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给父母的话——只要下定决心 英国作家玛莉.霍夫曼Mary Hoffman的《了不起的妳》(Amazing Grace)出版于1991年,它问市后受大众欢迎的程度,连作者都感到意外。它更被英国图书信託基金会列入「百年最佳童书书单一百本」中。然而,这本书在美国引起的回响甚至超越了英国,这反应了美国丰富族群的社会背景,幼稚园与小学几乎都会用这个故事来进行性别与多元文化的教学。
霍夫曼的故事从大家都很熟悉的生活面相切入,听起来虽然很亲切,但它的叙述结构却很有技巧。首先,她借由葛莉丝喜欢的故事书中最讨喜的角色往往是男性,间接说出所谓的「书写历史」都是由父权、白人观点建构出来的事实。于是,一方面,她让葛莉丝去挑战这些男性角色,从「扮演他们」延伸至「替代他们」,暗示女性的潜能;另一方面,她借由葛莉丝的妈妈与祖母的出场,从旁增强了这股反转、颠覆父权与种族的论述力量。
这故事的三大要角于是又呈现故事的另一个面向:三代女性的传承与其家庭教育的重要。我们看到葛莉丝的妈妈对于种族与性别歧视有其敏感度,而这个特质显然来自她上一代的身教言教,只是葛莉丝的祖母多了一份坚毅温柔的个性。在葛莉丝的妈妈呈现动怒与指责后,祖母适时介入,主动带葛莉丝去见证真实的范例──去观赏一个不因肤色退却而被击倒的芭蕾舞者的努力成果。
当然,像葛莉丝母亲呈现的这般怒气也是必要的,有不平之鸣才有可能激起下一步积极的改变,只是祖母后续的软性引导更是鼓舞了葛莉丝,将她的挫折转为有效动力。这三代的女性于是拼出一股温柔的反抗力量,她们的坚毅从而化为舞台上灿烂的笑容,并说出清晰的讯息:众人的天赋人权不该因不同性别、肤色、信仰、阶级而异。
回头想想,「性别/种族平等」的唿吁,在西方早期社会运动进到教育体系里,走了一百多年了。平等在台湾真的实践了吗?当然还没有,我们顶多只在半路上,许多社会结构的统计数据证明我们离真正平等还有一大段距离,在童书研究中,不管是质性或量性的研究,也都明白显示男性霸权遗留在社会各层面的确切性。
因此,相对于保守的教科书体系,较为自由的童书更扮演促进的重要角色。童书创作者更需要多一份自觉责任,在他们的创作里随时警醒,不管是像葛莉丝的妈妈,有敏感的监察能力,或者是像葛莉丝的祖母一样,发挥温柔厚实的鼓舞力量。而教养者也要懂得欣赏、支持这类作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不会有一些或显或潜的歧视禁锢了孩子们的心灵,才会有更多「葛莉丝」──因着「任何我想做的事,一定办得到!」的决心──光芒绽放而更美丽。
幸佳慧/儿童文学作家与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