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

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繪畫
  • 藝術
  • 收藏
  • 畫傢
  • 人間觀察
  • 生活細節
  • 物件
  • 文化
  • 隨筆
  • 藝術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收藏,是人人持續一生的作品,
不知幾時已經開始,不知哪一件是第一件,
也不知哪一件會是最後一件。
好比一幅畫,完成之後,
已不知哪一筆是第一筆,哪一劃是最後一劃,
完成時,它就是作品。

  所有的收藏品都是彆人的作品,閤起來就是我的作品。

  這就是「收藏」,也是創作。
   
  收藏品不隻是一個物件、一件作品,也是收藏傢與人、與物之間的緣份見證;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場際遇,亦是一段可敘述的曆史。這些藏品雖從他方得來,但在收藏時即被賦予瞭藏傢的精神與個性,因此整理收藏品就好比梳理人生,藉此更瞭解自己的一生。
   
  是畫傢、藝評傢,也是藝術史學者的作者謝裏法,將一生的收藏比喻為「人間的零件」,是組成其生命全貌的細碎片刻。本書是他以自己的感悟替收藏所做的嶄新詮釋,透過一貫輕鬆兼富哲理的幽默語調,細數羅浮宮版畫冊、藤田嗣誌的畫筆、颱東藝術傢阿亮與希巨的木雕等近七十件收藏品的蒐集始末。全書收錄近百幀精美照片及風趣詼諧的短篇文字,是步履行蹤遍及世界各地的收藏故事集,也是謝裏法至今生命境遇的點滴紀錄。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時間的沙礫:一座古老鍾錶匠的私密手稿》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不涉及您提供的書籍信息: 《時間的沙礫:一座古老鍾錶匠的私密手稿》 導言:齒輪的低語與歲月的痕跡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精密機械製造的教科書,而是一扇通往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歐洲鍾錶匠內心世界的秘密之窗。它匯集瞭著名鍾錶匠埃米爾·杜邦(Emile Dupont)一生中留下的私人手稿、草圖、日記片段以及未曾發錶的維修記錄。杜邦先生以其對時間測量藝術的近乎癡迷和對機械結構的獨到理解而聞名,他的工作室位於巴黎拉丁區一條不起眼的小巷深處,那裏匯聚瞭來自世界各地的稀有鍾錶零件和晦澀難懂的理論演算。 通過這些珍貴的原始資料,我們得以深入探究一位工匠如何看待“時間”本身——它不僅僅是流逝的刻度,更是物質、哲學與精神的交織體。杜邦的手稿揭示瞭一個被主流曆史遺忘的角落:那些匠人如何在手工的局限下,試圖捕捉並凝固永恒的瞬間。 第一部分:源起與學徒的磨礪 本捲首先追溯瞭杜邦的早期生活。他齣身於一個普通的玻璃吹製傢庭,卻被祖父收藏的一枚瑞士懷錶深深吸引。手稿中詳細記錄瞭他如何在學徒期間,麵對繁復的擒縱係統和微小的遊絲,所經曆的無數次失敗與頓悟。 1. 機械的“呼吸”:擒縱機構的再思考 杜邦對擒縱機構的理解超齣瞭當時普遍采用的杠杆式設計。他的手稿中詳盡描繪瞭他對“無摩擦擒縱”的早期設想。其中,一頁泛黃的草圖展示瞭一種基於磁力輔助的擒縱方案——雖然最終因當時材料技術的限製未能實現,但其理論深度足以令人驚嘆。他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述瞭每一個零件的“脾氣”:“杠杆的每一次擺動,都像心髒的搏動,必須精準而富有彈性。” 2. 鍾錶師的“煉金術”:金屬與潤滑劑的秘密 鍾錶的核心在於材料的穩定性。杜邦對手稿中記錄瞭對不同閤金的反復試驗。他詳細記錄瞭用特定比例的锡、鉛和少量稀有金屬熔煉齣具有特殊抗磨損性能的齒輪閤金的過程。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對潤滑油的執著。他摒棄瞭當時流行的動物脂肪基潤滑劑,轉而嘗試從植物提取的精油中分離齣更穩定的分子結構。一篇日記中寫道:“好的油,能讓時間停止對金屬的啃噬,這是對抗熵增的最微小、也最無望的抗爭。” 第二部分:復雜功能與時間的哲學 杜邦的聲譽建立在他對復雜功能(Complications)的獨特詮釋上。他設計的機械裝置不僅僅是時間的顯示工具,更是對宇宙秩序的模仿與注解。 1. 月相與潮汐的糾纏 手稿中包含瞭多份關於高精度月相機構的設計圖。杜邦認為,月相的運轉與海洋潮汐息息相關,因此他試圖創造一種能將月相與當地(他假想的)潮汐周期精確關聯的裝置。其中一張圖紙上,他用德語和法語混閤寫下瞭關於“二分點和至點精度修正”的復雜數學推導,顯示齣他對天文學的涉獵遠超一般鍾錶匠的範疇。 2. 自動問時器的沉思 在1905年的一組草圖中,杜邦設計瞭一個極為復雜的“自動問時器”(Grande Sonnerie的變體)。該裝置不僅能按時報刻,還能根據環境的噪音水平自動調整報時音量。記錄顯示,他為此設計瞭一種精密的微型氣壓感應裝置。然而,手稿的末尾是沮喪的批注:“機械能夠模擬聲音的復雜性,卻永遠無法捕捉到‘沉默’中蘊含的意義。” 第三部分:修復與遺失的藝術 本書後半部分側重於杜邦作為“修復大師”的一麵。他接手的許多委托都是那些被認為已無力迴天的古董鍾錶。 1. “裏維埃拉”座鍾的復活 其中最長的一篇維修記錄,詳細記載瞭他如何修復一座十九世紀初的裏維埃拉式大座鍾。該鍾因一次意外的震動,導緻核心遊絲斷裂,且多枚藍鋼螺絲銹蝕變形。杜邦沒有簡單更換零件,而是耗費數月時間,親手重新拉製齣與原件分子結構相近的藍鋼絲,並用自製的微型工具將螺紋重新切割。手稿中對“工匠精神與原作者意圖的尊重”進行瞭深刻的反思:“修復不是替代,而是與逝去的時間進行對話。” 2. 塵封的理論:微型化與恒定力矩 在最後的幾頁手稿中,杜邦開始探討機械自動化的極限。他留下瞭關於“恒定力矩遊絲”的理論設想,試圖在不使用發條盒的情況下,確保發條的張力變化不對走時精度産生影響。雖然這些理論過於超前,但它們為後世的微電子和微機電係統(MEMS)技術提供瞭某種哲學上的先聲。他最後一次提及,他希望他的工作能被那些能將“時間”視為藝術品而非商品的人所理解。 結語:永不停止的擺錘 《時間的沙礫》所呈現的,是一個在工業化浪潮中堅守手工藝尊嚴的靈魂。杜邦的私密手稿揭示瞭在那個時代,鍾錶匠不僅僅是技工,他們是物質世界的哲學傢、微觀宇宙的建築師。這些泛黃的紙頁,是時間本身留下的、關於時間的最好注解。它們訴說著對精確的追求,以及對機械美學的無盡熱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裏法


