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读本第一品牌,前所未见的酷萌系科普书,全球畅销超过250万册!
第一人称叙述,启发孩子换位思考,邀请孩子进入和科学交朋友,
了解每个观念在科学中扮演的角色,唤起源源不绝的学习欲。
●扭转传统科学教育的思维方式,让拟人化的科学概念一个个站出来,用第一人称介绍自己。
●别出心裁的科学定义方式,帮孩子一开始就建立明确而印象深刻的正确观念,
●充满热情的主观叙事口吻,与教科书的冰冷平淡完全相反,搭配每个观念酷小子的超酷图像,即使原本排斥科学的孩子也能轻轻松松进入状况,欲罢不能,不着痕迹地爱上科学。
●每个观念附有相关小知识,帮助读者认识它在较大科学架构下的来龙去脉。
搞懂科学的关键,在于搞懂观念──这套书把重点观念具象化,化身成一个个会说会笑、有血有肉、能言善道的人物,以充满个性的自我介绍,说出他们在每一门科学中的责任义务,带你一对一认识每个科学观念的性质和要点。整套书完全跳脱教科书正经八百的腔调,像认识新朋友一样认识科学!
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4.5颗星好评!
【人体学了没】 要你连续上学120天不休息,你会不会累得想大叫?
红血球过的就是这种生活!
如果你的躯干少了这根支柱,你大概连站都站不起来,
快趁这个机会感谢你的嵴柱,同时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
你的身体里有一间快递公司,专门运送维持你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质,
叮咚──「我们是『血液』快递公司,您订的氧气和养分送到,请签收。」
「国家地理酷科学」这次要带你探索人体,看看这些尽责的小尖兵在忙些什么──
无论是身体的中流砥柱「骨骼」、化学反应大师「酵素」,还是抵御外敌的「白血球」,这群好小子卖力地为你工作,所以你也该好好认识他们!
【气象学了没】 你会分辨碳循环和碳足迹吗?知道温室和温室效应的区别吗?什么叫做临界点?如果这些问题搞得你雾煞煞,那么打开《气象学了没》就对了!
本书涵盖的主题包括冰帽、温室效应、全球暖化、大气系统、酸雨、海洋系统、酸化、化石燃料、热浪、都市化、碳足迹、资源回收、再生能源、生质燃料、核能……等,绝对可以让小朋友对气候变迁这个火热的议题有全面性的认识!
【微生物学了没】 在我们的世界里面还有另一个活生生的、但是肉眼看不见的世界,住在其中的生物就叫做微生物。《国家地理酷科学:微生物学了没》这次请来了这个世界里最重要的58个角色来向小朋友自我介绍,有的是原本就存在我们体内的人类好麻吉,有的是让我们一不小心就生病的天生坏胚子。
本书以拟人化的卡通人物介绍微生物学的基本观念,这些角色在文字和图像上皆充满了表现力,能第一眼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并在孩子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进阶物理学了没】 如果你缩小到1万兆分之一,你身边的世界大概会把你搞疯──
一颗球会同时向上和向下旋转,或是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你没有办法跟人约碰面,因为所有事情都只能碰运气。
在这里,物质和能量的界线模煳不清,
因为现在你看到的就是它们的最基本单位:量子。
「国家地理酷科学」这次要带你进入量子的世界,看看大家都在变什么魔术,有鬼鬼祟祟的暗物质、东躲西藏的希格斯玻色子、双重人格的波粒二象性,还有可望而不可及的平行宇宙。你会觉得好像掉进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兔子洞──唯一的差别是,这可不是梦!
《探索奇妙宇宙:行星、恒星与星系的奥秘》 目录 第一章:仰望星空——宇宙的广袤与我们 1.1 宇宙的尺度与人类的视角 1.2 从古代观测到现代天文学的飞跃 1.3 星空图谱与星座的起源 第二章:太阳系巡礼——我们身边的八大行星 2.1 太阳:能量的熔炉与生命的源泉 2.2 岩石行星的内部构造与表面特征(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3 气态巨行星的壮丽景象(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4 矮行星、小行星带与柯伊伯带的神秘居民 第三章:恒星的诞生、演化与死亡 3.1 星云:恒星的摇篮 3.2 主序星的生命周期与能量来源——核聚变 3.3 红巨星、白矮星的终结与超新星的爆发 3.4 宇宙中最极端的产物:中子星与黑洞的引力陷阱 第四章:银河的结构与星系的形态 4.1 银河系的结构:旋臂、核心与暗物质晕 4.2 星系的分类: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与不规则星系 4.3 星系团与超星系团:宇宙网的编织 第五章:宇宙的起源与命运 5.1 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5.2 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暗能量的谜团 5.3 宇宙的未来:热寂、大撕裂还是回归? --- 内容导读 自人类文明伊始,对头顶那片浩瀚星空的探索与好奇,便从未停歇。我们试图理解,我们身处的地球仅仅是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尘埃,但正是这颗“蓝色弹珠”孕育了生命,并赋予了我们探索的智慧。《探索奇妙宇宙:行星、恒星与星系的奥秘》正是一本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跨越光年的深度指南,它将带领您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从太阳系内的邻居,到遥远星系团的宏大结构,揭示天体物理学的核心奥秘。 