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

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恐龍
  • 三疊紀
  • 古生物
  • 圖鑒
  • 百科
  • 兒童科普
  • 自然科學
  • 動物
  • 史前生物
  • 化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恐龍的真實3D還原
  解剖外部,展示恐龍身體的內部結構
  《三疊紀恐龍圖鑒大百科》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恐龍世界


  所謂三疊紀,是指2億5220萬年前到2億130萬年前之間的一個地質時代,它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介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的時代。三疊紀的名稱是1834年弗裏德裏希•馮•阿爾伯提起的,他將這段時間白色的石灰岩、紅色的沙岩以及黑色的頁岩這樣的三層岩石層統稱為三疊紀。

  三疊紀是以二疊紀末時的一次滅絕事件開始,當時滅絕瞭地球的大部分生物,許多大型草食性與肉食性獸類的消失,形成許多空缺的生態位。生存於早期三疊紀的動物有從二疊紀遺留下來的,也有新齣現的動物。然而,從二疊紀遺留下來的動物曾短暫齣現欣榮,之後便消失絕種,而由新齣現的物種在整個中生代取得支配地位。

  在三疊紀期,許多種類的恐龍始祖群開始齣現,其中包括瞭槽齒龍、闆龍等等;在海洋中,也齣現瞭第一批的魚龍瞭。世界上最早的烏龜——原顎龜也齣現在三疊紀晚期。

  三疊紀的物種由於主要生活在炎熱貧瘠的環境中,因此恐龍體型較小。早期齣現的恐龍包括艾雷拉龍、闆龍、欽迪龍、腔骨龍、始盜龍等。到瞭三疊紀晚期時,以另一次的滅絕事件結束三疊紀而進入侏儸紀時代,一般三疊紀被分成早、中、晚三期。

  三疊紀早期 (斯基甫階, Scythian )
  Spathian (2.419-2.417億年)
  Nammalian (2.434-2.419億年)
  Griesbachian  (2.482-2.434億年)
  
  三疊紀中期 (Tr2 )
  拉丁尼階  (2.343-2.274億年)
  安尼西階  (2.417-2.343億年)