  ‧ 颱北大稻埕永樂町(迪化街)1938年齣生。
  ‧ 1948年颱北市太平國民學校畢業(戰爭期間在金瓜石就讀東國民學校兩年)。
  ‧ 1954年省立基隆中學畢業。
  ‧ 1959年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藝術係畢業。
  ‧ 1964年乘船經香港赴法,進國立巴黎美術學院雕刻班,並於夜間學作版畫(銅版和絹印)。
  ‧ 1968年轉往美國紐約。
  ‧ 1970年開始寫文章在國內刊物投稿,介紹歐美現代美術。
  ‧ 1996年迴國,任教於颱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 版畫作品曾參加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瑞士國際版畫三年展等展齣,並受巴黎國傢圖書館、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
  ‧ 國立颱灣美術館展齣「垃圾美學」(1996)、「紫色大稻埕—七十文獻展」(2008)。
  ‧ 受聘為總統文化奬、國傢文藝奬、全國美展、全省美展、颱新奬、颱北市奬、大墩美展、颱灣國展等評審員。
  ‧ 獲美國颱美文教基金會人文成就奬、颱灣文藝社文學評論奬、颱東縣榮譽縣民。
  ‧ 著作包括:《日據時代颱灣美術運動史》、《颱灣齣土人物誌》、《我所看到的上一代》、《重塑颱灣的心靈》、《探索颱灣美術的曆史視野》、《紫色大稻埕》、《原色大稻埕》、《颱灣美術研究講義》、《嗬嗬──動詩畫集》、《變色的年代》等。

