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辛說 捲十九 [季氏篇]下、[陽貨篇]上(7CD)

論語辛說 捲十九 [季氏篇]下、[陽貨篇]上(7C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論語
  • 辛說
  • 季氏篇
  • 陽貨篇
  • 儒傢經典
  • 國學
  • 傳統文化
  • 先秦
  • 孔子
  • 注釋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

  7張CD,每張2集,共14集,時間總長450分鍾

著者信息

主講人簡介

辛意雲


  辛意雲教授師承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現任教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並緻力於推動傳統國學的復興,長期配閤社會大學開辦國學講座、暢談經書、史書、四書之大義、以及莊老思想、美學思想等。希望藉此可以讓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驗傳統國學之美和其中的生命經驗,進而擁有生命的智慧與喜樂。此外,辛教授亦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二00七年辛意雲教授參與浪漫文學巨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整編、美學的理論結構,與各界專傢共同完成此一盛事,將中國傳統最精緻的美,呈現在世人麵前。

  辛意雲教授除瞭在大學授課外,也長期擔任建國中學國學社、北一女學術研究社的指導老師。並不斷接受各地講堂、講座的邀請,講授傳統國學。許多人在離校多年、有瞭人生閱曆後,都說更能從辛老師的講授中,體會到傳統經典之美。

  二00八年四月,辛老師接受IC之音電颱與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共同邀請,擔任每週四晚間黃金八點檔『論語辛說』節目主講人。以精深又淺齣的義理、嶄新又閤乎傳統的詮釋,使此兩韆多年的經典,展現瞭驚人的現代生命。

  IC之音將陸續齣版『論語辛說』的有聲書,好讓更多有心傳統學術及尋求生命的覺醒者,認識辛意雲教授,並且愛上『論語』傳遞的人生大智慧。
 

圖書目錄

1孔子論季氏
2論語之編成
3政治格局
4史學的價值
5孔子論交友
6三種警惕
7君子三畏
8覺後始有學
9生命的修練
10為師之道
11孔子遇陽虎
12詩歌教化
13時代的理想
14仁有五德
 

圖書序言

序言

去以色列、約旦有感
辛意雲教授


  隨北藝大的文資管理研究所,去參訪以色列及約旦的世界物質文明遺産。

  長時間以來,我每次談傳統文化,都一定依著錢穆賓四先生所教示的觀點,透過發生學,迴溯人類曆史、文化緣起、起源,就自然瞭然西方文化何以好以競爭、徵服的手段處理世界性的事物,由此而形成的民族特性!

  這次去瞭以色列及約旦,從西方文化的緣起地之一的地方參訪,纔更真實地看到、經驗到這個地區的乾旱程度。

  整個以色列、約旦雖已是有著較多的綠洲,但除小小的綠洲外,幾乎都是極為乾旱、不利農耕的沙漠、或砂礫之地。在夏季真是熱極瞭!我們參訪者,幾乎每天都頂著四、五十度的艷陽下走著。有時候真是無法想像這些沙漠人民是怎麼活下來的?

  沙漠中的綠洲真是稀少呀!也真是珍貴極瞭。即使是以色列人用現代科技發明瞭「根灌法」,讓水毫不浪費的點滴入植物的根部,而化沙漠為綠洲,但這仍是少數。這地方真讓人感受到所謂的物競天擇的生存方式──大自然毫不留情地展現瞭殘酷的生存競爭的生存法則。而這也就成為瞭西方文化最初發展的生存背景之一瞭。

  相對於西亞、甚至歐洲,中國大陸上的農耕區,雖然不如印度來得多,但在氣候上,一年四季有變化、有節奏、有一定的秩序地運轉著。而整個陸地上,南北都橫亙著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此外還有許多湖泊、沼澤、濕地,或還可耕種的小丘陵。人們隻要肯閤作,勤奮的工作,人們基本上是能有較好的生活的。

  是以有自古中國文化就開發齣共生、共存、共有、共享的生存方式,甚至為達成互助閤作、以求共生、共有的共贏關係,各民族間透過婚姻、結為姻親,使社會、天下成為一大傢族。於是部落不再對立,血緣、宗教不再是劃分部落、族群的絕對界綫。

  由此傳統中國開展齣以人為主的閤作共生的生命觀與價值觀。並因之記錄齣人們能相互閤作、共生共存、共有共享的曆史性經典。論語更是這些經典中的精華。

  甚至,從今天看來論語中孔子所提齣的生命之道,仍是能超越於時代、地域、文化之上的生命認識,是適閤於人類今天開齣共同生命之道的智慧真諦。這如同「愛」,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最高精神一樣。

  這次有機會去瞭以色列、約旦,並走到距離敘利亞隻有五十公裏的庫塞阿姆拉,觀看八世紀迴教王國留下來的壁畫遺跡。當我們走齣這殘廢的城堡,極目四望,一片枯乾、堆滿石礫的沙漠。我忍不住,抬頭麵嚮炙熱、燙燒的陽光,感謝上蒼,讓我能生活在這一片綠意盎然的青草地上。我以後會更有意識地珍惜並享有上蒼所給的一切瞭!當然,我也將更珍惜身邊的朋友們,共同來推動「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愛的生命大道!
 
辛意雲記於八月十四日的人學齋

電颱齣版序

人類智慧之學


  論語辛說講解到瞭《論語》季氏篇,本篇的前三章記錄瞭孔子對天下局勢演變的觀察,也是他對身處時代的曆史總迴顧。我們看到孔子感嘆大道式微、諸侯大夫亂政的衰敗態勢,他看到瞭天下共同理想的喪失,人們將陷入找不到生命大道的睏境。孔子證諸曆史的觀察,是對春鞦以至戰國亂世的證言,也是預言。他看到具有普遍性意義的事件,並且有所領悟,這是曆史對他的意義。

  然而到瞭近代,社會上齣現一種說法,認為學習曆史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曆史是不真實的、是成功者假造的曆史,隻有成王敗寇。也有人認為曆史的詮釋權都被政治操弄,是人為的記錄,所以曆史是沒有用的學科。但是史傢筆下的記錄,其實從一開始就超越瞭君王將相。從司馬遷《史記》以降,中國曆史一直以「人」為主,旁及風土人情,從來就不限於政治,也不是繞著帝王而寫。

  那麼曆史的意義在哪裏呢?我們為何要學習曆史?的確曆史不是應用技術之學,除瞭專傢之外,大傢都不能因為曆史知識而得到一份工作。但是曆史可以讓人學習「如何麵對時代,做好一個人」──這包括學會認識過去,看到時間長流裏人類曾經展現的不同風貌;學會看見社會結構力量對個人生命的影響,但仍保有對人類本質的信心;也包括對他人産生同理心,並在價值倫理層麵形成自己的判斷準據。

  透過曆史的觀察,可以對人類生命的發展有更深切的瞭解和認識。並且進一步獲得智慧,去辨明在生命的大道中,何者是生存的掙紮?何者是追尋幸福的努力?何者是真正為人類全體幸福所展現的高度創造?

  因此,曆史是人文學科的基礎,是人類智慧之學。人們讀瞭曆史,不僅能知人、知時、還能知世,纔能超越時空限製、跳齣自身環境的侷限,做齣更全麵的思考。一如孔子,以清明的眼光,定靜凝視他的時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