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恐龙图鑑大百科

三叠纪恐龙图鑑大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恐龙
  • 三叠纪
  • 古生物
  • 图鉴
  • 百科
  • 儿童科普
  • 自然科学
  • 动物
  • 史前生物
  • 化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恐龙的真实3D还原
  解剖外部,展示恐龙身体的内部结构
  《三叠纪恐龙图鉴大百科》带你走进不一样的恐龙世界


  所谓三叠纪,是指2亿5220万年前到2亿130万年前之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介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的时代。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这段时间白色的石灰岩、红色的沙岩以及黑色的页岩这样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

  三叠纪是以二叠纪末时的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当时灭绝了地球的大部分生物,许多大型草食性与肉食性兽类的消失,形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生存于早期三叠纪的动物有从二叠纪遗留下来的,也有新出现的动物。然而,从二叠纪遗留下来的动物曾短暂出现欣荣,之后便消失绝种,而由新出现的物种在整个中生代取得支配地位。

  在三叠纪期,许多种类的恐龙始祖群开始出现,其中包括了槽齿龙、板龙等等;在海洋中,也出现了第一批的鱼龙了。世界上最早的乌龟——原颚龟也出现在三叠纪晚期。

  三叠纪的物种由于主要生活在炎热贫瘠的环境中,因此恐龙体型较小。早期出现的恐龙包括艾雷拉龙、板龙、钦迪龙、腔骨龙、始盗龙等。到了三叠纪晚期时,以另一次的灭绝事件结束三叠纪而进入侏儸纪时代,一般三叠纪被分成早、中、晚三期。

  三叠纪早期 (斯基甫阶, Scythian )
  Spathian (2.419-2.417亿年)
  Nammalian (2.434-2.419亿年)
  Griesbachian  (2.482-2.434亿年)
  
  三叠纪中期 (Tr2 )
  拉丁尼阶  (2.343-2.274亿年)
  安尼西阶  (2.417-2.343亿年)

  三叠纪晚期 (Tr3 )
  雷蒂亚阶 (2.096-2.057亿年)
  诺利克阶 (2.207-2.096亿年)
  卡尼阶 (2.274-2.207亿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目录  CONTENTS

早三叠世的横空出世
古鳄    014
湖北鳄    016
歌津鱼龙 017
巢湖龙    018
引鳄    020

吹响中三叠世的集结号
山西鳄      024
吐鲁番鳄  026
皮氏吐龙  028
奥古斯塔龙 030
混鱼龙      032
杯椎鱼龙  034
盾盾龟龙  036
豆齿龙   038
楯齿龙   040
芙蓉龙   042
亚利桑那龙 044
撕蛙鳄   046
色雷斯龙  048
幻龙    050
贵州龙   052
派克鳄   054
巨胫龙   056
长颈龙   058
恐头龙   059
尼亚萨龙  060
长鳞龙      062
阿氏开普吐龙 064

群雄逐鹿的晚三叠世
斯克列罗龙 068
黔鱼龙    070
肖尼龙    072
盒龙    074
曙奔龙    076
始盗龙    078
圣胡安龙    080
艾雷拉龙    082
理理恩龙    084
艾沃克龙    086
南十字龙    088
太阳神龙    090
原鸟     092
原美颌龙 094
腔骨龙    096
恶魔龙    098
雷前龙    100
黑水龙    102
坎普龙    104
瓜巴龙    106
鼠龙    108
板龙    110
卡米洛特龙 112
槽齿龙    114
黑丘龙    116
贫齿龙    118
埃登那龙 120
跳龙    122
迅勐鳄    124
波斯特鳄 126
巨齿龙    128
苏牟龙    130
波波龙    132
梳棘龙    134
链鳄    136
坚蜥    138
正体龙    140
异平齿龙 142
皮萨诺龙 144
始奔龙    146
沙洛维龙 148
高尾龙    150
巨爪蜥    152
迷鳄    154
狂齿鳄    155
雷东达龙 156
特髅龙    158
三棱龙    160
奥地利翼龙 162
真双齿翼龙 164
脉鳄    166
海霸龙    168
恐龙分类 17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CHAPTER 1

