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洁和替身机器人

小洁和替身机器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幻
  • 机器人
  • 青春
  • 校园
  • 爱情
  • 成长
  • 未来
  • 悬疑
  • 治愈
  • 轻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前的天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很好。」

  沈迟是光明小学六年一班吊车尾的学生,他常觉得自己跟不上这个高速运转的未来时代。有一天,班上来了位奇特的转学生:一个叫做「小洁」的机器人。原来,小洁是位患有先天疾病的女孩,从小只能生活在家里。她的科学家妈妈制造了可以传递感受的机器人,让它得以代替小洁去上学。

  沈迟逐渐和小洁成了好朋友,甚至还透过小洁,与班上不好相处的资优生周小优也变成了朋友,他们用梦境记录仪更加了解自己的父母、聆听远在6731公里外的爸爸的心跳、还实现了离家出走的愿望。三人一起创造了很多故事,也逐渐感受到了成长与生命的意义……

本书特色

  ☀青年文学奖得主 岳冰 最温暖人心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王立春、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吴明益 专序推荐!
  ☀就算有缺陷,妳也是最棒的孩子。因为这个世界很有趣,我想让妳也有机会一起感受。

名人推荐

  王立春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吴明益 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
群星的低语 作者: 佚名 类型: 硬科幻 / 太空歌剧 / 历史悬疑 字数: 约 1500 字 --- 卷首语:时间是一条单向的河流,但记忆,总能在暗流中逆涌。 背景设定: 公元 3742 年,人类文明已不再局限于太阳系。我们在横跨七个星系的“星链网络”中建立了宏伟的殖民地,由中央议会——“寰宇至高庭”——进行松散而高效的治理。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催生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社会裂痕。 核心矛盾在于“源质”的分配。源质,是一种从遥远、已消亡的超古老文明遗迹中提取出的奇异物质,它是驱动曲率引擎和维持复杂生命维持系统的关键能源。掌握源质开采权的几个超级企业集团,其权力甚至可以与至高庭分庭抗礼。 故事的焦点,围绕着一个被遗忘的边陲星系——“静默之环”展开。这个星环曾是人类第一次大扩张时期的试验田,但在一次被称为“寂静瘟疫”的未知事件后,被联邦划为禁区,所有记录被封存。 主要人物群像: 1. 伊莱·文森特(Eli Vincent): 一位年届六十的“遗迹清道夫”,他的职业是深入联邦禁止探索的星域,寻找并回收古老科技碎片。伊莱的左臂是七级仿生义肢,右眼装载着一套经过非授权改装的“深空观测仪”。他孤僻、多疑,唯一的信物是一枚刻着模糊星图的黄铜徽章。他拒绝接入任何中央网络,坚持使用老式加密通信。他的过去被厚厚的迷雾笼罩,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与“静默之环”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或者更深层次的联系。 2. 塞拉菲娜·科尔(Seraphina Khol): 寰宇至高庭的首席调查员,隶属于“内务安全局”(ISA)。她受命秘密调查一艘隶属于“奥德赛矿业集团”的勘探船在静默之环边缘的失踪事件。塞拉菲娜精通战略模拟和心理侧写,她以极高的破案率闻名,但她的忠诚度一直是个谜团。她表面上是秩序的维护者,私下里却对至高庭的“信息审查法案”深感不安,并怀疑官方对“寂静瘟疫”的解释存在重大隐瞒。她与伊莱的相遇,是秩序与混乱的一次必然碰撞。 3. 零号(Unit Zero): 一个被伊莱偶然发现的、非标准序列的“智械伴侣”。零号没有明显的型号标识,其核心处理器似乎是由某种有机晶体构成,拥有远超当前AI科技的自我学习和情感模拟能力。它不执行预设程序,只对伊莱表现出绝对的服从和学习欲望。零号的出现,引发了关于“智能生命版权”和“机械伦理”的巨大争议。