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和文学论(上):民间‧古典文学论述

赖和文学论(上):民间‧古典文学论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一生着作等身。
  本书延揽台湾知名专家学者,
  针对赖和撰写之散文、诗歌、小说,
  乃至採集的民间文学等,
  以精辟而独到之见解与剖析,
  带领读者窥探赖和之文学新世界。
  
  赖和(1894~1943),台湾彰化人。幼年学习汉文,奠定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一九○九年,十六岁考进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一九一七年在彰化开设「赖和医院」,悬壶济世。一九一八年前往厦门,任职于鼓浪屿「博爱医院」,次年返台。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一生以汉文书写,创作风格独特的汉诗一千多首,于旧文学的造诣上,深具特色。此外,他极重视民间文学,随时随地留意并记录珍贵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谚语。曾从一位游吟诗人口中採集到戴潮春反清歌〈辛酉一歌诗〉(1926~1927),堪称民间文学叙事诗的鉅作。
  
  《赖和文学论》上下两册,集结全台湾知名的文学家与教授,就赖和一生之着作,如散文、诗歌、小说、日记等,以及赖和一生传奇的故事进行探讨,可谓为最全面的赖和文学论述。
  
  《赖和文学论》上册主要以赖和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之相关论述为主。分别收录林瑞明、陈万益、胡万川、翁圣峰、周益忠、施懿琳等学者的精辟论述。
  
本书特色

  
  1.首次收录全台湾知名文学家及教授对赖和文学及生平的专业论述。
  2.了解新文学之父赖和的完整论文合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施懿琳(1959~)


  台湾彰化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硕士、博士。曾任逢甲大学中文系、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成功大学中文系与台文系教授。研究主题与专长为台湾古典文学、诗学与台湾区域文学,对于日据时代作家与古典诗人进行生平考据赖和诗作整理,并能结合现代理论,由个别研究而至集体现象观察,由此进行论述阐发。其所主持并参与之《全台诗》计画有系统以年代以地域建立台湾古典诗书写系谱。此外,施懿琳亦留心于台湾区域文学史之创建与考掘,深入地方县市考察其文学发端与演述。多有参与撰写各县市文学史发展计画。曾开设「台湾古典文学史料专题」、「台湾古典诗人专题」等课程。学术专着有《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从沈光文到赖和》、《跨语、钉根、漂泊》等。

蔡美端(1963~)

  台湾台南人。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崑山科大学华语中心副教授兼主任。研究领域为宋代笔记文学,博士论文〈《容斋随笔》研究——洪迈的阅读体验与书写建构〉。长期参与国立成功大学施懿琳教授执行国立台湾文学馆委办之「《全台诗》蒐集、整理、编纂计画」研究团队。

图书目录

【丛书序】追逐一个文化梦想──十年经营彰化学/林明德  002
【编者序】冀望承先启后的赖和文学论述汇编/施懿琳  006
赖和先生及李献璋先生等民间文学观念及工作之探讨/胡万川  012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陈万益  029
赖和的雅俗文学观试论/翁圣峰  045
赖和汉诗初探/林瑞明  072
赖和汉诗的新思想及其写作特色/施懿琳  118
林幼春、赖和与台湾文学/廖振富  163
赖和汉诗的台湾自主性思想研究/陈淑娟  196
试说赖和的〈论诗〉诗/周益忠  241
赖和〈狱中日记〉及其晚年情境/林瑞明  282

 

图书序言

编者序
  
冀望承先启后的赖和文学论述汇编 施懿琳

  
  赖和(1894~1943)是台湾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后人以「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种种称号推崇他,与他同时代的文人陈虚谷对赖和的汉诗大为肯定,有诗云:「平生惯作性灵诗,珠玉连篇不费思。艺苑但闻夸小说,世间毕竟少真知。」而赖和的自我期许则是:「要向民间亲走去,街头日作走方医。」由上述可见,赖和是一位仁医,他走向民间、亲近群众,他也娴熟汉诗,更为台湾文学开创新局面。因此,这一套研究论文集,主要集中于赖和创作的三个面向:民间文学、古典文学以及新文学。
  
