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专业医生解开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鑑识问题(最新修订版)

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专业医生解开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鑑识问题(最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ouglas P. Lyle
图书标签:
  • 法医
  • 尸体解剖
  • 犯罪搜查
  • 医学鉴识
  • 病理学
  • 解剖学
  • 悬疑
  • 推理
  • 科普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D. P. LYLE 「医生在线」鑑识问答系列
诸多悬疑、刺激、有趣、超乎想像、想问又说不出口的疑问全都在这一本里!

★★本书荣获「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最佳评论类非小说、「阿嘉莎奖」(Agatha Award)最佳非小说,以及「爱伦坡奖」(Edgar Awards)最佳犯罪实录提名
★★不论你现在有什么烦恼,莱尔医生的这本书提供了完美的黑暗与愉快处方。──李‧戈德伯格(Lee Goldberg),作家、美国人气影集编剧


请问医生:
◎一个人脑袋瓜中枪后,真有可能完全没出现脑伤,却出现记忆受损的情况吗?
◎被人用铲子击打会受到哪些伤害?
◎法医能不能看出被害人生前曾跌落楼梯?
◎犯案时戴的手套会不会留下指纹?
◎凶手以勒颈的方式杀人要多久才会致人于死?
◎怎样做才能完全毁尸灭迹?

不管是应剧情转折需要,还是老掉牙的安排,为什么好看的书,好看的戏,常常有人受伤、有人死?
这次就以他们为主题好好研究,增进一些医学常识吧!

作者道格拉斯‧莱尔是位专业医生,也是小说家、编剧家。书中除了分析案例外,也将他与知名影集如《CSI犯罪现场:迈阿密》、《怪医豪斯》、《神经妙探》等编剧一同工作的经验纳入其中,分享创作时,如何让不具医学背景的读者或观众能快速融入剧情中。莱尔医生由衷希望这是本令人觉得有趣的书,并解答读者长久以来的疑问,增进医学常识。最后他温馨地提醒大家,这只是本休闲读物,切勿用于犯罪用途喔!

〈本书特色〉
全书由教授法医科学课程的执业医生D.P.莱尔,回答喜好推理小说以及犯罪影集的读者的诸多疑问。
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依照常见的元素划分,如犯罪现场、鑑识人员、外伤、尸体、死亡原因等,总计216道问题。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深度提问,满足你强烈好奇心以及渴求正解的高度欲望。

◎审订 
孙家栋|台大医学院病理学博士,现任台大医学院法医学研究所教授。专长:法医病理学、病理学。


【各界赞誉】
专业推理评论家 冬阳、杜鹃窝人、张筱森、景翔、蓝霄──联合推荐

☆提问的角度具有浓厚的故事性,回答的内容充满画面感。这一问一答间,满足了推理小说读者、犯罪影集观众、以及每一个想说故事与想听故事的人,对于各种光怪陆离的犯罪奇想。
──冬阳(推理评论人)

☆对推理小说作家而言,本书是案头必备书。对读者而言,本书是知识宝库,可以检验作者的正误。阅读推理小说的必备工作书。
──杜鹃窝人(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前会长)

☆推理作品常因诡局设计和相关叙述经过作者亲自实验证明可行而大受赞许,其实有很多经验可由学习而来。本书正是提供了医学与犯罪搜查和鑑识方面各种各类的专业知识与常识,内容丰富,叙事清楚。不但作者可用以参考,读者和观众也可知识大增。
──景翔(资深翻译工作者/影评人)

☆翔实有趣的推理小说阅读工具书。一个简单的提问,基于医学本质上所需的论证,推演出恍然的答案,提供读者可以再三阅读思量的乐趣。
──蓝霄(推理小说耽读者)

★有什么比读你最喜欢的犯罪小说家的书更有趣的呢?那就是找到他们是怎么构思的。本书会让你看到诡异的病理问题(他们总是以奇特的方式致死,并让调查人员得以破案)和莱尔医生所提供的有趣答。我从第一页就深深入迷,直到卷末。
──萝宾‧博塞尔(Robin Burcell),得奖作家,着有《埋骨墓穴》(The Bone Chamber)等作品

★莱尔写给作家们的法医学选辑,是犯罪小说作家不可或缺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想找到有创意又刺激的谋杀方式的作家。
──P. J. 派瑞许(P. J. Parrish),《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着有《Louis Kincaid》小说集

★若想探测一个犯罪小说作家写作的精采度,就不能少了法医学专家莱尔医生。
──佐伊‧夏普(Zoë Sharp),作家,着有《夏洛特「夏莉」福克斯》(Charlotte “Charlie” Fox)犯罪惊悚系列小说

★对任何一个悬疑惊悚推理小说作家来说,本书是很棒的工具。如果你对人的生命、疾病、受伤与死亡感到好奇,你会从莱尔医生的书中获益良多。
──www.EthanJones.blog.com

★莱尔医生是犯罪与推理小说作家最好的资源。他具有权威、表达清晰,又乐于与人讨论。本书带来迷人又恐怖的阅读体验。
──C. J.巴克斯(C.J. Box),《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着有《Force of Nature》

