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台风

台湾的台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风
  • 台湾
  • 气象
  • 自然灾害
  • 气候变化
  • 台湾地理
  • 灾害防治
  • 环境科学
  • 社会影响
  • 台湾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蒲金标博士序、作者自序

  2.1962年着Typhoon in Taiwan英文版
  2017年译Typhoon in Taiwan为中文版《台湾的台风》并蒐集了1961~2016的台风统计资料,使本书具有1897~2016,120年间的台风统计资料。

  3.本书内容包含台风的形成、台风的结构、台风的季节与路径、台风前的征兆、台风的分类、台风命名的演进、台风的灾害、台风预报技术的演进、防台漫谈等有系统地对台风叙述。附录气象人生更收集了,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兰屿等地珍贵的历史照片。

本书特色

  一位气象现场的从业人员,将人生最珍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与传承给所有对气象研究有兴趣的人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冀家琳


  本书作者冀家琳从气象最基层做起,担任过气象观测工作、气象通信工作、气象预报工作。用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文字,有系统地叙述台风,可读性颇高。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收集了1897~2016,120年间的台风统计资料,希望能对初学气象的人们有所帮助,对气象研究有兴趣的人们有些参考价值,其中防台漫谈有点暮鼓晨钟的作用(作者简历请参阅蒲序)。本书所附1949~1955年,玉山、鹿林山、兰屿等地珍贵的历史照片,更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气象人生艰苦的写照。

图书目录

蒲金标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台风的形成 
第二章 台风的结构 
第三章 台风的季节与路径 
第四章 台风前的征兆
第五章 台风的分类
第六章 台风命名的演进
第七章 台风的灾害
第八章 台风预报技术的演进
第九章 防台漫谈
第十章 结论 
附录一 各类有关台风图表范例
附录二 气象人生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在台湾讨论台风的文章,无论在纸本书刊上或是网路上非常多,对台风的研究已成为普通的常识,但是无论是官方的气象机构或学者专家,大都是对个别台风的某些项目作了很卓越的叙述,对台风有系统的、整体性讨论的文章并不多。

  笔者从事气象工作历经25年,1949~1973年,从最基层开始,经历三个气象机构,从事过气象通信工作、气象观测工作、天气预报工作,经历虽多,但成绩有限,民国五十一年(1962年);大胆的、冒昧的用英文写了一篇Typhoon in Taiwan的论文,当时只供机关内部参考并未对外发表,1973年从公职退休后,忙于私人事业,无暇再从事研究工作,最近翻阅旧作;将Typhoon in Taiwan一文译成中文,并蒐集加添了1961~2016的台风统计资料,使原来旧作Typhoon in Taiwan只有1897~1960年的台风统计资料,变成本书具有1897~2016年120年间的台风统计资料,可能成为孤本或稀有版本,略具对研究台湾的台风参考价值,故不嫌冒昧大胆完成此书,并承蒲金标博士校正错误撰写序文,在此特表诚挚的感谢,作者本人并非气象科班出身,外行人写台湾的台风不免有班门弄斧之讥,敬希读者给予批评与指教。

  本书的目的,系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叙述台风的形成、台风的结构、台风的季节与路径,以及台风预报技术的演进等作系统性的叙述,希望它能对初学气象的人们有所帮助,对气象研究有兴趣的人们有些参考价值。

图书试读

台风的科学名称为热带气旋,它是在热带海洋上一种极端的、强烈的暴风,根据查证,台风一词来自中国广东话大风,而逐渐通用于远东各地,诸如日本、中国及菲律宾等地;美国及欧洲称台风为飓风(Hurricane);澳洲称台风为大旋风(Willy-willy),而印度称台风为气旋(Cyclone)。
 
台湾位于台风路径的中途,从五月到十一月是台湾的台风季节,在台风季节许多台风袭击台湾,或路经台湾近海,根据西元1897~1960年的统计,过去台湾约有7000人死于台风灾害,财产损失统计无法计算,所以对台风研究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气象人员,对一般人民亦非常重要。
 
在本书中我们讨论了台风的形成与结构,台风的季节与路径,台风前的征兆、台风的分类、台风命名的演进、台风的灾害、台风预报技术的演进等。
 
其中一些台风重要的统计资料,系参考原台湾省气象所的统计资料以及现在中央气象局的台风资料库(Typhoon Data Base)1961~2016的统计资料,关于台风灾害的统计资料,除前台湾省气象所及中央气象局的统计资料外,本书并参考了网路上维基百科对台湾灾难的列表、内政部消防署台风及灾难分析,以及朱爱群教授所着危机管理解读灾难的谜咒,在此慎重地对这些作者及统计人员提出感谢与敬佩,没有这些参考资料,本书是无法圆满完成的。
 
