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礫上的編輯:災區小型齣版社〈荒蝦夷〉的三一一震災實錄

瓦礫上的編輯:災區小型齣版社〈荒蝦夷〉的三一一震災實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災害紀實
  • 地方齣版社
  • 獨立齣版
  • 311大地震
  • 日本東北
  • 災後重建
  • 文化救援
  • 齣版記錄
  • 荒蝦夷
  • 實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日本書紀》的記載中,「荒蝦夷」被用來稱呼東北的人。麵對大和朝廷亦步亦趨的徵服與侵略行動,有些人歸順於權力,有些人起身反抗。那些反抗的人,就被稱為「荒蝦夷」。

  曾走訪日本全國採訪災難現場的本書作者土方正誌,到東北仙颱開設地方小型齣版社「荒蝦夷」,卻因三一一大地震而成為災民。

  電視上放送的災難畫麵怵目驚心,地錶風景被海嘯吞噬的瞬間有如末日來臨,但災區倖存下來的人民,內心的風景又是如何呢?滿目瘡痍?荒蕪一片?茫然走在瓦礫堆上的災民,有如被整個世界遺棄……

  自宅全倒、緊急往外縣市避難、閤夥人的至親在海嘯中過世……原本想要關掉齣版社的土方正誌,收到來自全國的應援。

  作傢東雅夫在社群網站上呼籲:「要援助類似荒蝦夷這樣的小型齣版社,隻有買他們的書瞭。」神戶市某書店店員:「現在平颱空著,把所有已經齣版的書都送過來吧。」山形市書店舉辦瞭「援助荒蝦夷書展」;臨時辦公室甚至收到一封沒寫寄件人的神秘來信,裏麵放瞭一張萬元紙鈔,還有一張便條紙:「為瞭重新站起來,請盡管使用。」

  編輯同行對消沉的土方正誌咆哮:「你是在災區生活的居民,有沒有進行採訪都無所謂,走遍全國受災地的你,如今也成為災民的想法是什麼?隻要寫下這些就好,這難道不是你的使命嗎!?」

  「因此纔要繼續編輯文字、齣版紙本。」隻有兩名員工的「荒蝦夷」,編輯東北大地的聲音、記錄災區實況、書寫災民的傷痛與療癒,嚮全國傳達災區的現狀。這本書就是災區小型齣版社的震災五年紀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土方正誌


  1962年齣生於北海道新雪榖町。東北學院大學畢業後,從事自由報導記者、齣版社編輯,從2000年到2004年擔任《彆冊東北學》(東北藝術工科大學東北文化研究中心,作品社)編輯。

  2005年於宮城縣仙颱市成立小型齣版社「荒蝦夷」。齣版品包括雜誌:《仙颱學》、《盛岡學》、《遠野學》、《震災學》;「東北之聲」叢書,包括伊阪幸太郎《仙颱生活》與赤阪憲雄《東北知識礦脈》全四捲。荒蝦夷在三一一震災後的積極活動,獲得齣版梓會新聞社的學藝文化奬。

  著有:《尤金.史密斯:走嚮天堂之路》(偕成社,本書獲得産經兒童齣版文化奬)、《鐵壺物語:阪神淡路大地震 一位災民的紀錄》(與奧野安彥閤著,偕成社)、《瓦礫的風貌: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與奧野安彥閤著,Little More)、《奔跑吧,半人馬!輪椅跑者的雪梨殘障奧運》(文藝春鞦)等。

譯者簡介

陳柏翰


  享受低調且平凡的生活,常與文字相伴度過漫漫長夜。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憂鬱的心情》。

  聯絡信箱:mooncbh@gmail.com
 

圖書目錄

前言

序章 2011 年
從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那刻開始
神戶的記憶
什麼是毀滅?什麼是重生?
記錄「災難」的記憶

第一章 災區的齣版社 2012 年3月
一封信
災區的延續之力
廣播的聲音
參考神戶的「未來的遺産」
仙颱──日常與非日常之間
震災與文學
連係死者與生者的「故鄉怪談」
名古屋的「屢之墳」
暫停的覺悟
安魂的編輯

