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千零一夜4:装傻浪子霸王路

成语一千零一夜4:装傻浪子霸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语故事
  • 趣味学习
  • 语言文字
  • 儿童文学
  • 启蒙教育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成语积累
  • 阅读理解
  • 课外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装傻是种境界,
  看浪子楚庄王隐藏实力,
  转身击败「狼子野心」的老臣,
  率军问鼎中原。

  --

  《装傻浪子霸王路》聚焦名列春秋五霸的「楚庄王」,他在野心人物环伺的日子里求生存,装傻度日,扮演享乐浪子角色。待时机一成熟,他由小搏大,击败若敖族。在「楚庄绝缨」中,站在他人立场想事情;在「蹊田夺牛」里,听从劝谏;「肉袒牵羊」里,宽恕郑国;「止戈为武」里,感受人民对和平的期待……。

  他让原本瞧不起南方楚国的北方诸国改变看法,认清楚国已无法小看,真正让人心服的,不是外在的物质力量与强大的武装,而是来自文化。

系列简介    

  【成语一千零一夜】
  专为中学生书写,第一套融入文学、历史与哲学讨论的「成语历史书」。作为进入文言文的初步,蒐录数百个成语,叙述数百多个故事,时间纵轴为商、周信史以降,地理横轴由黄河写到长江。书之整体具历史脉络,故事个别富完整性,考据翔实,书写架构结合成语、历史与台湾/现代观点,扩大了成语阅读的格局。

名人推荐

  唐光华          自主学习促进会理事长、乐观书院主持人
  林淇瀁(向阳)  知名诗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
  彭明辉(吴鸣) 散文名家、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国能   散文名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李崇建   亲职专家、小说家
  许荣哲   知名作家
  郭朝清   宜兰慈心华德福中学校长
  温美玉   台南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师
  宋怡慧   新北市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谢易霖


  台南出生,台中长大,台北茁壮的宜兰女婿。歪仔歪诗社成员。
  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博士,论文主题为一到十二年级华语文课程建构与教学反思。经历小学、中学到高中,历任体制内外教师近二十年。

  现为宜兰慈心华德福高中资深教师。曾于北市自主学习实验计画、和平高中国中部与青少年共同体验自然、读写文学并思考人生与世间种种。

  亦为渐老的乐迷与小有成绩的唱片文案。

  已出版《装傻浪子霸王路》、《进击吧!楚凤凰》、《落难公子成功记》、《重返英雄争霸的故事现场》等书籍,并荣获第39届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104和106年度国中小学新生阅读推广计画图书推介等。
 

图书目录

人物关系图
名人档案
推荐序  乘着成语的翅膀飞向英雄世界        唐光华
作者序  装傻本是种境界,浪子读的是人生    谢易霖

名人档案
1问鼎中原:有分量的,才敢对天下指指点点
2食指大动:与生俱来的美食雷达
3若敖鬼馁:鬬家的列祖列宗就要没饭吃
4百发百中:第一百零一发应该也不会有意外
5百步穿杨:专注力能让目标变得很大很大
6楚庄绝缨:「大王」想的和你不一样
7明德慎罚:成大功立大业的秘诀
8蹊田夺牛:把你的错误变成我的提款卡
9肉袒牵羊:赔罪脱衣秀
10不毛之地:只能期待底下有石油不然很难活
11言犹在耳:一句话没有放心上放哪儿都没用
12危如累卵:不知道、没看见就不知道危险
13畏首畏尾:想藏起来过着「抖抖的」人生
14铤而走险:狗急都跳墙何况是人
15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还怕被骗到
16过而能改:人不怕犯错,怕的是不能记取教训
17董狐之笔:智慧与公正的话闪闪发光
18刚愎自用:以为自己是包青天加无敌铁金刚
19舟指可掬:河里的浮尸都没有手指
20刻舟求剑:看看眼前不停流动的河吧
21先声夺人:谁胜谁负竞赛前往往就知道
22止戈为武:为和平努力的霸主文字学新解
23优孟衣冠:演戏不是万能,但不会演戏你会有很多不能
24无立锥之地:地价再高下去就会变这样
25庄王葬马:一件昏庸的事变成一件英明的事
26郑昭宋聋:秀才遇到兵还好,遇到白目不得了
27投袂而起:激动的像大鸟扑向前去
28剑及屦及:现在、立刻、马上!
29藏污纳垢: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奇怪
30义无二信,信无二命:说一是一,一意到底
31大器晚成:长得慢常长得好──大只鸡慢啼
32有凤来仪:听说你家来了英雄豪杰好事情

