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逐鹿:止微室談詩

畫龍逐鹿:止微室談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詩歌
  • 文學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古典詩詞
  • 唐詩宋詞
  • 文學評論
  • 傳統文化
  • 書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颱灣的方思、鄭愁予、葉莎,到中國大陸的布布、曾滔、陳芳、萊耳,再到新加坡的舒然等詩人作品,將之一一細緻剖析,慢慢道齣每一位詩人作品的優雅之處。

  本書收錄十八篇關於新詩的評論文章,分為「颱灣篇」、「大陸篇」、「新加坡篇」和「雙城詩選序與跋」四個部分。內容談及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技法,步緣詩歌的述說方式,鄭愁予〈雨巷〉主題的復義性,布布詩的白描與隱喻,舒然詩歌語言的賞讀等。

  「詩學有『純詩』(pure poetry)一詞,我很想引申之,把秀實稱為『純詩人』(pure poet)。秀實畢業於颱灣大學中文係,中國文學根底紮實,加上數十年來讀書無數捲,包括古今西洋文學著述,是以下筆為文,有學問,加上有性情,或率意為之,或謹慎為之,語言靈活,談詩遂談齣很多意趣。」──黃維樑

本書特色

  香港詩歌協會會長秀實又一次與新詩的深度對話。從語言齣發,探討新詩的內在意蘊,和形式的藝術特質。引用作品豐富,以文本為評論的基礎,不空談理想,各篇詩話的內容和寫法,則不拘一格。對初學者和詩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啓發和幫助。

名人推薦

  黃維樑教授專序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秀實


  世界華文作傢交流協會詩學顧問,香港詩歌協會會長,《圓桌詩刊》主編。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奬詩歌奬」、「新北市文學奬新詩奬」、「昌耀詩歌奬入圍奬」等多個奬項。著有詩集《紙屑》(港版)、《昭陽殿記亊》(港版)、《颱北翅膀》(颱版)、《像貓一樣孤寂(中英雙語詩集)》(港版),散文集《九個城塔》(港版)、《小鎮一夜蟲喧》(港版),小說集《某個休士頓女子》(港版)、《蝴蝶不做夢》(大陸版),評論集《劉半農詩歌研究》(港版)、《散文詩的蛹與蝶》(港版)、《我捉住飛翔的尾巴》(大陸版)、《為詩一辯──止微室談詩》(颱版)等。並編有《燈火隔河守望──深港詩選》(港版)、《無邊夜色──寜港詩選》(港版)、《大海在其南──潮港詩選》(港版)、《風過鬆濤與麥浪──颱港愛情詩精粹》(颱版)等詩歌選本。於詩生活網站poemlife.com 開設有詩歌專欄「空洞盒子」。
 

圖書目錄

【序】孤寂貓秀實詩話──《畫龍逐鹿──止微室談詩》序/黃維樑

【颱灣篇】
不沉的舴艋舟──談方思的詩
鄭愁予〈水巷〉兩解
從畫龍到逐鹿──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技法
散文詩闆塊的語言藝術與颱灣五傢

【大陸篇】
流水綫上的詩意──步緣詩歌的述說方式
行走並刻意孤獨著──布布詩的白描與隱喻
陽光與陽光背後──―讀曾滔詩
把時間看成一個句式──陳芳詩歌的語言、空間與時間
螢火蟲的亮點──讀隨風飄詩歌筆記
檻外大雨,讀黃小芬近作
淺說萊耳的愛情詩

【新加坡篇】
賞詞及詞外──略談舒然詩裏的詞語
柔美的詠嘆調──讀昕餘愛情詩

【雙城詩選序與跋】
風過鬆濤與麥浪──《風過鬆濤與麥浪――颱港愛情詩精粹》後記
以觀滄海──《大海在其南──潮港詩選》序
無邊夜色──《無邊夜色──寜港詩選》序
顛倒雙城──《燈火隔河守望──深港詩選》序
談雙城及多城詩選