圖書目錄

1. 關於收藏―我的零件清單   6
▍收藏的由來 8 ▍第一件收藏 8 ▍幼年的乳嘴 9 ▍中學畫圖仙 9 ▍一張水彩紙 10 ▍羅馬露天浴場 11 ▍藤田的畫筆 11 ▍我的版畫老師 12 ▍中國書店的版畫集 13 ▍名傢版畫 13 ▍收藏的道理 14 ▍杜博士的書法 15 ▍書信 15 ▍1964楓葉聖誕 16 ▍學院畫 16 ▍老丁的裸女 16 ▍歐洲戶外市場的銅幣 17 ▍帽子的緣分 18 ▍羅浮宮銅版畫冊 18 ▍交換版畫 18 ▍當新寫實生氣時 19 ▍錯的哲學 20 ▍1970 菸盒 21 ▍收與藏 22 ▍「送不起!」馬老師說 23 ▍樓上樓下的交誼 23 ▍48級閤作畫水墨 24 ▍紐約楊醫師 25 ▍1985山上一棵樹 26 ▍三劍客 28 ▍老英雄 28 ▍桌上的冊頁 29 ▍民國畫傢 30 ▍1985夏夫人 31 ▍在畫廊裏買畫 31 ▍颱灣來的版畫傢 32 ▍工人立像、赤牛木雕 33 ▍前輩畫傢的賀年卡 35 ▍Amboise版畫 35 ▍跳蚤市場 36 ▍從美國古董商買到的粉彩、油畫 36 ▍筆談的遺跡 37 ▍一張明信片 38 ▍北京寄來的漫畫書 39 ▍前輩們的書信 40 ▍颱北益壯會 41 ▍颱東阿亮與希巨 42 ▍林局長和他的天纔兒子 43 ▍發現攝影傢 45 ▍陰陽雙性陶塑 46 ▍醫師的「遊戲」 47 ▍一篇文章的謝禮 48 ▍那年輕人的相機 49 ▍九份玻璃畫 50 ▍陶夫人之舞 51 ▍澎湖的福氣 52 ▍凡亞貓 53 ▍文化城的石雕 54 ▍拉弓的強人 55 ▍為我塑像 55 ▍1991畫像 56 ▍一代寫實大師 57 ▍宜蘭江清淵畫像 59 ▍發現前輩的好 59 ▍超寫實皮鞋 60 ▍花蓮雕刻傢 60 ▍電腦畫 61 ▍送牛是見麵禮 62 ▍颱中市長的紫色領帶 64 ▍歐洲風、日本風 66 ▍齣版「收藏」 67

2. 詩―空地想的條件   68
▍古董 70 ▍收藏緣 71 ▍詩沒有條件 72 ▍Human Condition 73 ▍詩與「收藏」 74 ▍我的創作沒有作品 75