后记  人生道上,问、找与听           谢易霖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乘着成语的翅膀飞向英雄世界
唐光华  自主学习促进会理事长、乐观书院主持人


    谢易霖老师继《重返英雄争霸的故事现场》、《落难公子成功记》、《进击吧!楚凤凰!》等深受读者喜爱的三本书之后,又完成《成语一千零一夜4:装傻浪子霸王路》

    一如前三本书一样,易霖老师以其专研与沉浸多年的文史哲功力,豪迈、热情与浪漫的诗人特质,在另类实验学校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加上承接的乡土底气,使得【成语一千零一夜系列】中每则成语与承载的历史故事,都显得饱满、生动与回味无穷。尤其是笔端充满感情,读其所写故事,时而如穿越时空隧道,到春秋历史现场看英雄征战或浪子奋起,时而如在台湾乡间庙口,听老祖母教做人之道,偶而,彷彿在书斋里听到诗经作者传来的千古喟叹。

    关于中小学生学成语,一向有两种主张:一是否定说,认为中小学生学太多成语,说话与写作动辄引用成语,反成陈腔滥调,毫无创意,被成语压垮。二是肯定说,认为成语是中文的瑰宝,内涵重要历史与人生哲理,且文字精炼,因而,多学成语不仅有助写作,更有助了解历史,提升人格境界与人生智慧。

    我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成立,关键在如何学成语──如果只背大量成语,对成语所产生的历史故事与来龙去脉一无所知,也没兴趣了解,写作的创意的确会被成语綑绑或窒息。反之,若能对成语背后承载的历史故事高度好奇,深入了解,每一则成语就不只是单薄的四个汉字(或更多字),而是包罗:明君昏君、英雄美人、君子小人、兴衰成败、战争和平、爱恨情仇、刻薄仁厚、血泪交织的动人故事。此时成语就不单是成语,而是历史智慧与文化素养,有此素养,无论是写作或讲话,使用成语,皆不至沦为陈腔滥调、言语乏味,反能画龙点睛、添增文采,甚至赋予古老成语新的生命。

    多年来,华文世界有心邀请杰出作者创作不少向中小学生介绍成语故事的书籍,这些书各有丰姿,在引领读者进入丰富的成语世界颇有贡献。在这些成语故事导航书中,易霖老师的【成语一千零一夜系列】颇具特色。他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物为核心,把所有成语串成有相互关联、彼此唿应的语言与历史网络。读【成语一千零一夜系列】,不只是读语言之书,享受成语之美、之奇、之智,更有谈笑声中读史书的趣味与庄严。

    我认识易霖老师十八年了,十八年来曾同在北市自主学系中学实验班任教,易霖老师是专任国文教师,我是兼任经典导读教师。自主学习实验班结束后,易霖老师先在北市和平高中任教一年,之后应邀到宜兰慈心华德福中小学任教至今,期间并读得政大教育学博士,我则继续在全台推动青少年哲学运动。

    基于对易霖老师怀抱的教育热情与中华文化情怀的多年认识,我乐于向读者推荐本书。特别是在诸如鲁蛇、逊咖、厌世代、愤青等时髦词汇充斥世界的灰色时代,鼓励读者坐拥本书,化身为装傻浪子楚庄王,进入有无数英雄典范的成语世界,体会人如何因美德与智慧,及贤人的相助,得以由逆转胜,由弱转强,战胜命运,成为命运的主人。

    从而起念:有为者亦若是!