★这本书是金矿。是各种类型的作家都必备的参考书。
──葛兰特.布莱克伍德(Grant Blackwood),《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着有《The End of Enemies and The Wall of Night》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供的书名——《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专业医生解开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鑑识问题(最新修订版)》——所撰写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 《死寂深渊:刑侦心理学与非传统证据的解析》 ——洞察犯罪现场背后的非凡逻辑与人性迷局 本书深入探讨犯罪现场调查领域中那些超越传统法医学和物证分析的灰色地带,专注于犯罪心理的构建、行为模式的重建,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揭示真相的非传统证据。我们不关注尸体解剖或病理学的细节,而是将视角转向驱动犯罪行为的复杂心智结构,以及如何从行为痕迹中解读犯罪者的意图、动机与心路历程。 第一部:犯罪心理的深层结构 在传统的侦破工作中,我们习惯于物证为王。然而,许多案件的破解,往往取决于对凶手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死寂深渊》致力于揭示犯罪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探讨“黑暗三角”(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变态)在不同类型罪犯身上的表现形式。 本部分将详细解析连环杀手的“签名”(Signature)——这是指那些并非完成犯罪所必需,但却是凶手为满足其心理需求而留下的独特行为模式。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区分“符号化行为”与“任务行为”,并阐明为何理解这些非功能性的行为模式,对于预测凶手的下一步行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深入研究了“动机迷雾”:当经济利益或激情杀人等显性动机被排除后,隐藏在深层的权力需求、控制欲或童年创伤是如何转化为极端暴力的。 我们将剖析“反社会行为光谱”中不同程度的偏执与反社会人格如何影响犯罪规划与执行。从“冲动型”到“组织型”犯罪者,其思维模式的差异如何体现在现场遗留的线索上?本书提供了多维度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在物证链条断裂时,心理侧写如何成为连接碎片、还原事实的关键桥梁。 第二部:行为轨迹与空间分析 犯罪行为并非随机发生,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死寂深渊》的第二部分聚焦于“行为区域理论”(Behavioral Geography)和“地理画像”(Geographic Profiling)。我们探讨犯罪者如何选择作案地点、逃跑路线,以及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的居住地、工作地或“舒适区”。 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空间统计学模型,绘制犯罪热点地图,并据此推断潜在嫌疑人的居住范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图标记,而是基于对犯罪者认知地图的深度解读。我们将分析“冷却期”(Cooling-off Period)对后续作案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案发地点的环境特征(如光照、交通便利性、社区结构)来反推罪犯的风险偏好和行动效率。 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场景重构”中的行为逻辑。例如,在入室盗窃或绑架案中,受害者与加害者的互动模式如何揭示双方的权力动态?现场的“混乱度”是真实的反抗表现,还是精心布置的误导?通过对行为轨迹的细致梳理,我们力求还原一个充满心理张力的动态现场,而非仅仅是静态的物证陈列。 第三部:非传统证据的解读与运用 在许多疑难案件中,传统的DNA、指纹证据可能缺失或不具有决定性。《死寂深渊》开辟专章,探讨如何有效地识别、收集和解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证据”。 这包括对“数字足迹”的深入挖掘——社交媒体互动中的微小线索、加密信息中的语气分析,以及网络浏览记录如何构建出犯罪者的兴趣图谱和行动预演。我们不涉及高深的黑客技术,而是专注于如何将这些数字线索置于行为分析的框架下进行解读。 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语义分析”在侦破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嫌疑人陈述、书信或电子通讯内容的语言学分析,可以识别出欺骗模式、身份掩饰,以及关键信息的遗漏点。例如,特定词汇的选择、句法结构的复杂性,甚至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都可能成为区分真实叙述与编造谎言的微妙标志。 书中还收录了关于“环境心理学”在犯罪现场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现场物品的摆放方式(如艺术品、书籍的朝向)如何揭示犯罪者对现场环境的控制欲或破坏欲。这些非传统证据的组合运用,构建了一个更立体、更具说服力的案件叙事。 总结:超越可见的真相 《死寂深营》旨在为执法人员、安全分析师以及对犯罪心理学有深度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思维工具,使其能够超越表面的现象,深入到驱动犯罪行为的核心动机与轨迹中。本书强调的是严谨的逻辑推演、跨学科的证据整合,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它不是一本关于尸体如何死亡的书,而是关于“人为何选择如此死去”的深度探索。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在最黑暗的犯罪谜团中,找到那条通往真相的、由心理与行为构成的隐秘路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莱尔Douglas P. Lyle
本身是心脏病学家,也是执业医生,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仍不忘持续创作。2005年,以《鑑识取証天才班》获得麦卡维提奖、爱伦坡奖的殊荣;2013年,更以《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得到安东尼奖、阿嘉莎奖及爱伦坡奖提名肯定。他还写过一篇论文,题为〈惊悚片中出现的凡尔纳恐怖神祕岛:百年必读〉。多部惊悚推理小说,像是《恶魔的游乐场》、《盲目测试》、《慾海医心》也有相当高的评价。

他于迪西尔斯大学(DeSales University)教授线上法医科学课程,亦与知名影集编剧一同工作,如《法律与秩序》、《CSI犯罪现场:迈阿密》、《神经妙探》、《法外柔情》、《冷案》、《怪医豪斯》等片。目前住在加利福尼亚。

◎欢迎到莱尔医生的网页和部落格参观
医学暨法医科学实验室:http://www.dplylemd.com
鑑识部落格:http://writersforensicsblog.wordpress.com


