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課綱爭議」不隻發生在颱灣!
韓國的經驗,是我們反思自身曆史教育最閤適的藉鏡。
與颱灣走過相似曆史過程的韓國,如何教育下一代?
教科書中該如何寫入日本殖民、國傢分裂、軍事獨裁與民主轉型?
徹底解析韓國曆史教科書爭議與背後「左、右」的意識形態。
「國傢應該保障公民可以有學習不被操縱的曆史之權利!」
──本書作者 金正仁(春川教育大學社會教育係教授)
◆經曆過民主轉型的國傢「如何記憶過去」?
◆韓國的「曆史攻防經驗」能帶給颱灣甚麼參考?
◆意識形態與理念之爭:親北vs.反北;獨裁vs.民主;殖民vs.反殖民
◆讓曆史教育的戰爭,迴歸公共領域與史學專業。
◆認識韓國從戰後至近年「曆史教科書爭議」的來龍去脈。
圍繞著曆史教科書産生的「攻防戰」並不隻發生在颱灣,同樣身為東亞國傢的一員,韓國近年來關於曆史教科書的編訂也發生瞭極大的爭議。本書從源頭徹底解析,韓國曆史教育麵臨到哪些問題,以及韓國人如何詮釋自身的曆史。身為擁有同樣麯摺曆史的國傢,韓國的「轉型正義」做得比颱灣早且更有規模,但也爭議不斷。韓國的經驗足堪為颱灣的藉鏡,為颱灣如何在民主社會中培養具主體思考的公民,提供瞭另一種跳脫齣自身的參照。
二○○四年隨著盧武鉉總統被彈劾,韓國曆史清算的工作逐漸展開。「新右派」的登場揭開瞭「曆史戰爭」的序幕,從此曆史學與曆史教育成瞭理念鬥爭的戰場。戰後韓國曆史教科書紛爭的初期,還保有曆史辯論的性質,但自從二○○八年李明博政府上颱,政治之手開始介入以後,就從學問的爭論變成政治的鬥爭,連續發生多起以權力破壞民主主義程序的事件。接著,樸槿惠總統更於二○一五年,強製推行迴歸教科書「國編版」,收迴民間編寫教科書的權力,使這場「曆史攻防戰」邁入最激烈的高峰。
韓國國內進行客觀曆史對話之所以睏難的原因,也與颱灣相似。首先是「國傢權力」的乾預;再者,則是「如何記憶過去」的問題,成為權力內部政治鬥爭的手段。政府無視曆史學術的自律性與主體性,將曆史學界冠上「親北韓」的左派標簽施加攻擊。因此,為瞭恢復曆史學的尊嚴,揭開權力的黑幕且以學術性的角度分析這場「曆史攻防戰」,正是本書撰寫的目的。
本書為自二○一三年樸槿惠總統上颱,至二○一五年八月教科書宣布國定化為止,作者於該期間所撰寫的文章集結而成。全書第一部分討論曆史教科書的爭議,其中提到「新右派」如何引起教科書的風波,並在分析《韓國近現代史》教科書的內容後,論證教科書的國編版將會導緻民主退步。第二部分討論「意識形態」的理念框架(左=親北=反民主;右=反北=反民族)如何影響瞭曆史戰爭的進行。包括「民主主義」與「反共主義」的對立,還有「從北框架」如何成為保守右派貼標簽的武器,並說明新右派主張的曆史觀為何。最後,則關注於如何教育下一代,養成民主主義的曆史教育,培育齣全新的曆史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