  三疊紀晚期 (Tr3 )
  雷蒂亞階 (2.096-2.057億年)
  諾利剋階 (2.207-2.096億年)
  卡尼階 (2.274-2.207億年)
遠古巨獸的秘密:三疊紀恐龍圖鑒大百科 (簡介) 穿越時空,探尋生命演化的壯闊序章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三疊紀恐龍的圖鑒,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在地球曆史上扮演瞭關鍵角色的古老生物群體,深入剖析瞭在“三疊紀恐龍”時代背景下,其他生命形式所經曆的波瀾壯闊的演化曆程與生存智慧。我們旨在構建一個宏大而精細的古生物學全景圖,聚焦於地質時代的變遷、生態係統的重塑,以及那些為恐龍的最終崛起奠定基礎的“幕後英雄”與“競爭對手”。 --- 第一部分:中生代的黎明——三疊紀的地球環境與地質背景 本書開篇將帶您進入三疊紀(Triassic Period)——中生代(Mesozoic Era)的第一個紀元。我們不會詳細描繪恐龍,而是著重刻畫塑造瞭三疊紀生物群落的物理環境。 1. 盤古大陸的超級生態係統: 三疊紀的地球被一個巨大的、幾乎完全連接的超級大陸——盤古大陸(Pangaea)所主宰。我們將細緻描繪這一時期獨特的氣候模式:廣闊的內陸沙漠、潮濕的沿海地帶,以及由此産生的極端溫差和乾旱。這些環境壓力,是所有早期生命形式必須剋服的首要挑戰。 2. 地質時鍾的撥動: 詳細考察三疊紀的劃分:早三疊世、中三疊世和晚三疊世。重點分析瞭導緻二疊紀末期“大滅絕”的災難性事件的餘波如何影響瞭早期三疊紀的生態係統。我們將探討火山活動、海平麵變化如何為新生代群落的齣現清空瞭舞颱,而非恐龍本身如何利用這一“生態真空期”進行擴張。 3. 海洋的重生: 三疊紀的海洋生態係統經曆瞭漫長而艱難的復蘇過程。我們將深入研究海洋無脊椎動物和早期海洋爬行動物的演化。重點關注鸚鵡螺(Nautiloids)、菊石(Ammonoids)的早期輻射,以及首次大規模齣現的海洋爬行動物——如早期的鰭龍類(Ichthyosauromorpha)和蛇頸龍的祖先。這些海洋巨獸的演化曆程,與陸地上的生活截然不同,反映瞭水域生態對復雜骨骼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獨特要求。 --- 第二部分:非恐龍的統治者——三疊紀的哺乳動物祖先與主導爬行動物 本書的核心篇章,聚焦於恐龍齣現之前和與其並存的,真正主導瞭三疊紀陸地生態係統的古老譜係。 1. 閤弓綱的最後輝煌與轉型: 閤弓綱(Synapsida)是恐龍的近親,也是哺乳動物的直係祖先。我們將詳盡介紹二疊紀後期興盛的“似哺乳爬行動物”(Therapsids)在三疊紀的最後掙紮與分化。 二齒獸類(Dicynodonts): 它們是早、中三疊世主要的植食性動物。我們將分析它們獨特的喙狀口器、強大的咬閤力以及在極端乾旱環境下維持生存的生理機製。探究它們是如何在食物鏈的底層支撐起整個生態係統的。 犬齒獸類(Cynodonts): 深入剖析這些高度特化的食肉動物。本書將詳細描繪犬齒獸類在嚮真正哺乳動物過渡的關鍵解剖學特徵——例如復雜化的牙齒結構、可能齣現的毛發、以及提高新陳代謝率的證據。它們的存在,是哺乳動物起源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2. 龜鱉類與鰐形的早期輻射: 我們將重點考察與恐龍同屬主龍類(Archosauria)但最終走嚮不同道路的旁係群。 鰐形的祖先:僞鰐類(Pseudosuchia): 這一支是三疊紀後期陸地生態係統中,與早期恐龍競爭最激烈的群體。本書將詳述如雷暴鰐(Ornithosuchids)和早期的真鰐形類(Eusuchia)如何發展齣四肢站立的步態,占據瞭從小型捕食者到大型掠食者的生態位。它們在晚三疊世的優勢,是恐龍崛起前夜最黑暗的陰影。 龜鱉類的起源: 探討龜類(Testudines)在三疊紀的早期形態,這些形態獨特的生物如何躲避瞭早期大型捕食者的鋒芒,並發展齣其標誌性的甲殼結構。 3. 植被的變遷與巨型植食動物的挑戰: 三疊紀的植被以裸子植物(Gymnosperms)為主導,包括蘇鐵、銀杏和針葉樹。我們將分析這些植物的化學防禦機製,以及植食性動物(如二齒獸類和早期蜥臀目爬行動物)如何適應這些堅韌、營養密度不高的食物來源。植被的分布,直接決定瞭這些早期巨獸的遷移路綫和種群密度。 --- 第三部分:飛行先驅與早期兩棲動物的遺跡 1. 飛行先驅——翼龍的遠房親戚: 在恐龍齣現前,飛行在古爬行動物中已經開始嘗試。本書將審視那些早期發展齣翼膜結構的爬行動物,它們是翼龍(Pterosaurs)血脈的遠端分支。分析它們如何利用滑翔或短距離飛行來逃避地麵捕食者,以及它們在三疊紀生態係統中的特定生態位。 2. 早期兩棲動物的適應性輻射: 盡管兩棲動物在二疊紀末期遭受重創,但三疊紀見證瞭它們在水域和半水域環境中的持續演化。重點關注結構奇特的迷齒類(Temnospondyls)——這些大型、類似鰐魚的兩棲動物,在中、早三疊世仍然是淡水環境中的頂級捕食者,並分析它們最終如何被更適應內陸生活的爬行動物所取代。 3. 晚三疊世的生態大洗牌(Carnian Pluvial Event):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詳細分析晚三疊世晚期發生的一係列氣候劇變事件(特彆是卡尼期多雨事件)。這次事件導緻瞭植被的爆發式增長和濕度的增加,這對已經適應乾旱的僞鰐類造成瞭巨大衝擊,並最終為恐龍的爆發性增長提供瞭決定性的機會。我們關注的是,是環境的波動而非恐龍自身的優勢,首先打破瞭舊有的平衡。 --- 總結: 《遠古巨獸的秘密》提供瞭一幅詳盡的“三疊紀生存地圖”,它描繪瞭一個充滿競爭、過渡和巨大變革的時代。它關注的是那些在恐龍陰影下掙紮求存、最終卻為哺乳動物和現代爬行動物奠定基礎的先驅者。閱讀此書,您將理解:恐龍並非憑空齣現,它們的成功,是建立在數百萬年來其他古老譜係艱難演化與最終退場的曆史基礎之上的。這是一部關於演化機遇、環境壓力與生命韌性的史詩。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目錄  CONTENTS

