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光有爱:映照生命的幽谷

心光有爱:映照生命的幽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灵成长
  • 情感疗愈
  • 生命意义
  • 爱与希望
  • 自我探索
  • 人生感悟
  • 温暖治愈
  • 心理健康
  • 积极人生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监狱内的教诲师与各科员们,为让受刑人从错误中学习,用各种方法谆谆教诲,帮助受刑人明辨是非,以回归社会步上有用的人生道路。教诲师们彷如是高墙内指路的明灯,照亮着受刑人昏暗的心地。

  作者採访记录监狱内教诲师与管理人和受刑人的生命故事。希望借此书的纪录能启发读者,穿越纷杂的世相,看到这世界的苦难幽深角落。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无论身体是弱不禁风,或是健硕粗壮,只要不自羁绊,其实人还是有潜力,发挥自身的光芒,为社会尽一份心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专文推荐

  赖文玲  法务部矫正署宜兰监狱教诲师
  王贵祥  北京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在暗处看见光

推荐序
飞越高墙的慈济青鸟         撰文/赖文玲
高墙内的十八盏心灯         撰文/江智超

第一盏心灯       监狱从来没空过
第二盏心灯       再见不是终点──监狱是社会的缩影
第三盏心灯       改变不能只说道理
第四盏心灯       孩子需要约束力与方向
第五盏心灯       自我超越是人类存在的目标
第六盏心灯       善的使命以善养德
第七盏心灯       去感受别人心中的爱
第八盏心灯       有期待的目标,意志力就会正增强
第九盏心灯       有勇气走向有用之路
第十盏心灯       英雄难过心魔关
第十一盏心灯     孝顺不能等
第十二盏心灯     贪污与犯罪都是学习而来的
第十三盏心灯     别在伤口上撒盐
第十四盏心灯     只在乎自己无法适应社会
第十五盏心灯     刻痕的标记──刺青
第十六盏心灯     放下自己的志工精神
第十七盏心灯     一勤天下无难事
第十八盏心灯     在被安置之处播种光

后记             让心念转向正向能量

 

图书序言

前言

在暗处看见光

    
  当我们漫步走过世界,有人在小岛度假中,突然被持枪威胁交出钱财,却遇到有人出手相助,所以能无事平安回家。有人则是佯装好意在机场,送你一包粉,就足够让你倾家荡产遭受牢狱之灾。

  这世界充满神奇又不可思议的事物,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挑战,无常且短暂,所以人必须不断地抉择与判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了变得更好,或做了会变得更糟,或者现在做了很好,未来却更糟。但遇到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或面对不能改变的命运,也就是等于到了最后的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但最重要的是对苦难採取什么态度,用什么态度来承担苦痛;如何才能冷静果断地处理。

  证严法师说:「逆境可遇不可求,不要浪费。」若还能对所有的遭遇,怀着淡定而超然的心,或由宗教信仰,或花草树木,抑或是晨曦夕阳美美的一瞥,相信人都会得到一些安慰的。尼采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即使在高墙内,相信只要觉察出困惑,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使命,发大心立大愿,找出了利他奉献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增强忍受煎熬的耐力,也能转动后悔又痛苦的情境,看见光芒。

  有一天与友人去监狱送书,刚到大门口,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在哪里?我漫不经心地回她:「在监狱」,「嗄!妳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啦?」朋友紧张又惊吓地大叫,仿彿我已掉落地狱。

  当我要回家时,突然又有朋友打来,「妳现在哪里呀?」,「刚出监狱!」于是她屏息一下,接着小心翼翼地问:「那, 妳没事了噢?」

  监狱,是一座在高墙内与世隔绝的地方,是犯下罪行的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而失去自由之处。因此谈起监狱,总有一种恐怖又神祕的感觉。

  可是,高墙外的人们还不晓得,墙内教诲师与各科员们,为了让受刑人从错误中学习,在此转捩站,以睿智和悲悯的眼光,用各种方法,谆谆教诲,帮助受刑人明辨是非,启发人伤我痛的悲心,在未来出狱后能够不再陷于诱惑,而免于兇恶,回归社会步上有用的人生道路。教诲师们彷如是高墙内,指路的明灯,照亮着受刑人昏暗的心地。

