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吃饭睡觉走路尿尿,不免好奇自己怎么能够办到。
然而身体的运作难以捉摸,古代人如何想像跟解释?
科学家又是怎么破解一道一道的谜题,不但满足人的求知慾,也让治病医疗更正确有效?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一千五百年!),西方医学纯粹是靠背诵罗马时代的权威作品来认识人体和医治疾病,鲜少有什么知识上的实际进展,甚至连提出不同意见都有可能被教会抓去坐牢。如果权威作品对人体运作与功能的说法有误,那么治病的方法当然也就问题重重。美国一位开国元勋就曾在黄热病肆虐的时候,根据传统的理论每天替上百个病人放血治疗,但是实际上因放血而死的病人,可能比死于黄热病的还多。
《发现人体》以全面而有系统的方式,介绍西方医学及科学传统对人类生理机制的认识历程,书中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科学发现故事。例如十九世纪一位美国军医救治一名腹部遭到枪伤的工人,康复的过程中他的胃部伤口与皮肤伤口癒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可以从外部通往胃袋里面的通道,意外成为了解胃部消化情形千载难逢的实验对象。
作者潘震泽在台湾与美国各大学教授生理学多年,不但译介科普书籍超过二十年,撰写科普文章也超过十五年,同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流畅的表达技巧,是带领读者认识人体发现历程的绝佳向导。
名人推荐 潘震泽教授用生动的手笔把生理学的重要发现与观念写成《发现人体:生理学简史》一书。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及「现代生理学研究于十九世纪的兴起」开始,对心血管、唿吸、泌尿、消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以及生殖等各系统生理学的发展,有详尽客观的叙述探讨,使读者了解我们今天知识的由来和生理学各项关键理念的发展过程,对我们未来的研究给了宝贵的借镜指南。最后一章「中国生理学的发展史」对华人读者特别有价值。这是一本内容丰实,意义深长的生理学简史,我读后觉得受益良多,谨此介绍给生理学及其他有关领域的学者和同学们。──钱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央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科学院与工程科学院院士,两岸中国生理学会荣誉会员;曾任美国生理学会会长,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