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新譯帛書老子》以馬王堆漢墓齣土之帛書《老子》甲、乙本,互證文字,互補殘損。每節均有「題解」、「正文」、「注釋」、「語譯」、「研析」,幫助讀者閱讀老子,其中「研析」部分最是精彩,對於讀者掌握篇章旨意、思想要點頗有助益。書末並有通行的傳世本與帛書甲、乙本及本書「正文」使用的校定本之全文對照以供讀者參考。洵為帛書《老子》之最佳讀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鋒


  1962年生。祖籍山東青島。1984年國際政治學院中文係畢業。1985年復旦大學第一屆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講習班學習,1994年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專業碩士課程進修班進修,2001年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古籍整理、古文獻研究及先秦思想研究等領域的工作。整理點校《莊子補正》、《藥地炮莊》等多種古籍,發錶思想史研究相關論文十數篇。現任職於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人文社科部。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序 言
導 讀
 
上 編
第一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二
第二節 昔之得一者   ○○八
第三節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   ○一二
第四節 反也者,道之動也   ○一六
第五節 道生一   ○二一
第六節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二八
第七節 名與身孰親   ○三二
第八節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   ○三六
第九節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四二
第十節 不齣於戶,以知天下   ○四六
第十一節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雲   ○五二
第十二節 聖人恆無心,以百省之心為心   ○五七
第十三節 齣生入死   ○六一
第十四節 道生之而德畜之   ○六七
第十五節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七一
第十六節 使我????有知也,行於大道,唯他是畏   ○七六
第十七節 善建者不拔   ○八一
第十八節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八八
第十九節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九四
第二十節 以正之邦   ○九九
第二十一節 其正????????,其民屯屯   一○五
第二十二節 治人事天莫若嗇   一一○
第二十三節 治大國若亨小鮮   一一六
第二十四節 大邦者,下流也   一二○
第二十五節 道者萬物之注也   一二五
第二十六節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   一三三
第二十七節 其安也,易持也   一四三
第二十八節 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   一五○
第二十九節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榖王者,以其善下之   一五五
第三十節 小邦寡民   一六○
第三十一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六四
第三十二節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宵   一七二
第三十三節 善為士者不武   一七八
第三十四節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一八二
第三十五節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一八八
第三十六節 知不知,尚矣   一九二
第三十七節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一九七
第三十八節 勇於敢則殺   二○三
第三十九節 若民恆且不畏死,若何以殺愳之也   二○八
第四十節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之多也   二一四
第四十一節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堅強   二一七
第四十二節 天之道,酉張弓者也   二二二
第四十三節 天下莫柔弱於水   二二七
第四十四節 和大怨,必有餘怨   二三二
 
下 編
第四十五節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二四四
第四十六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   二五五
第四十七節 不上賢   二六三
第四十八節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二七○
第四十九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二七三
第五十節 榖神不死,是謂玄牝   二七九
第五十一節 天長地久   二八四
第五十二節 上善如水   二八九
第五十三節 㨁而盈之,不若其已   二九四
第五十四節 戴營????抱一   三○○
第五十五節 卅楅同一轂   三○八
第五十六節 五色使人目盲   三一四
第五十七節 龍辱若驚   三二○
第五十八節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   三二八
第五十九節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   三三五
第六十節 至虛,極也   三四一
第六十一節 太上,下知有之   三五○
第六十二節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   三五六
第六十三節 絕聖棄知,而民利百倍   三六○
第六十四節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   三六五
第六十五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三七二
第六十六節 炊者不立   三七七
第六十七節 麯則全   三八一
第六十八節 希言自然   三八七
第六十九節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三九三
第七十節 重為輕根   四○三
第七十一節 善行者無勶跡   四一○
第七十二節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四一六
第七十三節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四二二
第七十四節 以道佐人主   四三○
第七十五節 夫兵者,不祥之器   四三五
第七十六節 道恆無名,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   四四○
第七十七節 知人者知也   四四六
第七十八節 道汎嗬,其可左右也   四五○
第七十九節 執大象,天下往   四五四
第八十節 將欲㩉之,必古張之   四五九
第八十一節 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   四六五
 
附 錄
附錄一 《老子》帛書本、通行本與本書正文對照   四七一
附錄二 《老子》研究參考書目   五一七
 
後 記

圖書序言

上 編

第一節


【題 解】本節文字,在通行本《老子》中為總第三十八章、《德經》之第一章。在帛書甲、乙本《老子》中,《德經》均被置於《道經》之前,故此節文字在帛書甲、乙本中,皆為全本之首節。此節帛書甲本殘損四十四字,乙本則相對完整,僅殘損四字。兩本相校,文字差異不大,且殘損文字可互為補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下德不失德2.,是以無德。上德3.,無為而無以為也4.。上仁,為之5.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6.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7.也,則攘臂而乃之8.,故失道矣9.。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10.。夫禮者,忠信之泊11.也,而亂之首12.也。前識13.者,道之華也14.,而愚之首也15.。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16.。

【注 釋】1.上德不德二句 最高的德行,是不知道或根本不以為自己有德,這纔是真正的有德。德,本字作「惪」,《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從直從心。」德是《老子》中重要的觀念,與《老子》中另一個重要的觀念即「道」相為錶裏,指能夠順應萬物存在之道,而達於自身存在的本質。2.不失德 求為有德,或處處錶示自己有德。3.上德 (君主)推崇德。這裏的「上德」和首句的「上德」意義不同,此處之「上」通「尚」,指君主推崇或崇尚。以下「上仁」、「上義」、「上禮」之「上」用法同此。4.無為而無以為也 順應自然而動,不以己意而妄為。王弼《老子注》:「無以為者,無所偏為也。」5.為之 有所意願而為。6.有以為 知性發動、私欲興起之後的順心而為。7.莫之應 得不到迴應。8.攘臂而乃之 舉起胳膊指使(彆人)。攘臂,振臂。乃,通「扔」。《廣雅‧釋詁》:「引也。」引申為牽拽。9.故失道矣 意謂上禮之事最終從根本上違背瞭以和諧共存為宗旨的大道。按「失道矣」三字,帛書甲本重,乙本並後世各通行本無之,今從甲本。10.失道矣而後德四句 帛書乙本四「後」字皆作「句」,「句」與「後」可通。甲本不誤。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