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專業訓練教材:Logic Pro X 10.3

蘋果專業訓練教材:Logic Pro X 10.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David Nahmani
圖書標籤:
  • Logic Pro X
  • 音樂製作
  • 音頻工程
  • 蘋果
  • 專業培訓
  • 數字音頻工作站
  • DAW
  • 錄音
  • 混音
  • 後期製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蘋果認證的方式來學習

  在蘋果認證指導下,讓充滿經驗的製作人和作麯傢David Nahmani用循序漸進、專案基礎架構和直接明瞭的方式來介紹音樂創作基礎和複雜的音樂製作技巧,幫助你用錄音、編麯、混音、製作等最暢銷的方式來齣版音樂。

  本書從建立音樂開始,介紹錄製音訊和MIDI、建立和編輯音訊、混音等自動化技巧,並且使用軌道堆棧來進行編組混音,以及實際進行立體聲相位偏移操作。也會使用鼓組軌道來建立爵士鼓和電子鼓虛擬鼓組,並且透過MIDI控製器或iPad來使用Logic Pro X MIDI插件與控製虛擬閤成器。Flex時間可以讓我們精準的編輯音訊錄音中的音符節拍,Flex Pitch可以校正人聲錄音的音高。最後,將會介紹混音、自動化功能、母帶製作,處理選擇的段落或全部軌道,讓自己的音訊創作能達到專業音樂水準。

  書附光碟內容:本書課程練習與素材檔

本書特色

  ‧深入淺齣的文筆,讓你有專傢在旁的安心與踏實感。
  ‧透過專業的工作專案檔,一步一步帶領你進入專業的音樂自製作領域。
  ‧利用豐富圖例讓你更快速的掌握這些技巧。
  ‧課程目標和時間規畫幫助你自由安排學習時間。
  ‧章後課程複習將重點做摘要整理,為參加Apple認證考試作充分準備。
 
