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後、資金泛濫時,追問貨幣經濟的錯誤源頭│
一個資産管理老手揭露過去二十年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我們親眼目睹瞭過去三世紀以來,一連串最齣人意料的金融危機一再上演,進而帶動瞭整個中央銀行係統任務的全麵進化。”
當低利率與太多的錢堆積世界,是誰給瞭主導這場遊戲的中央銀行這麼大的權力與神話呢?
許多人至今都認為,是世界各國的央行將我們從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煉獄中,拯救齣來;而這場危機是由華爾街的貪婪所造成。毫無疑問,它們確實拯救我們於水火,但是,這群救火隊們,會不會也是當初真正縱火的人們呢?
英格蘭銀行與美國的聯準會為瞭經濟成長,利用瞭低利率以及通膨侵蝕的方法。
本書揭露瞭這些方式失敗的原因,並且還讓我們陷入債颱高築、房市與股市交替大漲、以及薪資遲滯等現象交織的環境中──我們勢必要重新審思央行這種全能的貨幣角色,也該對我們與央行之間的社會契約,做關鍵的重估。
「看吧,這就是吸血的銀行從業人員!」
本書作者在銀行業從事資産管理工作多年,在○八年金融危機後的某個社交場閤中,她感受到瞭銀行業在金融危機後如「過街老鼠」般被眾人視為一切災禍的肇事者……然而,在經過多年市場與金融史的循環下已經證明──那些被視為「最後救市者」的央行,其實是被誇大瞭的英雄;甚至,這本書將以「總體經濟與個人財富」的多個麵嚮,指證如Fed這樣的機構為瞭救市而採行的利率政策,其實纔是掠奪民眾財富、埋下更不安金融係統性風險的禍首……
泡沫循環是誰製造的?為什麼我們察覺不到!
你以為能用低利率抹去經濟循環變化嗎?
錯瞭。央行沒法做到。它隻是推升瞭資産價格,用舉債讓大傢提前消費,並為未來製造瞭一個更大的麻煩。他們說,這種「善意欺騙」是齣於一片好意──都是為瞭要幫助經濟重振旗鼓。
本書看點 中央銀行影響經濟的能力,在於它可以創造齣一個自信的氛圍,讓大傢相信它們有打敗經濟衰退的方法,這套唬人的方法,就會産生效果──但是,它萬一失敗瞭呢?
請想像你以一年90美元代價租瞭一間工廠,你必須花9美元的利息藉入這筆錢(藉款利率成本是10%),然後把這間工廠製造的貨品以100美元賣齣,纔能損益兩平。如果央行降低銀行利息,使得藉款成本隻剩一半,那麼你的利潤就會增加4.5美元,你可以將獲利繼續投資於你的事業裏。
然而,萬一你不確定市場上有多少人需要你的産品,且煩惱産品隻能以80美元賣掉,那麼,你就看不到預期的利潤,也沒有錢繼續投資。
如果大傢對獲得未來收入的信心愈低,以低利率鼓勵消費與投資的力量,就會更為薄弱。央行可以不斷降息,使得利率逼近零,甚至是負利率。不過,若要影響、改變你的行為,你一定要堅信,未來極有可能收到一筆可觀的財富。但一旦你的信心變弱瞭,央行打敗經濟衰退的能力,也就降低瞭。
央行對我們實施心理催眠,使其能影響我們對未來收入的判斷,這與實際成本以及信用取得是一樣重要的。央行一定要讓我們相信,當它們降低利率,經濟狀況馬上就會變得好轉。隻要「降低利率」與「集體消費額增加」之間的製約關係愈強,央行真正要耗費的力氣就愈少。
央行對大眾的心理催眠或許是無形的,但也非薄弱到不可信的地步。因為目前的經濟結構有利於央行對大眾發揮影響力,並進行這樣的唬人把戲。我們相信央行可以影響經濟結果的信心,主要來自於它們利用商業銀行做為藉貸管道,控製瞭貨幣的供給。
基本上,無論用哪一種方法,央行總是可以找到把錢倒入經濟體裏的方式。假如,這麼多倒進市場的錢都被民眾充分使用,且産品與勞務的數量依然相同,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會看到人們開始以過多的金錢追逐著物價,我們就會曆經物價扭麯的過程。
央行影響貨幣供給的能力是無庸置疑,且其影響力非常龐大。然而,這種看似無窮盡的能力,其關鍵主要在於讓我們相信,印製鈔票與低廉的負債成本,纔是通往永遠繁榮的方式。
本書將揭穿貨幣體係管理者在近二十年不斷以過低利率刺激經濟的弊端及其曆史成因,與對一般人的財富掠奪效果──同時,更重要的是,這如何導緻瞭週期性的金融危機。
世界許多地區在過去幾年間,正上演著股票、房地産以及債市的集體瘋狂行為,而這種瘋狂,就是因為要同時肩負就業、國民購買力與穩定金融係統任務的央行,在以經濟成長的口號下,有係統的創造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