因本书限于篇幅,对历年形成的台风,无法个别加以讨论,对造成重大灾害以及特殊路径的台风,则略加叙述,但因个人所具有的资料与智慧能力并不充丰,如本书能提醒学者专家,根据过去的天气图、卫星云图等找出这些特殊台风发生的原因,亦许未来对台风的预测会更有帮助。
 
台湾的地理位置,对太平洋发生的台风,对中国大陆来讲,有如设在前哨的哨兵和挡箭盾牌,很多台风在侵袭台湾后,登陆福建浙江沿海地区而减弱消失,最北可达江苏沿海地区,所以对台风的研究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也十分重要,而且近年来中国大陆来台湾观光旅行的人数不断增加,阅读本书了解台风,在旅游时,预防台风灾害的发生,亦显得非常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自然灾害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煽情,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直到我读了《台湾的台风》,我才意识到,原来讲述一场灾难,也可以如此细腻而富有温度。《台湾的台风》这本书,并未止步于对台风造成损失的统计和描绘,它更着重于挖掘台风背后的“人情味”。书中通过大量的人物故事,展现了在极端天气下,台湾社会的互助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我读到关于消防员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危险区域救援的故事,也读到关于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受灾群众提供食物和住所的感人场景。这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让人动容。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朴实,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被风雨洗礼过的土地上,与那些坚强而善良的人们一同经历。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风雨同舟”的含义,以及社区在面对灾难时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

评分

购买《台湾的台风》这本书,最初是出于对台湾风土人情的兴趣,却意外地在这其中发现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书中不仅仅是描绘台风的自然威力,更巧妙地将其置于台湾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审视。我被书中对历史文献的引用和分析所吸引,作者通过挖掘古籍、地方志和口述历史,呈现了台湾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台风时的应对策略和心态变迁。我读到明清时期,汉人移民初到台湾,如何摸索着与这片土地上频繁出现的台风共存;也读到日治时期,殖民政府如何引入现代防灾理念和工程技术;甚至还涉及到了近代,台湾在经历多次强台风后,如何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在应对自然挑战中的学习、适应与进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台风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台湾人民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我之前对台风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新闻报道中的破坏力描述,比如吹倒的电线杆、淹没的街道、损失的农作物等等。然而,《台湾的台风》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并非一味地强调台风的破坏,反而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台风过后,台湾土地上焕发出的生命力。比如,对于那些被台风摧毁的古老建筑,作者并没有停留于悲伤,而是讲述了当地居民如何凭借着不屈的精神,一点点地重建家园,甚至将残存的痕迹融入新的生活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风灾记忆”的部分,作者通过采访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记录了他们亲身经历的台风故事,这些故事有惊险,有悲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家园的眷恋。我读到一位老奶奶讲述她年轻时如何在大风大浪中,保护家中小孩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朴实而伟大的母爱。这本书让我明白,台风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它更是塑造了台湾独特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评分

作为一个对地理和气候学略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科学深度又不失文学性的读物,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台湾的地理环境与其特有气候现象之间的关系。《台湾的台风》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书中对台风的生成、发展、路径预测等科学知识的讲解,严谨而不枯燥,作者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对台湾地形地貌的分析中。我惊叹于作者如何将复杂的数值模型和卫星云图,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文字,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为何台湾会成为台风频繁侵袭的地区,以及岛屿的特殊形状和高山地形如何影响台风的强度和破坏模式。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台风科学研究的历史,从早期简陋的观测手段,到如今先进的监测技术,展现了人类在认识和应对台风过程中的进步。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科学家和气象工作者,在与无形的力量较量,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台湾人民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评分

这本《台湾的台风》在我手边已经有些日子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翻阅一番,但总是被各种琐事绊住。今天终于得空,迫不及待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那幅精美的插画,描绘的是一幅海滨风光,但隐约可见乌云压顶,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翻开第一页,作者的序言便以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笔触,勾勒出台湾与台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尤其被其中对“天灾”与“人文”互动性的探讨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台风的破坏力,而是深入挖掘了台湾人民在面对自然力量时所展现出的韧性、智慧与社区力量。从历史上那些令人扼腕的灾难,到如今不断完善的防灾机制,再到民间流传的各种应对谚语和习俗,这本书似乎想要构建一幅全景式的台湾台风图景。读着序言,我仿佛能感受到海风的呼啸,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以及那些藏在世代记忆里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