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见京都:寺庙参拜感受宁静,料亭品尝文化滋味,古都生活之旅(附京都漫步别册)

花见京都:寺庙参拜感受宁静,料亭品尝文化滋味,古都生活之旅(附京都漫步别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京都,并不是座旅游城市,而是生活的地方
  在任何一个季节,都能感受到千年底蕴的古都美学
  
  在京都,随意进入的,很可能就是百年老铺,一个转身,便步入了神社或寺庙之中。餐桌上,有精致的京料理,也有平民的番菜等你,在鸭川,你看到鸭川等距的奇景,专属京都人的浪漫。
  
  在这座由时光累积出来的城市,你会体会到,京都美学,是不赶时髦,落地生根的姿态。
  
  花见之寺:龙安寺石庭寻找第十五块石头、南禅寺体会静幽之美、铃虫寺聆听禅意绵绵的鸣声。
  
  花见之匠:岚山寻访人力车夫的美丽、松荣堂百年线香承戴人们心愿、象彦漆器表现出日本文化之美。
  
  花见之食:京料理包含着平安时代的气息、和果子满载着季节风情、番菜带领游客走入京都人家里。
  
  花见之玩:走入钱汤里体会不同的澡堂味、挑选数种精致小物感怀京都美学生活。
  
本书特色
  
  1.深度性质的旅游书籍,分成四大区块讲解京都的千年风貌,有从数字中窥见京都之最,从京都当地人口中得知京都的美丽等。
  
  2.针对京都代表性的寺庙、百年老铺等,详细介绍其历史源流,最为精彩必须一探的地方,还有说明老铺对于经营理念的观感,让你玩的更深刻。
  
  3.别册分区提供适合漫步的路线,并规画出路线上值得细细赏玩,或是品尝美食地方。亦有针对其赏樱、赏枫,规画出相应的路线,让你不错京都的每一寸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主编/骆仪


  最世界主编,曾背包旅行四十多国,在太平洋、红海、加勒比海潜水。参与撰写Lonely Planet 旅行指南《广西》《海南》。

编写作者群

周磊

  媒体从业者。有时候会去京都短居,在熟悉的店里喝上一杯,在近郊的山村里餵餵野猫。

库索

  旅日媒体人、自由撰稿人,现居大坂。

林奕岑

  台湾高雄人,定居京都。醉心于和果子与茶道文化。

内陆飞鱼

  影评人、乐评人。

dato

  台湾旅行生活创作团体「男子休日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KKBOX、OKAPI 与《秋刀鱼》双月刊东洋乐评作者。

邵沙拉

  旅游编辑,有限的假期几乎都贡献给了无限的日本旅行。

洪妮

  穷游高级线路设计师,自幼常来往于中日两地,现旅居京都。擅于挖 掘本土小众景点,旅行是为了能亲眼看看这世界真实的样子。

王轶庶

  《南方週末》摄影记者,2010 年度马格南图片社基金获得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曾多次赴日本拍摄并出版个人作品集。为本书特约摄影师。
 

图书目录

速览
数说京都
银幕之上,京都今昔浮世绘
在音乐中感受别样京都
京都节庆日历
 
在路上

登上清水舞台
在年轻的金阁读懂历史
第十五块石头在哪里?
南禅绝景值万两
邂逅青苔微光
日日是好日
明月松间照,不敢高声语
给深度寺庙迷的你
寺庙太严肃,开家酒吧普度众生
和尚恋爱的烦恼
 

漆器是毫无疑问的存在
京香:微小光芒,长久燃烧
如何做一名最酷的体力劳动者
 

京料理,源自宫廷和寺庙
和果子的四季风物诗
番菜,京都人的家常菜
京都人说吃肉,就是牛肉
浓拉面还是淡乌龙面?
喫茶店,明治维新带来的潮店
 

钱汤氤氲,赤膊相见
 

京都购物手帖
 
特写
平安王朝遗续风华
 
本地声音
除了巴掌大的「洛中」,都是乡下
京都历史的时间轴里包含了未来
京都才不是旅游城市
京町家:老房子的新生活
京都人眼里的京都
像京都人一样生活的7 个建议
 
别册
京都漫步路线

图书序言


  
京都惹人厌

  
  「我有27个喜欢京都的理由:流淌于闹市的鸭川的美丽,有辆自行车便可踏遍市内的便捷,不挂招牌营业的饭馆的幽雅⋯⋯」日剧《鸭去京都》的男主角衣川一出场,就表达了他对京都的热爱。
  
  「我有27个讨厌京都的理由:流淌于闹市的碍事的鸭川,京都人骑自行车速度太快,只接待预约客人的高高在上的体制⋯⋯」《鸭去京都》的女主角上羽鸭却厌烦
  京都的墨守成规,身爲一家二百多年老铺旅馆的继承人,她毅然前往东京求学工作,十年不回京都。
  
  我们像衣川一样喜欢京都,所以专门做这本MOOK书来说京都的好:幽静的寺庙,敬业的匠人,精致的料理,四季风物与山川⋯⋯。京都太好,不愁没选题,愁的是选题太多,该如何挑选,如何选取角度切入。
  
  然而过分美化目的地,外国的月亮特别圆,是旅行者和旅行书籍常犯的毛病。所以我也想站在上羽鸭的角度,说说京都的不好。
  京都人,规矩多。
  
  上羽鸭一回到自家的旅馆上羽屋,就被侍应总管鞠子教训:在正门脱鞋后,要把鞋子转过来,鞋头朝外摆放(以便出门时直接穿上,也有人说是爲了防止鬼怪顺着鞋头爬进屋)。
  
  代表着现代高效率的东京的上羽鸭,与恪守二百年老铺规矩的一众老员工格格不入,处处被后者鄙视——不懂规矩。电视剧总是比较夸张,在现实生活中,有教养的京都人往往不会直接表露情绪,而不懂规矩的外来者,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被鄙视了。
  