早三疊世的橫空齣世
古鰐    014
湖北鰐    016
歌津魚龍 017
巢湖龍    018
引鰐    020

吹響中三疊世的集結號
山西鰐      024
吐魯番鰐  026
皮氏吐龍  028
奧古斯塔龍 030
混魚龍      032
杯椎魚龍  034
盾盾龜龍  036
豆齒龍   038
楯齒龍   040
芙蓉龍   042
亞利桑那龍 044
撕蛙鰐   046
色雷斯龍  048
幻龍    050
貴州龍   052
派剋鰐   054
巨脛龍   056
長頸龍   058
恐頭龍   059
尼亞薩龍  060
長鱗龍      062
阿氏開普吐龍 064

群雄逐鹿的晚三疊世
斯剋列羅龍 068
黔魚龍    070
肖尼龍    072
盒龍    074
曙奔龍    076
始盜龍    078
聖鬍安龍    080
艾雷拉龍    082
理理恩龍    084
艾沃剋龍    086
南十字龍    088
太陽神龍    090
原鳥     092
原美頜龍 094
腔骨龍    096
惡魔龍    098
雷前龍    100
黑水龍    102
坎普龍    104
瓜巴龍    106
鼠龍    108
闆龍    110
卡米洛特龍 112
槽齒龍    114
黑丘龍    116
貧齒龍    118
埃登那龍 120
跳龍    122
迅猛鰐    124
波斯特鰐 126
巨齒龍    128
蘇牟龍    130
波波龍    132
梳棘龍    134
鏈鰐    136
堅蜥    138
正體龍    140
異平齒龍 142
皮薩諾龍 144
始奔龍    146
沙洛維龍 148
高尾龍    150
巨爪蜥    152
迷鰐    154
狂齒鰐    155
雷東達龍 156
特髏龍    158
三棱龍    160
奧地利翼龍 162
真雙齒翼龍 164
脈鰐    166
海霸龍    168
恐龍分類 170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CHAPTER 1

早三疊世的橫空齣世


湖北鰐

在三疊紀早期海底,生活著一種叫做湖北鰐的小型海生動物,牠們以中國湖北省為名,是一群外形獨特的海生爬行動物。流綫型的身體,尾巴長而筆直,以及沒有形成新月狀的尾巴末端等。牠們的外形介於魚龍類和鰐魚之間,已高度適應水生環境。湖北鰐與最早期魚龍類有許多相似處,可能演化自魚龍類的近親。

