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當代中國史學傢馮客三部麯)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當代中國史學傢馮客三部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Frank Dikötter
圖書標籤:
  • 中國現代史
  • 中國革命
  • 解放戰爭
  • 中共曆史
  • 毛澤東
  • 政治史
  • 曆史研究
  • 馮客
  • 當代中國史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曆史傳記暢銷作傢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傢、企業傢、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
他們纔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曆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麵,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曆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中國檔案館的大量證據,揭開黃金時代的恐怖真相!

  中國共産黨將1949年的勝利稱作「解放」,看到這個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興高采烈的群眾湧上街頭慶祝重獲自由的情景。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而是充滿瞭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解放後,廣大中國人民麵對的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奧許維茲思想集中營」。共産黨政權建立不到十年,已經無人敢反對毛主席。

  首當其衝的是地主,共産黨在農村發動的土地改革,其實是黨和窮人之間的血腥交易、一場精心策劃的殺戮,導緻兩百萬地主遭到清算。接著是鎮壓反革命的恐怖運動,目地是消滅所有黨的敵人,毛澤東甚至設定瞭殺人指標。為達成殺人指標,乾部們往往隻是隨機挑選殺害對象,最後有將近兩百萬人遇害。然後是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傢、企業傢、工商業主、教師、學者,以及對各項政策提齣質疑的黨員……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當代中國史學傢馮客三部麯)》的主角就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大多被曆史所淹沒,因為官方的宣傳報導中隻充斥著大量領導人的談話,而這些談話隻是描述瞭一個他們想要建成的社會,最多隻能算是設計藍圖,並不能反映社會現實,而且通常隻提到工人和農民中的模範人物,找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當代中國史學傢、《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曆史1962-1976》作者馮客擷取近年纔得以公開的檔案資料。他所蒐集的數百份來自中國各檔案館、從未解密的檔案文件中,包括祕密警察的報告、未經篡改的高級領導人的演講、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寫的悔過書、對農村反抗事件的調查報告、鎮反運動的詳細統計資料、工人工作條件的調查、普通人的上訪信件等內容。輔以各種迴憶錄、信件和日記,以及親身經曆者的記述,勾勒齣那些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和受害者的真實故事。

  那些早期的親曆者所留下的證詞,通常被同情共産黨政權的學者所忽視,但他們的描述如今恰可與檔案資料互相參證,對研究曆史的真相幫助很大。透過這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故事,讀者獲緻前所未有的機會,得以穿透中共宣傳的錶相,接櫫毛澤東政權下最慘烈的時代悲劇。

得奬記錄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曆史好書、入圍歐威爾奬

  《觀察傢報》、《華爾街日報》、《科剋斯評論》、《齣版人週刊》、《紐約書評》、《時代雜誌》、《衛報》、《金融時報》……推薦!

國際知名學者專傢、媒體一緻推薦

  對毛澤東殘暴王朝極具吸引力、精彩的描繪,奠基於最新的研究,而書寫則帶有巨大的敘事感染力──非常吸引人。──濛提費歐裏,著名曆史學傢

  對世上巨大罪行之一進行曆史調查的傑作。──《新政治傢》

  一本精彩絕倫的書,任何對近代中國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它,任何關心專製的國傢領導人如何藉由傳播一個簡單的想法而導緻一場國傢災難的人,也都應該讀它,不過這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想像力。──《觀察傢報》

  馮客《解放的悲劇》迫使毛澤東的信徒麵對現實,並且有所成長。馮客先生以《毛澤東的大飢荒》以及《解放的悲劇》作為三部麯之首二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我在北京擔任外交官,並親眼目睹文化大革命,因此我非常期待馮客先生在第三部的分析。──喬治‧瓦登,《華爾街日報》

  如同在前一部作品中所做的,馮客涉入醜陋的現實之中……(並且)統整其嚴肅之研究,以呈現毛澤東如何持續地灌輸人民不當思想,隻為瞭殘酷地役使人民。在毛澤東信條的「華麗錶麵」之下,作者巧妙地揭露暴力與苦難。──《科剋斯評論》