  这地球,没有人是独立存在的,所有人事物是连动的,每个选择都会影响他人,即使是心灵的悸动,波澜,微微的涟漪,都会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我们都多少有一点责任。但只要是能带着善念,去做所有的决定,无形中也会促进人世间善的循环,因为苍生安乐,自己才会得安乐。

  感恩能执笔记录监狱内教诲师与管理人们的慈悲,在採访过程中,叙事故事的河流,出现着惆怅和忧伤,因为受刑人那些不为人知的祕密,都深藏在幽暗深处,由此造成了生命的风暴和潮汐。但教诲师们,时而菩萨低眉,满怀悲悯,时而金刚怒目,策马入林,但也无法置身事外,悲悯之心,发出的光芒,映照着教诲师们以真诚的爱在拔除苦难,在悠长的岁月中,苦口婆心地说尽了千言万语,用尽了千方百计,只要有人幡然悔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餽赠了,因为只为众生得离苦,是他们最大的使命。

  此书中虽是真实案例,但均为化名,以保护个人隐私,希望借此书的纪录能启发读者,穿越纷杂的世相,看到这世界的苦难幽深的角落,明白了这世界,不是只围绕着自己在转。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无论身体是弱不禁风,或是健硕粗壮,只要不自羁绊,其实人还是有潜力,发挥自身的光芒,为社会尽一份心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在此让我们一起来为《心光有爱》本书打开心的灯罩,拂去生活中的污垢与灰尘,在本书的十八盏心灯中,一路指引着迷途人,但愿最少有一盏灯,能点亮您与我,也能照亮周遭,令世间一切闪耀生辉。

推荐序

飞越高墙的慈济青鸟


  「犯人不是关起来就好,干么去监狱关怀陪伴?」很多认识幸惠老师的人,一听闻她近来老往监所跑,就不禁好奇地询问。没错,监所是刑事司法执行的所在,也是普遍认为磁场不佳的阴晦角落,一想到那群刺龙刺凤、罪无可赦的大哥,关他也只是刚好而已,怎会想要进来关心他们?

  对于公平正义的伸张,人们能想到快速解决的方式,便是将罪犯审判、惩罚。然而,古代刑罚的「隔离主义」及「应报原则」虽符合一般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期许;但是,监禁囚犯真能消弭犯罪,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犯罪问题仍旧层出不穷,难道任其生生不息、永无止尽的轮回?

  美国国家科学院二○一四年犯罪调查报告指出,长期监禁并无「预防效果」,监狱只是暂缓犯人再次犯罪的时间,无法有效阻止其出狱后再犯罪。犯罪成因错综复杂,犯罪现象只是反映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如果一再用「次等公民」或「社会边缘人」的排斥眼光,只会强化彼此的对立与仇视。所以,究竟要如何打击犯罪?真的只能静待警察抓坏人,白白浪费社会资源和成本?!

  虽然犯罪学者主张:每个社会都有挫败型的失序者,犯罪是社会的正常现象;但种种学说正说明:「贫穷」是社会难治的病,「低阶层副文化」更是犯罪的温床。实务研究也显示:大部分受刑人处于社会底层,种种的悲剧造就他们有爱的缺口,甚至是早期创伤累积的受害者。等到长大后伤害自己或别人,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反击,以获得心理最初的补偿。反思社会对低阶层和弱势者的冷漠鄙视,乃至对罪犯动辄处以刑责惩罚,似乎一劳永逸;然而,一代传一代受挫经验的复制,一件又一件瞩目案件的发生,也逼着人们不得不省思,这个社会将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

  监禁人犯于高墙和刺网内虽为必要之恶,但现代刑事政策趋向「矫正处遇」及「修复式正义」,认为隔离监禁是便宜之计,只会造成行为人对社会更加不满和不平,引起更多对峙的纷争和事端。以教育刑代替惩罚刑,并修复加害人、被害人与社区的关系,期许三面均赢,让犯罪人顺利复归社会,才是司法处遇的最终目的。辅以「医疗预防模式」和「教化疗癒理念」,把犯人当病人看待,当成个案好好辅导治疗,让他感受被陪伴、接纳、包容,而愿意做出改变的契机,才是杜绝再犯的根本之道。

  慈济志工团队长期入监深耕,即是以人性关怀为立基点,落实「生命教育」和「品格教育」,以同理心去了解、倾听和注视,期盼收容人在此脱胎换骨、改变宿命,回到社会上成为有用的人。慈济人飞越刺丝高墙,乐当穿梭铁窗的希望青鸟,相信唯有在感恩、尊重和爱中,拯救失落的灵魂才是生命的唯一出口。在这座被人遗忘的牢笼中,我望到人性最伟大的光辉,也看到人间最崇高的大爱!