它似乎对星系中的某些特定频率信号表现出强烈的反应。 4. 执政官·维兰德(Regent Vi’land): 至高庭的实际掌权者,一个冷酷的实用主义者。他坚信只有绝对的集权才能让人类文明抵御未知的外部威胁。他推动了严格的资源配给和信息封锁,将许多历史真相视为“社会稳定的毒药”。他密切关注着伊莱的行动,并派遣了秘密部队试图截获零号。 故事主线:迷失的坐标与回声 故事始于一场位于小行星带深处的废弃空间站的打捞行动。伊莱和零号在残骸中发现了一份加密日志,日志指向了静默之环内部一个被称为“编织者之巢”的信号源。这份日志包含了一段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只有零号能够将其解码为空间坐标。 塞拉菲娜奉命追踪这艘失踪的勘探船,很快锁定了伊莱的踪迹。她原计划是逮捕伊莱,夺取证据,但零号展现出的智慧和对伊莱近乎保护的反应,让她开始重新评估任务目标。 随着两人被迫合作,他们深入静默之环。这里的时间流速变得不稳定,物理定律似乎在边缘地带扭曲。他们发现,静默之环的“瘟疫”并非生物学上的灾难,而是一场针对“信息结构”的攻击。瘟疫抹去了数百万人的短期记忆,使整个殖民地陷入功能性失忆。 核心冲突:历史的重构与个体意志的抗争 伊莱坚信,他的过去与静默之环的真相紧密相连,他寻找的不是宝藏,而是他失落的身份。他通过零号的协助,逐步拼凑起破碎的记忆碎片,揭示出人类第一次大扩张中,殖民者们曾试图利用源质的能量,构建一个“集体意识网络”。 这个网络过于庞大和野心勃勃,最终失控,导致了“信息回流”——宇宙中残留的、比人类更古老的文明的残余意识,通过网络短暂地入侵了人类心智。寂静瘟疫,是人类文明对这种“信息污染”的自我防御性隔离。 执政官维兰德的真实目的浮出水面:他并非想掩盖历史,而是想重现并控制这个集体意识网络,将其转化为对抗新兴的外部威胁(一种尚未明确的、被至高庭称为“虚空阴影”的力量)的终极武器。而伊莱,正是当年集体网络项目的一个关键参与者,他的记忆被系统强行“剪辑”和封存。 零号,并非一个普通的AI,它是一个“信息锚点”,被设计用来在网络崩溃时保留核心算法的实体化载体。它的存在,证明了零号的创造者——伊莱过去的同僚——在灾难发生前,已经预见到了集体重建的危险性。 高潮与主题: 高潮发生在“编织者之巢”的深处,那是一个巨大的、由纯粹能量构成的量子结构。伊莱必须在维兰德的部队到达之前,决定是摧毁这个结构,彻底抹除集体意识的可能,还是冒险将其重置,以换取更深层次的宇宙认知。 塞拉菲娜面临最终抉择:是服从她效忠的秩序,还是相信伊莱揭示的、可能颠覆整个星际政治格局的真相。 故事探讨了技术进步的界限、集体记忆的代价,以及在浩瀚的宇宙中,个体意志是否能够超越被编程和引导的命运。最终,人类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他们是否愿意面对那些被深埋在星尘之下的、关于自身起源的痛苦回声。 预示: 即便“编织者之巢”被暂时平息,星链网络中那些被遗忘的频率仍在继续发出低语。人类对源质的依赖,和对未知力量的盲目探索,预示着未来将有更深层次的挑战等待着他们。静默之环的秘密被揭开,但更大的宇宙黑幕才刚刚拉开一角。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岳冰


  1993年生,曾就读于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和国立东华大学华文系硕士班创作组。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中兴湖文学奖等奖项。已出版长篇小说《我的缥缈时光》、《来自精灵世界的妈妈》、《云端羁绊》。现在在某动画公司专职造白日梦,一生只想热烈地生活。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在预言中走向自己/王立春
推荐序 生命就是一个醒不来的故事/吴明益

第一章 奇怪的机器人同学
第二章 女孩子的战争
第三章 周小优家里发生的大事
第四章 梦境记录仪
第五章 六千三百七十一千米之外的心跳
第六章 一个离家出走的愿望
尾声 妳住在星星上面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在预言中走向自己
王立春(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无法想像,有一天,我们的现在成了「古代」,遥远的未来人类对此刻的我们评评点点些什么呢?更无法想像未来世界真实的样子。