相关着作:《法医.尸体.解剖室2:谋杀诊断书──专业医师剖析188道诡异又匪夷所思的病理、毒物及鑑识问题》《法医.尸体.解剖室3:重返犯罪现场—专业医生解析157道悬疑、逼真的谋杀手法相关的医学及鑑识问题》《犯罪手法系列─法医科学研究室:鑑识搜查最前线, 解剖八百万种死法》

译者简介

蔡承志
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硕士,全职科普类书译者。一九九四年投入翻译迄今,累计译作近七十册。译有《死亡翻译人》、《最后一个知识人》、《最后一个知识人》、《直视全貌》、《玛莉博士的地下医学实验室》等书。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篇:外伤、疾病、医生和医院
Part I: Traumatic Injuries, Illnesses, Doctors, and Hospitals(共有77道问题)
请问医生:
1.哪些车祸伤害会让人必须住院治疗至少三天?
2.护士有没有办法靠施打空气杀人?
3.最近才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会不会因为一个气栓诱发中风?
4.严重酗酒人士会不会失去记忆,脑子一片空白?
5.当陷入昏迷的人醒来却得了失忆症,这时会有什么状况?
6.有没有人比较不容易被麻醉?
8.一个人中风后有没有可能腰部以下瘫痪,想讲的话都讲不出来?
9.闭锁症候群在一八八○年代如何治疗?
10.罹患成人唿吸窘迫的人会接受哪些治疗?
11.车子翻覆且手臂被压在车下的人被救出之后该如何治疗?
12.一个人心脏被箭射中会是什么样子,被害人会如何死亡?
13.不让气喘患者使用或暗中破坏吸入器会不会致命,以及法医能否判定死因?
14.遭车辆撞击有可能会受到哪些伤害?
15.若孕妇遭枪击身亡,医生有可能救活她肚子里的孩子吗?
16.车祸被害人有没有可能仅丧失视觉,其余毫发无伤?
17.要如何杀害一名最近才刚接受骨髓移植的住院病人?
18.灼热烙铁能不能用来杀人?
19.贫化铀弹会对人造成什么伤害?
20.一个十二岁男孩有没有可能坐在一名较小的儿童身上把他闷死?
21.火烧车受害者在专业烧烫伤中心会接受何种治疗?
22.哪种癌症会致人于死却没有外显征候,也没有会引人注意的症状?
23.一八七○年代会如何治疗卵巢癌和子宫颈癌?
24.头部受击会不会引发凯卜葛拉斯症候群?
25.凶手以勒颈方式杀人要多久才会致命?
26.阉割是如何进行的?
27.哪些因素决定一个孩子能否接受父母输血?
28.在第三世界条件下,什么样的分娩併发症会导致产妇死亡?
29.产妇有没有可能在分娩后昏迷六週,接着又甦醒过来?
30.十六世纪是如何治疗昏迷的?
31.医生在什么情况下会诱导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32.小产有什么症状和迹象?
33.若孕妇陷入昏迷一年,她跟她的孩子会接受什么样的治疗?
34.哪一种怀孕併发症有可能导致妇女往后再也无法生育?
35.一九四九年是如何施行心肺复甦术?
36.医务人员在直升机上会怎么进行心肺复甦术?
37.如何谋杀一名重症肺气肿患者,让他看起来像是自杀或意外身亡?
38.哪种精神错乱会让人出现幻听,觉得有人要他去杀人?
39.哪种因素会让一名中年男子出现定向力障碍?
40.曾接受骨髓移植的凶手在犯罪现场留下血迹,比对结果会与他或是当初捐赠骨髓的人相符?
41.触碰通电围篱会发生什么事情?
42.一九四○年代是如何治疗癫痫的?
43.眼睛受到哪种类型的伤害会需要包扎绷带覆盖双眼并住院好几週?
44.火灾逃生时有可能受到哪些伤害?
45.被大提琴琴弦绞杀的女人会受到什么类型的伤害?
46.一个人腹部腹部中弹有可能熬过十二到二十四小时,之后才接受治疗吗?
47.一个人股动脉中枪能活多久?
48.一个人脑袋瓜中枪后大量出血,真有可能不受重创存活下来吗?
49.一个人脑袋瓜中枪后,真有可能完全没出现脑伤,却出现记忆受损的情况吗?
50.肝脏中枪会发生什么事,被害人会不会在三十分钟内死亡?
51.医护人员一般会如何处理枪伤,以及使用哪种镇定剂?
52.手部受到哪种伤害会侷限双手的使用功能?
53.一个人被吊刑处死后心脏还能跳多久?
54.十九世纪初的前卫女性有可能使用哪种反常的谋杀手法?
55.一九七五年是如何治疗体温过低的情况?
56.协识脱离转化症患者能不能自理生活起居?
57.哪种创伤会让一名男性不能生育,但不致于阳痿?
58.一个人长期被监禁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会发生什么事?
59.器官捐赠人和受赠者如何进行配对?
60.痲疯病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不是个重大问题?
61.遭到致命性注射处死的人能不能捐赠器官?
62.年轻的白血病患者搭乘露营车长途旅行时,会出现什么症状以及遇上哪些问题?
63.红斑性狼疮在一九三九年如何治疗?
64.一名摩托车骑士若遭受核爆波及,他会受到哪些伤害?
65.器官在摘取后多久还能用来移植?
66.空服员有可能用花生杀死有过敏症的旅客吗?
67.女性会不会出现多指畸形?
68.在刑事现场被骨头碎片戳伤,会接受什么样的治疗?
69.被人用铲子击打会受到哪些伤害?
70.镰刀型血球症在三十年前是如何诊断的?
71.吸入浓烟时会发生什么事,以及该如何治疗?
72.若被锁进烟燻室里会怎么个死法?
73.一个人在气密冷冻柜里可以活多久?
74.一个人的股动脉被刺穿会发生什么事?
75.在一九三二年,有没有可能把嵴髓灰质炎传染给另一个人?
76.一九六五年会使用吗啡滴注来止痛吗?
77.在十世纪,哪种伤害会让一位公爵在受伤后十年才丧命?

