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版书衣】契丹古地图I深沉色调I Pantone特色金书名★
从《蒙古到大清》之前,必须先看「从契丹到蒙古」;
全球化的开端,来自马背上的草原文明。
蒙古颠覆世界史,起源于契丹打造的新国家型态;
耶律阿保机开创新时代的野望,更甚忽必烈维系庞大帝国的挑战!
以游牧民族为主角的蒙古帝国,颠覆了西欧文明本位的全球史。研究草原民族和蒙古史的第一人──杉山正明,解读十数种语言的史料,并以现场考察的第一手资料,重构辽、西夏、金、元的草原征服者实像。
◎蒙古打造后无来者、横跨欧亚的世界帝国, 游牧民族却在中国史书上被视为低下的胡夷蛮族。
‧范扬节度使安禄山自幽州起兵后,这个原本边境的城市跨越华夷的界线,成为大辽国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国的首都「中都」,蒙古世界帝国的首都「大都」,最后成为我们都熟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元朝(蒙古帝国)官方撰写的《辽史》,在许多方面都「点到为止」,并不完整,而其他有关契丹的记述,都是由敌对的北宋一方所撰写;主导十至十二世纪东亚的大国──辽(契丹),在文化上的成就很可能远超越同时期的北宋。
‧蒙古帝国结合中华行政体系、草原军事力量和穆斯林商业力,打破欧亚大陆的国境,打通海陆双边的文化与贸易交流,成为真正的世界帝国,不仅四大发明传至西方,更将纸币的使用、银本位经济体系、产业型社会、自由通商和资本主义等,也一起「世界化」了。
◎草原民族在东亚崛起,才是蒙古帝国颠覆世界史的起点。 唐朝初期曾一度有世界帝国的雏形,但很快就演变成依各自军势力形成的数个跨种族兵团。这个类似战国时代的局势中,擅长弓马、行动快速并以团队出击的马上军事集团,便成了主宰欧亚史走向的关键,以中华地区来说,趁势崛起的便是契丹和沙陀。
◎辽(契丹)开始尝试的新国家型态,由蒙古帝国实现。 契丹帝国以草原为国家中心,国家成员包含各个种族,以游牧部族的联合为基本,结合了畜牧、农耕和都市,是一个统合草原(军事)与中华(行政)的新国家型态。
然而,契丹最终并未完全统治整个中华,之后,包含西夏和大金,都是以「部族联合体」和「草原与中华混合」的方式,尝试打造新国家型态的游牧民族。特别要提到金(女真),不仅国家规模幅员辽阔,人口数也超过北宋最盛时期。看似从契丹开始的游牧民族新国家型态,即将在大金国实现。
但金国缺乏整合另外两个国家的能力(南宋与西夏),只能将这个经验移交给下一代──蒙古。
◎想理解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互动与碰撞,关键就在「游牧民族」。 西元八世纪起,从安史之乱到明初,游牧民族的权力更迭,不仅打破中华框架,更引起欧亚大陆东西两边的巨大变动。
(1)安史之乱后,游牧国家回鹘成为唐朝的「庇护者」,更一度称霸亚洲东方。但接连的天灾导致回鹘迅速瓦解,让在东方的契丹趁机兴起,沙陀族也在华北建立军事政权,也就是「五代」;在西方,由于回鹘解体,原有的部落成员(突厥)开始往西迁徙,也开启了鄂图曼帝国约九百年的「突厥‧伊斯兰时代」。
(2)西元十世纪前半,日本的平将门举兵自立为王,他举几年前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并将之改名为「东丹国」的例子,说明自己「凭借实力夺权」的合理性。
◎唐宋与游牧民族的关系,绝非「君臣」,而是地位平等的友邦。 (1)从中华史观来看,唐朝国祚近三百年,且初期的确势力曾一度横跨欧亚,因此有唐朝是「世界帝国」的错觉。但从玄宗以后,有各种碑文和国书明白显示,唐与突厥、回鹘、黠戛斯等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对等,而非君臣。
(2)史书中被描写为欺人太甚的「澶渊之盟」,事实上是让北宋和辽国(契丹)相安无事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协定,这种国家与国家间和平共存的模式,也成为后来西夏与北宋,以及后来金、南宋、西夏等国维持和平的方式。
以蒙古帝国为中心,可以发现当时在东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确实地改变了世界的方向。元帝国继承耶律阿保机结合草原与中华、打造新国家的野望,由多种族、多地区构成的复合型国家,让整个世界的潮流从内陆走向海洋、从军事力量改为经济力量,从生产到流通有无,从宗教迈向理性等等改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神学性的精神思想,转变为合理的思辨,以及借由资本主义产生尊重实利的观念等
若非蒙古帝国将这些文化与制度交流「世界化」的结果,欧洲的发展与变化,是否还会如今日一般?
本书特色 ‧特别书衣:底色是与原书系相反的黑色调,加上收录于《契丹国志》中的契丹古地图,表现隐藏在历史长河下,至今尚且晦暗不明的真实。
‧内容完整:本书不仅探究蒙古帝国的起源与成就,更追溯至开始建构草原中华国家型态的契丹、西夏与金,完整了解游牧民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全新重译:〈中国‧历史的长河〉繁体中文版,除完整出版讲谈社原书系的全十二册外,每一本皆为台湾译者全文重新翻译。
‧专文导读: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系博士蔡伟杰的专文导读,让读者快速了解本书脉络方向,并详列辽、西夏、金和元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延伸阅读。
名人推荐 〈专文导读〉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系博士蔡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