第二章 編輯「聲音」 2013 年3月
日記
麵臨淡忘
現在,這裏需要的書
某項紀錄
編輯地方誌
震災怪談
遍地的微弱之「聲」
收不到的傳真

第三章 延續生命的書本之力 2013 年9月
第三年的夏天
黑塚
為瞭延續生命的故事
災害列島的「和平與安全」
殘存照片中的風景
書本的力量
「受災」的思想
迎接第四年之前
給我們的讀者

第四章 無底深淵的每一天 2014 年3月
二○一四年三月一一日
若是失去,就必須再創造
與砂守勝巳先生的「重逢」
盡管如此,也與海洋同行
前往神戶
氣仙沼的結婚典禮
三年六個月

第五章 留下紀錄、傳承記憶 2014 年9月
沖繩與東北
前往舊警戒區
逐漸改變的城鎮
東北的島尾敏雄
海邊圖書館
第四年的仙颱
第二十年的神戶
與災區大學的共同作業
宮城縣鄉土歌留多
與伊阪幸太郎的對話

第六章 「受災」的未來 2015 年3月
第四年的三月十一日
追悼之日
年輕人的想法
連係書籍
給新生命
「Books 宮城」停業
生活在災區的作傢──熊榖達也
仙颱的異鄉人──尼泊爾大地震
全綫開通的仙石綫
尼泊爾與東北
亡者與生者的夏天
搭乘地下鐵

尾聲 2016 年

荒蝦夷── 2011 年三月一一日以後的齣版品
 

圖書序言



  我想都沒想過自己會寫下這些文字,成為這本書的作者。

  二○○○年從東京搬到宮城縣仙颱市之前,身為自由記者的我,曾走訪全國災區:包括雲仙普賢嶽火山爆發的長崎縣島原市、遭遇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引發海嘯襲擊的奧尻島、阪神大地震的兵庫縣神戶市、曾經發生火山爆發的東京都三宅島、有珠山爆發的北海道洞爺湖町、之後還有岩手.宮城內陸地震等災難現場,替週刊以及月刊撰寫報導。

  東日本大地震讓我也變成受災戶,知道我過去經曆的東京編輯們紛紛聯係我:「你不打算採訪嗎?」、「你不寫稿嗎?」麵對這些邀約,我一律迴以「沒有要寫、也不打算寫」。

  那段避難的日子過得暗無天日,每天擔心的都是工作人員的安危。身為小本企業的經營者,根本沒有心思去想什麼採訪,我甚至考慮把齣版社收起來。我這麼一解釋,他們也都能理解瞭。

  送完在氣仙沼市遭到海嘯吞噬的舊友最後一程後不久,大概是二○一一年的三月底吧,一名相識已久的編輯來電邀稿。我雖然婉拒,但他無法接受,在電話另一頭滔滔不絕:「連走遍全國災區進行採訪的你都不寫那誰要寫?這不就是你至今為止的工作嗎?」盡管他這麼說,我還是猶豫不決。如果要採訪的話可以從很多方麵切入,畢竟我也在仙颱做瞭十年以上的齣版瞭。災區的情況、受災戶的臉龐曆曆在目,說是採訪也不過就是探究那些場景、那些人,現在變得如何而已。但正是因為這樣,我纔無法動身採訪、也不想寫。

  他聽完我的想法後反而對我咆哮:「你不是採訪者,是受災戶!是一名在災區生活的居民,有沒有進行採訪都無所謂,走遍全國災區的你,如今也成為災民的想法是什麼?隻要寫下這些就好,這難道不是你的使命嗎?」被他直接斥責瞭一頓的我,開始有瞭想寫的念頭。

  還有一位編輯也推瞭我一把。她說,在阪神大地震以及這次東日本大地震時,都曾發行有關當地受災的報社或廣播電颱等媒體如何麵對逆境的書。但是談論災區齣版社做過什麼的書卻一本也沒有。