  在此也唿吁社会大众,重新思考亲子生活、教育体制、就业系统和社会福利等议题。司法是「社会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公平正义必须建构于合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上。社会应以慈济为师,给予低阶层和弱势者关怀、支持与救助,绝对是刻不容缓之务,而逐次改善社会结构也是政府必须的作为。

  欣闻幸惠老师的大作即将出版,这本老师辛勤走访各监所,笔下描述的监所实况是如何样貌?作学生的我引颈期盼。老师的无私奉献深深感动着我,相信也会带给读者不同的见解和思考,若有进一步想为社会多做些什么的悸动,那么,老师辛勤笔耕的初衷,就已获得满满的回报。在此感恩老师的爱心撰写,也感恩大家的用心阅读。

文/赖文玲──法务部矫正署宜兰监狱教诲师

推荐序

高墙内的十八盏心灯


  因爲参与慈济志业,而认识幸惠师姊达二十年。身在医生世家的幸惠师姐,家庭环境富裕,及长后从事医药业,事业有成,却不喜奢华,常念苍生,热衷行善。三十年前毅然抛弃事业,立志追随 证严上人,吸取 证严上人智慧精华,久经薰闻法香之后,便发愿推广静思人文工作。近年来亲证 上人智慧语录,改变无数慈济家庭,从唯我独尊的贡高我慢,转向感恩忏悔的慈济大爱。让师姊深深体悟到,医病在医心,医心在开启慧命,于是从医业转向笔耕,撰写慈济励志书籍,借书传法,与广大会衆读者,善结好缘。

  近日有机会随同师姊,在福建广东地区,与慈济志工菩萨分享心得。每一场分享,极富趣味温馨,听众回响激烈。尤其是Q&A,问到人生难以圆满的困境,除了用 上人的智慧回答之外,幸惠师姊会以其着作之书「用心祝福」才能「活出幸福」。希望疑惑者,借书中个案,来深切体会「用心的祝福」的意义,就是去我执,而达到智慧圆融的慈悲境界,指引大家找到幸福方向。

  最近幸惠师姊,更是发挥了普天三无(天底下没有我不爱的人,天底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天底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精神,长期去监狱内,採访对受刑人辅导的教诲师,他们如何为高墙内绝望的生命,浇灌出希望花朵。也借着每一个案阐明出「心为工画师」的佛法真义,一念为天堂,一念为地狱,天堂与地狱往往就在一念间。

  为此,幸惠师姊集结教诲师们说的个案,以及管理者的心声,着作成《心光有爱》一本书,当我细读几篇,文章内容,是借受刑人的故事,来警惕自我,人不要被情绪綑绑,不要被无名怒火烧心,才不会铸下大错。其次这本书,列举了很多更生人教育工作者,开导一时犯下大错之人,打开生命死结,找回自信,重新拥抱社会。相信人心本善,只要有决心,善念开启,便会自己掌控人生,活出奇蹟。

  同时我们也要唿吁,以宽容心面对更生人,修补心灵创伤,更生人无法全靠自己力量就好起来,他们更需要社会以爱相陪。我们是不是要更有耐心,更有包容心的来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同时,我们也要对于无辜的被害人及家属感到怜惜,给予最大的照顾。帮助他们快速走出阴霾,疗伤止痛。相信,社会上多一份爱,就少一份仇恨,让这个社会更健康,更和谐。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大爱光照,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

文/江智超

后记

让心念转向正向能量

    
  在我们的生命之火,即将黯淡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人吹上一口气,使光焰重现,我们会怀抱最深的感谢,如同有些观念,点燃我们内心的电光石火,让我们转念,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感恩,但能否让念头延续不灭,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    

