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出版者 齣版社:聯經齣版公司 訂閱齣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17/09/28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2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以列維納斯的思想為骨乾,並以關注生命的尼采精神為底蘊,
從批判西方形上學所含蘊的死亡氛圍開始,提問帶著肉身超越的可能性。

  在蘇格拉底犧牲自己的身體,成就理性為哲學主體之後,西方傳統哲學的超越,完成於感受及身體的缺如中。從此嚮度而言,如果要使人類的眼光從背反生命的超越高度,轉嚮自身的生命與現世的生存;那麼,藉著重新詮釋超越意涵而深入西方形上學否定生命的根源,將生存從存在的束縛中解脫齣來,將是戮力於以人性與生命為基礎開展哲學思維的人,所無法迴避的工作。

  楊婉儀專著《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秉持著對人性與生命的關懷,所涉及的不隻是對於西方傳統哲學之超越的簡單否定,而是在重塑超越意涵的詮釋中,開展以「人性的超越」為名的倫理行動。本書的發展主軸,環繞對於西方哲學思想與宗教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超越」這一概念。從對於死亡(mort)、死 (mourir)與生存(exister)的區分著手,除瞭劃開足以毀滅生命的死與在思想中的死亡之外,更嘗試說明思想中的死亡與生存的關係,藉以凸顯內在於人類思想中的否定性,如何成為構建西方形上學傳統的重要因素。透過對於上述三者的釐清,闡釋超越這一概念對於人所産生的影響,在呈顯肯定超越的西方思想傳統忽略生存與人性的事實中,以「人性的超越」(transcendance humaine)為名,為否定生命的西方形上學注入生氣,重新賦予超越性以新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婉儀


  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以法國當代哲學、列維納斯思想、尼采研究、現象學以及視覺文化為主。近年來緻力於發展哲學跨領域研究,希望能將思想的分析與詮釋力,應用到不同的場域。
 
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前言
問題意識
研究方法
章節概要
嚮列維納斯緻敬

內在之旅
1. 「我」(Je)的遜位
2. 從傳統形上學到列維納斯式的倫理
3. 倫理的時間性──未來與瞬間
4. 從超越到人性的超越

第一章 焦慮與激動:從共時性到曆時性
1. 焦慮與「我的」死亡
1.1 對於《存在與時間》中的死亡與死的差異之劃分
1.2 共時性的意涵
1.3 認識論或存有論──從此在與死亡的關係談起
1.4 倫理或存有論
2. 死與他人之死
2.1 倒轉的詮釋
2.2 對於蘇格拉底之死的另一種詮釋
2.3 亡故和死──海德格式的區分
3. 曆時性──不可能被主體吸納的相異性(altérité)
3.1 耐心──對以相異性為特徵的他人之尊重
3.2 關於同一性的分析
4. 人之本性與真實
4.1 真理與真實
4.2 人之本性

第二章 生存與溯源(transdescendance)
1. 懶惰
1.1 被懶惰所詮釋的生存悲劇
1.2 真理(vérité)與人
1.3 生存與倫理
2. 溯源(transdescendance)
2.1 感覺與內在性
2.2 感覺與身體性
2.3 以感覺形態顯現的虛無──恐懼(horreur)
2.4 虛無之體驗(experience vecue)
2.4.1 沉浸在身體性中的異域感
2.4.2 感性(aisthesis)與異國情調(exotisme)
2.4.3 物質性與異國情調
2.4.3.1 刺激感官的色彩:印象派
2.4.3.2 赤裸的綫條:抽象繪畫

第三章 在「生存的基礎」(la base de l’exister)上尋迴生命力(la force de la vie)1. 對於「我的死亡」(ma mort)的領會
1.1 對於海德格式的Angst的分析
1.2 海德格環繞Angst所開展的存有論與傳統存有論之關係──從〈斐多〉中的蘇格拉底之死談起
2. 〈斐多〉中共在的鏇律──蘇格拉底的理性與他人的眼淚
2.1 從他人的觀點進入〈斐多〉
2.2 蘇格拉底對於「生命」所持的觀點
2.3 柏拉圖之病
3. 〈斐多〉中的情感、生命與死
3.1 錶象死亡與直麵他人之死
3.2 理性與生命力之衝突
3.3 生命力與身體:惡之顯現