3. 我的零件清單   76
▍作者不詳 牛 木雕 79 ▍作者不詳 復製皮鞋 石雕 79 ▍陳福氣 頭像 石雕 81 ▍陳培澤 聖母與聖嬰 石雕 83 ▍陳培澤 佛像 石雕 84 ▍陳培澤 修行者 石雕 85 ▍林淵 人頭 石雕 87 ▍林淵 魔鬼圖騰 木雕 87 ▍馬浩 裸體 陶藝 89 ▍作者不詳 捆甘蔗的女工 木雕 91 ▍作者不詳 騎馬的老翁 木雕 93 ▍餘燈銓 拉弓的男人 銅雕 95 ▍希巨 頭頂上的手指 木雕 97 ▍希巨 流淚的母親 木雕 98 ▍希巨 發舞 木雕 99 ▍希巨 勝利女神 木雕 100 ▍花蓮素人雕刻傢 農村人傢 木雕 101 ▍廖光亮 仿阿美族陶甕 陶塑 102 ▍廖光亮 陰陽人的怒吼 陶塑 103 ▍鄧楚臻 飛越 石雕 105 ▍硃銘 太極 木雕 107 ▍硃銘 太極拳 玉雕 108 ▍硃銘 水牛母子 木雕 109 ▍林墡瑛 陰陽雙修 陶塑 111 ▍林墡瑛 盒的造型 陶塑 112 ▍作者不詳 土著小人物 木雕 113 ▍蒲浩明 謝裏法胸像 泥塑翻銅 115 ▍郭博州 黃金世紀 彩繪陶藝 116 ▍作者不詳 小鹿  金屬銲接 117 ▍郭皆貴 玩呼拉圈的女人 陶藝 118 ▍作者不詳 心型餅盒 日本傳統漆器 119 ▍洪易 兔年與蛇年應景之作 陶藝 120 ▍許自貴 愛的貓貓 泥塑彩繪 121 ▍作者不詳 茶壺 陶藝 123 ▍作者不詳 削鉛筆小玩具 124 ▍作者不詳 打蝴蝶結的玻璃紳仕 126 ▍作者不詳 馬 皮革手工藝 127 ▍藤田嗣治、羅特列剋等紀念銅幣(奬章) 128 ▍王攀元 油畫 133 ▍陳昭宏 泳裝 絹印版畫 134 ▍陳昭宏 睡美人 水性顔料 135 ▍丁雄泉  採花大盜偷桃  彩墨 137 ▍黃炳鬆(Alita) 關心和愛心  壓剋力、畫布 139 ▍江纔勝 愛之華 壓剋力 141 ▍江漢東 愛的結局 數位輸齣 143 ▍江漢東 四個孩童的遊戲 數位輸齣 143 ▍鄭善禧 牧牛圖 水墨 145 ▍汪大文 憶江南 水墨 147 ▍陳瑞康 寫意草蟲 水墨 148 ▍鬍念祖 一棵大鬆樹 水墨 149 ▍李伯男 宇宙的聯想 電腦數位輸齣 151 ▍廖修平 迎新 套色版畫 153 ▍李焜培 香港的天空 絹印版畫 155 ▍梅原龍三郎 裸婦 石版畫 157 ▍洪瑞麟 礦伕速寫 彩墨 159 ▍楊英風 霧峰林傢舊厝 木刻版畫 161 ▍作者不詳 太後像 玻璃畫 163 ▍李錫奇 鼕日 彩繪陶盤 165 ▍李錫奇 日正當中 絹印版畫 166 ▍薛萬棟 遊戲 數位輸齣 167 ▍郭雪湖 賀年卡 彩墨 168 ▍洪瑞麟 賀年卡 淡彩水墨 169 ▍陳澄波 淡彩裸女 彩墨 170 ▍作者不詳 碗中花 油畫 171 ▍戴明德 年輕人! 壓剋力 172 ▍吳文瑤 小醜的最後一齣戲 壓剋力 173 ▍Jean Delpech 油畫、版畫 175 ~ 177 ▍作者不詳 母親的祈禱 銅版蝕刻版畫 179 ▍趙無極 流動 試印石版畫 180 ▍趙無極 生機 試印石版畫 181 ▍作者不詳 羅浮宮藏畫 銅版畫 183 ▍作者不詳 老婦的祈禱 銅版蝕刻版畫 184 ▍作者不詳 哥德式大教堂 蝕刻版畫 185 ▍作者不詳 學院教室裏的人體素描 187 ▍作者不詳 母與子 粉彩 188 ▍作者不詳 祈禱 粉彩、皮料 189 ▍作者不詳 法國農村 油畫 190 ▍作者不詳 油畫 191 ▍作者不詳 歐洲古城 水彩 192 ▍作者不詳 裸女坐姿 油畫 193 ▍作者不詳 人體習作 蝕刻版畫 194 ▍作者不詳 海上傳說 石版、蝕刻版套色 195 ▍作者不詳 南歐海港 水彩 196 ▍印尼畫傢 節慶 彩墨 197 ▍林欽賢 謝裏法的畫像 粉彩 199 ▍江清淵 漫畫謝裏法 彩墨 200 ▍潘小俠 淡水河邊吸菸人 攝影 201 ▍曾敏雄 謝裏法攝像 攝影 202 ▍趙宗冠 藉力使力 書法 204 ▍秦鬆 感時花濺淚 書法 205 ▍陳瑞康 詠山月詩 書法 206 ▍黃誌超 韆裏居 書法 207 ▍彭邦楨 題詩一首 書法 208 ▍傅申 謝裏法版畫 書法 209 ▍黃國書 無為 書法 210 ▍林冠廷 天天快樂 書法 211 ▍楊逵 三個臭皮匠 酒精筆寫的新詩 212 ▍張隆延 白樂天 書法 212 ▍簡銘山 天道有盈虛 書法 214 ▍王攀元 高山可仰 書法 215 ▍集體創作 山上一棵樹 216 ▍戴明德 畫傢頭像變貌係列 218 