  在京都时,我透过邮件预约一家数百年老铺的採访,当家女主人很快回复应承。採访当天,女主人上茶,与我相谈甚欢,临别时我奉上一盒和果子答谢。
  
  「主人上茶,客人要先喝,你不喝的话主人也不能喝。但你不能一口喝完,这样要麻烦人家帮你续茶,也不能不喝,好像嫌弃人家的茶似的。要控制节奏,最好是到告辞的时候刚好喝完最后一口。」喝茶时,我谨记在京都生活了十八年的翻译刁刁告诉我的规矩。
  
  和果子也是刁刁帮忙买的,购于百年百货公司高岛屋,出自一家百年和果子老铺。刁刁说,要是买了别的没名气的牌子,人家看都不看一眼。我不由得感到万幸,原本没想过要送礼,经刁刁提醒后,差点就自己跑去街边超市买,哪曾想到有这么多讲究!
  
  而另外一家老铺的採访就没这么顺利。直接上门预约,对方说请发邮件预约,发了邮件,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再打电话去询问,对方还是坚持只接受邮件预约,而重新发送的邮件依然石沉大海。后来听说,这是京都人表示拒绝的方式。
  
  在中国,最难约到的採访对象往往是官员和明星,但即使是面对难搞的「大牌」人物,记者也得不卑不亢、平等对话,送礼什么的倒有讨好採访对象的嫌疑。更何况採访商家,等于免费帮他做宣传,怎么还要我送礼?然而在京都人看来,这就是规矩,未经邮件预约就上门、空手前来、没买对礼物都是失礼。
  
  想採访京都的寺庙就更难了,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如果万幸预约成功,要拍摄平常禁止摄影的经堂等地,还得支付数万日元的拍摄费用。至于那些不接生客的老铺旅馆和米其林餐厅,早已是旅行者心头的痛,给你送钱来了都不要,太傲娇。
  
  别以爲日本人在京都就不受鄙视了。京都人瞧不起外地的,洛中人瞧不起洛外的(见第136页〈除了巴掌大的「洛中」,都是乡下〉),井上章一先生对京都人的「鄙视链」深有体会,写了《京都惹人厌》一书,书名也被我借用爲本文标题。从书的畅销程度来看,受鄙视的日本人怕是不少。井上先生也有规矩:不上网,不用电子邮件,当然也没有社交网路帐号。我们的约稿是他手写后传真过来的,跟他讨要一张照片,他寄来了底片。在一进门就问Wi-Fi的年轻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在京都,提供Wi-Fi的餐馆屈指可数,信用卡也不是那么普及。
  
  京都的规矩多着呢。另一位京都出身的作家鹫田清一在着作《京都人生》中写到,京都人对不起眼的蔬菜使用敬语,包括前缀「御」和后缀「桑」。极端的例子是把味噌汤称爲「御御御味噌」,把豆子、芋头称爲「御豆子桑」、「御芋头桑」。但奈良泡菜前面可不能用「御」,不然念起来就成了「屁泡菜」(御、奈良连读与屁onara同音)!
  
  在京都我学会了一个词:こだわり(kodawari),指对特定事物怀有某种强烈的意愿,可以翻译成讲究、执着,接近于在中国已经被用滥的「匠心」,也有拘泥、固执的意思。
  
  不管是喜欢京都,还是讨厌京都,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但京都人就这么守着他们的规矩,不因你的喜欢或讨厌而改变,こだわり。

图书试读

登上清水舞台

在京都,清水寺属定番般的存在。京都作家柏井寿认为,初来京都的人,应该从这里开始自己的旅程。随便从哪个公车站下车都能偶遇世界遗产的京都,清水寺究竟有何特别?

观音,是日本人喜爱清水寺的重要原因。

清水寺原名「北观音寺」,后来因为音羽山瀑布,才改名「清水」。「观音菩萨为了救助世间万物可以随意变化自己的形态,就像是音羽瀑布的水。」清水寺住持森清范如是说。

清水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在日本佛教的众多分支中,信奉观音的信众广泛,观音菩萨不但能够倾听众人的声音,有时候还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古代日本,「观音信仰」是多数国民的精神支柱。

清水寺本堂的由来

奈良时代末期,僧人延镇创建清水寺,那时寺院的规模还远远不如现在。某一日,他看到有武将上山猎鹿,劝他不要杀生。武将告诉延镇,自己的妻子需要安胎,传说中,鹿血能让人平安生产。

「这是无稽之谈,杀生不会为你带来福音,你要向观世音菩萨祈求,一切自然会平安度过。」

在延镇的劝说下,武将放弃取鹿血给妻子,回家后开始供奉起观音,结果他的孩子顺利出生,他随后也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获赠一座宫殿。他把宫殿送给延镇,延镇将这里改造成清水寺的本堂,继续供奉观音。他那天晚上碰到的武将,就是后来的征夷大将军—— 坂上田村麻吕。

清水的舞台

随着清水寺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参拜观音的百姓愈来愈多。某天,有位男子遭人追杀,他从清水寺的本堂一跃而下,居然毫发无损,对方大吃一惊,认为男子有菩萨保佑,不敢再找他寻仇。有女人向菩萨祷告,希望大富大贵,后来真的嫁给有钱人家,她认为自己过于贪婪,将孩子从本堂丢下去赎罪,正当女子跪地抽泣时,本堂下面传来清晰的婴儿哭声,观音菩萨保佑她的孩子,她从此卸掉包袱,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江户中期的浮世绘画师铃木春信有一幅作品,描绘一名女子从清水寺舞台上跃下,长袖飞舞,舞台后面点缀着樱花。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