本书旨在用严谨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从太阳诞生之初到宇宙终极命运的全景画卷。我们不会局限于对已知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驱动这些天体运行的物理规律,以及驱动宇宙演化的基本力量。 第一章:仰望星空——宇宙的广袤与我们 宇宙的尺度令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本章首先为读者建立起对“距离”的直观认识,从天文单位(AU)到光年,再到秒差距,理解光速的局限性如何定义了我们观测宇宙的“过去”。我们将回顾从伽利略时代的第一架望远镜,到现代射电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HST)乃至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的观测革命,这些工具如何帮助我们突破了可见光波段的限制,洞察到宇宙中那些隐秘的角落。同时,本书也会探讨文化层面上星座的形成——它们是古代航海家与农耕文明的计时工具,也是现代天文学分类的起点。 第二章:太阳系巡礼——我们身边的八大行星 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容易亲近的研究对象,也是理解系外行星系统的基础模型。本章从太阳的核心——那座持续进行着氢聚变成氦的巨大熔炉——讲起,详细剖析太阳的活动周期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空间环境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按顺序探访八大行星: 水星与金星: 极端环境的展示。水星的温差悬殊,金星的失控温室效应,是研究行星大气演化的绝佳反例。 地球: 聚焦于地球独有的板块构造、磁场对生命的保护作用,以及月球对潮汐和地球自转轴稳定的重要贡献。 火星: 重点解析当前探测任务发现的液态水证据、古老河床的遗迹,以及未来载人登陆的挑战与前景。 巨行星: 木星的“大红斑”风暴系统、土星光环的精细结构与冰晶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巨星”内部结构及其磁场异常,都将得到细致的阐述。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太阳系边缘——富含冰质天体的柯伊伯带和更遥远的奥尔特云,探讨冥王星等矮行星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太阳系早期物质构成的宝贵信息。 第三章:恒星的诞生、演化与死亡 恒星的生命周期是宇宙中最宏伟的剧本。本章将追溯恒星的起源,从广袤、寒冷的分子云如何通过引力塌缩形成原恒星。核心部分聚焦于恒星如何通过其质量决定其“命运”。 主序星阶段: 详细解释质量如何影响恒星的温度、亮度和寿命,例如太阳的相对“长寿”与大质量恒星的“绚烂易逝”。 红巨星与和平的终结: 解释恒星燃料耗尽后如何膨胀为红巨星,以及像太阳一样的中低质量恒星如何通过行星状星云的形式,将重元素播撒回星际空间,最终留下致密而缓慢冷却的白矮星。 剧烈的终结与宇宙的炼金术: 重点剖析超新星爆发的机制(Ia型与II型),以及这些极端事件如何将氧、碳、铁乃至更重的元素(如金和铀)锻造出来,并喷射到宇宙中,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本书将深入探讨中子星的致密性、脉冲星的周期性辐射,以及黑洞——时空结构被扭曲到极致的点——的视界特性与吸积盘现象。 第四章:银河的结构与星系的形态 当视角从单颗恒星拉升到数千亿颗恒星的集合体时,我们进入了星系天文学的范畴。本章着重描绘了我们所属的银河系——一个巨大的棒旋星系,从其清晰的旋臂结构、恒星的年龄分布,到星系核心潜伏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 读者将学习到哈勃序列(Hubble Sequence)对星系的分类原理: 螺旋星系: 拥有扁平的圆盘和明显的旋臂,通常是恒星形成活跃的“工厂”。 椭圆星系: 形状多样,从近乎球形到高度拉长的雪茄形,内部恒星运动随机,恒星形成活动大多已停止。 不规则星系: 缺乏明确结构,通常是由于引力相互作用或碰撞所致。 我们还将探讨星系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如何形成星系团(如室女座星系团)和更大尺度的超星系团,共同构成了宇宙中物质分布的宏观“网状结构”。 第五章:宇宙的起源与命运 本书以宇宙学这一宏大主题收尾,探讨了关于“万物之始”的科学模型。我们将详细介绍支持大爆炸理论的三个关键支柱:星系的红移(哈勃定律)、宇宙中元素的丰度,以及最关键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那是宇宙婴儿时期遗留下来的“余晖”。 最后,我们将聚焦于现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暗物质: 解释为什么星系旋转速度和星系团的运动需要比可见物质多出五倍以上的额外引力,以及对WIMP等候选物质的探索。 暗能量: 阐述自20世纪末发现的宇宙加速膨胀现象,这一反引力的力量正在主导宇宙的演化,并探讨其本质——真空能量或变化的标量场。 读者将带着对宇宙未来走向的思考离开本书:是继续加速膨胀直到万物稀疏(热寂),还是可能发生最终的收缩(大挤压),亦或是其他尚未预见的结局。 《探索奇妙宇宙》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它更是一次深入理解物理定律如何塑造宏伟宇宙的旅程,它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去超越日常生活的局限,去拥抱那无边无际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