  赖和的相关论述始于战后初期,杨守愚、杨云萍、吴新荣等皆着重于其抗议精神的阐发,并借以强调台湾的主体性。然而,随着一九五○、一九六○年代的白色恐怖,台湾作家被迫噤声、失语,台湾文学史的研究也几近空白。一直要到一九七○年代晚期乡土文学论战促使本土意识抬头,在台湾文学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赖和才再度受到瞩目。然而,这样的「再现」却是以陌生的脸孔,从空白中显影出这位曾经以热血浇溉台湾文学花园的园丁之面貌。梁景峰的〈赖和是谁?〉(1976)敲醒了台湾人的蒙昧;林载爵的〈忍看苍生含辱:赖和先生的文学〉(1978)首度以细腻的视角,铺陈赖和的文学肌理;进入一九八○年代的前夕,李南衡、梁景峰等人编纂《赖和先生全集》(1979)蒐集了为数不少的资料,开启往后赖和研究的新纪元。
  
  一九八五年成大历史系的林瑞明发表〈赖和与台湾新文学运动〉,以厚实的史料、雄辩的声腔,为赖和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做了深刻的阐发;其后将近十年,林瑞明持续钻研赖和文献史料,陆续撰写成篇,一九九三年出版《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赖和研究论集》,成为赖和研究的标竿,赖和在台湾文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性逐渐浮现。一九九四年清华大学举办「赖和及其同时代作家: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国际会」,进一步带动研究赖和及日治台湾文学的风潮;其后,赖和家属全力提供赖和的手稿、刊稿,进而于二○○○年由林瑞明主编,前卫出版《赖和全集》等资料的齐备,让赖和研究更迅速地往前推进。
  
  从一九九○年代至今,有关赖和的相关论述相当丰富多元。一九九四年赖和纪念馆编《赖和研究资料汇编》(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上下两册,为赖和研究做了全面的回顾;二○○○年《赖和全集.评论卷》(台北:前卫)林瑞明选编了十篇具代表性的赖和研究论着;二○一一年国立台湾文学馆推出《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编号01即是继林瑞明之后,对赖和投入最多心力的学者陈建忠主编的《赖和》。
  
  台湾文学馆借由编辑排序作为表征,突显赖和在台湾现当代文学的首要地位(NO.1)。陈建忠以细腻扎实的功夫,为赖和及其文学研究做评述,并详列了研究评论资料目录,选刊从日治时期到当今与赖和有关的重要评论文章,如此鉅细靡遗的编纂,后出者还有什么可发挥的空间?甚至,可以追问的是,笔者所编的《赖和文学论》在二○一六年编辑出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里能提出的有两点理由:第一、赖和作为台湾最重要的作家,不能在林明德教授主编的「彰化学丛书」里缺席。二○○七年起,当时担任彰化师大副校长的林明德教授为了系统性地开拓彰化学各面向,以产学合作的方式出版《彰化学丛书》,本编即属此系列作品之一;第二、从二○一一至二○一六年,赖和研究仍持续推展,或许可以在陈建忠主编的赖和研究资料汇编之后,再增补些微论着。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笔者接受林明德教授的委託,以诚惶诚恐的心情进行赖和研究论述的筛选和编纂。
  
  这套论着共分上下两册,分属彰化学丛书的四十九、五○册。由于赖和研究资料已经过多次汇编,因此,将收录的时间点做了限缩:以林瑞明教授开始发表赖和相关论述为起点(1985),而以二○一四年十二月明道大学所举行的「赖和先生一二○岁冥诞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论文为终点。而后依论文性质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三篇与赖和民间文学理念相关的论文、六篇与古典文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共九篇。下册以新文学论述为主,同样选了九篇论文。目次如下:
  