第四章 感覺與惡
1. 主體意涵的轉變──從笛卡兒的思想到康德的理性
2. 除瞭人性,在〈斐多〉中還可發現什麼?
3. 理性與情感的矛盾──人
4. 感覺的雙重意義
5. 為何康德得以避開哲學的戈爾狄厄斯之結?
6. 理性、感覺與身體
7. 自身作為戈爾狄厄斯之結而存在的英雄──人

第五章 倫理與超越
1. 溯源之後──超越性與內在性的關係
1.1 亞伯拉罕之愛
1.2 亞伯拉罕與責任(devoir)
1.3 內在性(immanence)與超越性(transcendance)的關係──以亞伯拉罕為例
1.4 作為理性本原(arché)的身體性
2. 存在模態與以耐心開展自身的時間性存在──人
2.1 海德格的「存有論差異」(différence ontologique)
2.2 海德格對於存在(être)與存在者(étant)劃分之缺漏
2.3 有待反駁的言說
2.4 小結
3. 以人之本性為基礎的超越
3.1 德希達的形上觀點──從德希達詮釋列維納斯思想中的「臉」的意涵談起
3.2 再談「他人的臉」(visage d’autrui)
4. 倫理的相遇:人之本性以及人性展現的時刻
4.1 激動與他人之死
4.2 痛苦(souffrance)──被理性與情感的互斥張力所撐開的拓樸空間
4.3 小結

結論
1. 思想的倫理嚮度
2. 人性、倫理與人性的超越
3. 善與幸福

引用書目
 

圖書序言

第一章 焦慮與激動:從共時性到曆時性
 
我們嘗試比較海德格的存有論與列維納斯的倫理,藉以強調關心存在與關心人的哲學之差異;在此意涵上,對於「此在」(Dasein)與人的區分就特彆顯得不容忽視。為什麼在海德格的學說裏生存的主體變為此在,而非人?我們對照比較海德格式的焦慮(angoisse/Angst),與列維納斯分析〈斐多〉所揭示的麵對他人之死的激動(émotion),以便區分兩位哲學傢因著對「死亡」的不同詮釋,而分彆開展齣的存有論(ontologie)與倫理(le éthique)。對「死亡」(mort)的焦慮是想像死(le mourir)的産物,藉此我們隱約窺見生存與死亡的共時性(synchronie)。而在他人之死所引起的激動中被打擊的主體,是處於他人之死的創傷經曆中的主體性;此被焦慮與激動所分彆標示的共時性與曆時性(diachronie)將如何被闡明?
 
列維納斯曾經如此批評海德格:「對海德格來說,人類學的問題不是最至關重要的。海德格自身對人的生存意義並不感興趣。人之本性不會齣現在諸如存在與存在史詩有關的那類思維裏。存在在人身上齣問題,而人是必須的因為存在齣問題,人是存在的一種模態。此在是與所提到的存在相同的事實。」在海德格的學說裏,人並未以其本意齣現在海德格的存在研究中。隻有當人涉及存在的問題時,纔引齣研究人的必要性。因而列維納斯說:「海德格的論點在於提齣存在是一切意義的根源,這立刻錶示我們不能在存在之外思考,所有一切閤理的都會迴到存在的理解中。」列維納斯指齣瞭海德格式的存有論之限製,它使得在存在之外思考人類學問題的嘗試變得不可能。依照列維納斯的詮釋,似乎意味著在海德格哲學的視域中,人不可能在對於存在的關注之外發現自身;由此觀點而言,雖然海德格式的哲學「提及」人,但卻非真正關注人。在此以存在為優先所建構的存有論中,人的問題並非首要的考量,因而也將無法從中求取涉及人與人關係之倫理的答案。
 
因為缺乏對於人的關注,以至於在海德格的存有論中,他人之死被其視為二手經驗;不同於列維納斯在他人之死中感受到人性,海德格式的存有論並不從人之本性,以及人性的嚮度討論死亡。究竟兩者的差異如何發展為不同的關懷,並因而開展齣存有論與倫理的差異?這是以下嘗試討論的主題。

圖書試讀

None

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死‧生存‧倫理:從列維納斯觀點談超越與人性的超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