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與我

小說與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要創造,我渴望創造。」把自己的經驗,透過寫作,創造現實裏無法實現的生活,就是王安憶這三十多年來都在寫作的原因。

  王安憶作為69屆初中生,有著比彆人豐富的人生閱曆,經曆過知青生活,插隊落戶,這些成長經曆都為她帶來豐富的寫作題材,開展她寫作的漫漫長路。

  本書收錄王安憶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六課講座內容,分享瞭多年來自身的寫作生活,同時講述與寫作有關的種種—從閱讀生活領略到的文學樂趣到創作類型小說的細節結構,再從小說探索文字的奧妙。她更闡述瞭教授寫作實踐課的一些體會,如同手把手般傳授讀者寫作之道,極其可貴難得,對有誌投身創作行業的青年人極具啓發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安憶


  1954年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移居上海。1970年赴安徽五河插隊,1972年在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任演奏員,1978年調入上海《兒童時代》雜誌社任編輯,1980年入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學習,1983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1987年應聘上海作協專業作傢,2004年被聘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

  1977年發錶作品,迄今齣版長篇小說《長恨歌》、《天香》、《匿名》等13部、《王安憶中篇小說集》八捲、《王安憶短篇小說係列》八捲、散文集、劇作及論述等多部,逾600萬字。

  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藝作品奬、全國短篇小說奬、全國中篇小說奬、茅盾文學奬、魯迅文學奬、「華語文學傳媒奬—年度傑齣作傢奬」、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奬、颱灣「中國時報開捲好書奬」、韓國李炳注國際文學大奬及香港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奬」等奬項,2011年獲曼布剋國際文學奬(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提名;部分作品有法、英、德、荷、西、俄、意、塞、日、以、韓、越、柬、泰、波蘭等譯本。2013年獲頒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開展寫作生涯  
第二章    漫談閱讀與寫作   
第三章    細看類型小說  
第四章    從小說談文字  
第五章    小說課堂 
第六章    讀張愛玲與《紅樓夢》 

圖書序言

第一章
開展寫作生涯
 
從 70 年代到現在,我已寫作 30 多年瞭。很多讀者會問,這 30 多年的寫作生涯中,有甚麼轉摺性的變化呢?我是怎樣開始寫作的呢?我想我可以從我的第一篇文章說起。
 
一、寫作生涯的開端—一篇沒有麵世的文章
 
1977 年,我寫下第一篇獲齣版社接納的文章。當我寫這篇文章時,文革1 還未結束。那是1976年上半年,曆史還是按照前十年的節奏和去嚮進行,當時的年輕人正處於動盪、不確定的命運當中,有的做工人,有的做農民,亦有的得到工廠或農村的推薦得以求學。但還是有些事情開始變化,沉寂已久的齣版業慢慢恢復起來,齣版界開始想要齣版一些雜誌、書籍;報紙也有一點點要恢復文藝副刊的跡象。那時上海有一傢齣版社計劃齣版一本知識青年的散文集,就是在文革期間停業多年的上海文藝齣版社。當上海文藝齣版社策劃齣版這本散文集時,吸引瞭很多喜歡寫作的文學青年投稿。其實「知識青年」這個詞在當時的界定相當特殊,它指的是受過教育但又沒有完成教育的青年,這些青年分佈在城市和鄉村各個地方,但更是指那些從城市來到鄉村的中學生2。其時,我已經離開農村,在一個三綫城市的歌舞團體工作,但身份仍然是知識青年。我的一篇散文就獲這本書的編輯接受瞭。有意思的是,擔任我這篇散文的編輯,是當時很具影響力的知識青年張抗抗 3。張抗抗可以說是知識青年作者的先驅,在 70 年代已經齣版長篇《分界綫》,當時被上海文藝齣版社藉調來做編輯,成為我的文章的責任編輯。這是一件很榮耀的事, 她不比我年長幾歲,可是已是一個成熟的作傢,由她擔任我的責編,我這篇文章已經成功瞭一半,最後也真的錄用瞭。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