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农闻思录

研农闻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
  从人从书,举杜忠诰,有四个字不能逃过:「全」,是纵横于书海,未尝稍漏。这里有用力之全,有工夫之全,有知见之全,在书法领域,从见地到行履,他皆一一涉过,处处都有他履践的足迹,诸事想瞒过他也难。而这足迹,何只在书写本身,对文字学的钻研,乃至由此接于背后之人文观照,更使他的「全」不同于一般诸体皆擅的全。--林谷芳

  (二)
  在艺术的学习上,模仿学习便是「偷」,摆明是「偷」,公开地「偷」……同样是偷,也有三不等的偷法,小偷能偷三、两家;中偷能偷十来家; 大偷能偷几十家;至于「神偷」,不但偷尽古今来大户人家,还偷到宇宙造化 ( 大自然 ) 去。明明是偷,却似本有,完全不着「偷」的痕迹。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杜忠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杜忠诰


  台湾彰化县人。台中师专毕业,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硕士,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书法作品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及国家文艺奖。曾个展于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日本东京银座鸠居堂画廊、澳洲雪梨华侨文教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市政厅画廊等处。历任中华书道学会首任理事长、国风书画学会理事长、历史博物馆美术审议及文物鑑定委员、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审查委员、台师大国文研究所暨美术研究所副教授、明道大学讲座教授等。着作有《管晏列传赞篆书册》、《楷书千字文》、《书道技法123》、《说文篆文讹形释例》、《汉字沿革与文化重建》﹙简体字版﹚、《线条在说话》DVD、《池边影事》、《研农闻思录》,以及《凝炼与幻变──杜忠诰七十书艺展》等作品集十册。
 

图书目录

序文
儒禅交参 立破得兼/林谷芳
雨窗偷闲忆往事/林保尧
自序

辑一 亲师取友
大时代的丰碑
三石开基 碑学重镇──磊翁书事
悼念异国导师今井凌雪先生
琐忆南师二三事
人真艺自实──林章湖「问道无心书画展」介言
当代美术史学界的虔诚「科学家」──《傅申学艺录》读后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感怀伯元师
博通的性灵主义者──当代艺坛奇才梅墨生
追怀吕老师
墨象交融──台韩日知兼修书道联展序

辑二 汉字书艺
王心怡编《古代图形文字艺术》序
谈两岸的汉字改革
书艺家的三个境界
释「不即不离」──兼谈「e化」时代人类知觉失落症的书法治疗
汉字书写的中心线与轮廓线
近作行草三册页出版前言
《汉字沿革与文化重建》简体字版自序
研农论艺十则

辑三 感时论事
且点燃年轻学子的心灯吧
《四书》的当代阅读价值
人格道德才是国民教育的核心价值
得意当时是错时
奉元书院座谈发言内容

辑四 生命感悟
关关难过关关过──人生「二十一关」解
涧松剩语三十则

辑五 随笔札记
互相感谢
为萧君藏印书文
记「涧松」别号取名由来
《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试解
记周梦蝶二三事
「协风墨雨──东亚细亚书艺家四人展」小记
马世晓台北书法展开幕讲话
观少作抒感
日记四则

辑六 研农诗稿
「新秋月」等五十七首
 

图书序言

大时代的丰碑
 
吕佛老是书画双栖的前辈书画家,水墨绘画更是他一生创作的主轴。而「禅意画」与「文字画」,则是他在传统书法及山水画之外的两大创发。吕佛老早岁即仰慕徐霞客,平生喜爱游览,不仅中原大陆及台湾之名山胜水,足迹殆遍。即便到了晚年,游兴依然不减,甚至还远赴欧、美等洲,饱览各国奇异风光,并皆有记游及写生之作传世。早在大陆时期,三十几岁,已有〈蜀道万里图〉长卷的创作。渡海来台后,更将游历所得与胸中丘壑冶为一炉,先后绘成〈长城万里图〉、〈长江万里图〉、〈横贯公路〉及〈黄河万里图〉四大长卷。这是吕氏游遍奇峰异水的写生草稿之结集,更是他一生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既为山川写真,发人故国幽思,更蔚为时代的大观,堪称孤诣。此回纪念展时,四大长卷原本可有同堂并陈的机缘,却因展场设备所限,兼以时间关系而未能尽以原作展出,不免遗憾。
 
吕佛老人格的伟大崇高,展现在三个方面,他不仅让学生晚辈爱戴,还受到平辈同道的敬重,更受到前辈长者的赞叹。吕老师平日教导我们,在技艺与学识之外,更加注重的是人品道德与器识。他认为,美只是一种形式,道德的真与善,才是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吕师一生总是那么勤勤恳恳,那么实实在在,不曾耍弄什么花招,更不与人争名夺利,抱道游艺,淡泊自甘。他对于自己的嗜好,没有一样不是敬慎从事的;而他的居家言语、写信、待客、访友,一举一动,乃至于任何生活上的细节,也没有不恳切周到的。不管与他交往的人是多么卑下,不管他所面对的事物是何等的渺小,不变的是那份谦和敬谨,他从不会稍有怠慢或忽视,他永远让人感到被尊重。
 
吕佛老一生严以自律,人格磊落。他的同乡好友刘延涛先生,当代目为清流,在吕氏「横贯公路卷」后的题跋中说:「吕佛庭兄,余畏友也。其才之美,学之醇,律己之严,与人之厚,皆余之所未逮。」其操守之见重于时辈,于此可见一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