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农闻思录

研农闻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
  从人从书,举杜忠诰,有四个字不能逃过:「全」,是纵横于书海,未尝稍漏。这里有用力之全,有工夫之全,有知见之全,在书法领域,从见地到行履,他皆一一涉过,处处都有他履践的足迹,诸事想瞒过他也难。而这足迹,何只在书写本身,对文字学的钻研,乃至由此接于背后之人文观照,更使他的「全」不同于一般诸体皆擅的全。--林谷芳

  (二)
  在艺术的学习上,模仿学习便是「偷」,摆明是「偷」,公开地「偷」……同样是偷,也有三不等的偷法,小偷能偷三、两家;中偷能偷十来家; 大偷能偷几十家;至于「神偷」,不但偷尽古今来大户人家,还偷到宇宙造化 ( 大自然 ) 去。明明是偷,却似本有,完全不着「偷」的痕迹。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杜忠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杜忠诰


  台湾彰化县人。台中师专毕业,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硕士,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书法作品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及国家文艺奖。曾个展于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日本东京银座鸠居堂画廊、澳洲雪梨华侨文教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市政厅画廊等处。历任中华书道学会首任理事长、国风书画学会理事长、历史博物馆美术审议及文物鑑定委员、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审查委员、台师大国文研究所暨美术研究所副教授、明道大学讲座教授等。着作有《管晏列传赞篆书册》、《楷书千字文》、《书道技法123》、《说文篆文讹形释例》、《汉字沿革与文化重建》﹙简体字版﹚、《线条在说话》DVD、《池边影事》、《研农闻思录》,以及《凝炼与幻变──杜忠诰七十书艺展》等作品集十册。
 

图书目录

序文
儒禅交参 立破得兼/林谷芳
雨窗偷闲忆往事/林保尧
自序

辑一 亲师取友
大时代的丰碑
三石开基 碑学重镇──磊翁书事
悼念异国导师今井凌雪先生
琐忆南师二三事
人真艺自实──林章湖「问道无心书画展」介言
当代美术史学界的虔诚「科学家」──《傅申学艺录》读后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感怀伯元师
博通的性灵主义者──当代艺坛奇才梅墨生
追怀吕老师
墨象交融──台韩日知兼修书道联展序

辑二 汉字书艺
王心怡编《古代图形文字艺术》序
谈两岸的汉字改革
书艺家的三个境界
释「不即不离」──兼谈「e化」时代人类知觉失落症的书法治疗
汉字书写的中心线与轮廓线
近作行草三册页出版前言
《汉字沿革与文化重建》简体字版自序
研农论艺十则

辑三 感时论事
且点燃年轻学子的心灯吧
《四书》的当代阅读价值
人格道德才是国民教育的核心价值
得意当时是错时
奉元书院座谈发言内容

辑四 生命感悟
关关难过关关过──人生「二十一关」解
涧松剩语三十则

辑五 随笔札记
互相感谢
为萧君藏印书文
记「涧松」别号取名由来
《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试解
记周梦蝶二三事
「协风墨雨──东亚细亚书艺家四人展」小记
马世晓台北书法展开幕讲话
观少作抒感
日记四则

辑六 研农诗稿
「新秋月」等五十七首
 

图书序言



雨窗偷闲忆往事
台北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台南市美术馆馆长 林保尧


  就事实而言,个人与杜兄很熟,也很不熟。熟,是因为我俩都热爱学问,彼此臭气相投,惺惺相惜;又因我的专业不在文字书法,遇到问题就去找他,请他帮忙,两人就天南地北,聊个没完。不熟,是因为两人都忙,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可能一年都未曾见面。前些日子出国去开会,回家后,小梅就转告说杜兄来电,要我在他「七十书艺展」开幕讲话、还要写文章,这是何等大事,于是我特别找了个时间去了解状况。由于两人都是留日的,就从他在日本办展的话题切入,一路回忆到共去韩国开研讨会的种种……

