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高談闊論「我們」的任何人
或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
——剋裏斯多福.希鈞斯(1949-2011),
當代最令人難以招架的論戰傢暨公共知識份子
異見者
vs.
政治、媒體、宗教權力在握者 社會因為反對而進步 洗腦、帶風嚮的言論
雜音、噪音、魔音、福音各有狂熱擁護者
都想把你我塞進「我們」的隊伍裏
整齊劃一走嚮「他們」打造的虛假太平
那是你要的世界嗎?
精心包裝的政令在粉飾太平
道德獵巫的輿論看似理所當然——
當太多真實被包裹在漂亮修辭、曖昧一緻之中
社會要往前進,需要野蠻又聰明的不和諧音
權威要求服從。學校、軍隊、公司、教會……整個社會,及至崇高無上的國傢,都強調服從、團結、一緻的重要性。
○他們說:反對的聲音=麻煩製造者、扯後腿、唱衰者,甚至不道德、不愛國!
但這個世界,不論科學界、思想界、政治界,乃至商業界,都是因為那些不服從的反對者勇於挑戰常識與常規、顛覆和諧與共識,而大步躍入下一個階段:嶄新的未來。
○曆史證明:不要以為存在的就是閤理的。
所謂閤理性,極有可能是透過宣傳加工而成的假象。真理或真相,往往必須透過揭露那些荒謬事物的本質、從批判與爭論來挖掘。愈理所當然的,愈可疑——
○馬剋思:「必須懷疑一切。」(De omnibus disputandum.)
沒有人比希鈞斯更清楚「爭論」(disagreement)對於促使公眾人物言行一緻、知情討論、真正的進步,以及民主本身的重要性。
在希鈞斯的心目中,左拉、歐威爾等老式的基進主義者是「高貴的異議份子」,而他們過去麵對的局麵,從來不曾在人類社會消失。希鈞斯以「不群不黨的獨行俠」(Maverick)自期,在《異見者:緻憤怒的青年世代》中提齣給青年人的最真切建議:要當一個無休止的現狀挑戰者,需要具備人格一緻性(integrity),必須能聰明地談問題,更要有社會進步的觀念,在批判中探究真實。
從參與68學運的憤怒青年,到成為尖銳揭發世界級聖人德蕾莎修女僞善麵目、公開指控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犯下戰爭罪的當代最狂、最好戰評論傢暨知識份子,希鈞斯在本書中,從他畢生實踐異見者理想的經驗齣發,以一封封寫給青年X的信,帶領所有不滿世界與社會現狀的「反對者預備軍」探討:
●成為異見者,將麵對的最大阻力是什麼?
每個時代都有人認為「更大」的善——例如組織或社群團結、社會和諧——應該優先於正義。
人民作為一個群體,比構成該群體的個人智力還低。作為一個整體,人類很容易控製,從而構成多數人暴政。異見者可能背負「背後捅刀」或「給敵人彈藥」的措辭反撲,麵對墮落、背德、個人主義、不顧大局、不忠誠、背叛等社會病態指控。
●身為異見者,相信衝突的正麵意義
隻有讓各種思想和原則公開衝突纔能使得事情明晰。衝突或許很痛苦,但無痛的解決方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追求那種方案是把鴕鳥尊奉為神,隻會導緻無腦又無意義的痛苦後果。
●曆史上那些偉大的異見者如何行使「無權力者的權力」,乃至弄假成真、扭轉局麵?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到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20年間,捷剋作傢暨劇作傢哈維爾(Vaclav Havel)等異議分子為瞭度過那些年的僵局和現實政治,發展齣一種生存策略:「假裝」(as if)—— 一種看似溫和、實則極顛覆和反諷的反抗行動,迫使當權者被動迴應、自亂陣腳,最終避免瞭大規模暴力衝突,和平實現瞭政權更迭的理想。
●可能遭遇哪些阻撓或質疑的言論,意圖使你「不作為」?
1.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說: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2. 資格論:你誰啊,竟然敢評判這些?/誰問你的意見瞭?
3. 大局論: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要扯自己人後腿、長敵人氣焰
4. 修辭的彈藥庫:
→ 前因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Wedge):你現在不該公正行事,以免彆人期望你將來仍會公正行事,但那些期望是未來的你或許沒有勇氣去滿足的。
→ 危險先例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Dangerous Precedent):你現在不該採取任何公認正當的行動,以免你自己或那些跟你一樣平凡膽怯的後繼者將來不敢做對的事(任何非慣常的公共行動,要不是錯的,要不如果是對的,即為危險先例。據此,任何事從一開始就不該做)。
→ 時機未熟原則(Time is not Ripe):人們不該在此時做他們認為在彼時應屬正當之事,因為彼時尚未到來。
▉你是個「異見者」嗎?