  馮客齣版於二○一○年的《毛澤東的大飢荒》贏得二○一一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塞繆爾‧約翰遜奬」(Samuel Johnson Prize for Non-Fiction),而其前傳一樣精彩並且緊扣人心……是對這段殘酷曆史的重要研究。──《齣版人週刊》

  關於中國共産革命的精彩報導。這場革命讓數億人民遭受暴力、麵對脅迫,也無法等到承諾兌現的一日。中國政府嚴禁討論這段曆史,但對任何想瞭解當前北京政權的人來說,這本書能提供非常重要的背景知識。──安‧艾普邦姆,《古拉格的曆史》作者

  一黨獨大的國傢控製過去一如他們控製群眾,他們通常會禁絕一切與曆史有關的討論。本世紀知識分子最大的挑戰便是從曆史層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做齣評價──即使它仍然存在。馮客利用本書讓目前頗受質疑的中國政權起源成為清晰易讀的文本。──提姆‧史奈德,《染血之國:希特勒與史達林掌控下的歐洲》作者

  馮客的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恐怖的數據……他非常清楚地說明這個革命後的國傢的運作方式、革命後産生多龐大的暴力、人民為何彼此殺戮,以及暴行的目的。──《紐約書評》

  《解放的悲劇》細緻地寫齣當代中國曆史中最關鍵的十二年……是一份對於一個國傢如何扭麯樂觀主義,並且緩慢地陷入錯亂的沉著研究……這本書必讀。──《時代雜誌》

  創新之作……馮客揭露中國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間的大飢荒,而且在這本毫不隱瞞的前傳中,他以嚴肅的研究精神,不輕易放過對中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七年間的革命的批評……對這本書的最低評價就是主流的學術研究都必須參考本書,尤其是與本書研究年代相同的《劍橋中國史》第十四捲必須重寫。──《周日泰晤士報》

  對該社會之形成的齣色且有力報導……馮客以具有人道關懷且清晰的文筆描述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代價,讀過的人皆無法認同獨裁政權。本書雖然令人驚懼,但是揭露此革命核心中的黑暗性,對所有想要理解世界上最重要革命之一的人來說,本書為必讀作品。──《衛報》

  本書是檔案研究的重要作品……馮客高明地在全書中穿插人民的聲音,讓本書擁有強烈的人性嚮度。──《金融時報》

  作為研究中國的曆史學傢,馮客拿起大槌來顛覆的,也許是當代中國曆史最後的過時信仰……以清晰的新思維分析舊檔案,所浮現齣來的就是毛澤東政策的災難性。──《旁觀者雜誌》

  讀完馮客這本令人震驚的書之後,你必能認識共産主義領導權之殘忍。這個政權將土地收為國有,加上其現代化政策,迫使中國農村居民麵對巨大的傷痛與損失。在這場夢魘中,連痲瘋病院也不再安全。──《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曆史好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客(Frank Dikötter)


  1961年齣生於荷蘭,曾任教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現為香港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自1992年以來齣版過多部關於近現代中國的研究著作: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Sex,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Racial Identities in China and Japan、Imperfect Conceptions: Medical knowledge, Birth Defects and Eugenics in China、Crime, Punishment and the Prison in Modern China、Narcotic Culture: A History of Drugs in China、Exotic Commodities : Modern Objects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China before Mao: The Age of Openness。2011年以《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榮獲塞繆爾‧約翰遜奬;《解放的悲劇:新中國革命史1945-4957》亦入圍瞭2014年歐威爾奬。

譯者簡介

蕭葉


  曆史學博士,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發錶及齣版相關中英文論文、書評與譯著若乾。
 

圖書目錄

前言
大事記
 
第一部分 徵服(1945-1949
第一章 圍城
第二章 戰爭
 
第二部分 接管(1949-1952
第三章 解放
第四章 暴風雨
第五章 大整肅
第六章 竹幕
第七章 戰事再起
 
第三部分 嚴密控製(1952-1956
第八章 政治整肅
第九章 思想改造
第十章 通往農奴之路
第十一章 高潮
第十二章 集中營
 
第四部分 反彈(1956-1957
第十三章 幕後
第十四章 毒草
 
注釋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前言(節錄)

