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民主:工业化国家如何面对爱滋病

疾病与民主:工业化国家如何面对爱滋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eter Baldwin
图书标签:
  • 爱滋病
  • 公共卫生
  • 政治
  • 社会学
  • 疾病
  • 民主
  • 工业化国家
  • 健康政策
  • 流行病学
  • 社会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行文流畅、考证丰富确实,是第一本爱滋病当代比较史学的严肃着作。所有关心爱滋病或公共卫生政治的人都该把这本书列为指定读物,对于现代国家制度变迁与社会政策的广阔讨论深具启发。──《政治研究评论》

  鲍德温综合庞大繁多的资料,显现高超的组织技巧与独到眼光。作者不轻信伪善空谈和未经验证的大众认知;关于认同政治的章节尤其精辟,利益团体发起行动主义对于爱滋病防治措施有何影响的讨论也非常深刻。鲍德温行文生动、语带讥讽,令人耳目一新,不予人学术陈腐之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鲍德温不怯于提出具争议性的观点。本书作者对于国家制定政策的习惯提出大胆论点,而对于被爱滋病拉进公共辩论场域的私人行为,作者也毫不避讳地大方谈论。──《美国医学会杂志》

  鲍德温这本引人入胜的着作乃关于公共卫生的政治,针对已开发国家预防与对抗爱滋病的政策进行详尽的比较研究。──《外交》

  公共卫生与其变迁涉及的议题广泛而庞杂,鲍德温对于近来的部份相关历史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彼得.鲍德温 Peter Baldwin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

  其他着作包括:1999年出版的《传染病与欧洲国家,1830-1930》及1990年出版的《社会团结之政治:欧洲福利国家的阶级基础,1875-1975》。

译者简介

林怡婷


  台大政治系毕业,就读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

  译有《拯救婴儿?新生儿基因筛检的影响》

颜涵锐

  师大翻译所博士候选人

  译有《人性中的良善天使》(史蒂芬平克着)(远流)
 

图书目录

前 言/颜涵锐 译
致 谢/林怡婷 译
缩写对照表/颜涵锐 译
导 论 役于过往/颜涵锐 译

第一章 体液与国民身分/颜涵锐 译
第二章 话说从头/林怡婷 译
第三章 过去的战役:传统公共卫生策略与爱滋病/林怡婷 译
第四章 病患成为囚犯:责任、犯罪、健康/林怡婷 译
第五章 歧视及其不满:保护患者/林怡婷 译
第六章 人人都是自己的检疫官:爱滋病防治的自主手段/林怡婷 译
第七章 防疫政治的多种型态/林怡婷 译
第八章 死而无憾:同志与其他利益团体/林怡婷 译
第九章 人民之声为最高法律:专业、权威、民主/林怡婷 译
第十章 历史的介入:过去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林怡婷 译
第十一章 爱滋病时代的自由、权威与国家/林怡婷 译

註 释
索 引

 

图书序言

前言

  密尔班克纪念基金会(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是靠捐款运作的机构,该基金会致力于针对卫生政策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不分政党的分析、研究,以及沟通工作。该基金会自从1905年以来,即鼓励参与政策制订和执行之相关人士参考现行最佳实证,来改善并维护人类健康。该基金会在与决策者的会面中提供研究成果,并出版报告和书籍,包括《密尔班克季刊》(Milbank Quarterly)这本涵盖众多领域的人口健康(population health)和卫生政策期刊。

  本书是加州大学/密尔班克健康与大众丛书(California/Milbank Books on Healthand the Public)第十三本问世之作。透过基金会与出版界的出版合作关系,希望能够鼓励各类相关研究发现的整合与沟通,促成更有效的卫生政策。

  彼得‧鲍德温(Peter Baldwin)是载誉国际的卫生和社会政策史学家,对于袭卷全球的爱滋/人类免疫不全病毒*(HIV)传染病之政策制订方面,他有相当多贡献。本书中鲍德温强调欧洲和北美洲工业国家对此疫情处理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追溯到这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时针对传染性疾病所採取的防治政策。鲍德温的分析和结论,对于每个国家政策制订者以及他们所服务的人民极为重要且切题。他提供了充分的证据,透过比较,有助了解各国之所以选用特定政策的原因,但他也很清楚爱滋/人类免疫不全病毒疫情以及近来爆发的SARS疫情,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证据,证明他所称的「相互依存」(mutual dependence)以及「自我保护」(selfprotection)已经成为全球性和国家级的议题了。
 
丹尼尔 M. 福斯 会长
山缪尔 L. 密尔班克 主席

註释
* 译註:HIV虽然一般皆称此病毒为爱滋病毒,但因为本书作者提及有另一派医学观点不认为HIV导致爱滋病,因此如果迳自译为爱滋病毒,在文中或一再出现自我牴触的文意矛盾,而既然HIV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依国教院亦可译为人类免疫不全病毒,在此即选用此译名。

图书试读

导读

役于过往

本书要谈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主要论点有三。首先,已开发国家在面对后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爱滋病,AIDS)这个疫病时,虽然其所遭遇公共卫生问题棘手处都相似,处理方法却不同到让人诧异。其次,某些工业化自由民主国家政府干预较多,大众权益凌驾于感染者及高风险族群的权益。哪些国家会将个人自由置于集体利益之下,而哪些国家又会与之相反,採取患者主动就医、筛检、强调需获得病患同意的防治措施,往往出人意表。在爱滋处理方面限缩人民自由的国家,往往是在其他方面较重视公民自由权的国家:像是美国和瑞典。而其他国家,包括一些较会允许国家强制介入的国家,像是法国和德国,反而採取较自由放任的态度。已开发国家一般性政治意识型态,无疑会影响其公共卫生政策。但是其间的关联方向不甚明显,且往往与预期相反。

第三,欧洲与北美工业国家在防治策略上的歧异,大致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时防治如瘟疫、霍乱、黄热病、天花、梅毒等流行疫病的相关措施。而不论哪个国家,政策制定者都坚信自己是对症下药,依所面临威胁特性作了应有对策。但事实上,他们各自的举措在在透露过往作法的影响。本书会证明,各工业国在这方面如此的分歧,肇因于往例—这是一种深层的历史性公共卫生记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