早三叠世的横空出世


湖北鳄

在三叠纪早期海底,生活着一种叫做湖北鳄的小型海生动物,牠们以中国湖北省为名,是一群外形独特的海生爬行动物。流线型的身体,尾巴长而笔直,以及没有形成新月状的尾巴末端等。牠们的外形介于鱼龙类和鳄鱼之间,已高度适应水生环境。湖北鳄与最早期鱼龙类有许多相似处,可能演化自鱼龙类的近亲。

奇怪的手足

湖北鳄的脚趾数量相当多,前脚有七趾,后脚有六趾(如图)。许多海生动物也具有这种多趾型特征,包含鱼龙类。

歌津鱼龙

三叠纪开始,鱼龙的风头盖过了鲨鱼。当鳍(鳍)龙类的祖先还在岸边蹒跚时,鱼龙就已经在大海里自由驰骋(骋)了。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早期鱼龙。在日本本州岛东北部海湾的本吉郡的歌津町(町),古生物学家在黑色的坚硬板岩中发现了一种鱼龙化石并将牠命名为歌津鱼龙。歌津鱼龙是一种极为原始的鱼龙,是仅次于湖北鳄的最早期鱼龙形态的生物。它们不属于鱼龙演化的主类,而是另一个品种。

波浪状的游泳身姿

歌津鱼龙的尾巴长有下鳍,表明可以利用波浪帮助自己游动,而不是用桨状鳍来畅游海底。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入手《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真的是挖到寶了!我平常對恐龍的認知,說實在的,有點像是有點年紀的粉絲,你知道的,就是暴龍、劍龍、腕龍那些招牌貨,對三疊紀的印象其實非常模糊,只知道那是恐龍的開端,但具體有哪些,卻是一問三不知。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這個狀況!它裡面介紹的恐龍,有些名字聽起來就很奇特,像是腔鱷、副鱷鱷,雖然牠們嚴格來說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恐龍,但牠們的出現,卻完美地勾勒出三疊紀這個關鍵演化時期的生態輪廓。書中的文字敘述,不會像學術論文那樣枯燥,而是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解這些遠古生物的食性、習性,甚至還推測牠們可能的行為模式。例如,書裡介紹的那些早期鳥臀類恐龍,牠們的牙齒結構就顯示出牠們是草食性動物,這跟後來那些大型植食性恐龍又有所不同,有一種「幼年期」的可愛感。而且,牠們的體型都不算很大,給人一種正在萌芽、不斷演進的感覺。讓我最驚喜的是,書中還會連結到當時的地質變動、氣候變化,來解釋這些恐龍為什麼會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這種跨領域的連結,讓我覺得自己不只是在看恐龍,而是在學習一段完整的地球生命史。我還特別喜歡書中那種「解剖圖」式的插圖,把恐龍的骨骼、肌肉、內臟都畫得很清楚,這讓我對牠們的身體構造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评分

哇,這本《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簡直是打開了我對遠古世界的想像大門!我從小就對恐龍著迷,但市面上很多恐龍書都停留在白堊紀的明星,像是暴龍、三角龍等等。這次這本竟然能深入到三疊紀,真的讓我太驚喜了!翻開第一頁,那充滿原始蠻荒氣息的插畫,立刻就把我拉回了那個還沒有太多演化痕跡的時代。書中的恐龍造型,雖然不像後來那些大型恐龍那麼威武,但卻有一種樸實而堅韌的美感。像是那些最早的雙足行走恐龍,牠們的骨骼結構、肌肉線條,都被畫得非常細膩,讓我彷彿能看到牠們在乾燥的陸地上奔跑、覓食的樣子。還有那些半水棲的爬行動物,牠們的鱗片紋理、蹼狀的肢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不禁好奇牠們在那樣的環境中是如何生存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三疊紀獨特的地貌和植被的描繪,完全不是我以往看過的恐龍書那種單調的黃土背景。這裡有著奇特的蘇鐵、像針葉樹一樣的蕨類,還有一些我從未見過的低矮灌木。這種環境的細膩呈現,讓恐龍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真正地融入了牠們所處的生態系統,這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非常豐富且有深度。我常常會花很長時間,只是盯著圖畫發呆,想像著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裡的空氣聞起來會是怎麼樣的。對於喜歡深度探索恐龍歷史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能錯過的重量級作品。

