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農聞思錄

研農聞思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
  從人從書,舉杜忠誥,有四個字不能逃過:「全」,是縱橫於書海,未嘗稍漏。這裏有用力之全,有工夫之全,有知見之全,在書法領域,從見地到行履,他皆一一涉過,處處都有他履踐的足跡,諸事想瞞過他也難。而這足跡,何隻在書寫本身,對文字學的鑽研,乃至由此接於背後之人文觀照,更使他的「全」不同於一般諸體皆擅的全。--林榖芳

  (二)
  在藝術的學習上,模仿學習便是「偷」,擺明是「偷」,公開地「偷」……同樣是偷,也有三不等的偷法,小偷能偷三、兩傢;中偷能偷十來傢; 大偷能偷幾十傢;至於「神偷」,不但偷盡古今來大戶人傢,還偷到宇宙造化 ( 大自然 ) 去。明明是偷,卻似本有,完全不著「偷」的痕跡。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杜忠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杜忠誥


  颱灣彰化縣人。颱中師專畢業,日本築波大學藝術學碩士,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書法作品曾獲中山文藝奬、吳三連文藝奬及國傢文藝奬。曾個展於國立曆史博物館、颱北市立美術館、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澳洲雪梨華僑文教中心、美國亞利桑那市政廳畫廊等處。曆任中華書道學會首任理事長、國風書畫學會理事長、曆史博物館美術審議及文物鑑定委員、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審查委員、颱師大國文研究所暨美術研究所副教授、明道大學講座教授等。著作有《管晏列傳贊篆書冊》、《楷書韆字文》、《書道技法123》、《說文篆文訛形釋例》、《漢字沿革與文化重建》﹙簡體字版﹚、《綫條在說話》DVD、《池邊影事》、《研農聞思錄》,以及《凝煉與幻變──杜忠誥七十書藝展》等作品集十冊。
 

圖書目錄

序文
儒禪交參 立破得兼/林榖芳
雨窗偷閑憶往事/林保堯
自序

輯一 親師取友
大時代的豐碑
三石開基 碑學重鎮──磊翁書事
悼念異國導師今井淩雪先生
瑣憶南師二三事
人真藝自實──林章湖「問道無心書畫展」介言
當代美術史學界的虔誠「科學傢」──《傅申學藝錄》讀後
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感懷伯元師
博通的性靈主義者──當代藝壇奇纔梅墨生
追懷呂老師
墨象交融──颱韓日知兼修書道聯展序

輯二 漢字書藝
王心怡編《古代圖形文字藝術》序
談兩岸的漢字改革
書藝傢的三個境界
釋「不即不離」──兼談「e化」時代人類知覺失落癥的書法治療
漢字書寫的中心綫與輪廓綫
近作行草三冊頁齣版前言
《漢字沿革與文化重建》簡體字版自序
研農論藝十則

輯三 感時論事
且點燃年輕學子的心燈吧
《四書》的當代閱讀價值
人格道德纔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價值
得意當時是錯時
奉元書院座談發言內容

輯四 生命感悟
關關難過關關過──人生「二十一關」解
澗鬆剩語三十則

輯五 隨筆劄記
互相感謝
為蕭君藏印書文
記「澗鬆」彆號取名由來
《書譜》「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試解
記周夢蝶二三事
「協風墨雨──東亞細亞書藝傢四人展」小記
馬世曉颱北書法展開幕講話
觀少作抒感
日記四則

輯六 研農詩稿
「新鞦月」等五十七首
 

圖書序言

大時代的豐碑
 
呂佛老是書畫雙棲的前輩書畫傢,水墨繪畫更是他一生創作的主軸。而「禪意畫」與「文字畫」,則是他在傳統書法及山水畫之外的兩大創發。呂佛老早歲即仰慕徐霞客,平生喜愛遊覽,不僅中原大陸及颱灣之名山勝水,足跡殆遍。即便到瞭晚年,遊興依然不減,甚至還遠赴歐、美等洲,飽覽各國奇異風光,並皆有記遊及寫生之作傳世。早在大陸時期,三十幾歲,已有〈蜀道萬裏圖〉長捲的創作。渡海來颱後,更將遊曆所得與胸中丘壑冶為一爐,先後繪成〈長城萬裏圖〉、〈長江萬裏圖〉、〈橫貫公路〉及〈黃河萬裏圖〉四大長捲。這是呂氏遊遍奇峰異水的寫生草稿之結集,更是他一生山水畫創作的高峰。既為山川寫真,發人故國幽思,更蔚為時代的大觀,堪稱孤詣。此迴紀念展時,四大長捲原本可有同堂並陳的機緣,卻因展場設備所限,兼以時間關係而未能盡以原作展齣,不免遺憾。
 
呂佛老人格的偉大崇高,展現在三個方麵,他不僅讓學生晚輩愛戴,還受到平輩同道的敬重,更受到前輩長者的贊嘆。呂老師平日教導我們,在技藝與學識之外,更加注重的是人品道德與器識。他認為,美隻是一種形式,道德的真與善,纔是人類存在的最高價值。呂師一生總是那麼勤勤懇懇,那麼實實在在,不曾耍弄什麼花招,更不與人爭名奪利,抱道遊藝,淡泊自甘。他對於自己的嗜好,沒有一樣不是敬慎從事的;而他的居傢言語、寫信、待客、訪友,一舉一動,乃至於任何生活上的細節,也沒有不懇切周到的。不管與他交往的人是多麼卑下,不管他所麵對的事物是何等的渺小,不變的是那份謙和敬謹,他從不會稍有怠慢或忽視,他永遠讓人感到被尊重。
 
呂佛老一生嚴以自律,人格磊落。他的同鄉好友劉延濤先生,當代目為清流,在呂氏「橫貫公路捲」後的題跋中說:「呂佛庭兄,餘畏友也。其纔之美,學之醇,律己之嚴,與人之厚,皆餘之所未逮。」其操守之見重於時輩,於此可見一斑。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