第二篇:毒物、毒素、药物和毒品
Part II: Poisons, Toxins, Medications, and Drugs(共有48道问题)
78.毒物还能做为有用的武器吗?
79.哪种药物可能会让失语症患者的病情恶化?
80.施打酒精能不能杀死已经喝醉的人?
81.从死亡两天的尸体能不能验出酒精和麻醉镇痛剂?
82.阿摩尼亚加上含氯漂白剂足以致命吗?
83.哪种注射式镇定剂可供特种部队用来制伏敌人?
84.将蛇毒注入水果会不会造成死亡?
85.我能不能安排让人摄取毒物做为谋杀手段,这是不是很难被检验出来?
86.使用防冻剂杀人需要多少剂量才够?
87.乙二醇能不能做为有效的毒物,以及酒精会不会抵销它的作用?
88.一九五○年代,英国在有没有办法验出砷残留?
89.能不能利用砷来慢慢毒害一个人?
90.单看某人在食品杂货店买的东西,能不能判定他有蓄意下毒的嫌疑?
91.耳鸣的人大剂量服用阿斯匹灵会不会让症状恶化?
92.吃下颠茄浆果毙命会让人误以为是心脏病发吗?
93.哪种心脏病药物会造成晕眩和昏厥?
94.患有严重心脏衰竭的五十多岁女性有可能被人利用她的处方药物给谋杀吗?
95.有哪种药物能快速诱导分娩?
96.樟脑会不会酿成流产?
97.用氯仿能不能把人迷昏,并让他不省人事一段时间?
98.一氧化碳能不能做为谋杀手段?
99.古罗马时代的杀手要如何确保某人死于一氧化碳?
100.若有个园丁蓄意杀人,使用秋水仙能不能取人性命?
101.箭毒能不能自制并用来杀人?
102.古埃及时代若有人蓄意杀人,拿氰化物添入化妆品中能不能取人性命?
103.在咖啡中添加镇定剂可以让一名壮硕的男子失去意识吗?
104.二战医生有哪种注射药剂可以很快让人丧命?
105.使用哪些药物可以让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病情加剧?
106.什么样的药物能够暗中让处于沮丧消沉的人服下,并慢慢走向自杀一途?
107.酒精戒断有可能致命吗?
108.哪种速效型致命气体可以用来杀人,而且很难被侦测出来?
109.十三世纪的凶手有可能使用哪种迷幻药物来导致被害人出现笨拙举止或卤莽行为,最后死亡?
110.被迫喝下毒参的苏格拉底是安详还是痛苦的死去?
111.吸入涂抹水银的香菸会不会死?
112.哪种药物用在老妇人身上可能让她几小时后就丧命?
113. K他命中毒时,吸收进入血流中的成分隔多久还验得出来?
114.一八○三年在船上进行手术可能会用上哪种止痛药?
115.哪种致命药物足以指向杀手可能是个医学系的学生?
116.一五七九年有哪种毒物能使人慢性中毒?
117.十九世纪晚期有哪种毒物能用来杀人?
118.普萘洛尔能不能当成毒药使用?
119.蓖麻毒蛋白中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120.有没有哪种药物能模拟精神分裂症?
121.一九七七年有哪种药物可以用来迷昏十岁小孩?
122.一九六二年,法医能否区辨死者是死于车祸或琥珀醯胆硷?
123.哪种家居用品可以让人用来施打自杀?
124.迷幻药对视觉障碍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125.一九二○年代,医生会不会用马钱子治疗吃了马铃薯绿皮中毒的患者?

第三篇:警察、犯罪现场和犯罪鑑识实验室
Part III: The Police, the Crime Scene, and the Crime Lab(共有27道问题)
126.十九世纪晚期有哪些法医鑑识技术?
127.一九二四年,英国有哪些血液检验和毒药物检验法?
128.什么样的证据能够指出把尸体弃尸乡间的凶手?
129.海滩的沙子能不能用来把杀手和他的罪行做连结?
130.血液要多久才会干涸?
131.存血能不能用来布局装死?
132.一九二四年有哪种物质可以用来防止血液凝固?
133.医生检视枪击死者,能看出哪些线索并用来推估谋杀时间?
134.在犯罪现场找到的血迹能拿来跟失踪者做比对吗?
135.非常细微的血斑够不够用来做DNA分析?
136.法医能不能区辨哪些伤痕是遇袭留下的,哪些是车祸受的伤?
137.能不能快速分辨出万圣节服装上的血迹是真血还是假血?
138.覆被植物出现变化会不会洩漏埋尸地点?
139.犯罪现场通常会封锁多久?
140.粒线体DNA能不能协助一名女子辨别某人是她的妈妈还是亲阿姨?
141.单凭父亲的DNA能不能证明一双同父异母的手足具有血缘关系?
142.从胎儿身上能不能取得生父DNA?
143.移植器官所属DNA会不会沿纳受赠者的DNA模式?
144.从没入水中的枪枝能不能採得DNA?
145.从吃了一半的培果採不採得到DNA?
146.从动物DNA能不能判别攻击命案牵涉到哪种动物?
147.根据犯罪现场找到的纤维能否循线追出某一双鞋套?
148.犯案时戴的手套会不会留下指纹?
149.每种武器或弹药的射击残迹是否都独一无二,以及事隔一週还能不能在夹克上找到?
150.犯罪手法和犯行特征有什么不同?
151.调查人员如何分析恐吓信?
152.DNA检验问世之前,精液物证如何运用在性侵调查上?