作者序    

装傻本是种境界,浪子读的是人生   
谢易霖


  《成语一千零一夜》这系列书籍是以成语为核心所交织的故事世界,每则故事都可独自阅读,每本书也自成一格。继第三册着重描写于祟拜凤凰的楚国,叙说楚国由南方的「小咖」,成为诸国不得不正视的「大咖」,这段楚部族的发展史,相当振奋人心。第四册《装傻浪子霸王路》聚焦于名列春秋五霸的「楚庄王」,他是真性情的汉子,我心仪的人物。

  楚庄王年幼即位,为了在野心人物环伺的日子里求生存,他让自己沉浸在享乐中,甚至扮演着浪子的角色。他装傻度日,随性生活,暗地里正冷静观察时势,寻找可靠的助手,一切就等时机成熟,不但他的人生起飞,楚国也在他的带领下蜕变。如果说那些老而有权的臣子是老谋深算的「老豺狼」,那么他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忍功非常人可及的「小凤凰」。于是他能由小搏大,击败鬬越椒代表的若敖族,真正掌握楚国实权,飞出一片天空。可以说,他将装傻日子活出人生新高度,他等待时机的智慧非比寻常。

  相较于齐桓公、晋文公早年流落在外的经历,楚庄王面对的是宫廷里的明争暗斗,或许如此,他对人好像有着更深的理解。小小的他看来像是世界的中心,但他让自己很边缘,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威胁的人,却在暗处里张开明亮的眼睛。他没有因此成为心机重,手段狠的人;相反的,他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他能「原谅」,能够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因此赢得他人真正的尊敬,「楚庄绝缨」的故事就是明证。这样的力量,或许是因为他对自己有自信,能反省,所以他听得进别人的话,也能善待人,善待战败的国家。「蹊田夺牛」里,他听从劝谏,恢复了陈国;「肉袒牵羊」里,他为郑君的诚意感动,宽恕了郑国;「止戈为武」里,他能在对手晋国的立场体察战争的悲哀,他可以感受到人民对和平的期待;「义无二信,信无二命」里,他对宋国「易子而食」的惨状感到不忍,也对宋国这死硬派採取宽容态度,最后得到了这难得的盟友。就这些事情来看,相对于当时对诸候不守信用的晋国,他让原本瞧不起南方楚国的北方诸国改变了看法,认清了楚国已无法小看的事实。真正让人心服的,不是外在的物质力量与强大的武装,而是来自文化,那得有丰富且成熟的心才能欣赏。

  关于楚庄王的成语,有许多是很生活的,很真诚而赤裸裸的。他喜欢交朋友,又能够真诚相待,除了前面所提的「楚庄绝缨」,与优孟有关的成语像「优孟衣冠」、「无立锥之地」都能教人看到君臣互动的可爱之处。而由「郑昭宋聋」、「投袂而起」、「剑及屦及」等成语来看,他的真性情即使到了执掌大权仍不改本色。他实在是个太有意思的人了。或许因为他是这样真诚的人,他对于当时诸国的态度也很大方,他很认真的和中原诸国交往,事实上,他也成功了。他争取到很多国家的认同,使他们心服口服的投入楚国的阵营。人呢,在失意的时候或许能自我要求,可以得意时就常常放纵或骄傲。在楚庄王身上,却看到他得意时的自我反省,不简单,真的不简单。

  相较于楚庄王,同样在权臣压力下的晋灵公就好像对照组。在赵盾掌政的日子里,晋灵公固然不得伸张,但也不免让人怀疑他要不是天生爱玩,就是自暴自弃,他的生活确实「危如累卵」,但是他的结局不得不说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即便「董狐之笔」是公正而有智慧的言论,晋灵公的悲剧也有他自己的手笔,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是很精采的故事,所以第四册虽以楚庄王的发达史为主轴,却也对他的对手做更进一步的描述。

  其他登场的人物也有很有意思,像是「食指」特别的郑国公子;两个神箭手鬬越椒与养由基的对战;除了优孟之外,还有孙叔敖的故事;夏姬的迷魅诱惑;郑、宋两国强国夹缝中求生存的意志和作为;晋国君臣间的精采互动;正直过人的史官和真情真义的刺客等等。他们一一登场,好戏连台,每则成语都可写成一出戏。值得一提的,还有《左传》对于晋楚邲之战的记录,情节生动且细节充满,因此像「刚愎自用」、「舟指可掬」、「先声夺人」等成语一一浮上台面,可以细细品尝。总之,在欣赏楚庄王过人智慧的同时,可以在各个成语里,多少得到不同的人生体会,还有生活调味。