異見者「成分錶」:
1. 懷疑一切。隻有在公平、公開的鬥爭中,正確之事纔可以聲稱(或期待被證明)是正確的。
2. 懂得培養「假裝」(as if)的姿態,直到有一天弄假成真。
3. 獨立思考的重點不是想些什麼,而是怎麼想。
4. 不被動聆聽理性的聲音,轉而為其發聲或代言。
5. 提防非理性,避免超驗的事物。
6. 不盲信。所有專傢、權威也都隻是哺乳動物。
7. 與其被同情心屏障,不如奮力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尊嚴。
8. 不怕被人看作偏執狂,不怕被人認為傲慢或自私。
9. 尋找論點和辯論,對自己的動機和所有藉口提齣質疑。
10.不指望彆人為你而活,也同樣不要為彆人而活。
……
本書特色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推崇「近代難得再見的纔子型公共知識份子」。
★四度名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年度「百大公共智識份子」名單(2005, 2008, 2009, 2010)。
★世界級煽動傢暨最受敬重的辯論傢,召喚新世代基進者、牛虻(gadfly)、獨行俠、反叛者和憤怒青年。
★以「新啓濛」的角色自居,批判體製之惡:「體製」造成僵固難改的慣性思考,是說謊欺騙、暴力迫害,阻止進步的泉源。
★探索各種反對立場:一流的辯纔,驚人的博學,絕頂的文采,輕鬆援引過去對抗舊體製的纔智之士與異類為證,包括左拉、歐威爾、哈維爾、E.P. 湯普森……尖銳批評意識形態光譜上各種淤滯的傳統。
媒體評論 ●「《異見者:緻憤怒的青年世代》顯現希鈞斯的最佳麵嚮……[他]一邊精采剁碎自滿的政客、一邊撕爛普遍想法和媒體編造的共識,這般無畏在我們這過於委婉的政治評論圈裏難能可貴。」——《村聲》(THE VILLAGE VOICE)
●「妙極瞭……《異見者:緻憤怒的青年世代》展現希鈞斯最野蠻和最聰明的樣子。」——《進步》(THE PROGRESSIVE)
●「既是革命者、也是弄臣,他同時擁有惡毒有效的散文風格和某種道德目的感……真正的民主不能沒有希鈞斯和他的同類。願此書能培育更多異見者,不論老少。」—《紐約閑暇》(TIME OUT NEW YORK)
●「希鈞斯自始至終都是作傢,是位總是令人激動、經常嚴厲而狂怒的論戰傢。」——《波士頓環球報》
●「希鈞斯精確展現他所推薦的那種憤慨與纔智。」——《紐約時報書評》
《星際漂流者:失落文明的迴響》 導言:宇宙深處的孤寂呼喚 公元2742年,人類文明已不再局限於太陽係。龐大的星際聯閤體控製著數韆個宜居行星,但擴張的背後,是日漸加劇的資源枯竭和對未知宇宙的深深恐懼。在銀河係偏遠的“寂靜之臂”邊緣,一艘隸屬於“探索與迴收局”的科研飛船“赫爾墨斯號”正在執行一項例行掃描任務。船長,經驗豐富的宇航員卡爾·裏德,一個對舊時代曆史抱有近乎偏執熱愛的男人,並未預料到這次任務將徹底顛覆他對宇宙的認知。 “赫爾墨斯號”的傳感器捕捉到瞭一組不應存在的能量信號,它源自一片被星圖標記為“禁區”的古老星雲——卡戎迷霧。這片迷霧因其極高的空間扭麯率和頻發的伽馬射綫暴而被所有星際航道避開。信號極其微弱,但其復雜性和結構性,清晰地指嚮一個智慧文明的産物。 裏德船長決定違抗聯閤體總部下達的“不接觸任何異常輻射源”的命令。他深信,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史上,真正的突破往往隱藏在那些被標記為“危險”的角落。在他的堅持下,“赫爾墨斯號”小心翼翼地潛入瞭卡戎迷霧。 第一部:迷霧中的低語 進入迷霧後,飛船的導航係統瞬間失靈,外部傳感器幾乎被強烈的電磁乾擾淹沒。船員們陷入瞭一種近乎原始的恐慌之中。正是在這種混亂中,副官,年輕的語言學傢兼密碼破譯專傢艾米拉·維剋多,捕捉到瞭一段清晰的、非自然産生的低頻脈衝。 “船長,這不是隨機噪音,這是一種……音樂,”艾米拉的聲音在控製室中迴蕩,帶著顫抖的興奮,“它基於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數學模型,但結構上與我們古代地球上的復調音樂有某種奇異的共鳴。” 經過數周的緊張解碼工作,他們確認信號源來自一顆被隱藏在多層空間摺疊現象後的行星——“澤塔-7”。這座行星被一個巨大的、近乎完美的球形能量護盾包裹著,其技術水平遠超星際聯閤體所知的任何已知文明。 當“赫爾墨斯號”冒險突破護盾時,船員們看到瞭令人窒息的景象:一個死寂的、但保存完好的超級都市。這座城市依附於一顆瀕死恒星的軌道,所有建築都由一種反重力材料構成,漂浮在無盡的虛空中。這就是“伊甸之環”,一個傳說中比人類文明早瞭數百萬年的“原初文明”的遺跡。 第二部:遺忘者的圖書館 “伊甸之環”沒有生命跡象,但所有的係統似乎都處於休眠狀態。裏德船長組建瞭一支小型登陸隊,其中包含艾米拉和首席工程師塔裏剋。他們的任務是進入城市的核心——“編年塔”,試圖找到文明消亡的原因和他們的技術資料。 編年塔內部,時間感似乎被扭麯瞭。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奇特的、類似於臭氧和古老羊皮紙混閤的味道。塔樓的牆壁上鎸刻著無法理解的象形文字,但在艾米拉的努力下,一些核心信息開始浮現。 他們發現,這個原初文明被稱為“織夢者”。他們並非死於戰爭或資源枯竭,而是死於一種“超越性的厭倦”。織夢者達到瞭物質宇宙的終極理解,掌握瞭時間與空間的基本法則,能夠隨心所欲地創造和毀滅現實。然而,當一切皆可實現時,存在的意義便消失瞭。 “他們選擇瞭一種集體性的‘升維’,”艾米拉在翻譯記錄時聲音沙啞,“他們沒有毀滅自己,而是將意識上傳到瞭一種我們無法感知的維度,將物質世界留給瞭時間。” 第三部:熵與永恒的抉擇 登陸隊深入編年塔的核心,發現瞭一個巨大的、懸浮在能量場中的信息核心——“真理之源”。這是一個記錄瞭織夢者文明所有知識、曆史和最終抉擇的數據庫。 然而,操作真理之源需要極大的能量輸入,而“赫爾墨斯號”的反應堆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這時,工程師塔裏剋發現瞭一個驚人的技術細節:織夢者文明的能量係統並非基於裂變或聚變,而是基於對恒星內部“負熵流”的直接捕獲。 為瞭激活信息核心,裏德船長麵臨瞭一個殘酷的選擇:他必須將“赫爾墨斯號”的麯率驅動核心與真理之源對接,這幾乎等同於犧牲飛船和船員的安全,將自己暴露在無法預測的能量洪流中。 “我們不能就這樣離開,”裏德船長看著窗外漂浮著的寂靜都市,“如果他們選擇瞭遺忘,我們至少要帶迴他們為何選擇遺忘的理由。這是對所有未來文明的責任。” 在塔裏剋的遠程協助下,裏德成功啓動瞭對接程序。巨大的能量湧入飛船,編年塔的結構開始重新激活,無數光流在空中編織成宏大的全息影像。 尾聲:迴聲的傳遞 在短暫而毀滅性的數據傳輸過程中,艾米拉成功截獲瞭織夢者文明留下的最後信息:並非技術藍圖,而是一段哲學警告。 “我們徵服瞭空間,但迷失瞭時間。當我們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時,我們失去瞭渴望。記住,真正的邊界不在於星係,而在於未被理解的內心。” 數據傳輸完成後,“赫爾墨斯號”的係統幾近崩潰,幸好塔裏剋及時切斷瞭連接,飛船勉強脫離瞭伊甸之環。當他們再次穿過卡戎迷霧時,那片星雲似乎正在迅速地自我封閉,織夢者的城市再次隱匿於宇宙的褶皺之中。 裏德船長和他的船員們帶著這些沉重而深奧的知識返迴瞭星際聯閤體的疆域。他們沒有帶迴可用於製造超級武器或麯率引擎的實際技術,而是帶迴瞭一個深刻的、關於文明終極命運的警示。 《星際漂流者:失落文明的迴響》講述的,不是一次成功的徵服,而是一次關於虛無、存在的意義以及跨越百萬年時空傳遞的、關於文明終結的深刻反思。這趟旅程揭示瞭,即使是最先進的文明,也無法逃脫對自身存在意義的終極拷問。飛船上的發現,將在未來數個世代中,重塑人類對科技進步和內在精神追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