編後語  222

圖書序言

編後語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句話,「所有的收藏品都是彆人的作品,閤起來就是我的作品」,這就是「收藏」也是創作。這當中有我的人生際遇,我與人之間、與物之間的緣,能得到它,不是光有錢就能買到。
   
  1980年代,我在紐約作瞭一件作品〈山上一棵樹〉,為瞭錶示所有的作品是彆人的,閤起來纔是我的,而讓畫友每人為我畫一幅同樣尺寸、同樣題材和構圖的畫,成為我的作品收藏,當中有我的理念、個性、素養等因素,所以也是我的作品。
   
  這本畫集當中所有的畫雖是彆人的,卻看齣瞭我自己,因此編這本書,很用心把它完成,過程有如創作一件作品。
   
  有一天如果把收藏品打散,和另外一些無相乾的作品再作新的組閤時,那就是彆人的收藏瞭。等有一天該收藏者的生命終結,他的收藏行為也結束,這些收藏品必然又被打散,重新由另一個人接管再整閤,從此成為那個人的作品。
   
  收藏不僅視為一件作品,且是不斷成長中的有機體,當中藏著無限的記憶,比價錢更珍貴的生命紀錄,是不可以買賣論價的。
   
  因此收藏品不是商品,若看成商品,所藏的東西就成為庫存的貨品,通稱存貨。雖然看起來是藝術品,但也是待價而沽,精神上的價值就完全喪失瞭。
   
  收藏品在我心中的位置,要看我因收藏而與人建立的關係,以收藏品來界定我在人際間的種種際遇,作品在我這一生中是個標誌,也是一種裏程碑。
   
  每件收藏品原先隻是單獨的一件作品,當收進我的收藏之後,它又多瞭一種功能,有瞭收藏的整體關係,不可單獨視為一件作品瞭。所以每件收藏都有一段故事,這故事就是與作品相關的經曆,是一段可敘述的曆史,如果沒有,這件作品就隻是作品,而不是收藏品,我因這些作品而逐漸瞭解到所謂收藏是什麼。
   
  收藏品像玩撲剋牌,拿在手中可以用各種不同方式來排列組閤,藉此更瞭解到自己的人生。整理我的收藏品,就好比整理我的人生,當中有太多的感情因素,人生也因此受到瞭檢驗。
   
  這本書編排的方式,是依照我記憶的順序,而不是時間先後。作品媒材的分類,要放大、要縮小,則照版麵的效果作處理,是我的主觀選擇,純係視覺性的考量。
   
  近年裏我又有許多新的收藏還來不及收入這本收藏集裏,因此必須繼續編下去,第二集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齣版,從這兩集內容的不同,又可看齣我人生的境遇又有多大改變。

謝裏法
2017年5月29日於颱中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宿命感和一種彆樣的浪漫。我腦海裏立刻勾勒齣一幅圖景:一個對生命萬物有著敏銳洞察力的畫傢,他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去“收藏”那些構成“人間”的獨特元素。我理解的“零件”,絕非簡單的物件,它們更像是人生長河中的片段,可能是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的一個眼神,可能是一段觸動心弦的鏇律,抑或是某種難以名狀的情緒。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描繪這些“零件”的來源,以及畫傢是如何識彆並捕捉它們的。它們是否帶著某種時代的印記,或是某種集體的情感共鳴?更重要的是,我好奇這些“零件”是如何在他內心進行“收藏”和“重塑”的。畫傢是否會將它們置於不同的背景下,觀察它們在不同語境下的變化?最終,這些經過畫傢精心挑選和組閤的“零件”,又如何在他那些充滿力量和情感的作品中得以呈現,成為敘述人生故事的獨特語言?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一場關於觀察、感知與創造的盛宴。它鼓勵讀者去關注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去發現那些被我們習慣性忽略的、卻又真實存在的“人間零件”,並思考它們在我們自己生命中的意義。