【後記】寫作十八日(代後記)/秀實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從畫龍到逐鹿──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技法〉

[一]

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我的大相逕庭。我一直書寫著「以繁復的句子錶達繁復的世相」的詩歌。並於一五年成立瞭「婕詩派」。葉莎則一直寫著那些簡短的句子,以跳躍靈巧的風格觸動著廣大的讀者。

近日讀亨利•拉西莫夫的《親愛的普魯斯特今夜將要離開》, 普魯斯特在一封信中,這樣的寫道:「你(按:指讓•科剋托) 喜歡用令人眼花撩亂的象徵錶現最高級彆的真實,象徵包含瞭一切。」這句話的意思是,繁復的象徵語纔書寫齣最真實來。這裏談的雖然是小說,但我認為挪移於詩,也更適宜。應對這個滿佈虛假與混雜的世相,詩人筆下的繁復句子實有其必然。

而我必得解讀葉莎應對「世相」的方法。她的句子,簡單剴切。可用競技場上的「一矢中的」來形容。葉莎這本詩冊《陌鹿相逢》,映進我眼簾深處的作品是〈雨夜訣彆〉。詩寫為亡夫更衣。此詩終必成為葉莎的代錶作之一。詩句簡短,最長不過十二字,「彷彿生前穿越一個尋常巷子」。不論長短,詩歌看重的應是文字的力量。而嬌美柔弱的葉莎擁有這種力量。

「為亡夫更衣/拔去點滴剝掉膠帶痕跡/讓瘦瘦的手臂伸進來/過大的袖子穿過去」

四行明瞭易懂,簡單不過,但在詩人的巧妙鋪排下,每個鉛字都含有極大的重量。其悲愴若此,令人不忍卒讀。第二節非但波瀾不驚,更築構起一幅美好畫圖。大悲無淚,狂歌當哭的摰情深意,便即這般,令人摺服。這個「笑」字,沉重如鉛似鐵,以緻拈不起來,錐於胸臆。

「你依然安靜/彷彿生前穿越一個尋常巷子/風從另一端撲過來/彼此聞到某種花香吧/會意的淡淡笑著」

第三節我隻談兩行,「起點時未知/終點時茫然」。那是葉莎的思維路數,明顯與我有異。這裏可以看到思維的方式對詩歌形式措置的影響,而形式的措置又是如何影響內容。

葉莎式的:
1. 起點時未知
2. 終點時茫然

秀實式的:
1. 起點未知,終點茫然

用戶評價

评分

終於捧著這本《畫龍逐足:止微室談詩》細細品讀,心中湧動著一股難言的激動。封麵淡雅的色調,古樸的書名,仿佛在訴說著一段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我一直對詩歌有著莫名的情愫,但深知自己纔疏學淺,難窺其堂奧。讀到這本書,就像是迷途中的旅人尋到瞭一盞明燈。它並非高高在上地講解那些晦澀難懂的典籍,而是以一種極其親切、如同友人閑談的語調,娓娓道來。從詩歌的起源,到曆朝曆代名傢大傢的作品,再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民間歌謠,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將那些沉澱瞭韆年的文字,重新賦予瞭鮮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意境描摹的部分,作者不僅分析瞭詩人是如何捕捉瞬間的靈感,如何用寥寥數語勾勒齣山川草木、悲歡離閤,更引導我如何去感受、去體會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微妙之處。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置身於那些詩詞描繪的場景之中,風拂過臉頰,花香縈繞鼻尖,甚至能感受到詩人筆下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詩歌的“形”與“神”,也讓我看到瞭詩歌在生活中的“用”。它不是冰冷的學術研究,而是熱騰騰的生活氣息,是連接古今、貫穿心靈的橋梁。

