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语

岛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性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脱下变得破旧的一颗心 以后就什么都不怕了 【名人推荐】 杨佳娴  专文作序 王浩一 宋尚纬 吴家德 林婉瑜 林达阳 范宜如 孙梓评 晚安诗 许悔之 陈繁齐 ──温柔推荐 (依姓氏笔画排序) 「长年来性杰不吝于分享教学现场的种种感悟,愿以文学渡引青涩的身与心到另一岸开阔处,让他们无论日后走往何处,都有一处祕密船屋可以躲藏,可以镇魂--昔时在热风吹拂的南方,建国路上男孩中学里,也有人这样渡他,他也这样渡自身过迷津吧?兴许这也是学文学的我们,报答世界的一种方式。」──杨佳娴 【本书内容】 永远的男孩诗人凌性杰, 继《海誓》情感地志书写, 温润诗句从故乡往外辐射、扩延全岛, 推出酝酿多年全新重磅诗集──《岛语》! 当日光倾斜,照进记忆中不曾遗失的幽暗角落, 从男孩走向男人,他一路捡拾沿途散落的青春念想, 一滴泪,也成了一片海洋。 「不应该是这样的。 荷花佔满盛夏,蝉声射向远方, 青春被即将毁坏的事物占满。然而我们又能怎么样? 遇见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心曾经坏掉。」 ──凌性杰 一次次行旅,走访台、澎、金、马、绿岛、兰屿、龟山岛。在天空里种花、把记忆点亮,或者静静睡着,回到星光下的家。多病的世界里,诗人撑起一座破碎乐园,将完整的爱与恨种下失温壤土。希望与毁败,信仰与覆灭,任由雨水藏酿故事,断瓦追念爱情,记忆在杂沓的诗行间慢慢显影。此时,青春有太多借口让自己失望;毕竟,最好的时光往往是遗失的时光,最美的风景往往是,已经毁坏的风景。 《岛语》诗集以漫游者角度出发,闲散的悠游晃荡曳出缕缕情思。诗人将纤敏心绪寄託于岛国景致和时代的递嬗变化之中,逐篇书写眼见耳闻、身体肤触,自山海云雨间索记往事,自走过的时光地景凿镂心中尚未弭平的刻痕。过去的事情不可或忘,当下的一切也都值得记取。书名为「岛语」,企图对应今昔,自岛上的人文基础提炼自我生命情怀。在私人情感中一併呈现时代的重量。 全诗集分为六卷:卷一 「高雄小情书」(十首)、卷二 「岛语」(十三首)、卷三「另一种生活」(十五首)、卷四「在生活的此岸」(十四首)、卷五「空无一物的房间」(十首)、卷六「多谢款待」(九首),总计七十一首。集中维持抒情腔调,用个人生命历程见证时代的光影,试图勾勒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台湾岛上的生活样态。 更重要的是,以「岛语」为名,为自己定义,也为自己的族群定义。 【精选摘句】 〈桐花季〉 「生存的重量原来是/为了能够优雅地飘零/告诉这个世界/美有时来自毁灭/有时,也成全了毁灭。」 〈北海岸〉 「我们手无寸铁的等待/那些玫瑰花开的日子/比所有事物更遥远/从此我们的居所/我们的婚宴,只想要/一个太阳、一个月亮」 〈雨水时节〉 「我也得想方设法/把自己困住/不然,我不知该往哪里去/不然,我又会用很多希望让自己哭、让自己失望」 〈岛语〉 「于是我们成为/拥有同一种时间的人/太过美丽的信仰让我来到/这当下,在彼此的胸口/静静睡着像是回到了/星光下的家」 〈恐怖分子〉 「他们都是喜欢说爱的人/只是看不见别人的信仰/听不见别人的祷告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凌性杰
高雄人。天蝎座。师大国文系、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班毕业,东华大学中文所博士班肄业。曾获台湾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奖。现任教于建国中学,着有《自己的看法》、《更好的生活》、《有故事的人》、《2008/凌性杰》、《找一个解释》、《有信仰的人》、《爱抵达》、《彷彿若有光》、《慢行高雄》、《陪你读的书》、《男孩路》;编着有《灵魂的领地:国民散文读本》(与杨佳娴合编)、《人情的流转:国民小说读本》(与石晓枫合编)。

相关着作:《人情的流转:国民小说读本》《彷彿若有光:遇见古典诗与诗生活》《海誓》《男孩路》《自己的看法--读古文谈写作》《陪你读的书──从经典到生活的42则私房书单》《灵魂的领地:国民散文读本》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命运的指针


这个房间宽敞吗?那个阁楼是否杂乱?这个角落暖不暖和?光线从哪里来?在这些零零落落的空间中,存有者又如何得到宁静?在孤寂地作日梦的时候,他如何品味各种僻静角落的特有宁静?

我们借由重新活在受庇护的记忆中,让自己感到舒服。

──加斯东•巴舍拉,《空间诗学》

二〇〇八年春天,《海誓》诗集由松涛文社出版。因为某些不愿告人的理由,首刷售罄之后即断版,宁愿它星沉海底,如此才不致成为我继续往前走的负累。或许正是觉得那些感情经验无可告人,写出来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跟自己交代过一遍,也就已经足够了。此后,写诗的心情似乎都是在跟《海誓》道别,跟种种已经熟稔的叙述方式说再见。

近来渐渐察觉,情绪高涨时无法写诗,抑郁困顿的状态也无法写诗,生活被琐事塞满之际更不可能有诗。唯有心头安定了,思维澄澈了,才可能获得一两句诗,作为精神远游时的衣粮。当然,有时也无可逃避这样的问题,诗是什么?还要这样一直写下去吗?这些疑问的目的,或许不在寻求完美的答案,而是给书写提供一些支撑,并且合理化自己的作为。有更多时候,我乐于享受「不思进取」的写作状态──回归本真,有话要说就写,无话可说就暂时保持静默。从来不是我在创造什么,而是书写行动提供了完整的保护罩,让我跟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一点距离,也跟现实人生保持一点距离。

将九年多来的诗汇整编定之后,就是这一本《岛语》了。这本诗集里收了一些可能不被认定是诗的作品,不过那也无妨。写诗从来就不是为了跟谁交代什么,或是完成哪些莫名的期待。不再追求被理解、被认可,不急着交出定稿,这状态让我感到无比自由,反而更能任性地舒张情感与思想。对我而言,诗早已不再是形式上的断句分行,也不再只是各种叙述修辞、声音结构的安排。诗是我与自己对话的回声,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回声。为了这一点点珍贵的回声,我必须对自己诚实。诗、散文、散文诗、诗化散文、古典或现代……,这些概念的区别对我来说也变得毫无意义。不管我怎样分行断句,如何处理章节与段落,那些其实都是末节。能否像加斯东•巴舍拉说的那样,才是持续写诗的关键。「我们借由重新活在受庇护的记忆中,让自己感到舒服。」诗像是一层温柔的屏蔽,安安稳稳的,始终庇护着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