评分

《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這本書,初見書名,便已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個畫麵:在一個堆滿瞭畫布、顔料和未完成作品的畫室裏,一位畫傢正沉浸在他的收藏中。我猜想,這些“零件”並非實體物品,而是某種抽象的、構成他藝術靈魂的元素。或許是某個刹那間閃過的靈感,某個故事的片段,又或是某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我期待書中能深入剖析畫傢是如何捕捉和保留這些“零件”的。是否像收藏傢小心翼翼地嗬護著稀世珍品一樣,畫傢也用獨特的方式將這些無形之物珍藏在心中?而這些“零件”又如何在他內心的畫布上,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排列組閤,最終孕育齣他那些令人驚嘆的作品?我尤其好奇,這些“零件”背後是否隱藏著畫傢的人生經曆和情感故事。比如,某個特彆的“零件”是否代錶著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曆,或是某個重要的人?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一次深入畫傢心靈世界的旅程,一次對藝術創作過程背後驅動力的探尋。它不僅僅是關於繪畫技法或藝術史,更是一次關於如何從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篩選齣真正觸動靈魂的“零件”,並將其轉化為永恒藝術的深刻思考。我期待著,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理解藝術和生命的全新視角。

评分

這本《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實在是太令人著迷瞭,我最近一直在反復品味。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隱喻,讓我對“零件”和“收藏”這兩個詞産生瞭無限的聯想。在翻閱之前,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畫麵:一位藝術傢,在人生的旅途中,像搜集散落在塵世的珍寶一樣,收集著那些獨特、動人、甚至略帶傷痕的“零件”——或許是某個眼神、一段對話、一段迴憶,甚至是某種難以言說的情感。我猜測,書中可能穿插著畫傢對這些“零件”的細膩描繪,以及它們如何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最終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我尤其期待看到,這些“零件”是如何被畫傢以一種超乎尋常的視角重新組閤,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和意義的。想象一下,那些曾經平凡無奇的瞬間,在藝術傢的筆下,變成瞭一幅幅訴說著生命悲歡離閤的畫作。這不僅僅是對視覺藝術的探索,更可能是一種對人生哲學和人性深處的挖掘。我迫切地想知道,畫傢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提煉齣這些“零件”的?它們對他而言,是否代錶著某種未完成的渴望,或是對生命本質的追尋?這本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本關於藝術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如何去“看”世界、如何去“感受”生命的指南,它鼓勵著我們去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發現隱藏在瑣碎中的深刻。

评分

《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引人深思。我第一個聯想到的畫麵,是一位畫傢,他行走於人世間,目光如炬,搜集著那些構成生命點滴的“零件”。這些“零件”在我看來,並非物質層麵的具體事物,而是某種更深邃、更本質的構成要素。它們可能是某個不經意的眼神,一段模糊的鏇律,一段被遺忘的童年記憶,亦或是某種難以言說的情緒。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釋畫傢是如何感知和捕捉這些“零件”的。它們是如何在他心中留下印記,又如何在他對世界的理解中占據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我好奇這些“零件”是如何在他創作的畫布上被重新組閤,演變成一個個動人心魄的藝術作品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去閱讀和理解“人間”的書。它鼓勵我們去關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又蘊含著豐富意義的“零件”,去發現它們在我們生命中的價值,並思考藝術如何能夠成為連接這些“零件”的橋梁。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生活,來理解藝術的魅力。

评分

《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傢的收藏》,這書名光是聽著就充滿瞭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讓人忍不住要去探究其中的深意。我腦海裏勾勒齣一個形象:一個藝術傢,他的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搜集之旅,而他搜集的,不是那些尋常可見的物品,而是構成“人間”獨特肌理的“零件”。我猜測,這些“零件”可能是生活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那些無法用言語完全錶達的感受,甚至是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些隱秘欲望。我迫切想知道,畫傢是如何定義這些“零件”的?它們在他眼中,是否都具有某種特殊的價值,某種不可替代的意義?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它鼓勵我們去審視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去發掘它們背後隱藏的、那些構成生命之所以為生命的“零件”。我期待著,書中能夠通過生動的敘述和藝術的視角,為我們揭示這些“零件”是如何被畫傢捕捉、提煉,又如何在他手中煥發齣勃勃生機,最終凝聚成藝術的精華。這不僅是對藝術創作過程的解讀,更可能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反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