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纲争议」不只发生在台湾!
韩国的经验,是我们反思自身历史教育最合适的借镜。
与台湾走过相似历史过程的韩国,如何教育下一代?
教科书中该如何写入日本殖民、国家分裂、军事独裁与民主转型?
彻底解析韩国历史教科书争议与背后「左、右」的意识形态。
「国家应该保障公民可以有学习不被操纵的历史之权利!」
──本书作者 金正仁(春川教育大学社会教育系教授)
◆经历过民主转型的国家「如何记忆过去」?
◆韩国的「历史攻防经验」能带给台湾甚么参考?
◆意识形态与理念之争:亲北vs.反北;独裁vs.民主;殖民vs.反殖民
◆让历史教育的战争,回归公共领域与史学专业。
◆认识韩国从战后至近年「历史教科书争议」的来龙去脉。
围绕着历史教科书产生的「攻防战」并不只发生在台湾,同样身为东亚国家的一员,韩国近年来关于历史教科书的编订也发生了极大的争议。本书从源头彻底解析,韩国历史教育面临到哪些问题,以及韩国人如何诠释自身的历史。身为拥有同样曲折历史的国家,韩国的「转型正义」做得比台湾早且更有规模,但也争议不断。韩国的经验足堪为台湾的借镜,为台湾如何在民主社会中培养具主体思考的公民,提供了另一种跳脱出自身的参照。
二○○四年随着卢武铉总统被弹劾,韩国历史清算的工作逐渐展开。「新右派」的登场揭开了「历史战争」的序幕,从此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成了理念斗争的战场。战后韩国历史教科书纷争的初期,还保有历史辩论的性质,但自从二○○八年李明博政府上台,政治之手开始介入以后,就从学问的争论变成政治的斗争,连续发生多起以权力破坏民主主义程序的事件。接着,朴槿惠总统更于二○一五年,强制推行回归教科书「国编版」,收回民间编写教科书的权力,使这场「历史攻防战」迈入最激烈的高峰。
韩国国内进行客观历史对话之所以困难的原因,也与台湾相似。首先是「国家权力」的干预;再者,则是「如何记忆过去」的问题,成为权力内部政治斗争的手段。政府无视历史学术的自律性与主体性,将历史学界冠上「亲北韩」的左派标签施加攻击。因此,为了恢复历史学的尊严,揭开权力的黑幕且以学术性的角度分析这场「历史攻防战」,正是本书撰写的目的。
本书为自二○一三年朴槿惠总统上台,至二○一五年八月教科书宣布国定化为止,作者于该期间所撰写的文章集结而成。全书第一部分讨论历史教科书的争议,其中提到「新右派」如何引起教科书的风波,并在分析《韩国近现代史》教科书的内容后,论证教科书的国编版将会导致民主退步。第二部分讨论「意识形态」的理念框架(左=亲北=反民主;右=反北=反民族)如何影响了历史战争的进行。包括「民主主义」与「反共主义」的对立,还有「从北框架」如何成为保守右派贴标签的武器,并说明新右派主张的历史观为何。最后,则关注于如何教育下一代,养成民主主义的历史教育,培育出全新的历史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