第四篇:法医、尸体和尸体解剖
Part IV: The Coroner, the Body, and the Autopsy(共有48道问题)
153.法医能否判定死者是生前触电身亡还是死后触电?
154.法医如何鑑定死因,以及能不能看出被害人生前曾跌落楼梯?
155.法医如何判定死者生前流过产?
156.法医如何判定谋杀案的十六岁死者有没有怀孕?
157.有可能单凭一两根手指判别出死者的年龄、性别和死因吗?
158.尸体腐败时会不会产生酒精?
159.开坟挖出胡迪尼的遗体能否证实他是中毒身亡?
160.法医的验尸报告会如何描述一宗头部受击致死的案件?
161.二十世纪早期的验尸房是什么模样?
162.哪种死因很难在验尸时判定?
163.尸体被埋进矿坑中十五年会变成什么样子,该如何验明身分?
164.锯开死者胸膛,尸体会不会流血?
165.刀伤流出的血液会在死者皮肤上凝结还是干涸?
166.从喉咙割伤类型能不能看出凶手的惯用手?
167.有个男人惨遭割喉身亡,犯罪现场有哪种证据或许可以让他的女儿洗清嫌疑?
168.尸体沉入密西根州的一处湖泊,隔多久还能保持完整?
169.一九三五年,若有人头部受创后被抛入冰冷的高山湖泊,法医能不能判定死亡时间和死因?
170.尸体泡在滚烫的温泉水中十二小时会变成什么样子?
171.单凭肉眼有办法区辨骨骸并不「新鲜」,而且起码有一百年历史吗?
172.能不能从一百年前的骨头採得DNA,以及区辨出那是指骨或颅骨?
173.在埋尸地点添加什么东西可以加速尸体分解?
174.怎样做才能完全毁尸灭迹?
175.尸体藏进冰柜沉没水中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76.有没有可能拿别人尸体移花接木来假装自己遭遇不测?
177.一九一二年,一名年轻女孩死在一处纵火案现场,当时的法医能否判定她在火灾前就已经死亡?
178.法医鑑识冷冻三十年的尸体能不能判定死因?
179.若尸体接连三天被摆放在有空调的商业办公大楼里,法医能不能判定死亡时间?
180.尸体泡在化粪池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81.尸体被埋在青贮饲料坑中十年会变成什么模样?
182.尸体被摆在微型潜艇里面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83.哪种设备能够检测出尸体放置在汽车后行李厢所残留的气味?
184.孕妇溺毙海中经过十二个小时会变成什么样子?有可能确定她的死亡时间和方式吗?
185.听诊器发明之前,医生如何判定某人死了没有?
186.若有人遭谋杀丧命,后来只找到尸体残肢,法医要如何辨识死者身分?
187.法医能否判定死者溺水的地点?
188.尸体分解时会招来哪些虫子,以及牠们的增长状况又是如何?
189.法医如何判定死尸伤痕是凿岩鎚所造成的?
190.施打海洛因和马钱硷混合液丧命的人,尸体会是什么模样?
191.一个月大的婴儿遭人掳走,事隔七年尸首被人发现,此时该如何确认他的身分?
192.调查人员如何辨认装了心律调节器的尸体身分?
193.一九四六年,法医能否分辨死者是心脏病发或中风身亡,还是头部受击丧命?
194.法医如何在尸体上找出针痕?
195.尸体僵直后,还能不能变换它的姿势?
196.一九○六年,如何让精液污斑现形?
197.法医人类学家能否从遗骸判定死者遭人切断颈动脉,还被挖出心脏?
198.美国一名内战士兵在一百三十年后出土,他的尸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199.人死后过了二十年,牙齿和填料是不是都还留在颅骨上?
200.法医能不能判定死者的刺青是在死后才被刺上去的?

第五篇:杂项,多半是稀奇古怪的问题
Part V: Odds and Ends, Mostly Odds(共有16道问题)
201.凶手杀人后能不能放干尸体血液,假装是吸血鬼干的?
202.一个人被链条锁在地底环境的墙上能存活多久?
203.一个人被活埋能撑多久?
204.剷雪刃叶会对冻尸造成什么样的损伤,法医有没有办法判定死因及死亡方式?
205.科学家会怎么分析採自不明生物体的组织?
206.从自体燃烧的吸血鬼採得的DNA能不能看出他们的年龄?
207.一种突变基因会引发杀人行为的说法可不可信?
208.海洋生物学家能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为新发现的物种命名?
209.倘若有个年轻女孩本身既是吸血鬼又是个除魔者,且两种身分各具自有血型,这样会引发血液混杂的医学问题吗?
210.苍蝇会不会在活人的伤口产卵?
211.有可能把钥匙藏在自己皮下吗?
212.脸部浸入熔融青铜会造成什么后果?
213.假设有种寄生虫会在人体里由内向外把宿主吃掉,结果会是如何?
214.吞下刮胡刀刀片会造成什么后果?
215.一个人变身成美洲豹时,他的身体会经历哪些变化,有什么感觉?
216.遭人活生生剥皮的被害人可以熬多久?

