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瓦拉納西印象
朋友曾多次強調,到印度非要到瓦拉納西(Varanasi)不可。
那是個接近天堂,卻更接近地獄的地方。每一日,恆河邊上映著一幕幕的生離死彆、輪迴重生。你可以見到人生百態,觸動心靈,感悟人生。
朋友的再三介紹,使我對這座城市産生瞭不少好奇、疑惑和興趣,於是臨時調整瞭行程,從新德裏改道前往位於印度北部,臨恆河中遊地帶的瓦拉納西。
一生必須前往一次的地方
瓦拉納西位處於瓦拉納河(Varuna)和阿西河(Assi)之間,這兩條河都是恆河(Ganga)的支流,而瓦拉納西就是取自兩河的名字。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把它叫做貝拿勒斯(Benares),到一九五七年纔改迴瓦拉納西。
據說瓦拉納西已有五、六韆年的曆史,曾為古印度迦屍國(梵文Kāśī,意思是光的城市)首都。
公元前四世紀已是印度的文化、學術中心和重要城市。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在印度人心中具有超然的地位。是印度人認為一生中至少必須前往一次的地方,對於印度教徒而言,它的神聖與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之於天主教徒、麥加之於伊斯蘭教徒、耶路撒冷之於猶太教徒。
古城不僅僅是印度教的聖城,更是全球各地旅遊人士的必到之處,每年超過一百多萬人來到這個不足一百平方公裏的小城朝聖。美國名作傢馬剋吐溫遊過瓦拉納西後,曾如此評價:「貝拿勒斯(瓦拉納西)比曆史還悠久,比傳統更久遠,比傳說還古老,甚至比這三者加起來還要古老兩倍。」(Benaras is older than history, older than tradition, older even than legend and looks twice as old as 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人生四大樂事
聖城的機場明亮寬敞,比起旅遊城市的齋浦爾漂亮得多,可見當地政府也不惜重本,讓我初來乍到就有瞭好印象。我早就約好瞭當地導遊接機,無須到處尋找前往市區的交通工具。
既然要到聖城觀光,我自然得先找些資料,除瞭解風土民情外,還要知道哪些旅遊熱點吸引旅客,否則就如進入寶山空手而迴。聽導遊的介紹,大部分外地旅客都是遊覽聖城之後,纔瞭解印度人的精神世界,纔懂得瓦拉納西是他們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