珍贵的。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仿佛在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着那些岁月。这种代入感非常强大,让我久久无法抽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