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帛书老子

新译帛书老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译帛书老子》以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互证文字,互补残损。每节均有「题解」、「正文」、「注释」、「语译」、「研析」,帮助读者阅读老子,其中「研析」部分最是精彩,对于读者掌握篇章旨意、思想要点颇有助益。书末并有通行的传世本与帛书甲、乙本及本书「正文」使用的校定本之全文对照以供读者参考。洵为帛书《老子》之最佳读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赵锋


  1962年生。祖籍山东青岛。1984年国际政治学院中文系毕业。1985年复旦大学第一届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讲习班学习,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课程进修班进修,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古文献研究及先秦思想研究等领域的工作。整理点校《庄子补正》、《药地炮庄》等多种古籍,发表思想史研究相关论文十数篇。现任职于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
 

图书目录

刊印古籍今注新译丛书缘起
序 言
导 读
 
上 编
第一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二
第二节 昔之得一者   ○○八
第三节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一二
第四节 反也者,道之动也   ○一六
第五节 道生一   ○二一
第六节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二八
第七节 名与身孰亲   ○三二
第八节 大成若缺,其用不币   ○三六
第九节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四二
第十节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四六
第十一节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   ○五二
第十二节 圣人恆无心,以百省之心为心   ○五七
第十三节 出生入死   ○六一
第十四节 道生之而德畜之   ○六七
第十五节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七一
第十六节 使我????有知也,行于大道,唯他是畏   ○七六
第十七节 善建者不拔   ○八一
第十八节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八八
第十九节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九四
第二十节 以正之邦   ○九九
第二十一节 其正????????,其民屯屯   一○五
第二十二节 治人事天莫若啬   一一○
第二十三节 治大国若亨小鲜   一一六
第二十四节 大邦者,下流也   一二○
第二十五节 道者万物之注也   一二五
第二十六节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   一三三
第二十七节 其安也,易持也   一四三
第二十八节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一五○
第二十九节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一五五
第三十节 小邦寡民   一六○
第三十一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六四
第三十二节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   一七二
第三十三节 善为士者不武   一七八
第三十四节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一八二
第三十五节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一八八
第三十六节 知不知,尚矣   一九二
第三十七节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一九七
第三十八节 勇于敢则杀   二○三
第三十九节 若民恆且不畏死,若何以杀愳之也   二○八
第四十节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之多也   二一四
第四十一节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坚强   二一七
第四十二节 天之道,酉张弓者也   二二二
第四十三节 天下莫柔弱于水   二二七
第四十四节 和大怨,必有余怨   二三二
 
下 编
第四十五节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二四四
第四十六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二五五
第四十七节 不上贤   二六三
第四十八节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二七○
第四十九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二七三
第五十节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二七九
第五十一节 天长地久   二八四
第五十二节 上善如水   二八九
第五十三节 㨁而盈之,不若其已   二九四
第五十四节 戴营????抱一   三○○
第五十五节 卅楅同一毂   三○八
第五十六节 五色使人目盲   三一四
第五十七节 龙辱若惊   三二○
第五十八节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   三二八
第五十九节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   三三五
第六十节 至虚,极也   三四一
第六十一节 太上,下知有之   三五○
第六十二节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三五六
第六十三节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   三六○
第六十四节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   三六五
第六十五节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三七二
第六十六节 炊者不立   三七七
第六十七节 曲则全   三八一
第六十八节 希言自然   三八七
第六十九节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三九三
第七十节 重为轻根   四○三
第七十一节 善行者无勶迹   四一○
第七十二节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四一六
第七十三节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四二二
第七十四节 以道佐人主   四三○
第七十五节 夫兵者,不祥之器   四三五
第七十六节 道恆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四四○
第七十七节 知人者知也   四四六
第七十八节 道汎呵,其可左右也   四五○
第七十九节 执大象,天下往   四五四
第八十节 将欲㩉之,必古张之   四五九
第八十一节 道恆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四六五
 
附 录
附录一 《老子》帛书本、通行本与本书正文对照   四七一
附录二 《老子》研究参考书目   五一七
 
后 记

图书序言

上 编

第一节


【题 解】本节文字,在通行本《老子》中为总第三十八章、《德经》之第一章。在帛书甲、乙本《老子》中,《德经》均被置于《道经》之前,故此节文字在帛书甲、乙本中,皆为全本之首节。此节帛书甲本残损四十四字,乙本则相对完整,仅残损四字。两本相校,文字差异不大,且残损文字可互为补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下德不失德2.,是以无德。上德3.,无为而无以为也4.。上仁,为之5.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6.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7.也,则攘臂而乃之8.,故失道矣9.。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10.。夫礼者,忠信之泊11.也,而乱之首12.也。前识13.者,道之华也14.,而愚之首也15.。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16.。

【注 释】1.上德不德二句 最高的德行,是不知道或根本不以为自己有德,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德,本字作「惪」,《说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德是《老子》中重要的观念,与《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即「道」相为表里,指能够顺应万物存在之道,而达于自身存在的本质。2.不失德 求为有德,或处处表示自己有德。3.上德 (君主)推崇德。这里的「上德」和首句的「上德」意义不同,此处之「上」通「尚」,指君主推崇或崇尚。以下「上仁」、「上义」、「上礼」之「上」用法同此。4.无为而无以为也 顺应自然而动,不以己意而妄为。王弼《老子注》:「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5.为之 有所意愿而为。6.有以为 知性发动、私欲兴起之后的顺心而为。7.莫之应 得不到回应。8.攘臂而乃之 举起胳膊指使(别人)。攘臂,振臂。乃,通「扔」。《广雅‧释诂》:「引也。」引申为牵拽。9.故失道矣 意谓上礼之事最终从根本上违背了以和谐共存为宗旨的大道。按「失道矣」三字,帛书甲本重,乙本并后世各通行本无之,今从甲本。10.失道矣而后德四句 帛书乙本四「后」字皆作「句」,「句」与「后」可通。甲本不误。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