最后几句话
特别致谢

图书序言

【在现实上建构想像】文--景翔(资深翻译工作者/影评人)

  有人说电视影集《重返犯罪现场》、《CSI犯罪现场》风行全球之后,一般人才开始注意到微物办案的重要性。这话虽然不无道理,但自一八四一年爱伦坡发表他经典作品《莫格街凶杀案》而开创推理小说这种新文类后,除了极少数(例如也写推理小说的科幻作家艾西莫夫「黑寡妇俱乐部」系列大多仅以逻辑来破解生活上的谜题)之外,几乎每一篇、每一本推理小说都有凶杀案,也就是说都少不了会有「尸体」,需要经过「法医」检验或要进「解剖室」做进一步地详细检查,至于「犯罪搜查」则是不论由侦探或警方进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怕通篇是以时间、距离和车次等数据来破解不在场证明的,也得有一个现场的状况作为根据。所以推理小说的读者早已熟知微物证据和犯罪搜查的重要性。更何况福里曼还曾创造过一位号称「移动的实验室」的法医神探宋戴克,以他娴熟的法医学知识和对微物证据观察能力办案。虽然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像现在这样成熟,但在观念和做法上都算是开了先河。而所有的作家在写作时,即使是在各种奇思怪想之下,也会尽量写得极为真实而具说服力,起码不能让读者感到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多方学习与小心求证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今日的作者显然要幸福多了,因为D.P.莱尔医生这本《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正是一本提供了各种相关知识的参考书。

  这本书是以一、二十年前流行的所谓「答客问」的形式写成的。那时候常有作者虚拟一位客人提出某一方面相关的各种问题,由作者用他的专业知识一一答覆。由于主要是那位作者发表自己的理论与看法,所有问题都是为配合答案而设计,不免让人有自说自话的感觉。莱尔医生的这本书虽然也採用了这样的形式,提出问题的却都是确有其人,而且全都是从事写作的人,其中有文名早着的作家;也有希望在文坛能有一席之地的新进,他们所提的问题,有的直接了当,有的相当麻烦,更有千奇百怪的各种想法。但是相同的是力求正确的精神。莱尔医生对所有的问题一概都是知无不言,却并不见得言无不尽。有些答案看得出故意简化或省略的地方。这种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是「序言」中说的,本书不得採用来进行任何犯罪活动或用来伤害任何人。但万一有这类情况发生时,单凭这样的警语或道德劝说是没有用的。与其到时候再想办法,不如用这种治本之法先行处理。所含题材绝对不能用来诊断或治疗任何医学疾患的事也是一样。

  其次是因为这本书既然是为作家提出充分的背景资料,为手头这则医学或法医议题补充基础脉络,当然要为作家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让作者以小说的笔法去完成他的艺术创作。

  另外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进去的,那就是人的意志力,和其他各种心理及精神上的力量。这些力量都足以造成影响,却不一定能用既有的科学理论或定律来加以解释。当然使用到这些都必须十分谨慎,毕竟推理小说还是要以逻辑为主吧。

  莱尔医生这本《法医.尸体.解剖室:犯罪搜查216问》当然不像小说那样好读。但也绝对不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主要的是那些提问的作者所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多样化,莱尔医生把这些问题大概分为四个大类,外加一个集合所有稀奇古怪题目的杂类。最后这一辑因为内容有不少想法特别而颇为吸引人,让读者讶异于提问者有如此奇想,而莱尔医生竟然能做那样详尽地答覆。其余各篇也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本书对所有对推理小说有兴趣而想从事这一方面写作工作的人来说,其珍贵自不言可喻。就是一般的读者,也可以用来增加知识,或在阅读推理小说而感到疑惑时翻查之用。我的建议是先看一遍,然后把书放在随手可及的参考书一起。记得这本书里集合了两百一十六个问题,是一本上好的工具书呢。

图书试读

引言
 
本系列图书的第一本是二○○三年出版的《法医.尸体.解剖室3:重返犯罪现场》(Murder and Mayhem: A Doctor Answers Medical and Forensic Questions for Mystery Writers),第二本是二○○七年发行的《法医.尸体.解剖室2:谋杀诊断书》(Forensics and Fiction: Clever, Intriguing, and Downright Odd Questions from Crime Writers)。这次我同样征询每道问题的作者,倘若他或她愿意曝光,我就写出他们的身分。有些人宁愿保持匿名,另外一些人我则完全联络不上,因为他们的联络资料已经失效。
 
你在书中所看到的提问,有的出自曾发表多部着作的得奖专业作家,有的目前仍在为自己的小说作品寻找舞台。至于这群不同类型的作家有什么样的共通点?他们各个都擅长说故事,每位都拥有同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渴求正解的高度欲望。他们坐定看着眼前恼人闪烁的游标之时,每个人心中都涌现相同的疑问:我能不能写出具有信服力,足以发表的小说?我能不能把我脑海中的影像转换成协调连贯的白纸黑字?我能不能让读者接着翻看下一页?
 