  她這麼說確實沒錯。不過,地方的齣版社幾乎都是中小企業,既不具備報社或廣播電颱般大規模的媒體機動性,也沒什麼戲劇性可言。不過話又說迴來,因為我們也無法預料什麼樣的人會在什麼時候成為「受災戶」,當災難真正來臨時,受災的在地齣版業者擁有什麼想法?又該做些什麼?雖然我們的經驗不足以代錶全體,但某種意義上可算是一份給「未來災區」的實驗報告吧。

  試著寫下文字之後,開始有人邀稿。當連載的委託來到兩個時,我終於下定決心。無論是日記的形式也好、隻是將日常生活記錄下來也好,總之就把我們在災區編輯書本的日常感想持續以文字留存下來。不是報導、也不是評論、更不是建議,隻有窮途末路般的每一天,希望能將這微不足道的口信,傳達給生活在這座災害列島上的「未來受災戶」。

  最近「息災」一詞深植我心。我查瞭字典,有「消災解厄、無病無痛、遠離災難」之意。但正因為這個「災」同時也是「災害」的「災」,所以我腦中更無時不刻浮現齣,曆經五年纔終於在這場「災難」中得以喘「息」的災區夥伴們。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人,誰都無法確保自己能夠遠離災難。正因如此,隻能不斷祈求自己能夠「息災」。

  這是一個來自災區的齣版人用日記形式寫下這五年來的紀錄,還請各位讀者過目。
 

圖書試讀

從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那刻開始
 
該寫什麼纔好呢?那陣劇烈的搖晃嗎?還是發錶一些曾親身採訪各大災難(雲仙普賢嶽火山爆發、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所引發的奧尻島海嘯、阪神大地震、有珠山爆發、三宅島火山爆發、岩手.宮城內陸地震)的過來人感慨呢?抑或關於失去住宅、四處避難的日子?放眼望嚮宮城縣沿岸,隻能用慘狀形容的景象?還是搬運著在氣仙沼市死於海嘯的舊友棺材,麵對過世兩週的遺體?我從沒想過核能發電會造成如此大的破壞力,這難道是對我的愚昧下的詛咒嗎?
 
距離那天已過瞭一個月,我探索腦海中的記憶,仍舊交織著難以置信的景象與情緒。無論從哪裏開始寫,都會有寫不完的內容。那我還是講述有關於書本的事吧。
 
現在,我在距離仙颱市大約一小時車程的山形市臨時辦公室裏撰寫這篇文章。當初我不知道重新營業需要花費多久時間,一個月?二個月?還是更久?而且也不知道能夠撐多久……那場災難後,不安的氛圍壟罩在我們這傢員工人數僅僅兩人的小齣版社,我也有隨時都要收掉的覺悟。但是沒想到作者、書店、還有讀者們會如此支持我們。不對,應該是給瞭我們一記當頭棒喝:必須盡快重建,不能繼續茫然……因此我打起精神,在山形市設立臨時辦公室,重新開始運作。
 
那天,自傢公寓因地震而全毀。由於隨時可能倒塌,因此居民在白天時能夠「自行判斷」要不要進去拿傢當,但到瞭晚上就禁止進入瞭。事態演變至如此,還能再稱那裏為「自宅」嗎?我也沒有把握能夠重新營業。辦公室所在的大樓雖然所幸逃過一劫,但書架倒塌、電腦、資料與文件東倒西歪散落一地,就連站的地方也沒有。維生管綫全麵中斷,糧食與燃料皆不足,此外餘震也持續不斷。
 
我們夫婦二人與兩名擔心受怕、前來會閤的兼職人員在車上過夜,然後前往附近收容避難者的寺廟正殿。不知道沿岸的書店以及店麵庫存有沒有成為海嘯的受害者,寄放在沿海印刷公司倉庫中的庫存也不知是否安全。另外,我跟全國各地書店直接往來,銷售以東北地區為主的書籍,但此時商品也無法確實寄送。一籌莫展之下還背負債務,若是可以的話,我也想先停業一陣子,然後再重新齣發,不過我們隻是微型企業而已。如果就此止步,立刻就會破産。已經,撐不下去瞭……「311」之後,我曾經在夜裏想過這些事。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