  中國共産黨將一九四九年的勝利稱作「解放」。看到這個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興高采烈的群眾湧上街頭慶祝重獲自由的情景。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而是充滿瞭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本已傷亡慘重,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的內戰,又造成大批士兵和數十萬平民喪生。為瞭從蔣介石和國民黨手中奪取政權,共産黨包圍瞭一座座城市,用飢荒迫使人們屈服。例如:一九四八年,共産黨包圍長春城即長達五個月之久。當時指揮共産黨軍隊的是林彪,他下令要把長春變成一座「死城」。長春城外,每五十公尺就設有一個解放軍的崗哨,以阻止飢民齣城逃荒,這令城內的糧食供應更加雪上加霜。為瞭活命,人們不得不吃草根、昆蟲和樹皮,甚至齣現吃人肉的現象。在日夜不停的槍炮聲中,至少有十六萬人在圍城期間死於飢餓與疾病。

  幾個月後,人民解放軍嚮北京進軍,其間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其他城市也大都和平解放,因為沒有人願意再經曆一次像長春那樣漫長的圍城,有些地方的群眾慶幸戰爭即將結束,甚至自發組織起來歡迎共産黨。人們懷著惶恐、期待和聽天由命的復雜心情,終於迎來瞭解放。

  解放之後,共産黨在農村發動瞭土地改革。政府將土地分給農民,條件是他們必須推翻過去的鄉村領袖。這一過程充斥著暴力,是一場由多數人參與、針對少數人發動的精心策劃的殺戮。上級給工作組分配瞭指標,由他們選擇鬥爭對象,組織大規模的群眾大會,煽動仇恨情緒,鼓動大傢對所謂的「地主」肆意辱罵和毆打,不僅剝奪其財産,甚至消滅其肉體。透過這種方式,黨和窮人之間完成瞭

  一項血腥的交易,導緻近兩百萬「地主」遭到清算──事實上,很多所謂的「地主」不過是生活條件比彆人稍微好瞭一點而已。劉少奇從河北報告說,當地有地主遭到捆綁和肢解,有些被槍斃或掐死,有些甚至被活埋,還有兒童被當作「小地主」遭到殺害。

  解放後不到一年,就齣現瞭鎮壓反革命的恐怖運動,其目的是要消滅所有黨的敵人。毛澤東將殺人的指標設定為韆分之一,但在許多地方,遇害者的人數是這一指標的兩到三倍,而且殺人的理由通常都微不足道。許多村莊被夷為平地,甚至有年僅六歲的小學生也被當作間諜死於酷刑。有時候,為瞭完成殺人的指標,乾部們隻是隨機挑選槍斃的對象。至一九五一年底,有近兩百萬人遇害。他們有些是在公審大會上被槍斃的,有些則是在偏僻的地方(如樹林、山榖或河邊等)或單獨或成群地遭到殺害,此外,更多的人則死於遍布全國、大大小小的監獄裏。

  用西濛.沙瑪(Simon Schama)描述法國大革命的話來說:革命就是暴力。但暴力不是常態,隻有在必要的時候使用纔能顯示其威力。與暴力相比,在革命中運用得更廣泛的則是恐懼和恫嚇。新政權試圖將所有人都改造成「共産主義新人」。從機關、工廠到學校,人人都必須讀書看報,接受「再教育」,記住各種正確的答案、思想和口號。建國後幾年,暴力有所減緩,但思想改造卻從未放鬆,人們被迫反覆檢討錯誤的觀念,壓製住一切資産階級思想的苗頭,絕對服從社會主義的規範。大傢不得不參加沒完沒瞭的群眾大會和學習班,並接受嚴密的監視。為瞭證明自己政治上的忠誠,許多人不得不一遍遍寫悔過書,揭發朋友,或者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辯護,寫好後還得接受群眾的質問。有一名受害者稱之為「一座精心設計的奧許維茲思想集中營」。

  當然,新政權的建立並不僅僅靠的是暴力和恐嚇,共産黨還對中國人民許下瞭各種美好的承諾,但又一次次違背瞭自己的承諾。在奪取政權之前,就像當年的列寜和布爾什維剋一樣,毛也嚮不同的群體許下瞭不同的承諾,以爭取各界民眾的支持。他嚮農民許諾給予他們土地,嚮少數民族許諾民族獨立,嚮知識分子許諾自由,嚮商人許諾保護私有財産,嚮工人許諾提高生活條件。中國共産黨還打齣新民主主義的大旗,承諾除瞭極少數最頑固的敵人外,它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在統一戰綫的幌子下,就連各民主黨派也被結閤進瞭新政權──前提是大傢都要接受共産黨的領導。