奇怪的手足

湖北鰐的腳趾數量相當多,前腳有七趾,後腳有六趾(如圖)。許多海生動物也具有這種多趾型特徵,包含魚龍類。

歌津魚龍

三疊紀開始,魚龍的風頭蓋過瞭鯊魚。當鰭(鰭)龍類的祖先還在岸邊蹣跚時,魚龍就已經在大海裏自由馳騁(騁)瞭。在這一時期,亞洲齣現瞭早期魚龍。在日本本州島東北部海灣的本吉郡的歌津町(町),古生物學傢在黑色的堅硬闆岩中發現瞭一種魚龍化石並將牠命名為歌津魚龍。歌津魚龍是一種極為原始的魚龍,是僅次於湖北鰐的最早期魚龍形態的生物。它們不屬於魚龍演化的主類,而是另一個品種。

波浪狀的遊泳身姿

歌津魚龍的尾巴長有下鰭,錶明可以利用波浪幫助自己遊動,而不是用槳狀鰭來暢遊海底。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這本《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的評價,用「驚豔」兩個字來形容都不為過!平常我接觸的恐龍圖鑑,大多集中在白堊紀的巨獸,對三疊紀的印象,說老實話,就是「恐龍的開端」,但具體有哪些代錶性的生物,以及牠們的特徵,一直以來都是個模糊的概念。這本書卻用非常精緻的內容,填補瞭我這塊知識的空白。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三疊紀時期地理環境的描繪,運用瞭大量的圖錶和示意圖,讓我能清楚地瞭解當時的陸地闆塊是如何分佈的,氣候又是如何影響著生物的演化。然後,再將這些恐龍,像是腔龍、槽齒龍、原龍等,放在這個宏觀的背景下進行介紹。書中的插畫,風格非常細膩,而且很注重科學上的準確性,即使是那些比較模糊的化石記錄,作者也盡可能地進行瞭閤理的推測,並在圖說中加以說明,這讓我覺得非常專業。我還很喜歡書中對於「演化樹」的呈現,它能幫助我理解不同三疊紀爬行動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牠們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後來的恐龍。這本書讓我明白,三疊紀的恐龍雖然不像後來的恐龍那樣體型巨大,但牠們卻是開啟恐龍時代最關鍵的種族,牠們的每一次變異,每一次適應,都為之後的輝煌奠定瞭基礎。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用紙筆記錄下一些我感興趣的生物和牠們的演化故事,這本書真的激發瞭我對古生物學的熱情。

评分

身為一個對古生物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填補我知識空白的書籍,而《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三疊紀,作為恐龍時代的序麯,我總覺得相關的資訊不像白堊紀或侏儸紀那樣豐富,但這本書卻用精美的插圖和詳實的文字,讓我對這個時期有瞭全麵的認識。書中對於當時代錶性的恐龍,例如腔龍、始盜龍、闆龍等,都有詳細的介紹。牠們的外型,有些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過,但這本書的描繪更為細膩,讓我注意到牠們身上許多過去忽略的特徵,例如牠們的頭骨形狀、牙齒排列、甚至是四肢的比例,都顯示齣牠們與後世恐龍的差異,以及牠們在演化上的獨特性。最讓我讚賞的是,這本書在介紹每一種恐龍時,都會附上牠們生存的環境、可能的棲息地,以及牠們在當時生態鏈中的位置。這讓我知道,這些恐龍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構成瞭一個完整的、活躍的生態係統。例如,書中描繪的闆龍,那巨大的體型和前肢的特化,就讓我對牠們的覓食方式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以往隻覺得牠們就是吃草,但書裡提到牠們可能也會用前肢來支撐身體,甚至進行一些樹棲活動。這種深入的探討,讓這些古老的生物在我的腦海中活瞭起來。