  为了重建故事脉络与考证出处,我成为更好的读者,除了线上资料,期间我不断翻阅纸本原作,特别是陪我二十多年的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史记》(宋庆元黄善夫刊本)、《国语》(易中天版)、《韩诗外传》、《说苑》以及《东周列国志》。我愿意由上百本读物中为你推荐:高中生想进一步接触这本书提到的故事世界,孙铁刚《左传:诸侯争盟记》、李永炽《史记:历史的长城》、贾志刚《说春秋》以及易中天、公孙策的相关着作都可使你获益;如果你是家长想为中学以下的孩子寻找相关阅读,令人佩服的教育家与推广者林汉达已写就数种版本的相关着作,着名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也都值得购入,张嘉骅的《少年读史记》也开卷有益。更老练的读者不妨试试唐诺读《左传》的心得与新得:《眼前》,当然,别忘了郑问大师的画作,按赞不够,还要细品。 

   装傻的人要阅读,不然就真傻了,比自作聪明好一点而已。读什么?读书,读人生,读自己。楚庄王无疑是「大咖」人物,他也是「玩咖」,读他的故事,他的人生,他一路走来享受游戏,却也自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观察人,阅读人;因此他有格局,有见识,他的故事,有血有肉,有光有热力。我认为他会是青少年有所共鸣的人物,而对于渴望转变的人,应该也可以在他的故事里读到自己的生命转机。

  开读吧!让灵魂飞,上路!

后记

人生道上,问、找与听  
谢易霖


  年轻时学习空手道,后来接触柔道和国术,这事影响我很大。国术博大精深,只学过一点点长拳、螳螂和咏春等,那时我已有了年岁,不像练空手道那么投入,但功夫里面的道理让我成为更好的人;习武也让我在赏读武侠小说或是功夫电影时,多读出些味道与门道。早年港台的功夫电影不说,这几年《一代宗师》《一个人的武林》《师父》等电影藏着很多故事,都有历史根据,不是随便演演,每个段落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叶问》系列电影到了第二集,有个特别的场景。叶问、金山找和叶问的徒弟黄梁因故关进囚牢。黄梁年轻,全身满是干劲,时时刻刻想找人打架,说话也不客气。金山找对叶问说了几句话,大意是,我年轻时也是这样,给你徒弟找个老婆,有人管,就踏实多了。
  叶问是武术大师,那金山找是谁?电影里,他是厉害的北方高手。第一集他角色颇重,横冲直撞,四处踢馆,为争第一不择手段,希望扬名天下,是个十足的江湖浪子;他败给叶问,迷失在人生路上,仗着一身功夫四处作乱,沦落为贼。
  到了第二集,金山找变成顾家大叔,成了叶问好友。我想这可能因为他有了家,当然也因为他成熟。想想,「叶问」和「金山找」的名字很有趣,在人生路上,在「问」与「找」之间,世界会给我们人生的答案。如果能留心听,一定能发现回应。就像楚庄王。
  他曾是沉迷酒色的浪荡子,也许,在他小小年纪就任大位时,庞大的压力让他不能做自己,他面对许多厉害的「大人」;然而他一步一步成长茁壮,留心观察周围,他骨子里有着英雄豪气,最后他带领楚国达至前所未有的境地。在许多故事里,他都是个勇于反省,善于「聆听」的人。

  他看似荒诞的日子里,他终于听到真诚无畏的谏言,所以「一鸣惊人」;虽有「问鼎中原」的霸气,但他能听入王孙满所说的「在德不在鼎」;他虽难免有健忘疏漏的时刻,但是「听」得懂「优孟衣冠」的深意,能有「庄王葬马」的故事;他也喜爱美人夏姬,但听得进巫臣所说的「明德慎罚」。也因为他能「听」,所以能懂「蹊田夺牛」。