  然而,所有這些承諾,一個都沒兌現。毛是一個大戰略傢,他主張要「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結果,反對者被他一個個消滅,許多人被毛利用卻毫無知覺,而一旦敵人被消滅之後,他們自己可能就成瞭毛的下一個目標。例如:一九五一年對地主進行瞭血腥鎮壓之後,新政權開始清算前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剛解放時,共産黨曾要求他們留任,如今新政權再也不需要這些人瞭,結果有一百多萬人遭到撤職和逮捕。

  一九五二年,共産黨開始嚮商人發動進攻,企業傢們被迫參加群眾大會,接受職工的當麵批判──不管是真的還是裝齣來的,工人對他們似乎充滿瞭仇恨。僅上海一地,兩個月內就有六百多名企業傢、商人和小店主自殺,受到衝擊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緩衝地帶不復存在,原有的法律和司法機構全部廢除,政府模仿蘇聯建立瞭一套新的司法製度,剝奪瞭人們的言論自由,獨立的法庭被人民法院取代,自治的商會被政府控製的中華工商業聯閤會取代。一九五六年,不管是小商店還是大企業,所有私營企業全被政府沒收,雖然說起來叫「贖買」,其實既沒有「贖」也沒有「買」。

  在農村,雖然集體化遭到強烈抵製並造成瞭巨大災難,但到瞭一九五六年,農民最終還是失去瞭自己的工具、土地和牲畜,同時也失去瞭遷徙的自由,被迫將所有糧食賣給國傢,價格則由政府決定。農民從此失去瞭人身自由,不得不唯乾部的命令是從。早在一九五四年,政府就已承認,與解放前相比,農民的口糧減少瞭三分之一,緻使農村中幾乎人人都在忍飢挨餓。

  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將矛頭轉嚮知識分子,把五十萬人關進瞭集中營。在此之前,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傢、企業傢、工商業主、教師、學者,以及對各項政策提齣質疑的黨員,一個個都成瞭黨要消滅的敵人,如今這一運動又被推嚮新的高潮。結果,共産黨政權建立還不到十年,已經沒有人敢反對毛主席瞭。

  然而,雖然所有承諾都未兌現,共産黨還是不斷在壯大。在新黨員中,許多人是理想主義者,也有機會主義者,還有些則是流氓。這些人大都對黨無限忠誠,甚至充滿瞭幻想,就算被黨的機器吞噬也在所不惜。那些在一九五七年遭到整肅的黨內知識分子,許多自願前往北大荒參加勞動。那裏有許多犯人,被迫在沼澤遍布、蚊蟲肆虐的環境裏開荒,可是這些右派知識分子卻將勞動視作自我救贖的機會,希望由此獲得新生,重新為黨工作。

  中國共産黨取得政權十多年後,瓦倫丁.硃(Valentin Chu)齣版瞭一本轟動一時的書:《共産中國的內幕》(The Inside Story of Communist China)。他在書中問道:「共産黨在中國做過什麼好事嗎?」他的迴答是:如果不看全貌隻看局部,可能有些個彆的事情是好的,比如建瞭些有用的堤壩,有些托兒所將小孩照顧得很好,有些監獄對犯人予以人道的對待,農村中消滅文盲的努力也頗見成效,但是縱觀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年的整個曆史,這些個案並不能證明共産黨兌現瞭當初許諾給人民的平等、公正和自由。

  本書的主角就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大都被曆史所淹沒,因為官方的宣傳報導中隻充斥著大量領導人的談話,而這些宣傳隻是描述瞭一個他們想要建成的社會,最多隻能算是設計藍圖,並不能反映社會現實,而且通常隻提到工人和農民中的模範人物,找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但曆史學傢有時也會被虛假的宣傳報導所迷惑,對這個政權精心塑造的形象深信不疑。有些人將解放後的年代稱為「黃金時代」或「蜜月期」,以此來與災難深重的文化大革命時代做對比,而更多的人則堅信中國革命是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特彆是當俄國的史達林、柬埔寨的波爾布特、北韓的金日成等共産主義獨裁者一個個名譽掃地後,中國革命就顯得更加偉大瞭。可是,本書卻錶明,一九四九年後在毛澤東統治下的十年是二十世紀人類曆史上最黑暗的獨裁統治時期之一,它造成瞭至少五十萬平民的死亡,並給無數人帶來悲慘的命運。

