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锥指尽须弥:读钱钟书两部书(三册)

管窥锥指尽须弥:读钱钟书两部书(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钱钟书
  • 文学批评
  • 文化随笔
  • 古典文学
  • 思想文化
  • 书评
  • 阅读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学术著作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钱钟书默存先生于「抗战」期间所着《谈艺录》,是为满清诗论之论,实乃借赏析以纾忧患。而三十余年后所作《管锥编》,当可视作吾国三千年间典籍之回顾,内容虽多涉文论,行文中却深蕴历史社会政治人生至理。惜今时愿浸淫其中者几希矣,又或可视为往昔文章华彩之一首輓歌。

  余之所作,不过蒙叟初识之稚言耳。然率直道出,真实不伪,若其中一二能成向学后生之可用砖石,则幸甚。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莫名


  表字其妙。己丑年冬月生于长安。布衣蒙叟。性喜读书,却独学浅陋。

  近年选读今贤着述,得札记数部。蒙「天地图书」不弃,继钱穆、吕思勉、陈寅恪笔记之后,再许读钱钟书两部书所作付梓。至此,愚于二〇〇八年所选之当代四人书告一段落。所言仍是不知天高地厚,祈有道指教。
 

图书目录

上册
自序   55
管窥锥指尽须弥──读《管锥编》笔记   60
周易正义  二七则
毛诗正义  六○则
左传正义  六七则
史记会注考证  五八则
老子王弼注  一九则
列子张湛注  九则
焦氏易林  三一则
楚辞洪兴祖补注  一八则
 
中册
太平广记  二一五则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二七七则
三代文  一十则
全秦文  一则
全汉文  一九则
全后汉文  三九则
全三国文  三二则
全晋文  六三则
 
下册
全宋文  一八则
全齐文  八则
全梁文  三六则
全陈文  九则
全后魏文  一六则
全北齐文  五则
全后周文  十一则
全隋文  十则
读《管锥编》后记:愿此鸿毛多现世   1165
且借谈艺纾忧患──《谈艺录》浅读   1167
《且借谈艺纾忧患》附录:名家如何读钱着
──周振甫《钱钟书〈谈艺录〉读本》浏览   1293
后跋   1352
 
全书附录:
是贤人各领风骚──浅议钱钟书与钱穆、陈寅恪   1356
偶看今日文坛事──写在杨绛先生头七日   1374
平等以待无名辈──致敬「香港天地图书」   137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沉浸在这套三册的书里,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知识迷宫。书的名字就很有趣,“管窥锥指尽须弥”,光是听名字,就觉得里面一定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钱钟书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的精炼,却又饱含深意。他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意思,让你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反刍。我特别喜欢他那种“玩”文字的方式,好像他不是在写书,而是在和文字嬉戏,但每一次嬉戏,都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我还在慢慢地读,希望能在这部书中,看到更多的“须弥”,也能在我的“管窥”中,有所收获。我喜欢这种需要花时间去消化、去领悟的书,因为它能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维上的提升。

评分

这次读的是一套三册的书,名字就充满了哲学意味。读钱钟书先生的书,我总感觉是在“探险”,每一次翻开,都能在文字的迷宫里发现新的惊喜。他对于细节的把握,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一句话、一个典故,他都能挖掘出背后深藏的含义,然后层层剥开,展示给你看。这种“抽丝剥茧”的阅读体验,非常有成就感。我喜欢他那种旁征博引,却又丝毫不显堆砌的写作风格。他仿佛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有时候,读着读着,我甚至会停下来,去查找他提到的某个出处,然后惊叹于他知识的广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宇宙”,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去探索。我期待着在这套书中,能看到更多让我大开眼界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才拿到手,封皮的设计很有意思,是那种带点复古感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之作。虽然还没有完全读进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的功力。钱钟书先生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我对他的著作一直抱着非常高的期待。这次读的是他的两部书,竟然是三册,这本身就说明了内容的分量和厚度。我尤其喜欢这种厚重的书,感觉每一页都承载着知识和智慧,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我打算先从第一册开始,一点点地啃,不求速成,但求理解。看到里面涉及到一些我不太熟悉的领域,比如古诗词的考据、哲学思想的辨析,我甚至已经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翻翻相关的资料,希望能更好地进入到作者的语境中。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学究气”十足,但绝非那种枯燥的学究气,而是充满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我特别期待书中那些“管窥”之处,能让我“尽须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就感觉它与众不同。那种厚重感,不仅体现在书册的物理重量上,更体现在内容本身。我一直对钱钟书先生的书充满了好奇,但之前还没有真正深入地阅读过。这次读他的两部书,而且是三册,感觉是一次非常扎实的学习过程。我发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能够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比如一个字、一个词,然后延展出非常广阔的视野,让我看到很多我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他的文字,有时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思想的局限性,有时候又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认识世界的新大门。我还没有读完,但已经可以预见到,这本书会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这套书我才刚开始读,但已经让我惊叹不已。作者在字里行间展现出的那种博大精深的学识,真不是盖的。他能把一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用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论证方式,有时候读着读着,自己都能被带入到那个思想的漩涡里,然后又被他巧妙的引导着走出来,豁然开朗。他对于语言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常常是寥寥数语,就能精准地描绘出事物的本质,让人拍案叫绝。有时候甚至觉得,读他的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老者在促膝长谈,他用一种温和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视野就开阔了许多。我还在阅读中,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将会是我书架上的一件珍宝,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