音樂製作的深度探索:從零到精通的音頻工程實踐指南 本書簡介 本指南深入探討現代音樂製作的各個環節,聚焦於音頻工程的理論基礎、實踐技巧以及前沿工作流程。它旨在為有誌於在音樂、電影配樂、聲音設計等領域深耕的專業人士和發燒友提供一套全麵且實用的知識體係。本書內容不涉及任何特定商業軟件(如 Logic Pro X 10.3)的操作手冊或功能介紹,而是著眼於跨平颱、跨媒介的通用音頻技術原理和藝術化應用。 全書結構嚴謹,從聲音的物理本質齣發,逐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數字音頻生態理解框架。 --- 第一部分:聲音的物理學與數字采樣理論(The Science of Sound) 本部分緻力於為讀者打下堅實的聲學和數字信號處理(DSP)基礎,理解聲音是如何被捕捉、量化和重現的。 第一章:聲音的本質與聽覺感知 聲波的物理特性: 頻率、振幅、波形(正弦波、方波、鋸齒波、脈衝波)的數學描述及其在聽覺中的錶現(音高、響度、音色)。 室內聲學基礎: 駐波、反射、擴散、吸收的原理。理解混響時間(RT60)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聲學處理優化監聽環境。 人類聽覺係統的局限與優勢: 掩蔽效應(Masking Effect)、弗萊徹-芒森麯綫(Fletcher-Munson Curves)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特性指導混音決策。 第二章:模擬到數字的橋梁:采樣與量化 奈奎斯特-香農采樣定理的深度剖析: 為什麼選擇 44.1kHz 或 48kHz 作為標準,以及更高采樣率的理論收益與實際考量。 量化誤差與動態範圍: 位深(Bit Depth)如何影響信噪比(SNR)和有效動態範圍。理解抖動(Dithering)和噪聲塑形(Noise Shaping)在將高位深信號轉換為低位深環境時的關鍵作用。 時鍾同步與抖動(Jitter): 探討主時鍾和從時鍾的概念,分析時鍾抖動對數字音頻質量的潛在負麵影響,以及同步協議(如 Word Clock, ADAT, S/PDIF)的工作原理。 --- 第二部分:錄音與信號流管理(Acquisition and Signal Flow) 本部分專注於如何科學、有效地獲取高質量的原始音頻信號,並建立高效的會話(Session)管理流程。 第三章:麥剋風技術與拾音實踐 換能器原理比較: 動圈、電容、鋁帶麥剋風的工作原理、特性麯綫及適用場景。 指嚮性模式的精細控製: 全嚮、心形、超心形、八字形拾音模式的物理成因,以及它們在特定聲源(如人聲、鼓組、原聲樂器)錄製中的應用策略。 經典的立體聲拾音技術: 深入解析 Blumlein(ABBA)、ORTF、X-Y 等陣列的幾何構造、相位關係及聲場成像的特點。 前置放大器(Preamp)的音色塑造: 探討不同增益結構(如晶體管、電子管)對信號瞬態響應和飽和度的影響。 第四章:信號處理的數學模型 濾波器設計原理: 理解一階、二階濾波器的滾降特性。深入探討救助性 EQ(如高通、低通)與塑造性 EQ(如鍾形/棚形)的設計哲學。 動態處理器的核心算法: 壓縮器(Compressor)的閾值(Threshold)、比率(Ratio)、起音(Attack)和釋音(Release)參數如何通過數學算法實現對信號包絡的塑形。探討限製器(Limiter)與削波(Clipping)的區彆與應用邊界。 調製效果的基礎: 分析基於延遲綫(Delay Line)的調製效果,如鑲邊(Flanger)和閤唱(Chorus)的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利用相移來創造運動感。 --- 第三部分:混音與空間構建(Mixing and Spatialization) 本部分聚焦於將原始素材轉化為具有深度、清晰度和情感衝擊力的成品。 第五章:頻率域平衡與聲像定位 頻譜的藝術: 掌握“頻譜雕刻”而非“頻率填充”的混音理念。如何利用 EQ 創造清晰的頻率空間,避免不同樂器在同一頻段的衝突。 三維聲像的構建: 探討基於電位器(Pan Pot)的平移算法(如平衡式、功率平均式)。如何利用相位和電平差異來模擬真實世界的聲音定位,並創建穩定的聲像中心。 相位管理在混音中的挑戰: 識彆和解決多麥剋風錄音中的相位抵消問題。理解在混閤單聲道(Mono Compatibility)時的重要性。 第六章:時間域效果的藝術化應用 混響(Reverb)的建模: 探討闆式(Plate)、彈簧(Spring)、廳堂(Hall)等不同混響算法背後的物理模型。如何通過調整預延遲(Pre-Delay)和擴散度(Diffusion)來控製聲音與原始信號的結閤方式。 延遲(Delay)的節奏與空間感: 不僅作為效果,更作為節奏元素。探討同步延遲(Tempo-synced Delays)的精確計算,以及反饋(Feedback)參數對空間深度的控製。 側鏈(Sidechain)技術的原理與實踐: 分析側鏈信號如何作為控製信號,驅動壓縮器或均衡器,實現更精細的動態交互和節奏驅動的自動化效果。 --- 第四部分:母帶處理與最終交付(Mastering and Distribution) 本部分涵蓋瞭音頻製作流程的終點站,確保最終作品在不同播放係統上都能達到預期的響度和音質標準。 第七章:響度標準與響度戰爭的反思 響度測量單位的演變: 從峰值電平(Peak Level)到響度單位(LUFS/LKFS)的過渡。深入理解響度整閤(Loudness Normalization)與響度範圍(Loudness Range, LR)的概念。 母帶處理的工具箱: 探討母帶均衡、多段壓縮和限製器在最終階段的使用哲學——追求一緻性而非大幅度改變音色。 限製器的高級應用: 理解真正的峰值(True Peak)測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設置裕度(Headroom)以適應不同的編碼和傳輸標準。 第八章:音頻格式與兼容性 無損與有損壓縮對比: PCM、FLAC、ALAC 等無損格式的結構。深入分析 MP3 和 AAC 等感知編碼(Perceptual Coding)算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不同碼率下的音質錶現差異。 元數據(Metadata)的重要性: 探討 ID3 標簽、音頻指紋識彆(Watermarking)及版權信息在現代數字發行中的管理規範。 交付規範的國際標準: 對比廣播級、流媒體平颱(如特定視頻網站的標準)和物理介質(如 CD-DA)的電平與格式要求,確保作品的全球兼容性。 ---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底層原理的堅持和對實踐哲學的提煉。它不教授“如何點擊哪個按鈕”,而是教會讀者“為什麼這個按鈕能産生這樣的效果”,從而使用戶能夠在新一代的音頻工具齣現時,依然能保持技術的敏感度和創造力。這是一本為嚴肅的音頻工程師和聲音藝術傢準備的長期參考手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David Nahmani


  David Nahmani是Logic使用者最大的線上社群LogicProHelp.com的創辦人,也是專業的Logic Pro顧問和老師,閤作對象有Steve Porcaro(Toto,Michael Jackson)、Toby Gad(Beyonce,Alicia Keys)、Coco Morier(Britney Spears,Selena Gomez)、James Valentine(Maroon5)、Mark Pontius(Foster the People),洛杉磯的Record Plant、邁阿密的Winter Music Conference、Grammy foundation、ASCAP、Apple…等。David創作與製作過的歌麯曾在Cleopatra records、Metropolis records、MTV和Decca/BMG發行。在Pop Will Eat Itself最近一張專輯中有共同製作一首歌麯,並且幫法國巴黎的Bernard Calmel, Orchestre錄製過三張經典的專輯。

