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仅是经纬交错的座标,也是开放延展的地图。
将细琐的家族故事以巧思重新架构,虚实交错地织出了一张致密的时代与人生之网……
台湾在一九五〇年代曾经是纺织王国,纺织厂经历兴衰、外移、转型等,然而目前也尚未出现以纺织为主题的小说,这部小说写出祖父从台湾到越南的移动,也考察了台湾和越南纺织业交织的一段历史切片。
主角卉玲正值失业与就业间的徬徨时期,病重的阿公在她某日出门求职后在家中断气,错过见阿公最后一面的她开始陷入多重的迷惘,之后她和家人陪伴阿婆再游越南,当年阿婆以眷属身分去探望阿公的场景路线和回忆一一重现,故事就在现在进行式的阿玲观点、年轻阿公的异乡心情,以及远道去探望丈夫的年轻阿婆的越南行经历,三大视角间交错进行。
作者张郅忻从小在客家庄长大,阿公阿婆说客语,小婶说印尼语,大婶婶说越南语,妹妹有阿美族血统,生活週遭也有不少越南好姐妹,她过去的作品即十分关注不同出身背景的台湾新移民族群,描绘出多元族群女性和与她们相互对照的生命故事,也打破多数台湾人对来自东南亚的新移民的刻板印象。
这次,源于对曾于上世纪六、七〇年代的越战时期被派遣到越南纺织厂工作的祖父生命历程及家族命运的好奇,张郅忻动念寻根,并提笔创作小说。除了家族史及纺织业历史外,作者也希望从整理历史脉络中,看见新移民的移动,以及在当代台湾家庭中的身影和生命力。《织》以虚拟本质的小说形式为主体,搭配口述历史与实际走访台湾及越南胡志明市纺织厂的方式蒐集资料,围绕纺织、家族、记忆三个子题展开书写。
如同张郅忻过去的散文风格,不见华丽的词藻或比喻,却处处真情流露。小说的叙事也自然细腻却毫不拖泥带水,细琐的家族故事以巧思重新架构,虚实交错地织出了一张致密的网,不论是曾在越南打拚时陪伴阿公的红粉知己,还是在台湾默默守候并养大五个孩子们的阿婆,时代的变迁走来,有生离,也有死别,家族间的羁绊,人生的无奈与不舍,情真意切地娓娓道来,许多段落皆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揪心动容。
本书特色 ★ 台湾首部交织台湾与越南纺织故事的小说
★ 作者蒐集口述历史并实际走访台湾及越南胡志明市纺织厂,围绕纺织、家族、记忆三个子题展开书写
名人推荐 钟文音、杨佳娴 撰序导读
陈芳明、陈又津、张友渔一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