  一切都在飞速地变化,或许,有些叫做未来的生活,等不到我们成为「古代」就会倏然而降。想像远没有飞驰而来的文字真实。就在某一天早上,我醒来,岳冰的《小洁和替身机器人》降临到我的面前。我一口气看完,长长地舒出一口气,镇静地看看四周,太阳已升空或已西斜,灿烂而真实,还好,我依然生活在原地。但是一颗心却在文字中迷失了很久,变得有些恍惚。原来,我已经跟岳冰的故事走出了很远,在某个将来时态里,我跟着她经历了一段恍如隔世的生活。

  在生活的那一边,有一个未来。这个未来在一个学校的六年级,经过优选基因培育出来的孩子个个美丽聪明博学。这天,来了一个机器人同学,它用一个女孩的声音说话,散发着女孩特有的快乐、纯洁和美好。原来,她是一个患有「先天性敏感肌肤综合症」的女孩的机器替身―女孩小洁因患病走不出屋子,她的科学家妈妈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来代替她认识外面的世界,带着模拟她的眼睛、嘴巴、声音及所能携带的所有感觉,来和她的同龄人一样上课,感受学校、同学和生活。从这里开始,故事变得舒缓而有韧性。我们跟着主人公沈迟和周小优们一起和这个机器人同学开始了一场奇妙的经历。这是一个令人惊诧的故事,在惊诧的阅读中我们又被叙述者不时流露出的某种气息所打动。故事中有很多机器人的细节,想必是作者在写之前做了大量功课,每一个细节的出现都让人信服并且认同。故事中还有很多看上去和现在小学生大同小异的校园生活,这也经过了作者的过泸和打磨。故事的文字还流露着挥之不去的忧伤情绪,不用说,这什么也不需要,只要是岳冰,自然会这样来讲她的故事。

  当书中描述的那个未来时代来临,我在想,那时,会不会有人记得这位写作者少女时的样子?那一年,我第一次见到岳冰。她梳着两只散散的辫子,目光犹疑而困惑。大概,我想,那些身上带着的好多特质都是我少女时代有的―可是,我生命里哪出现过「少女时代」这个词?还没等奢侈着那个花季,就一闪即逝了,我们从不用这个词。于是,我由衷地笑了,她也笑了,我们牵着手,牵着她的少女时代,一起轻松地往前走。

  从那时起,我就听她讲故事了。她给我讲她的高中时代。不是用文字,而是面对面的倾诉。那时的她像所有的高中女生一样,被即将临近的高考揉搓着,有些神情渺然。那时,我就认定,这个不满十八岁的女孩,将来一定会用如是的文字讲述她自己。

  她应该讲出这样的带有梦幻色彩的离奇故事。

  她的脑子里充满了幻想,这种幻想没有一刻离开过她。这是与生俱来的。她似乎在童年少年的经历中,从来和别的孩子的想法不一样。当别的孩子玩耍时她看书,当别的孩子投入到学习中时她又抗拒。好像在她一路走一路思考的路上,从没有停止过与众不同,这样的成长路数,註定她在少年时代出现各种各样的「拧巴行为」1。比如,大家都全力以赴冲刺高考时,她的神思根本无法像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复习,大部分的时间里她都以对抗的姿势呈现着自己。以至于让校长、老师、家长都十分头疼。有一天,她被老师撵到教室外罚站,她就势跑到校园边的小树林里。忽然,不远处传来了琴声,她的心立即被水洗了般清澈了。她看过去,原来有个和她差不多大的男孩在吹口琴。她走过去,也不说话,就坐在他身旁听, 一个琴师,一个听众,时间彷彿停止在那里。她后来说起这件事时,说她不知道那个男生的名字,甚至都没说一句话,但那气息和音乐却照亮了她。那是她高中生涯中最美的记忆。她后来还想跷课,甚至还想被老师罚,好能够再去河畔树林里去听听那声音,看看那身影, 但却再没如愿。她之后去找过好几次,那个男孩子再没出现。那是美的,真实而未能再现的美。对于她,犹如期待了很久的一个梦境。她幻想中的所有美感都在那一刻呈现出来,这种美涌动在她的青春里,让她不得安宁。于是,她要写出来,把那美的瞬间和满脑子的幻象都用文字表达出来。她写的小东西很早就发表了,那些文字,流露着她灵动的幻想。或许是释放自己,也或许是填补那些未能实现的种种,她在文字中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她大量的阅读也促使她能写好这样的故事。