圖書目錄

第I篇 認識介麵與使用真實樂器
第01章    現在就使用Logic 來創作音樂吧!
第02章    錄製音訊
第03章    編輯音訊

第II篇    使用虛擬樂器
第04章    製作虛擬鼓組軌道
第05章    使用預設套件與錄製MIDI
第06章    建立與編輯MIDI

第III篇    建造歌麯
第07章    編輯音高與節拍
第08章    編輯編麯

第IV篇    歌麯的混音與自動控製
第09章    混音
第10章    設定混音自動化參數

第V篇    附錄
附錄A    透過iPad 的Logic Remote 來操控Logic
附錄B    使用外部MIDI 裝置
附錄C    鍵盤快捷鍵
附錄D    名詞解釋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00417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7 x 23 x 2.6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準備開始


  歡迎進入《蘋果專業訓練教材 Logic Pro X 10.3》。這本書將會全麵性的介紹如何使用Logic Pro X 來進行專業的音樂製作,其中包含瞭業界技巧和實作練習,讓您暸解,在音樂工作流程中是如何進行錄音、編輯、編麯、混音、製作、調整Audio 和MIDI 檔案的操作。就讓我們開始吧!

  教學方式

  這本書將會透過實作練習的方式來學習軟體。因此,將會使用到隨書附上的專案檔和一些音源檔案。其中包含瞭介紹介麵元件和操作方式,讓您可以輕鬆的掌握全部的應用和標準的工作流程。

  書中每個單元的課程都將會延續前麵課程的內容和觀念,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該書的讀者,請從頭開始閱讀與使用。每個單元都是獨立的,可以瀏覽各課程的標題,快速的找到想要的內容。這本書將會透過Logic 指引您進入音樂製作的程序。課程分為四大區塊。

  ‧第1-3 課:認識介麵與使用真實樂器

  在這個區塊,將會介紹Logic Pro X 的基本操作,以及學習如何錄製和編輯Audio(音訊)。

  第1課,首先會介紹整體的樣貌,然後會透過導覽專案的方式來熟悉介麵,像是使用Apple Loops來建立歌麯,然後進行編麯、混音,最後將歌麯輸齣成MP3 檔案。

  第2課和第3課,將深入介紹幾種使用麥剋風錄音或其他Audio 來源時,常遇到的幾種情況。從多個錄音版本中,挑選適閤片段方式來編輯錄音檔、移除滑鼠點擊、對齊錄音,甚至使用反轉錄音檔的方式來設計特殊的聲響。

  ‧第4-6課:使用虛擬樂器

  第4課,介紹如何使用Drummer 、Drum Kit 編輯器、Drum Machine 編輯器來編輯虛擬鼓組和虛擬鼓機的演奏,以及選擇適閤專案的鼓組、變更其他的鼓組音色、編輯節奏打法、變更鼓組元件、設計演奏內容,以及精準的控製過門所在位置。

  第5課和第6課,將會充分的沉浸在虛擬樂器的世界。選擇虛擬樂器、在各種插件上設定智慧控製,並且連結到MIDI 控製器上,以及介紹MIDI 錄音的操作。

  ‧第7-8 課:建立歌麯

  在第7 課和第8 課,將會使用Flex 編輯功能,精準的調整錄音檔音符的節拍和音高、透過Varispeed(變速)功能讓專案使用不同的速度、改變專案的速度和使用速度麯線、讓多個軌道對齊速度、建立對齊軌道讓其他軌道來對齊⋯等內容。
另外也包含瞭調整人聲錄音、在工作空間中編輯專案片段來完成歌麯編麯,以及在專案中添加或刪除特定的區域。

  ‧第9-10課:混音和自動化控製

  第9課和第10課,將會介紹Audio 和MIDI 檔案的混音操作,完成專案檔的最後操作:加入Audio 效果器,調整音量、相位、EQ,加入Delay 和Reverb 效果,使用自動化控製麯線來添加自動化功能,使用滑鼠或MIDI 控製器即時的調整參數值。

  附錄A 將會介紹如何使用iPad 來控製Logic,附錄B 將會介紹如何使用外接的MIDI 設備,附錄C 有大量的好用的快捷鍵清單。
 

用戶評價

评分

從一個資深音樂製作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深度絕對是業界頂尖水準。很多市麵上的教學書籍,通常隻會停留在「基礎操作層麵」,教你怎麼錄音、怎麼剪輯。但這本教材,很不一樣,它在「聲音設計」和「後期母帶處理」(Mastering)的部分,給予瞭非常紮實且前沿的論述。它並沒有避開 Logic Pro X 內建效果器複雜的模組化設計,反而將它們拆解成最基本的電子元件來解釋,像是 EQ 的 Q 值調整、VCA 路由的實際應用等等。我特別喜歡它講解如何使用 Logic 自帶的「Space Designer」混響器時,那種對空間殘響物理模型的深入剖析,這讓原本隻能憑感覺去調整的混響時間和預延遲(Pre-Delay),變得有科學依據可循。這本書的作者顯然不僅僅是會用軟體,他們是真的懂聲音的本質,這對於想要突破瓶頸、從業餘進階到半專業層級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评分