    所以能找到孙叔敖。

  怎么说呢?据说庄王能找到孙叔敖这样的贤才,就像金山找有了老婆管顾,他是听了他太太樊姬的话。樊姬曾说过很多话,故事都美丽。《韩诗外传》里有这么个故事,大概是──

  这日,楚庄王晚归,樊姬上前迎接说:「今天怎么这么晚,饿吗累吗?」庄王答:「听忠心且贤能的臣子说话,不会。」

    樊姬问:「哪位呢?」

    「沈令尹呀。」樊姬听后笑了。

    庄王问樊姬为何笑,樊姬说:「我跟您十一年了,还找别的姐妹来侍奉您,就是不希望您只专宠于我,这样家里才能和谐,您才能用心国事。沈令尹跟随您也好久了,真的忠心于您,怎么没听说他为您推荐贤人,斥退劣材?」

    庄王听了有感触,第二天早上将对沈令尹说这些,沈令尹觉得愧疚,于是将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

  孙叔敖的事,读者你也知道不少了,有他之助,楚国这南方凤凰展翅高飞。楚国史官记录说:「楚国霸业,是樊姬的协助呀。」而这协助,如果不是楚庄王「善听」,听得进别人的话,又怎么能发生作用?  

  楚庄王像齐桓公、晋文公有宽大气度,甚至犹有过之,所以他有「楚庄绝缨」、「止戈为武」的故事。他能欣赏郑襄公宽待郑国,也能对硬脾气的宋国宽厚。因为他表现出来的「人性品质」,使得中原诸国不得不承认楚国的文化力量,他不只是以力服人,他真的能体会「在德不在鼎」的真意。明理的他听得进有理的话,成为他成长的动力。

  有人说,武术的学习后来就在学一个「听」,用全身去听见世界,做出回应,我觉得这境界真是高。想想,「问」、「找」、「听」都是学习的好方法,可以让一个人在人生路上成熟、茁壮。楚庄王的浪子霸王路,一路走来,应该就在体会这些。我喜欢他「投袂而起」的真性情,也喜欢他那种不断成长的生命动力。

  生命路上他问,他找,因为他好好的听,所以能他听见了有用的意见,没有迷失;也因此他有了愈见深厚的自信,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这应该就是他得到认同的原因。

图书试读

01问鼎中原:有分量的,才敢对天下指指点点
 
历史漫长而悠远,到了春秋时代,位于权力中心地带的周、郑附近正上演许多好戏,晋、齐、秦等大国接着一一现身,各有各的姿态,它们的互动产生许多故事,摩擦出许多火花,这在前几册已诉说一二,我们将会继续说下去;至此,历史的舞台可以说是愈来愈大,登场人物也愈来愈多。
 
但,到底什么是舞台?我们常说:「人需要舞台。」那是有佈景,设计好的地方?还是观众聚集的地方?还是可以这么说:有戏唱的地方,就是舞台?楚国,位于中国南方,崇拜火与凤凰,相对于位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国,它在历史的舞台上是以落后、边远且遭人藐视的「小咖」登场。但别忘了,「小咖」总有变「大咖」的时候。楚国,这南方的火凤凰终将以不同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这只火凤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它浑身是戏,让人不得不注目它。这里的关键人物就是兼具政治与军事实力的--楚庄王。
 
楚庄王是中国春秋时期重要国君,他是本书的主角,因为他,楚国国势登上高点。他是个有个性、有特色的君主,他能等待时机也能奋进向前,他勇于战斗却也不炫耀战功,更难得的是,他是个能反省的人。他的人生精采正如一场好戏,他演什么像什么,做什么是什么。我很佩服他。这本书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且慢慢看下去。
 
话说回来,作为本书开场,「问鼎中原」就像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角,也就是本书主角--楚庄王--一样,相当有气势!这则成语有两个重点,一是「问」,二是「鼎」。先说「鼎」,再说「问」。
 
「鼎」是种古代器具,历史相当悠久,它的「长相」是三足二耳(也有四足二耳的),意思是:三只脚,两只耳,所以后世才说「三国鼎立」或「鼎足而三」,总之,长得很像庙前的大香炉。早先是陶做的,后来到了商、周时代更有青铜鼎的出现。它可用来煮食,也用来放食物、佐料,更有祭祀的用途。它给人古意、隆重与盛大的感觉。鼎的使用在周代可说是很讲究的,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则是三鼎或一鼎。鼎,可以说是等级与权力的象征。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福建、台湾等闽语流行的地方,也将锅具称为「鼎」。