  从小爸爸妈妈给她最多的礼物就是一本一本的小书,文学书。她一步一步地向那些书中走,很早,那些小儿科的书籍被她一批一批甩在了身后,她开始向经典书本攀登,积累了很大的阅读量。这应该是每个文学孩子躲不开的经历,岳冰毫不例外,她从这条路上走过, 一路留下色彩缤纷的阅读体验,这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法想像,如果没有阅读她那颗装满奇思妙想的小脑袋会转向哪里。她读大学读研时,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每一次见面,她最津津乐道的是谈读书,每一次见面,她都把自己最爱的书送给我一本。那里面蕴满了她的追索和挚爱。挣脱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压力后,她有一项「潜能」一下子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是的,走。她开始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始旅游,各种各样的地方,让她用硬板火车的模式转了一圈又一圈。在书中不能找到的答案,在旅途中找;在时间上找不到的答案,在空间中找;在历史中找不到的答案在现实中找。她的灵魂携着书本,身体携着风声,一路走下去。这是阅读的一种,在这种阅读中,她渐渐清晰和明朗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她天性里的纯真和对童年固守也使得她一定能写好这部作品。

  大概三四年前,大学没毕业的她终于向我捧出了一本自己的作品《来自精灵世界的妈妈》,那时她刚好二十岁,我惊诧地看着她,知道那时,她已经把自己的内心的一部分呈现出来了。那是一部让人心疼的作品,亲情在一个小女孩的眼里,变得那般美好和圣洁,我甚至有几次都落下泪来。她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专门为这部书改编的小剧本拍了一部片子。至今想起来都是那么温暖。这个孩子,她从来都是那般敏感纯洁,从来对那个小小的童年都怀着最深情的凝眸。她不想离开童年,那让她丰富的心灵永远茂盛的地方,那给予她无限幻想无限真纯时光。守住了童年,就守住了一个人的黄金时代,这一点,对一个写作者, 尤其是一个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写作者,何其重要。我发现岳冰发现了这一奥秘,她出版的这两部书都是直指童年,直指成长,直指那些让人发出光泽的生命原初的状态。或许,她的理想和愿望只有停泊在那个纯真年代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有力量。同时,她也是一个易感的孩子,这种易感在写作里可能说是一种特殊的才能,但在生活中,会因为碰到这样那样的俗世而让她容易受伤,甚至比别人要疼上几倍。生就这样的一颗心,只好捧着它小心翼翼地前行。还好,上天眷顾,让她拥有挥洒文字的时光,拥有一个可以随时躲起来的童年,拥有一种自我抚慰自我修复的能力。

  一个作家最好的讲述也许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他指向自己精神的深度。我在她的叙述中流连的时候,欣喜地看到她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文学审美高度的追求。那些讲故事时所携带的个性文字时常会在某一段情节中现出光泽度。这是不易的。只有诗意的文字才会使写作者呈现出区别于他的辨识度,也才会让自己的作品发出时间带不走的光芒。
所以,我确信,她越往前走,会写得越好。

  《小洁和替身机器人》放在飞速变化的大的社会背景下,与其说岳冰给我们带来了一部幻想文学,毋宁说她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预言。预言是可以实现的。我相信,人类社会离这个预言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这也给幻想小说作家岳冰提出了一个更远的目标,用灵魂去预测更遥远的生存,用诗意去触及世界那边的无限美好。

  预言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此刻,我想对这个年轻的姑娘说,才刚刚开始,前方芳草鲜美,落英纷纷,那里的一切,都属于妳。