  書中使用的大量證據都來自中國的檔案館,許多資料在過去幾年中纔予以公開。在我蒐集的數百份從未解密的文件中,包括祕密警察的報告、未經篡改的高級領導人的演講、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寫的悔過書、對農村反抗事件的調查報告、鎮反運動的詳細統計資料、工人工作條件的調查、普通人的上訪信件等內容。其他資料還包括各種迴憶錄、信件和日記,以及親身經曆者的記述。那些早期的見證者留下的證詞,通常被同情共産黨政權的學者所忽視,但他們的描述如今恰可與檔案資料互相參證,對研究曆史的真相幫助很大。總的來說,這些資料給瞭我們前所未有的機會,得以透過宣傳的錶象,來講述那些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和受害者的真實故事。

  《解放的悲劇》是《人民三部麯》的第二部,在年代上它描述瞭《毛澤東的大飢荒》之前所發生的事情──那本書記述的是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間導緻數韆萬人死亡的人為大飢荒。這個係列的最後一部也將隨後齣版,其內容是關於文化大革命的。關於這三本書所使用的檔案證據,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詳細介紹瞭《毛澤東的大飢荒》的資料來源,可供讀者參考。
 

圖書試讀

二○○六年初夏的長春,工人們在挖掘下水管道時,竟然從土裏挖齣瞭大量人骨。骸骨多達數韆具,緊緊地排在一起,埋在地下一公尺左右的地方,有些已經因發黴而變黑。工人們繼續往下挖,結果發現瞭更多層的屍骨,就像柴火一樣堆在一起。發掘現場圍滿瞭震驚的群眾,有人認為這些人死於二次大戰日本侵略者之手,隻有一個老人心裏清楚,這些其實都是國共內戰中的死難者。

一九四八年,人民解放軍包圍長春城長達五個月之久,駐守城內的國民黨軍隊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解放軍最終取得瞭勝利,但這次圍城至少造成十六萬平民餓死。解放之後,共産黨軍隊將許多屍體集中掩埋,既沒有墓碑,也沒有名牌,甚至連簡單的標記都沒有。此後的數十年裏,官方一直宣傳中國是和平解放的,那些死於國共權力之爭的平民便慢慢被曆史遺忘瞭。

長春位於東北平原的中部,在一八九八年修築鐵路之前,隻是一個小鎮。後來,由於日本人管理的南滿鐵路和俄國人經營的中東鐵路在此匯閤,它開始迅速地發展起來。一九三二年,長春成為滿洲國的首都,日本人將它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開闢瞭寬敞的大道,種植瞭樹木,興建瞭各種公共設施,米黃色的帝國辦公大廈高大雄偉,建在開闊的公園旁邊,而日本的顧問和與日本政府閤作的滿族人則住在一棟棟漂亮的彆墅裏。

一九四五年八月,蘇聯軍隊占領瞭這座城市,拆毀瞭無數的建築與機器,並將這些戰利品用火車全部運迴瞭蘇聯,各種工業設備遭到拆卸,許多漂亮的房子被夷為平地。蘇聯人在滿洲一直待到一九四六年四月,直到國民黨軍隊占領長春纔開始撤離。兩個月後,內戰爆發瞭,滿洲再次成為戰場。戰爭伊始,共産黨軍隊占有先機,他們從北方南下,截斷瞭連接長春與滿洲南部的鐵路。

一九四八年四月,共産黨軍隊逼近長春,指揮這支軍隊的正是林彪。林彪看上去又瘦又憔悴,他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是一名傑齣的戰略傢,指揮作戰的纔能得到大傢的公認。但他是個無情的人,當他得知防守長春城的國民黨軍官鄭洞國不願投降時,便下令包圍長春城,直到守軍投降為止。一九四八年五月三十日,他下達命令:「要使長春成為死城。」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