评分

說真的,這本《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完全超乎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這種主題的書,大概就是圖大字多,然後講一些比較常見的恐龍。結果拿到手後,才發現它的內容有多麼紮實!書中的插畫真的太棒了,不是那種商業化、制式的恐龍圖,而是非常有藝術感,同時又兼具科學考證。我看著那些三疊紀的爬行動物,牠們的皮膚紋理、羽毛(有些早期恐龍可能已經有初步的羽毛演化,這本書也有提到!),甚至是眼睛的神情,都畫得栩栩如生,彷彿下一秒牠們就要從書頁中跳出來。而且,這本書沒有只局限於「恐龍」本身,它更進一步地介紹了當時的「鄰居」,像是異齒龍、肯氏龍這些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爬行動物,以及牠們與早期恐龍之間的關係。這讓我對三疊紀這個時期有了更宏觀的理解,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演化路徑上的一個重要分支。書中對於化石發現的介紹也很吸引我,有些篇幅會提到科學家是如何從零散的化石中重建出這些古老生物的樣貌,這讓我覺得很酷,也對科學研究充滿了敬意。我尤其喜歡那些「生態復原圖」,把恐龍們放在當時的環境中,有陽光、有植被,還有其他動物,那種臨場感,真的會讓人一看就入迷。

评分

身為一個對古生物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填補我知識空白的書籍,而《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正好滿足了我的需求。三疊紀,作為恐龍時代的序曲,我總覺得相關的資訊不像白堊紀或侏儸紀那樣豐富,但這本書卻用精美的插圖和詳實的文字,讓我對這個時期有了全面的認識。書中對於當時代表性的恐龍,例如腔龍、始盜龍、板龍等,都有詳細的介紹。牠們的外型,有些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過,但這本書的描繪更為細膩,讓我注意到牠們身上許多過去忽略的特徵,例如牠們的頭骨形狀、牙齒排列、甚至是四肢的比例,都顯示出牠們與後世恐龍的差異,以及牠們在演化上的獨特性。最讓我讚賞的是,這本書在介紹每一種恐龍時,都會附上牠們生存的環境、可能的棲息地,以及牠們在當時生態鏈中的位置。這讓我知道,這些恐龍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活躍的生態系統。例如,書中描繪的板龍,那巨大的體型和前肢的特化,就讓我對牠們的覓食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以往只覺得牠們就是吃草,但書裡提到牠們可能也會用前肢來支撐身體,甚至進行一些樹棲活動。這種深入的探討,讓這些古老的生物在我的腦海中活了起來。

评分

我對這本《三疊紀恐龍圖鑑大百科》的評價,用「驚豔」兩個字來形容都不為過!平常我接觸的恐龍圖鑑,大多集中在白堊紀的巨獸,對三疊紀的印象,說老實話,就是「恐龍的開端」,但具體有哪些代表性的生物,以及牠們的特徵,一直以來都是個模糊的概念。這本書卻用非常精緻的內容,填補了我這塊知識的空白。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三疊紀時期地理環境的描繪,運用了大量的圖表和示意圖,讓我能清楚地了解當時的陸地板塊是如何分佈的,氣候又是如何影響著生物的演化。然後,再將這些恐龍,像是腔龍、槽齒龍、原龍等,放在這個宏觀的背景下進行介紹。書中的插畫,風格非常細膩,而且很注重科學上的準確性,即使是那些比較模糊的化石記錄,作者也盡可能地進行了合理的推測,並在圖說中加以說明,這讓我覺得非常專業。我還很喜歡書中對於「演化樹」的呈現,它能幫助我理解不同三疊紀爬行動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以及牠們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後來的恐龍。這本書讓我明白,三疊紀的恐龍雖然不像後來的恐龍那樣體型巨大,但牠們卻是開啟恐龍時代最關鍵的種族,牠們的每一次變異,每一次適應,都為之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用紙筆記錄下一些我感興趣的生物和牠們的演化故事,這本書真的激發了我對古生物學的熱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