  一、胡万川〈赖和先生及李献璋先生等民间文学观念及工作之探讨〉
  
  二、陈万益〈从民间来.到民间去──赖和的文学立场〉
  
  三、翁圣峰〈赖和的雅俗文学观试论〉
  
  四、林瑞明〈赖和汉诗初探〉
  
  五、施懿琳〈赖和汉诗的新思想及其写作特色〉
  
  六、廖振富〈林幼春、赖和与台湾文学〉
  
  七、陈淑娟〈赖和汉诗的台湾自主性思想研究〉
  
  八、周益忠〈试说赖和的〈论诗〉诗〉
  
  九、林瑞明〈赖和〈狱中日记〉及其晚年情境〉
  
  赖和新文学相关论述:
  
  一、林瑞明〈赖和与台湾新文学运动〉
  
  二、林明德〈赖和新文学涵摄的民俗元素〉
  
  三、陈建忠〈先知的独白──赖和散文论〉
  
  四、游胜冠〈我生不幸为俘囚,岂关种族他人优──由历史的差异性看赖和不同于鲁迅的启蒙立场〉
  
  五、杨翠〈介入.自省.自嘲──论赖和与杨逵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六、李育霖〈翻译作为逾越与抵抗──论赖和小说的语言风格〉
  
  七、解昆桦〈雏构新诗文体语言──赖和新诗手稿中的意象经营与修辞意识〉
  
  八、陈建忠〈一个接受史的视角──赖和研究综述〉
  
  九、下村作次郎〈日本人印象中的台湾作家赖和──从战前台湾文学之历史性记述中思考起〉
  
  本论文集尽量考虑到与赖和相关的各种文类之选录,以及研究者的世代,以及论文写作的时间。所选论文,与陈建忠二○一一选编《赖和》(以下简称「台文馆本」)重复者有:陈万益〈从民间来.到民间去──赖和的文学立场〉、游胜冠〈我生不幸为俘囚,岂关种族他人优──由历史的差异性看赖和不同于鲁迅的启蒙立场〉、陈建忠〈先知的独白〉、李育霖〈翻译作为逾越与抵抗──论赖和小说的语言风格〉等。这是选本所难免,具代表性的论着,一定会在不同阶段的选本里重复出现,其经典性或许也就因此而建立。
  
  至于,本选本和「台文馆本」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林瑞明早期有关赖和的研究论文,陈建忠选的是〈赖和与台湾文化协会〉,笔者认为林瑞明的〈赖和与台湾新文学运动〉乃赖和深化研究的起始,虽然许多观念或说法,后来林瑞明都作了修订与调整,毕竟此文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带动了往后更多赖和相关研究,因此决定选刊之。
  
  二、「台文馆本」因为以「近当代文学」为范围,未能纳进赖和古典文学的相关研究,本编所选林瑞明、施懿琳、廖振富等六篇论文,当可弥补这个不足。
  
  三、「台文馆本」出版于二○一一年,其后在二○一四年纪念赖和一二○岁冥诞的研讨会里,又有多篇精彩的论着。本编选录了林明德、杨翠、周益忠之作,皆是这一次研讨会的论着。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感谢日本天理大学下村作次郎教授的热心提供,这次选本得以收录国外重量级学者的论文〈日本人印象中的台湾作家赖和──从战前台湾文学之历史性记述中思考起〉。由于内容非常丰富,在篇幅的考量下,只好将「附录资料」做了删减(只标示篇目,未呈现内文),请读者诸君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作者观点之叙述,若有意进一步详读,请依本书附录「论文出处说明」,按图索骥。
  
  作为彰化子弟,笔者在前辈林明德教授的热心号召下,尝试和崑山科大的蔡美端老师共同选编这两册彰化地区重要的作家赖和之研究论文集,由于才学所限,必然有许多误失和不足,敬请博雅君子,不吝指正。
  
  二○一六年十月于鹿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