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

北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到的姿态,耸立在你面前。

  每隔个一阵子,它就会让人冷不防得吃个大惊,彷佛被作弄了一般。

  台北变得太快太花枝招展了,以至于我的相机往往只能捕捉到它那正在变魔术般的花招,而无法找出幻象的漏洞,一窥它真实的面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阮义忠


  一九五○年出生于台湾宜兰。早年曾任《幼狮文艺》编辑,退伍后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一九七五年转任《家庭月刊》摄影,同时撰写本土摄影报导文章。一九八一年,由摄影跨行到电视节目制作,以纪录片《映象之旅》等广为人知。一九八八年起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长达二十五年。

  三十多年来,阮义忠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

  着作丰富,出版《想见,看见,听见:走出镜头之外》《想念亚美尼亚》《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等;论着《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被视为海崃两岸的摄影教育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1992-2004)被誉为摄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阮义忠摄影作品为海内外重要机构展出及收藏。多年来深刻且广泛影响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视野。

  2016年成立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图书目录

重返北埔 6 
平平常常 10 
日日好日 52 
欢欢喜喜 98 
回归平凡 136 
北埔十三行 184 
年表 188

图书序言

重返北埔
阮义忠
 
一向怯于重返拍摄现场,尤其是曾工作好多年,开了展览、出过影集后;内心深处总盼望着跟这些地方的关系永远存在按快门的那瞬间。一切都会改变、消失,北埔也随着时代前进,但在我造访的那五年间,它着实像寂静的一潭水,风大风小都激不起涟漪。正是那些彷彿会永远安在的东西吸引着我,让我想用镜头凝住那个方圆、那些人。
 
匆匆三十多年过去,当北埔的影像将要再展出时,我专程去新竹铁道文创园区看场地。策展单位的同仁好奇,问我当初为何会花那么多功夫拍北埔,我只能回答:「人与人之间讲缘分,人与地方也不例外。」
 
那段期间我跑遍台湾大部分的农村,每回游记均以图、文并列的方式发表于任职的《家庭月刊》。每处均有几张不错的照片,但从没想过将之发展为个别主题,只有在多年后集中精选、编辑为《人与土地》。
 
首度造访北埔后也写了一篇〈永远的北埔〉,发表于1980年12月号的《家庭月刊》,可能当时即欣羡它的纯粹,无论外面世界怎么变,居民依旧笃定地踩着自己的节拍过日子,会干扰他们的,大概就是我这个拿着相机的外来人了。
 
1985年6月,我的第一个摄影展《北埔》于台北雄狮画廊举行,不少北埔人专程前来观赏。当时的我没能深刻体会这些影像对他们的意义,直到事隔多年,儿子跟我说,他在台北永康街的某间茶艺馆看到一本店主珍藏的《北埔》摄影集,其中一些照片旁有手写的地点和人物姓名。
 
原来,画册封面的那位老先生姓萧名汉苗,拉胡琴的是姜重恆,执杖立于姜家祠前的老汉为古昇煌,在慈天宫前摆香烛摊的是平和嫂。门口有村民歇息的接兴商店是宋金声的家,厅堂高挂四幅祖先肖像的是姜重烈的宅第,撑伞老妇行过的夯土墙是姜烘楷的屋后。摩托车骑士载着几大袋茶叶上坡,画面旁註明那是通往公墓的路,高处露出一角的房屋是屠宰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