评分

購買《畫龍逐足:止微室談詩》純粹是源於一種對古典美學的嚮往,而這本書,無疑給瞭我一個驚喜。它並非是枯燥的詩學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藝術性的探索。作者在闡述詩歌的技巧時,常常會引用與詩歌相關的繪畫、音樂、書法等藝術形式,將詩歌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藝術背景下進行解讀。這種跨領域的融閤,讓我看到瞭詩歌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微妙的聯係,也讓我更加理解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書中對詩歌的“韻味”與“氣韻”的描述,更是讓我領略到瞭詩歌的視覺化和聽覺化。它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一種色彩、一種聲音、一種節奏的呈現。我曾經對一些詩句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而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那些看似平常的字詞,經過詩人的巧手,可以組閤齣如此動人的畫麵,奏響如此悠揚的樂章。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詩歌的“美”,也讓我看到瞭詩歌在藝術中的“位”。它不僅僅是一本詩歌鑒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欣賞藝術、如何感受生活之美的書。

评分

我一直認為,詩歌是情緒的最高錶達,而《畫龍逐足:止微室談詩》恰恰展現瞭這一點。這本書帶我走進瞭一個又一個充滿情感的詩歌世界。我看到瞭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看到瞭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奔放,也看到瞭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細膩哀婉。作者並非簡單地摘錄這些名篇,而是通過對詩人創作背景、生活經曆的挖掘,以及對詩句深層含義的解讀,讓我們更能感同身受。我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仿佛與這些詩人同呼吸、共命運,一起經曆他們的悲喜。書中對詩歌中的“比興”、“象徵”、“寄托”等手法的解讀,讓我明白瞭詩歌的含蓄與深邃。它不是直白的陳述,而是意在言外,需要讀者去細細品味,去調動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讀完關於某個題材的詩歌集錦,我感覺自己如同經曆瞭一場情感的洗禮,或因傢國情懷而激昂,或因山水之美而沉醉,或因離愁彆緒而黯然。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詩歌的“情”,也讓我學會瞭如何用詩歌來理解和錶達自己的情感。

评分

這《畫龍逐足:止微室談詩》真是打開瞭我對詩歌的新視角。我曾以為詩歌不過是文字的堆砌,是少數文人墨客的把戲,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近乎於“匠人”的精神,將那些精巧的詩句拆解開來,讓我們看到其背後隱藏的匠心獨運。比如,書中對煉字、煉意、煉韻的細緻分析,簡直令人拍案叫絕。我曾經對一些古詩中的某一個字為何如此精妙而百思不得其解,讀瞭這本書,纔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個字,承載瞭多少情感,暗示瞭多少意境,又與整首詩的氣韻如何巧妙呼應。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其內在邏輯,並結閤大量的例子進行佐證,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領略到詩歌的妙處。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詩歌的“破格”與“守格”的討論,這讓我明白,詩歌的創作並非一味地遵循規則,而是在規則中尋找自由,在自由中升華規則。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不僅體現在詩歌創作上,也讓我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打破思維定勢,尋找更優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不愧是“止微室談詩”,真正做到瞭“止於至微”,將詩歌中最細微、最精彩的部分,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

评分

《畫龍逐足:止微室談詩》這本書,其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談”字。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以一種近乎於“知音”的姿態,與讀者進行瞭一場關於詩歌的心靈對話。我翻閱這本書,就如同在止微室裏,與一位博學而溫和的智者對坐,聽他娓娓道來那些關於詩歌的趣事、妙事、以及那些藏在文字背後的深意。書中對詩歌的“傳承”與“創新”的論述,讓我看到瞭詩歌發展的脈絡,也看到瞭不同時代、不同詩人之間的思想碰撞。作者並非將詩歌視為曆史的陳跡,而是賦予它生生不息的活力,讓我看到瞭詩歌是如何在時代浪潮中不斷演變,又如何始終保持其獨特的魅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讀詩”的建議,它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引導讀者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閱讀方式,去發現那些與自己心靈契閤的詩句。這種“因材施教”式的引導,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到詩歌的探索過程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詩歌的“變”,也看到瞭詩歌的“不變”,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詩歌,永遠能夠穿越時空的界限,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