  曾听到一位法师,回答一位生了智障儿的母亲说:我宁愿相信,您的孩子是菩萨,他是来替众生承担苦难的。当下的观点让那母亲转念释然了。

  为什么有人一出生就处于泪水与苦难中,有时候,受害人往往会变成加害人,甚至也是暴力循环的受害者, 因为接受到的讯息,只有用暴力才能解决问题,为了保护自己,只有用暴力来对付,因为他没有学会其他的方法因应。有时候,必须在情绪上,审视自己,找出为什么会做的理由,犯罪大都始于观念的偏差。

  曾经在一场导读会上,分享精神病患的笑话,希望能博君一笑,想让气氛轻松,没想到,会后有位听众过来提醒我,

  「您知道精神病患的家属,多么痛苦吗?他们的日子过得多艰难吗?」当下,我非常忏悔,没有去同理周围家属们的感受,赶紧合掌感恩他的提醒,我们往往都没去感受病患背后亲人的立场,他们的笑话讲一次只有三分钟,但家属们,却是天天时时刻刻都必须生活在哭笑不得,忧心忡忡的世界里。

  由此联想到受刑人,他们的背后,承受悲欢离合的家属。因为如同书中的案例, 「如果我们也经历这样的事,旁边的情况会怎样?」因为纪录他们对受刑人的教诲,从此,我也学会了退一步多观察,多敞开心胸来旁观周围人的感受,如同从别人的立场来看自己,是否更有慈悲与怜悯之心。

  监狱内的教诲师们与各科主管们,他们殷殷期待社会能改变得更祥和,所以花了不少心力,希望促进受刑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更有仁慈心,重新以不同的方式,跟自己与跟他人和谐相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修复补偿被害人与其家人衍生的悲痛,也对他人有所贡献。像是高墙内的路灯,照亮路也照亮人心,让他们看到方向。

  古代刑法处罚犯罪行为,讲求隔离主义及应报主义,但在大约自一九七○年代中叶开始,一些司法人员和被害者团体开始注意到被害人于传统的刑事诉讼中,不被重视的境况,只是个被传唤来作证的证人。为了促使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伤痛被国家重视,为了让犯人认识他造成怎样的伤害,给犯人道歉或弥补的机会,所以在加拿大、纽西兰等地开始仿傚当地原住民的风俗,试行修复式正义。    

  关于「修复式正义」,维基百科的解释大抵为:关于修复式正义(Restorative Justice,或译:修复式司法)基于「和平创建」(peace-making)的思维,主张处理犯罪事件不应只从法律观点,而也应从「社会冲突」、「人际关系间的冲突」观点来解决犯罪事件。强调「社会关系」的修复,亦即,当事者的权利、尊严应得到满足,个人、团体与社区已损坏的关系亦得到应有的修复。换言之,社会复归不只加害人,连同被害者及社区均需复归的刑事政策理念──在国家制度保障下,透过任一方都不吃亏的程序,让各方当事人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执行修复式正义时必须避免强迫或诱骗被害者,以廉价条件原谅加害者,也要避免加害者假装改过;尤在性侵杀人虐待等无法或难以回复的犯罪(这类犯罪容易让受害者或其家人有严重心理疾病,这种病是难以治癒及控制的,病人会承受终身痛苦),修复式正义更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必须正视被害者与家属的受害严重性,否则修复式正义会成为对受害者的嘲讽、重罪轻判的借口、对犯罪的鼓励及吃案的同义词。

  非常感恩此书的纪录出版,沈慈夷师姐与杨济昶师兄的导引与一路陪伴,还有陈秀琇师姐的鼓励,在此深致感恩!更感恩监狱里典狱长与各科室主管们的接受访问,才能将此书顺利出版。此书的版税将捐给宜兰监狱,作为回馈他们对受刑人的用心与教诲。

  殷切盼望高墙内与墙外的人,因阅读此书,更能体会大家的期盼,而善自珍重,把软弱的时刻与暗弹的泪水,化为勇气,超越困境,找出生存的目的与责任感,因而活出生命的使命。

  证严法师说:提灯照路,是一种光明的象征,希望人人不只在元宵节提灯,要永远点燃智慧之灯,不只自照心路,且能灯灯相传,照亮人人心的道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