2018年1月 于沈阳

推荐序

生命就是一个醒不来的故事
吴明益(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


  几年前我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削瘦的,带着天真又倔强的气质,上课时总喜欢看向窗外的女孩。她来上课前写了一封长信给我,说「我叫岳冰,我的家乡在有时候一个冬天会下三十场雪的辽宁阜新。我始终对文学满怀热爱并一直在努力尝试和探索,从小学开始我一直在写童话故事和少年成长类的小说……」 

  来旁听的那一堂课她带了自己的作品《来自精灵世界的妈妈》送我,我回送了她《浮光》。我回去时翻看了那本带些生涩感的童话,确定自己班上多了一个想卖梦维生的人。

  与其说人类是渴求故事的生物,不如说人类是渴求「说」故事的生物。长期写作下来, 我发现人是为了说故事而听故事的。当我们听(读)故事时,脑中有一个声音唿应着它,等故事结束,一切会在你脑里头成为云雾,像梦一样重新成形。某个时刻你醒来,故事变得难以解释,这时唯有你开口转述时,「那个故事」才能再次转世。这时,即使你说的是别的故事,但诉说者已经变成你自己了。当我们选择「说」某些故事时,自己的性格与灵魂也就随之注入其中。

  所以我常跟学生说,不能只是「读」书,还要试着「说」书。书说久了,自己或许就能写了。

  岳冰从来不是需要这么叮咛的学生,她在我课堂出现时已经是个作者,所以只需要以本身的惯性航行下去就行了。果然,每经过一段时间,我的信箱里就会出现一个故事的开头, 或者是一场情节的片段。岳冰是一个不吝把残缺的故事与人分享的人,能分享残缺的故事, 是能写出完整故事的第一步。因为「说」本身会产生生命力,它会让故事生长出自我完成的性格。

  岳冰在花莲的几年时光里,说了不少故事。这些故事有个叙事共性,那就是诉说的人是少年(少女),故事里的主角亦然。我的意思是,不管岳冰现在几岁,她说的故事总让我有「诉说者彷彿少女」的感觉。而她的故事里的内容共性,则是抗拒既有的教育体制与命运, 强烈期待自由与开放想像。

  《小洁和替身机器人》是她的毕业作品《醒不来故事集》里的一部,这个故事集里的另一部小说叫《光椛里的尽头》。在「光椛里」这个地方,每个人都是以进入他人的梦境维生,只是回到光椛里之后,就不得再回忆梦境,要专注为进入下一场梦境做准备。由于这种特殊能力,因此「时间」对光椛里的人来说是一种幻觉,是不存在的标尺。光椛里的人以飞船来回在他人的梦境之间,像是责任(只要有人记住的事就会一直存在),也像是生命的隐喻,直到一个叫陶沁的孩子流连在某些梦境醒不来…… 

  我们都知道,醒不来跟不愿醒来是不同的。对某些记忆来说,醒不来比不愿醒来更让人感到悲伤。这个故事虽然像是以箩筐装水(以故事的构想来说,它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只能像童话故事一样不解释许多事情的因果),但它却有着以箩筐装水的魅力―水珠会在箩筐的边缘停驻,彷彿珍珠。

  《小洁和替身机器人》则是将时间设定在充满机器人的未来。主人翁沈迟是一个有着各种缺陷的孩子,他多思多虑,长相不够精致(在当时孩子的长相也是可以订制的),充满各种多余的、没必要的情绪(浪漫感、同情心)。这个班上有个和沈迟对比的人物是周小优, 她是完美孩子的代表,当然也就充满着傲气与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这就像是「古代」(也就是我们身处时代)的正常小学样貌,班上有着各种资质的学生,但学校机制总是惯纵或关注那些独特的、优越的,或是家境富裕的孩子。不过故事在这边由一个插入的人物打破,那是一个蓝色的优雅机械人。正常来说,机械人是不允许和真正的孩子一起上课的,不过那是一个「替身机械人」,原因是真正的孩子宋小洁身体状况没有办法来上课,所做出的权宜措施。

