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我

小说与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要创造,我渴望创造。」把自己的经验,透过写作,创造现实里无法实现的生活,就是王安忆这三十多年来都在写作的原因。

  王安忆作为69届初中生,有着比别人丰富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知青生活,插队落户,这些成长经历都为她带来丰富的写作题材,开展她写作的漫漫长路。

  本书收录王安忆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六课讲座内容,分享了多年来自身的写作生活,同时讲述与写作有关的种种—从阅读生活领略到的文学乐趣到创作类型小说的细节结构,再从小说探索文字的奥妙。她更阐述了教授写作实践课的一些体会,如同手把手般传授读者写作之道,极其可贵难得,对有志投身创作行业的青年人极具启发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安忆


  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0年赴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在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1987年应聘上海作协专业作家,2004年被聘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7年发表作品,迄今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天香》、《匿名》等13部、《王安忆中篇小说集》八卷、《王安忆短篇小说系列》八卷、散文集、剧作及论述等多部,逾600万字。

  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全国短篇小说奖、全国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韩国李炳注国际文学大奖及香港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等奖项,2011年获曼布克国际文学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提名;部分作品有法、英、德、荷、西、俄、意、塞、日、以、韩、越、柬、泰、波兰等译本。2013年获颁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开展写作生涯  
第二章    漫谈阅读与写作   
第三章    细看类型小说  
第四章    从小说谈文字  
第五章    小说课堂 
第六章    读张爱玲与《红楼梦》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开展写作生涯
 
从 70 年代到现在,我已写作 30 多年了。很多读者会问,这 30 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有甚么转折性的变化呢?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呢?我想我可以从我的第一篇文章说起。
 
一、写作生涯的开端—一篇没有面世的文章
 
1977 年,我写下第一篇获出版社接纳的文章。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文革1 还未结束。那是1976年上半年,历史还是按照前十年的节奏和去向进行,当时的年轻人正处于动盪、不确定的命运当中,有的做工人,有的做农民,亦有的得到工厂或农村的推荐得以求学。但还是有些事情开始变化,沉寂已久的出版业慢慢恢复起来,出版界开始想要出版一些杂志、书籍;报纸也有一点点要恢复文艺副刊的迹象。那时上海有一家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本知识青年的散文集,就是在文革期间停业多年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当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本散文集时,吸引了很多喜欢写作的文学青年投稿。其实「知识青年」这个词在当时的界定相当特殊,它指的是受过教育但又没有完成教育的青年,这些青年分佈在城市和乡村各个地方,但更是指那些从城市来到乡村的中学生2。其时,我已经离开农村,在一个三线城市的歌舞团体工作,但身份仍然是知识青年。我的一篇散文就获这本书的编辑接受了。有意思的是,担任我这篇散文的编辑,是当时很具影响力的知识青年张抗抗 3。张抗抗可以说是知识青年作者的先驱,在 70 年代已经出版长篇《分界线》,当时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借调来做编辑,成为我的文章的责任编辑。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 她不比我年长几岁,可是已是一个成熟的作家,由她担任我的责编,我这篇文章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也真的录用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