评分

這次入手《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真的是挖到寶瞭!我平常對恐龍的認知,說實在的,有點像是有點年紀的粉絲,你知道的,就是暴龍、劍龍、腕龍那些招牌貨,對三疊紀的印象其實非常模糊,隻知道那是恐龍的開端,但具體有哪些,卻是一問三不知。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這個狀況!它裡麵介紹的恐龍,有些名字聽起來就很奇特,像是腔鱷、副鱷鱷,雖然牠們嚴格來說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恐龍,但牠們的齣現,卻完美地勾勒齣三疊紀這個關鍵演化時期的生態輪廓。書中的文字敘述,不會像學術論文那樣枯燥,而是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解這些遠古生物的食性、習性,甚至還推測牠們可能的行為模式。例如,書裡介紹的那些早期鳥臀類恐龍,牠們的牙齒結構就顯示齣牠們是草食性動物,這跟後來那些大型植食性恐龍又有所不同,有一種「幼年期」的可愛感。而且,牠們的體型都不算很大,給人一種正在萌芽、不斷演進的感覺。讓我最驚喜的是,書中還會連結到當時的地質變動、氣候變化,來解釋這些恐龍為什麼會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這種跨領域的連結,讓我覺得自己不隻是在看恐龍,而是在學習一段完整的地球生命史。我還特別喜歡書中那種「解剖圖」式的插圖,把恐龍的骨骼、肌肉、內臟都畫得很清楚,這讓我對牠們的身體構造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评分

哇,這本《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簡直是打開瞭我對遠古世界的想像大門!我從小就對恐龍著迷,但市麵上很多恐龍書都停留在白堊紀的明星,像是暴龍、三角龍等等。這次這本竟然能深入到三疊紀,真的讓我太驚喜瞭!翻開第一頁,那充滿原始蠻荒氣息的插畫,立刻就把我拉迴瞭那個還沒有太多演化痕跡的時代。書中的恐龍造型,雖然不像後來那些大型恐龍那麼威武,但卻有一種樸實而堅韌的美感。像是那些最早的雙足行走恐龍,牠們的骨骼結構、肌肉線條,都被畫得非常細膩,讓我彷彿能看到牠們在乾燥的陸地上奔跑、覓食的樣子。還有那些半水棲的爬行動物,牠們的鱗片紋理、蹼狀的肢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不禁好奇牠們在那樣的環境中是如何生存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三疊紀獨特的地貌和植被的描繪,完全不是我以往看過的恐龍書那種單調的黃土背景。這裡有著奇特的蘇鐵、像針葉樹一樣的蕨類,還有一些我從未見過的低矮灌木。這種環境的細膩呈現,讓恐龍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真正地融入瞭牠們所處的生態係統,這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非常豐富且有深度。我常常會花很長時間,隻是盯著圖畫發呆,想像著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裡的空氣聞起來會是怎麼樣的。對於喜歡深度探索恐龍歷史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能錯過的重量級作品。

评分

說真的,這本《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完全超乎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這種主題的書,大概就是圖大字多,然後講一些比較常見的恐龍。結果拿到手後,纔發現它的內容有多麼紮實!書中的插畫真的太棒瞭,不是那種商業化、製式的恐龍圖,而是非常有藝術感,同時又兼具科學考證。我看著那些三疊紀的爬行動物,牠們的皮膚紋理、羽毛(有些早期恐龍可能已經有初步的羽毛演化,這本書也有提到!),甚至是眼睛的神情,都畫得栩栩如生,彷彿下一秒牠們就要從書頁中跳齣來。而且,這本書沒有隻局限於「恐龍」本身,它更進一步地介紹瞭當時的「鄰居」,像是異齒龍、肯氏龍這些在恐龍齣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爬行動物,以及牠們與早期恐龍之間的關係。這讓我對三疊紀這個時期有瞭更宏觀的理解,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齣現的,而是演化路徑上的一個重要分支。書中對於化石發現的介紹也很吸引我,有些篇幅會提到科學傢是如何從零散的化石中重建齣這些古老生物的樣貌,這讓我覺得很酷,也對科學研究充滿瞭敬意。我尤其喜歡那些「生態復原圖」,把恐龍們放在當時的環境中,有陽光、有植被,還有其他動物,那種臨場感,真的會讓人一看就入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