我得說,這套教材的編排邏輯簡直是為颱灣在地的工作流程量身打造的。我們這邊做音樂,常常需要快速製作 Demo,或者為小型獨立電影配樂,對速度和效率的要求非常高。這本書在「效率工作流程」這一塊做得特別齣色。例如,它介紹瞭許多鍵盤快捷鍵(Shortcuts)的組閤應用,光是學會幾個關鍵的快速指令,我就感覺每天混音的時間至少省下瞭二十分鐘。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完全照搬 Apple 官方的介麵翻譯,而是更貼近我們平常在社群論壇或錄音室裡習慣的講法,這大大降低瞭學習的門檻和溝通上的隔閡。我記得有一次在處理一段比較複雜的電子鼓循環(Loop)時,卡在如何精確對齊節拍上,翻閱這本書的相關章節,它提供的「Global Tracks」調整方法,配上清晰的螢幕截圖,讓我茅塞頓開。這種對本地使用者習慣的深刻理解,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過瞭一般的翻譯版本教材。

评分

說真的,市麵上這麼多針對 Logic Pro X 的參考書,很多都是在軟體剛發佈時匆忙齣版的,內容總是參差不齊,有時候連軟體版本號都搞不清楚。但這本針對 10.3 版本的教材,給我的感覺是經過瞭非常嚴謹的校對和內容打磨。它的排版設計也很有質感,不像有些技術書籍排得密密麻麻像一堵牆,讓人望而生畏。這本書的版麵設計很開闊,重點資訊會用不同顏色或粗體標示齣來,即使在比較急躁的時候快速翻閱,也能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段落。舉例來說,在講解「Track Stacks」如何用於編組和自動化管理時,它用瞭好幾個跨頁的流程圖來輔助說明,這些圖錶清晰到連我那個對電腦操作不太靈光的吉他手朋友都能自己看懂。這種對「視覺學習」的重視,讓長時間盯著螢幕學習的我們,視覺負擔減輕不少,讀起來也更有效率,不會因為介麵設計的複雜性而產生抗拒感。

评分

我覺得這本教材最值得稱讚的一點,是它不斷鼓勵讀者「實驗」和「打破常規」。很多教學書總給你一套標準流程,似乎隻要照著做,你就能做齣像樣的音樂。然而,真正的音樂製作充滿瞭偶然性和創意火花。這本書在每個章節的末尾,都會設計一些「進階挑戰」或者「創意應用」的小提示,這些並不是硬性要求,而是引導性的思考方嚮。例如,在示範如何使用 MIDI 效果器時,它會拋齣一個問題:「如果將『琶音器』(Arpeggiator)的速率設定成比基本節拍快兩倍,會產生什麼聽感上的驚喜?」這類的問題,讓我跳齣瞭傳統的教學框架,開始嘗試一些更具實驗性質的參數組閤。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使用工具」,而是「如何讓工具為我的創意服務」。對於追求個人風格的創作者而言,這種由內而外、激發創造力的教學方式,比單純的按鈕說明要重要一萬倍,這也是我會強力推薦這本書給身邊所有想認真玩 Logic 的朋友的主因。

评分

這本關於 Logic Pro X 10.3 的教材,老實說,剛翻開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畢竟現在軟體更新的速度快得嚇人,很多舊版的教學資源很快就過時瞭。但一開始看下去,我就發現作者群在內容組織上真的花瞭不少心思。他們沒有直接堆砌一堆艱澀的技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來引導讀者進入 Logic Pro X 這個功能強大的數位音訊工作站(DAW)的世界。對於我們這些從 GarageBand 升級上來,對 MIDI 編輯還處於摸索階段的人來說,書裡對於「Smart Controls」和「Quick Sampler」的講解簡直是救星。特別是它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要這麼做」。舉例來說,在講解如何處理鼓組的動態時,它並沒有直接跳到壓縮器(Compressor)的複雜設定,而是先從基礎的「擊鼓力道」與「音色平衡」概念談起,讓我這個對錄音混音不是科班齣身的樂手,也能很快掌握核心要領,而不是被一堆專業術語搞到頭昏腦脹。這種循序漸進的編排,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錄音師在旁邊一對一指導,非常貼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