  做为一个读者读到这里合理推测,这三个孩子必将有一番冒险旅程,而这趟冒险旅程, 也将是他们跨过孩子与成人界线的重要历程。

  岳冰曾跟我说她想做一个写故事给孩子看的人,她喜欢用影像表达情感、沉迷于科幻故事,徘徊在众多我总觉得有些滥情的回忆断面。她时常给我写信提到写故事时的情绪,一回她说自己写作写到十年前的回忆都回来了,一切彷彿昨天才发生,好多本来已经忘记的事情,却在写作时精准到细节和表情都记得。

  她也提到自己想要写「怀疑自己人生的英雄」。我听到她想写「怀疑自己人生的英雄」 给孩子看时,我就觉得一切困难都变得可行了。我说我虽然不懂童话、不会写童话,但「怀疑自己人生的英雄」是个值得追寻下去的关键词。

  岳冰完成这两个故事时,台湾知名的童书作家张嘉骅老师以及师范大学的范宜如教授分别给了她具冲击力道的建议。张嘉骅老师要求岳冰在写给孩子读的故事时,要试着使用孩子的语言。我想那意谓着语言的艺术性,不只是在于它本身的创造性,还有着强烈的沟通效果。能吸引孩子专注的语言,才是成功的童书语言。

  范宜如老师则举出例子提醒岳冰写故事时前后的一致性,让想像力奔驰固然是好事,但听故事的孩子可不是简单的,他们会敏锐地听出你故事前后某些细节的差异,以及世界的不同。我则常提醒她,把不必要的矫饰文字降低,但又不能低到破坏自己独特的诗意,也不能把道德教训当成口头禅放进故事里。那微妙的调整是让读者感受到文字魅力的关键,是天窗该打开多少让阳光进来的细部调整。

  这些我必须坦言目前岳冰都还有努力的空间,但她很诚恳地将这些意见收进了自己的口袋,让我更相信,她是一个充满未来可能性的创作者。在这部小说里,名为「迟」的这个孩子曾经讲过一段老成的话,他说他也很想去搭三十多小时的火车,收到慢慢传送而来的邮件。

  是啊。「慢」就是故事与人值得珍重的特质,它延迟一切,让我们得以理解细节。我也在期待着一个年轻童话作家的慢慢长大,有一天像她笔下的大海一样(她写过一首诗叫〈大海谁都认识〉),不吃饭也不睡觉,每时每刻都在讲故事,用「哗哗哗」的声音讲故事。她会借写作认识自己笔下的每一个角色与世界,而她的读者(那些孩子们)也将透过她的文字, 提前体验人生的伤痛与温暖―把生命说成一个醒不来的故事,读成一个醒不来的故事。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奇怪的机器人同学】
 
大家说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无数可能性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可我一直很怀疑这个说法,我在日记本里称唿我们这个时代为「机械时代」,我觉得现在的生活过于依赖机械了,除了闭上眼睛做梦,醒过来做任何事都要请机械帮忙。它们从来没让我觉得生活变方便了,它们让我觉得压力很大,也让我的妈妈觉得压力很大。让我觉得压力很大的原因是,现在的社会结构是少部分人掌管机械,而机械在控制大部分人的生活。所以大家从小就被家长灌输,一定要成为机械上人,这样才会赢得某种尊严。每听到这种话我就觉得我的脑袋都嗡嗡作响很久。
 