  那是一九九○年三月,正是日本学制的毕业潮,杜兄也从国立筑波大学完成艺术学硕士学位,并获得日本书道界权威之士今井凌雪与谷村憙斋的联合推荐,在号称全日本举办书画展的第一圣殿――东京银座「鸠居堂」,举行「留日书法纪念展」,今井凌雪还抱病为同步出版的书法专辑写序。这次的展出,在东京造成不小的轰动,因为连号称日本当今书道界第一人的青山杉雨和他的高足成濑映山,还有艺术院院士有光次郎,篆刻界泰斗小林斗盦、艺术学界权威长谷川诚等人,竟都前来观赏一个留学生的作品,的确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事实上,青山自视甚高,除了他的老师西川宁的展览外,平常是不看展的。当时二玄社的编辑长西岛慎一也在展场,偷偷告诉杜兄:「青山来看您的展览,在东京已变成书坛的话题了。」由此可知,杜兄此次毕业展,终究让日本书界知道台湾有个书法的无畏尊者。

  话说那时青山在成田山正主持筹建书道美术馆,并准备请杜兄担任研究委员,可是杜兄因为家国之思,没有答应;对方甚且退而求其次,有聘为海外研究委员之议,可见四十出头的杜兄,还真是深获青山的青睐!原来是因稍前青山应邀为读卖新闻社在岐阜县企划了「西泠印社展」,当时杜兄特别跑去「岐阜县立美术馆」看展,回来后,针对专辑书后的书画展件释文错误,逐一校对改正,密密麻麻共有六十多处,这些资料辗转传到青山那里,青山因此大为叹服。

  这故事还有续集,杜兄于学成归国的半年后,曾将这些书画展品的释文校订内容,并分原文(误处)、校(正)、释(举证)三个部分,逐条列出,写成《有关西泠印社展图录释文的一些问题》,就在我创刊的《艺术评论》第二期发表呢!

  说起青山杉雨,另有一段趣闻。早年,有一次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展」,青山提供的作品有一错字。一般情况,书家若写错字,都会先在错字旁打上一个点,接着在后面补写正确的字。可是这回青山的作品,只补了正确的字,却忘了加点,展出后才被发现。不料青山竟委託杜兄,直接到史博馆找人打开玻璃柜,帮他找到错字,并代为打点,这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呀!绷紧了在场每个人的视神经与背嵴神经,也算趣事一桩。

  接着,我们还共同忆起二○○二年到韩国的点滴。那年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韩国釜山市政厅国际会议厅举行第二届亚洲艺术学年会,并举办「艺术.记号.言语──书法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有机会与杜兄、李萧焜、潘襎一起前往。第一天到首尔后,下午先出席中央大学权重达教授的《资治通鑑》韩国版的新书出版记者会,晚餐后回到下榻饭店,竟然有杜兄的粉丝已在饭店大厅列队,等候见面签名,令我大吃一惊,居然韩国之行还有这个临阵插花的桥段!谁告诉这些粉丝的?中午才到饭店,怎么晚上粉丝就找上门?等我们参加研讨会返回首尔,又拜访了着名书法家朴元圭,听朴先生说明后,才知台湾的杜忠诰是韩国当下被排第一位的国外书法家,真令对书法愚昧的我眼界大开,才知杜兄在韩国书法界的地位与高度!

  话说到釜山开研讨会,杜兄发表完论文,我们便在权教授的引导下,去拜见远在庆州的直指寺住持—九十五岁的观应老和尚。当晚双方席坐寒暄后,在老和尚面前,杜兄应邀即席挥毫写下「无量寿」三大字横额。原来这位全韩最为人敬仰的老和尚,曾在其弟子权教授带来的诸多书作中,特别欣赏杜兄的作品,因此在直指寺的佛殿改建时,特别指定要由杜兄题写匾额,名为「灵山宝殿」。当落成开幕之时,杜兄无暇前往祝贺,就乘此次出席研讨会之便,拨出时间前来拜见老和尚。由这两个事例,可知杜兄的书法,已是获得韩国老老少少的喜爱了。