许多提问者都已经有作品发表,也有个人网站。请上他们的网站,阅读他们的着作;会有回报的。
 
本书的宗旨在于提供知识和乐趣,而且不单着眼于作家,还包括所有喜爱相关书籍、电影或一段好故事的人。书中的提问和答案可以提供若干洞见,让我们探悉作家如何思考,还有他们如何建构一段故事。我深信读者必然可以从这些篇幅当中,找到某些有趣的、具教育意义的、幽默的和稀奇古怪的事。
 
正如本系列先前出版的书籍,这本书也不完全是我的,而是属于许多人的。我要向每一位提出问题的作家致谢,感谢各位的好奇心、想像力,还有务求正解的毅力。期望各位从我提出的答案学到的东西,和我钻研、解答各位的问题学到的一样多。就所有的读者而言,我希望本书能部分解答大家本身想问的问题,借以提高对医学和法医议题的认识,同时在心中孕育、萌生新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是激发你的创意泉源。所有的作家都曾以一个问题起步,踏上旅程来铺陈新的故事,说不定你也会自问:假如是这样呢?也许你会拾起纸笔,随我们一道投身这个经常要令人发狂—却也绝对会有回报—的专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细读,但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对里面内容的强烈好奇。我一直对犯罪心理学和刑侦破案类的故事情有独钟,而“法医”、“尸体”、“解剖室”这些词汇,无疑直接触及到了犯罪现场最核心、也最神秘的部分。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这本书会以怎样的视角,带领我走进那些冰冷而肃穆的解剖室,去揭开一个个谜团。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就是那个站在尸体旁,仔细观察、抽丝剥茧的搜查员,或者就是那位冷静、专业、用科学手法探寻真相的法医。 书中提到的“216问”,这个数字本身就暗示着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普,而是针对一系列具体、专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答。我很好奇,这些问题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是那些在新闻报道中引起广泛关注的疑难案件,还是法医界内部经常遇到的经典难题?我设想,书中的每一问都可能是一次小小的探险,每一次解答都是一次智慧的闪光。我尤其期待那些“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鉴识问题,它们听起来就足够引人入胜,或许能让我大开眼界,了解到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医学知识,以及它们在犯罪侦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专业医生解开”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有了极大的信心。这意味着书中提供的信息是经过专业人士审慎考量的,不是捕风捉影的猜测,而是有理有据的科学分析。我猜想,作者(或者多位作者)一定是在法医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希望能从他们的笔触中,感受到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我也希望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之余,书中也能穿插一些真实案例的细节,让这些枯燥的医学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让我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体会破案的逻辑和法医工作的艰辛。 “最新修订版”的标识,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额外的价值。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医学和法医学更是如此。这意味着本书的内容是紧随时代发展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很可能已经被纳入其中。我希望它能涵盖当前法医技术的前沿进展,比如DNA分析、痕迹检验、数字取证等方面的新应用。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更新的视角,让我了解到现代法医科学是如何在科技的助力下,更加精准、高效地揭露真相,对抗犯罪。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对于我这样渴望了解最新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从书名到副标题,都散发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承诺着一次知识的冒险和思维的盛宴。我期待它能够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读物,既能满足我对犯罪故事的好奇心,又能让我学到实用的科学知识。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艰深的医学和鉴识原理,化繁为简,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体验到探索未知的乐趣。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看看这本书究竟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和震撼。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光是听着就让人有一种想要立刻翻开一探究竟的冲动。“法医.尸体.解剖室”,这三个词组在一起,无疑将我带入了犯罪侦查的核心地带。我一直对这类题材非常着迷,总觉得那里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等待被揭开的真相。我想象着,这本书会以一种怎样的叙事方式,将我带入那个充满专业知识和悬念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让我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一个近距离观察者,去了解法医们是如何通过他们独特的技能,解读死亡的语言,并为那些无声的受害者发声。 “犯罪搜查216问”,这个副标题尤其吸引我。它暗示了书中将包含大量的问答内容,而且数量不少。我很好奇,这216个问题都是些什么?是关于尸体本身的研究,还是关于案件侦破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那些一直存在的疑问,比如,法医是如何判断死亡时间的?在什么情况下,尸体会发生特殊的病变?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痕迹,又隐藏着怎样的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问题,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法医工作的科学原理和逻辑推理过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专业医生解开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鑑识问题”,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充满了期待。我喜欢那些不落俗套、能够带来惊喜的内容。那些“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问题,听起来就极具吸引力,它们很可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我固有的认知,让我了解到一些非常规的医学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在法医的实践中得到应用。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专业的知识,将这些看似离奇的现象,解释得合情合理,让我不仅感到惊奇,更能从中学习到科学的魅力。 “最新修订版”这个标识,对于我来说,是决定我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医学和法医学都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只有最新的信息,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前沿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反映当前法医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例如,关于DNA比对的最新进展,痕迹分析方法的更新,以及在数字取证方面的应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最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了解到现代法医侦查是如何在科技的助力下,更加高效、精准地为正义服务。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强烈阅读兴趣。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读物。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法医的专业知识和犯罪侦查的神秘感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和启发,并且感受到科学在维护社会正义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体验一场关于真相的探索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道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法医.尸体.解剖室”,这几个词汇,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吸引力,仿佛把我拉入了犯罪侦查中最核心、最神秘的场景。我一直对那些通过科学手段揭露真相的故事非常着迷,而法医,无疑是其中的灵魂人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带领我深入法医的世界,去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去感受他们如何与死亡对话,并从冰冷的证据中寻找到生命的轨迹。 “犯罪搜查216问─专业医生解开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鑑识问题”,这个副标题,更是将我的好奇心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16问”这个数字,预示着这本书内容的丰富和详尽,让我期待能从中获得大量关于法医学的知识。