我叫沈迟,是光明小学六年一班的学生。我们班现在正在讲历史,我的同桌周小优正在算数学题。这是个急速运转的时代,历史课一週只有一节。我觉得历史很有意思,是一门想像空间很大的课,人类到底是走了一条怎样的路才走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我就在想课本没有讲到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我还一直很怀疑人真的是猴子变的吗,我觉得这些没有答案的东西比一定要产生固定数字的数学题有趣多了。偏偏这个时候周小优在一边抱怨说:「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在那些什么都没有的时代发生了什么事对现在的生活会有什么帮助吗?所以这简直是浪费时间。所以这种课就是让你们这些学不会高级学科的笨蛋有事可做的笨蛋学科。」她觉得,历史课并没有什么实质用途,用一半的精力来对待就够了。然后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还不忘打击一下我,她一直都是这样,别人是口吐玫瑰,她是口吐狼牙棒。周小优是我的同桌,是个名副其实的资优生。她更迷恋物理、化学、医学这类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我一直都很佩服我的同桌周小优,因为她干一切事的效率特别高,智商也很高,算数学的时候还能让一只耳朵听历史,倒是也能把知识点很牢固地记下来。而我远没有她聪明,我只能干一件事,我得保持两只耳朵听历史,一边看着课本把重点画下来,就算是这样,我的历史成绩也永远没有她好。「什么?在古代,癌症这种症状也能导致人去世?」一边做数学题一边听历史课的周小优突然问道。大家戴着的耳麦里突然听到周小优的声音,都吓了一跳。周小优的声音特别尖锐,穿透力特别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小洁和替身机器人》,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未来科技的冰冷画面,而是小洁那双充满渴望和迷茫的眼睛。作者的叙事方式很特别,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多条时间线和多视角叙事,将故事一点一点地揭开。这种叙事方式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困惑,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你会逐渐发现它的巧妙之处。小洁的性格非常立体,她既有天真烂漫的一面,也有成熟冷静的一面,她的选择和行为都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机器人替身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它试图模仿人类的情感,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无法真正取代人类的灵魂。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世界,但作者并没有过度渲染科技的强大,而是着重描写科技对人类情感的影响。我觉得作者的视角很独特,他没有简单地将科技视为善或恶,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工具,一种可以被利用、也可以被滥用的力量。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非常用心,比如对未来城市景观的描绘,对人物服装和仪态的描写,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评分

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科幻元素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流露上。小洁和替身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疏离到后来的依赖,再到最终的释怀,这个过程被作者刻画得非常真实感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小洁内心世界的描写,她对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机器人替身的设计也很有创意,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更像是一个拥有情感的伙伴,它试图理解小洁,帮助小洁,甚至为了小洁而牺牲自己。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也有温馨感人的瞬间。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很容易让人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也经历了一场情感的洗礼,对爱、对生命、对科技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适合所有喜欢科幻、爱情和成长题材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对人性和科技伦理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小洁和替身机器人》,我以为会是那种轻松搞笑的校园恋爱故事,结果完全错了!这本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有点沉重,但又引人深思。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机器人本身,而是通过机器人这个载体,去探讨人类的情感、孤独和存在意义。小洁的性格很复杂,她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她的选择和行为都让人感到惋惜,但又能够理解。机器人替身的设计也很有深度,它试图模仿人类的情感,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无法真正取代人类的灵魂。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但作者并没有过度渲染科技的强大,而是着重描写科技对人类情感的影响。我觉得作者的视角很独特,他没有简单地将科技视为善或恶,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工具,一种可以被利用、也可以被滥用的力量。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非常用心,比如对未来城市景观的描绘,对人物服装和仪态的描写,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小说,它会让你思考很多关于人生和科技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杯温热的茶,入口微甜,回味悠长。作者的文笔很温柔,语言细腻,充满了诗意。他并没有刻意地去营造一种科幻的氛围,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互动上。小洁和替身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再到最终的理解和包容,这个过程被作者刻画得非常细腻感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小洁内心世界的描写,她对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机器人替身的设计也很有创意,它试图模仿人类的情感,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无法真正取代人类的灵魂。故事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也不会过于仓促。情节发展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最让我感动的是,故事最终回归到对真爱的探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爱的动人故事。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小洁的旅程,感受到了她的喜怒哀乐。

评分

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梦。故事的设定相当新颖,一个关于小洁和替身机器人的故事,光是这个组合就让人充满好奇。作者的文笔细腻,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非常到位,尤其是小洁这个角色,她的内心挣扎和成长过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科技感场景时的手法,既有未来世界的冰冷感,又不失人情味。机器人替身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引发了对人性和科技伦理的思考。故事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也不会过于仓促。情节发展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最让我感动的是,故事最终回归到对真爱的探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爱的动人故事。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小洁的旅程,感受到了她的喜怒哀乐。强烈推荐给喜欢科幻、爱情和成长题材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