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与南(精装典藏)

北与南(精装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莉莎白‧盖斯凯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工人吃得饱,生活有保障,才能安心干活。这才是老板的福气,只有笨蛋才会不懂这个道理。」 150年前,一个劳资严重对立的年代,作者创造了一个工厂老板,说出一个远远超越那个年代的道理。150年后,很遗憾的,还是有很多老板不懂这个道理。 直到2004年,英国人才勐然惊觉,除了200年来世人深深爱恋的珍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原来他们还有一本埋没了150年的《北与南》…… 一个和《傲慢与偏见》同样伟大的爱情故事,埋没了150年却在2004年石破天惊成为英国电视史上的传奇 史上最畅销的BBC古典剧集,DVD销量超越「傲慢与偏见」两倍,狂热蔓烧全球,影迷票选为「史上最动人的电视剧」 2004年11月,古典剧集「北与南」在英国BBC首播。原先,这部戏并不被看好,没有宣传,而媒体也视若无睹。没想到,播出几个钟头后,BBC的网页讨论区突然涌进排山倒海的观众点阅查询,导致电脑系统瘫痪,电视台迫于无奈只好关闭网站。这是BBC创立以来史无前例的事件。 于是,一部掀起狂热流行的电视剧,无意间让一部埋没了150年的文学经典重现人世。 玛格丽特在英国南部的田园小镇出生长大,父亲是基层牧师。她曾经在伦敦受过高等教育,能弹琴,会画画,文学素养深厚。高挑亮丽的她,原本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成为名门公子竞逐的天之骄子,然而,她个性独立,有主见,有思考判断力,对装腔作势的上流社会向无好感,不屑成为豪门世家的花瓶宠物。她内心深深依恋的,是南部老家那翠绿的森林,还有住在森林里那些纯朴穷苦的工人和农夫。她从小就跟着父亲照顾他们,帮他们带孩子,照顾生病的老人。在她心目中,他们就像自己的家人。 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正直的父亲无法忍受变质的教会,于是就辞去神职,带着家人搬到北方的工业城米尔顿,以私人教学维生。当时,劳资对立情势严峻,棉织工人酝酿罢工,流血冲突一触即发。一向同情工人的玛格丽特偶然结识了工会领袖的女儿,不久就和那一家人成为朋友,而同时,一位年轻的棉织工厂老板桑顿成为她父亲的学生,研习古典哲学。他是一位刻苦出身、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早年因父亲骤逝,为了扛起家计而大学中途辍学,如今事业有成,终于有机会重拾书本,寻回早年被迫中断的求知热忱。他有良知、对经营事业有独到见解,不愿像其他老板一样剥削工人,然而,他个性刚烈,面对工人的激烈罢工,却又无论如何不愿低头…… 一开始,同情工人的玛格丽特对他怀有强烈敌意,但后来,当她渐渐明白他的为人之后,她内心开始陷入挣扎。一边是亲如家人的工会领袖,一边是她欣赏的年轻老板,她该如何面对…… 1854年出版的《北与南》,总是被形容为「工业革命版的《傲慢与偏见》」。事实上,《北与南》确实和《傲慢与偏见》一样,也是一个极其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截然不同的是,《北与南》的爱情只是表面,作者真正的关怀,是呈现一个充满阶级矛盾和劳资对立的鉅变的时代,并且寻找答案。 一百五十年后,我们在这本小说里看到的,竟然是一种憷目惊心的「现代」。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看到了我们的时代,看到同样的对立与冲突,看到和你我一样在经济困境中挣扎的人,最后,在宽容中看到了生命困境的救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伊莉莎白‧盖斯凯尔 Elizabeth Gaskell


  那个年代,是《傲慢与偏见》《简爱》《咆哮山庄》风起云涌的年代,然而,相对于声名不朽的珍奥斯汀和白朗特姐妹,那个年代还有一位同样伟大却被忽略了一百五十年的女性作家,一个文学史上陌生的名字──盖斯凯尔夫人。

  本名伊莉莎白‧史蒂文生,1810年生于英国伦敦。年少时,由于母亲父亲相继过世,她辗转寄住亲戚群中,其中有一位是改革教派的威廉牧师,他那入世而充满人道关怀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伊莉莎白的一生,引导中产阶级出身的她走入贫困艰苦的劳工阶层世界。后来,1832年,她嫁给了同为改革教派的盖斯凯尔牧师。

  身为改革派基层牧师的妻子、六个孩子的母亲,除了在主日学校教书,还要为教会的慈善工作终日奔波。为了接济贫民区那难以数计的贫苦家庭,伊莉莎白生活的忙碌已经达到疲于奔命的程度,很难想像后来她还能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

  1846年,小儿子不幸夭折,她忽然开始写出数量惊人的长短篇小说。1848年,她匿名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玛莉巴登》,立刻受到大文豪狄更斯的激赏,惊为天才,力邀她为自己的文学杂志写稿。她还因此结识了《简爱》的夏绿蒂白朗特,两人成为终生挚友。

  1855年,她出版了足以和《傲慢与偏见》千古辉映的《北与南》。

译者简介

陈宗琛


  曾译《时间回旋》、《奇风岁月》、《羊毛记》系列、《妳一生的预言》等作品。现为鹦鹉螺文化负责人。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然而,他总是放眼未来,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他努力建立自己的名声,希望有一天能够威名远播,把影响力拓展到别的国家和遥远的海外。他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永享盛名,代代相传。而现在,他默默努力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在自己的家乡创建了自己的工厂,拥有一群自己的工人。他和他的工人各有各的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线,彼此很接近,可是从来不交会,一直到后来他偶然认识了希金斯,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在那一大群工人当中,忽然有个人站出来,以男人对男人的姿态和他坦诚相对。一旦老板和工人之间的界线消失了,他们都开始体会到:「原来我们都是有血有泪的人,都有一颗炽热的心。」这就是微妙的转捩点。不久前,他开始和两三个工人建立起这种真心相对的关系,而且,他内心非常渴望进行一两个实验性的计画。他很珍惜这一切,甚至偶尔会有点担心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享受这种美好的关系,担心自己的计划还来不及尝试就胎死腹中。而现在,他的事业面临困境,那种恐惧感更强烈了。现在,他终于意识到工厂老板这个身分是那么有趣,那么的有意义,让他有机会真正接触到那群工人,而且对他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他们有点古灵精怪,粗鲁无文,但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铁铮铮的血性汉子。
 
他一直在回顾自己经营工厂的点点滴滴。他回想起一年半前那次罢工。当时春天已经快过了,可是天气却冷冽得像冬天,所以算一算,应该不只一年半。当时他还很年轻,而现在他感觉自己是如此苍老。那次罢工导致他手上的大笔订单无法准时交货。当初为了履行合约顺利交货,他把手上的大笔资金都用来买昂贵的新机器,採购大量的棉花。另外,他之所以无法顺利交货,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那些爱尔兰工人技术生疏,做出来的产品多半都是不良品,而他的工厂向来是以生产一流产品傲视业界,当然不能交出那样的瑕疵品。那场罢工所造成的伤害让桑顿先生的工厂陷入困境,时间长达好几个月。那段时间,他常常会看到希金斯,而每次一看到他,他就会想到他搞出来的那场罢工造成了他多大的损失。光是想到这个,他就会莫名的发火,很想破口大骂。后来,当他渐渐发觉自己会突如其来的憎恨希金斯,他立刻决定好好克制自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