用户评价

评分

说真的,我买这套书是有点后悔的。我本来期望它能像其他一些成语故事书一样,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讲解成语的含义,但结果却让我失望了。我觉得这套书的故事太过于平淡,缺乏吸引力。故事的语言也比较枯燥,没有想象力,让人读起来很乏味。我侄子读了几页就没兴趣了,说这些故事太老套了,不如看动画片。我觉得这套书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抓住成语故事的精髓。成语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它们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的情节,而忽略了这些重要的信息,就失去了成语故事的价值。另外,我觉得这套书的插图也比较普通,缺乏特色。插图的色彩比较暗淡,线条也比较僵硬,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这套书是一本比较普通的成语故事书,没有特别的亮点。我觉得出版社在制作这套书的时候,应该多花一些心思,在故事的内容和插图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评分

我最近在给女儿挑选一些课外读物,无意中发现了这套成语故事书。当时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住了,颜色鲜艳,设计活泼,很符合孩子的喜好。回家后,我仔细地翻阅了一下,发现里面的故事内容也相当不错。它没有像一些传统的成语书那样,只是简单地解释成语的含义,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成语的来源和背景娓娓道来。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成语,并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故事的结尾,都会附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这些练习题的设计也很有创意,比如填空、选择、判断等等,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寓教于乐。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在书里加入一些音频或者视频资源,可能会更有吸引力。比如,可以录制一些成语故事的朗读音频,或者制作一些成语故事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成语。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非常值得推荐的成语故事书,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评分

老实说,我买这套书主要是因为封面上的画风。我本身就喜欢水墨画,觉得很有意境。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用心,每一本都有一种不同的风格,让人看了很舒服。翻开书页,里面的插图也延续了这种水墨风格,色彩淡雅,线条流畅,很有古韵。故事的内容嘛,其实就是一些我们从小就听过的成语故事,只不过编排得更连贯一些。我觉得这套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艺术性,它不仅仅是一本成语书,更像是一本图画书,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当然,如果故事的内容能更丰富一些,或者加入一些新的成语,那就更好了。我注意到有些成语的故事比较短,感觉有点草草了事,没有充分挖掘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另外,书的装订质量还可以,但希望出版社能用更好的纸张,让书更耐用。总而言之,这套书适合那些喜欢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家长和孩子们。它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成语的工具书,更是一件可以欣赏的艺术品。

评分

我本身是学中文的,所以对成语的理解比较深入。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简化”。它把一些复杂的成语故事简化成了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虽然牺牲了一些细节,但也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必要的,毕竟成语故事本身就比较古老,如果照搬原文,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我觉得“简化”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度简化,导致成语的含义被扭曲。我发现有些成语的故事在简化过程中,丢失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孩子们对成语的理解不够准确。另外,我觉得这套书的编排方式还可以改进一下。现在的编排方式是按照成语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我觉得可以按照成语的含义或者故事的背景进行分类,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总的来说,这套书是一本不错的成语入门书,适合那些刚开始学习成语的孩子们。但是,如果想深入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还需要阅读一些更专业的书籍。希望出版社能邀请一些中文专业的学者参与到编纂工作中,提高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评分

哎,最近在书店闲逛,看到一套成语故事书,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就随便翻了翻,买了几本回家给侄子看。说实话,我小时候对成语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觉得那些古人好啰嗦,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非要绕弯子。但现在想想,成语里头其实蕴含着很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如果能用有趣的方式讲出来,对孩子们的启蒙肯定很有帮助。这套书的编排方式还蛮用心的,每个成语都配上精美的插图,而且故事的语言也比较生动,不会像以前那种古文古词,让孩子们觉得晦涩难懂。我特别喜欢它在故事结尾会附上成语的解释和用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能了解成语的来源,还能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在故事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游戏或者问答题,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另外,书的纸张质量也挺好的,摸起来很舒服,不会伤眼睛。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值得推荐的成语故事书,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了解中华文化。希望出版社能继续努力,推出更多类似的优秀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