那些“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鉴识问题,听起来就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我很好奇,书中会涉及哪些罕见的医学案例,或者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死亡原因,它们又是如何被专业医生们一一破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颠覆我已有的认知,让我看到法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解决疑难案件中的独特作用。 “专业医生解开”,这四个字,为这本书注入了强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让我相信,书中提供的信息是严谨、准确的,并且是经过专业人士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检验的。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将那些复杂的医学原理和鉴定过程,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能了解到“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真实案例的片段,让这些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最新修订版”这个标识,对于我来说,是确保我能获取到最前沿、最准确信息的重要保障。法医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当前最先进的法医技术,例如DNA鉴定、痕迹分析、数字取证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最新科技进展,并将其与犯罪侦查相结合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最新的法医学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强烈阅读欲望。它承诺着一次深入探索法医世界、揭示犯罪真相的旅程。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读物,既能满足我对神秘案件的好奇,又能让我学到实用的知识,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我认识一个我所不熟悉的、但却至关重要的领域。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法医工作不仅仅是冰冷的手术刀和显微镜,更是一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肃穆而又略带阴森的感觉,就像是在暗示着我即将踏入一个不为人知的领域。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学破案充满了兴趣,尤其喜欢那种通过微小的线索,层层剥茧,最终揭开真相的过程。而“法医”、“尸体”、“解剖室”这些元素,无疑是这类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我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画面:一间灯光昏暗的解剖室,一台冰冷的手术台,一位身着白大褂、表情凝重的法医,以及围绕着他们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谜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如实地展现法医工作的真实面貌,让我了解到他们是如何运用精密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与时间赛跑,与罪犯的狡猾周旋。 “216问”这个数字,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量非常可观,它似乎涵盖了关于尸体、死亡以及犯罪调查的方方面面。我非常好奇,这些问题是如何被组织的?是按照死亡原因、时间、还是案件类型来划分的?我希望它能带领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死亡”这一终极的秘密,并了解法医是如何通过对尸体的研究,来推断出事发经过的。那些“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鉴识问题,听起来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它们是否会涉及到一些罕见的毒药、离奇的死亡方式,或是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场痕迹?我渴望通过阅读,能够学到一些非常规的知识,拓展我的思维,甚至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有一些基础的判断能力。 “专业医生解开”这句话,无疑为这本书打上了“权威”的标签。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非常有信心,相信它所提供的知识是准确、可靠的。我设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在法医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和复杂的鉴定过程,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还能穿插一些真实案例的片段,让这些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我期待作者能用他丰富的经验,为我讲述那些发生在手术台上的故事,以及他如何从微小的细节中,解读出生命的最后讯息,并为伸张正义贡献力量。 “最新修订版”这个信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具有时效性。我深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法医学领域,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当下最前沿的法医技术,例如DNA数据库的应用、电子取证的新进展、以及各种精密仪器在现场勘查和实验室分析中的作用。一个经过更新的版本,意味着它能够反映出当前法医侦查的最高水平,让我能够了解到最现代化的破案手段。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就足以引起我对它强烈的购买欲望。它承诺的是一次深入探索法医世界、揭示犯罪真相的旅程。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读物,既能满足我对神秘案件的好奇,又能让我学到实用的知识,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我认识一个我所不熟悉的、但却至关重要的领域。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法医工作不仅仅是冰冷的手术刀和显微镜,更是一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让我忍不住想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法医.尸体.解剖室”,这几个词汇,直接点燃了我对犯罪侦查背后那严谨、科学的调查过程的兴趣。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通过细微线索,抽丝剥茧,最终找出真相的侦探故事或纪录片情有独钟,而法医,无疑是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向我展示法医们是如何在冰冷的解剖台上,解读生命的最后信息,并为正义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犯罪搜查216问─专业医生解开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鑑识问题”,这个副标题,更是将我的好奇心推向了顶点。“216问”这个数字,暗示了内容的详实和丰富,让我期待能从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那些“神祕、病态又稀奇古怪”的医学和鉴识问题,光是听着就觉得充满挑战和趣味。我很好奇,书中会涉及哪些我从未听过的医学现象,或者那些在影视剧中才能见到的离奇案件,它们在现实中是如何被法医们一一破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死亡并非总是那么简单,背后可能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医学奥秘。 “专业医生解开”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了十足的信心。这意味着书中提供的信息,是经过专业人士的严格审视和验证的,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深厚的专业知识,将那些晦涩的医学理论和复杂的鉴定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能了解到“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囫囵吞枣。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穿插一些真实案例的片段,让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最新修订版”的标识,对于我来说,是确保我能获取到最前沿、最准确信息的重要保障。法医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当前最先进的法医技术,比如DNA鉴定、痕迹分析、数字取证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最新科技进展,并将其与犯罪侦查相结合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最新的法医学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共同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承诺着一次关于科学、真相和正义的探索之旅。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读物,既能满足我对犯罪故事的好奇心,又能让我学到实用的科学知识。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法医工作的严谨、科学和神秘感相结合,让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并深刻理解科学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