  说着说着,我们又忆起一件趣事。在杜兄的工作室,我常见有一幅他很得意的现代性作品──山鸣谷应。有一次忽然发现:咦,什么时候不见了?东问西问,才知被一个外国人给买走了,这事令杜兄到今天仍然懊悔不已。话说一九九九年,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学会会长汉斯.古根汉来台湾主讲「马雅及埃及文化」,偷闲走访杜兄。虽是第一次来,见到书桌上大大小小的毛笔,一时兴起,竟当场写起字来。杜兄便趁机示范悬腕写大字,杜兄在地上写,他也在地上写,两人语言不通,透过翻译,话头却真对味。当他离开时,杜兄请他再来,他竟回说:「I will,for you。」两年后,他二度访台,还带着土耳其某美术馆的女馆长前来拜访,当她一看到这幅「山鸣谷应」,就表示要买。杜兄不想卖,傻傻地想:说个高价,他就不会买了吧,于是说:「六千美金以下不考虑。」这可是远远高于他当时的润例。没想到对方立刻说好,就给买走了,想想他们还真懂东方现代书法艺术之美。听说大陆名书法家兼美学家周俊杰也很欣赏这幅作品,还在他的《书法美学论稿》巨着中,用整页版面加以转载,说这是他所见过现代书法最中意的一件。这的确是杜兄在书艺的现代转换上,深具全新视觉效果的代表作,让人惋惜的是它已经不在台湾。有一次,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有关汉字书法的展览,还特别指定要借展此幅作品呢,可惜它已经放洋去了。

  不知不觉谈了好久,天色黑了,窗外也下着毛毛细雨,谈兴虽浓,也得告辞回去了。我回家一想,若要写他的书法,我实在不够专业,杜兄的这一类趣事不少,恐怕外界知道的也不会太多,干脆写写这些小趣闻拿来交差吧!

  (又:事后方知杜兄原先并没有要我写稿的意思,我却急就章弄了一篇,也算美丽的错误,让两个忙得天昏地暗的老人偷闲了一个午后。而后杜兄来电征询可否将此篇列为将出版的《研农闻思录》的序文,我答以随你欢喜,有何不可?就此了结一桩煳涂公案。)
 

图书试读

大时代的丰碑
 
吕佛老是书画双栖的前辈书画家,水墨绘画更是他一生创作的主轴。而「禅意画」与「文字画」,则是他在传统书法及山水画之外的两大创发。吕佛老早岁即仰慕徐霞客,平生喜爱游览,不仅中原大陆及台湾之名山胜水,足迹殆遍。即便到了晚年,游兴依然不减,甚至还远赴欧、美等洲,饱览各国奇异风光,并皆有记游及写生之作传世。早在大陆时期,三十几岁,已有〈蜀道万里图〉长卷的创作。渡海来台后,更将游历所得与胸中丘壑冶为一炉,先后绘成〈长城万里图〉、〈长江万里图〉、〈横贯公路〉及〈黄河万里图〉四大长卷。这是吕氏游遍奇峰异水的写生草稿之结集,更是他一生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既为山川写真,发人故国幽思,更蔚为时代的大观,堪称孤诣。此回纪念展时,四大长卷原本可有同堂并陈的机缘,却因展场设备所限,兼以时间关系而未能尽以原作展出,不免遗憾。
 
吕佛老人格的伟大崇高,展现在三个方面,他不仅让学生晚辈爱戴,还受到平辈同道的敬重,更受到前辈长者的赞叹。吕老师平日教导我们,在技艺与学识之外,更加注重的是人品道德与器识。他认为,美只是一种形式,道德的真与善,才是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吕师一生总是那么勤勤恳恳,那么实实在在,不曾耍弄什么花招,更不与人争名夺利,抱道游艺,淡泊自甘。他对于自己的嗜好,没有一样不是敬慎从事的;而他的居家言语、写信、待客、访友,一举一动,乃至于任何生活上的细节,也没有不恳切周到的。不管与他交往的人是多么卑下,不管他所面对的事物是何等的渺小,不变的是那份谦和敬谨,他从不会稍有怠慢或忽视,他永远让人感到被尊重。
 
吕佛老一生严以自律,人格磊落。他的同乡好友刘延涛先生,当代目为清流,在吕氏「横贯公路卷」后的题跋中说:「吕佛庭兄,余畏友也。其才之美,学之醇,律己之严,与人之厚,皆余之所未逮。」其操守之见重于时辈,于此可见一斑。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