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向违反主流的B级文化致敬! 一本教你从不良社会所「排泄」出的B级文化中,读出好品味的指南书 这是一个嘲讽我们的人生、嘲笑我们的社会的故事。文章中的字句,就如同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说的「对比出坏品味的好品味」(good taste of bad taste);也如同放克歌手迪弗兰科(Ani Difranco)所唱的「生命是一场B级电影 / 愚蠢而怪异 / 是一段茫然的故事 / 并且对话百无聊赖。」(Life is a B movie / It’s stupid and it’s strange / A directionless story / And the dialogue is lame.)。本书将提出几种方法,教你从不良社会所「排泄」出的,充满虚伪、矫饰、伪善的不良人生、B级文化中,读出「好品味」。
二0一二年,PSY以一首〈江南Style〉,在韩国大众文化史上刮起前所未有的风潮,媒体与名嘴评论家不分彼此,全都狂热地分析起「B级文化」。甚至可以说,「B级」一词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其他关于二十一世纪韩国大众文化的谈论。
因为担任电影文化领域的记者,不得不多次谈起B级电影的我,也在去年吹起的「B级文化」风潮中,发表了个人浅见,也成为日后出版专书的契机。
总览过去种种论述,首先得釐清的是,「B级文化」是一种具有实体的概念吗?个人的判断是,多数人滥用了「B级」一词,这样的概念停留在对大众文化的「印象式批评」(impressionistic criticism)。
以「B级文化」阅读、窥看社会的欲望与大韩民国的景象 本书试图定义在过去只作为修饰词使用,不具备实体意义的「B级文化」。书中分析它形成的条件及历史,并透过电视连续剧、综艺节目、电影、歌谣、美术、网路漫画、时尚、政治等各种方式,研究B级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出现的形象与脉络。将美国的B Movie(B级片)解释为B级电影,而将B级文化已成气候的韩国式脉络称为「B级文化」,如此单一概念的分析方式也不是头一次使用。B级文化其实就是社会中各个阶层与世代的欲望彼此冲突、摩擦之后,共同形成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本书可说是以「B级文化」来阅读、窥看我们社会的欲望与大韩民国的风景。
本书初稿完成之际,PSY正好发表新曲〈Gentleman〉,分析该曲的文章收录于本书第一章(译註:收于本书第一篇前言)。而PSY进军美国演艺圈不久后,正值青瓦台发言人尹昶重在韩国总统访美期间,因性骚扰案被撤换的史上头一遭「桃色丑闻」。他在担任新闻记者时,写过评论韩国社会道德与伦理、政治、经济品格的报导与专栏;也经常出入高级饭店,喝着红酒,与各界名人优雅而高尚地谈论文学与美术,一如所有高学历出身的领导阶层所为。晋身国家高阶公务员后,尹昶重也曾与内阁大臣共商国家情势与朝鲜半岛的外交。这样的他,在韩国总统访美期间,竟涉嫌彻夜饮酒,并裸体骚扰他人,引发不小的骚动。
献给世上所有嘲讽与活在不良社会中的非主流群众 这个故事如果拍成电影,或许就会是介于以下三部电影之间的B级讽刺喜剧:史丹利‧库伯力克(Stanley Kubrick)执导,描述怪里怪气的美国总统和将军们发动核战的《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林常树(Im Sang Soo)执导,讲述韩国当代政治史上性丑闻的《那时候那些人》(译註:韩原名그때 그 사람들(那时候那些人),英译为The President’s Last Bang)、以及充斥低级性暗示笑话的喜剧《美国派》(American Pie)。如果以小说形式发表的话,尹昶重事件可以算是喜剧;然而在我们身处的现实中,这件事毋宁是个也许可以作为本书另一章节的悲剧,然而那已超出本书描述的范围了。
尹昶重这个集悲剧、喜剧于一身的主角,是我们社会所认同的「人生胜利组」,过着所谓的「优良人生」。时至今日,我们仍持续以「优良人生」与「不良人生」把人们分类。不仅如此,塑造优良人生的过程与判别不良人生的标准日益严苛,更多人的生命被打入「劣等生」行列中。但是,如果我们所处的社会,本身其实就是个「故障」的不良品呢?不良人生对不良社会持续丢出的挑战,不就正是形成「B级文化」的源头吗?
去年秋天到今年早春,尽管稿债缠身,工作漫长且艰辛,我依然沉浸其中。在此感谢Book Ocean(북오션)出版社与我的家人,允许我投入创作的甘苦中,让我大着胆子出版这本尝试写出「好品味」的「不良文章」。
向世上所有正在嘲讽、活在不良社会中的非主流群众、以及违反主流的B级文化致敬。
李钖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