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

宝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
  • 家庭教育
  • 育儿
  • 儿童心理
  • 成长
  • 亲情
  • 绘本
  • 故事
  • 温暖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可搭配《森林也疯狂》桌游一起玩,不但能促进家人、朋友关系,更可以在游戏中修复关系喔!

读者好评

  一本关于关系、爱和疗癒的书,作者以简约文字说出饶富象征的故事,画者以细腻彩墨勾勒出触动心弦的扉页。追求「完美」始于人性,学习「完整」才是人生;完整包含人性中的好与不好、光明与黑暗。--沈志仁 台湾沙游治疗学会常务理事

  抱一棵树,好像听见妈妈的心跳,贴近爸爸的胸膛。
  回到森林的家,吐纳忧伤,再爱和被爱,欢喜上路。--林一真 森林益康研究者

  *适读年龄:6岁以下亲子共读;6岁以上独立阅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昭伶


  英国Bradford大学硕士,主修社会工作与社区照顾。从事辅导与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喜爱与长者、家长、教师和儿童们分享绘本、玩桌游。目前主要从事绘本创作、翻译、导读、赏析等文字工作及桌游教具创作;故事教育、生命教育、亲职教育等相关教学工作;以及担任非营利组织顾问、督导及员工教育训练工作。亦担任国家图书馆出版品《全国新书资讯月刊》童书专栏执笔。着作及翻译包括:《我好怕》(心理出版);《勇敢的短腿鹬》、《多娜和绿色的鸟》(飞宝文化出版);《心理学》、《亲职教育》、《儿童谘商》、《儿童及青少年:团体谘商与心理治疗》(华腾文化出版);以及《森林也疯狂》桌游(心理出版)。

绘者简介

郭智慧


  高雄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教学硕士
  国中美术科专任教师
  专攻:水墨、书法

  得奖纪录:台中市第18届大墩美展入选

  展览纪录:
  101高师大艺廊「绵延」──彩墨人物意象
  103高雄社教馆「墨言」──彩墨心之映像
  104-105高医南杏艺廊,美术班毕业展──参展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

幸福人生的秘密——童年的安全感

陈昭伶

   
  平安基金会在2017年进行一项针对其青少年听障服务个案的情绪与压力访谈及调查,发现青少年听障者情绪与压力,与父母看待其障碍的态度及养育风格有很大关联。若听障青少年父母个性开朗,以正向态度看待孩子的障碍,视孩子为宝贝,能敏锐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在感觉受伤时,比较会向亲人寻求安慰,当家人或朋友遇到问题时,他们也能主动提供安慰,并且假使处在不友善的环境中,孩子也能自我排解情绪,甚至有能力影响别人、改变环境。

   反之,若父母个性悲观,以负向态度看待孩子的障碍,甚至终日以泪洗面,其孩子易形成负向性格,产生自卑感。当处在不友善的环境中时,更是没有招架能力,致使孩子更退缩,因而将自己封闭在无声的世界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与照顾者的教养风格,及两者间情感亲密度有重大关联,并且从婴幼儿襁褓阶段就产生。

  「依附关系」理论
  着名的英国发展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依附(attachment)是一种存在两人之间主动、情深、双向的关系,人类早期的依附情况会对成年阶段有深远影响(蔡春美等人,2007)。婴儿一岁的时候,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对待他们的方式,会在婴儿的大脑中塑造成一套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模式,并影响他到成年的亲密关系。「依附关系」理论的重要学者提出关键概念:

  ‧与母亲的依附,不但是生活所需,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John Bowlby)
  ‧妈妈是安全堡垒(secure base)!只有依附关系愈安全,孩子才愈有勇气离开母亲出去探索!(Mary Ainsworth )
  
  John Bowlby的学生Mary Ainsworth(Ainsworth et al., 1978)提出了母婴关系中,重要的三种依附型态:安全依附型、不安全依附型—抗拒依附型、不安全依附型—逃避依附型。Mary Ainsworth设计「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 Situation)」,研究这三种依附型态的婴儿气质,观察对象都是年纪在一岁左右的婴儿。Mary Ainsworth请妈妈暂时离开婴儿身边,由陌生人照顾几分钟,然后妈妈再度出现,此时观察婴儿的反应来判断其属于哪一种依附型态。每种依附型态说明如下:

  1.安全依附型:当妈妈离开时,婴儿呈现可接受的哭泣;但在妈妈回来之后,婴儿快速的从妈妈的拥抱中得到安慰,继续探索环境。

  2.不安全依附型—抗拒依附型:当妈妈离开时,婴儿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妈妈回来之后,婴儿虽然想要拥抱却仍是对妈妈生气,甚至拳打脚踢。

  3.不安全依附型—逃避依附型:当妈妈离开时,婴儿会四处张望寻找妈妈;但是等妈妈回来后,婴儿却对妈妈的拥抱没什么反应,甚至还会眼神避开妈妈。

  此外,Mary Ainsworth并提出,在出生后三个月较常被拥抱的婴儿以及享受于亲餵母奶的妈妈,更容易建立母婴的安全型依附关系。其最大的关键,在于母性行为(mothering),包括母亲抱抱、逗婴儿、唱儿歌、跟婴儿说话等等充满爱的行动,对婴儿情绪等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周念丽、张春霞,1999);以及妈妈对婴儿需求的敏锐度,多猜猜他们在想什么,且尽力的去满足宝宝需求,那么在一岁的时候,婴儿就比较少哭闹,比较多表情、手势、发出比较多声音。因此,出生后的三个月可说是幼儿性格与发展关键期(蔡春美等人,2007)!

  教育无他,「爱与榜样」
  国内知名的画家黄美廉虽患有脑性麻痺,但她完成了大学教育,还拥有博士学位,并且独立生活至今。她是如何办到的呢?多年前在一次演讲中听她提到:从幼儿园直到读美国残障中学期间,「教育」这两个字,对她而言等同「霸凌」。因脑性麻痺造成她无法言语,与五官不自主的扭动,但在外人看似古怪的外表下,她却有着非常正常的心智,完全能感受到别人对她的不友善,这令她更加痛苦。

  从幼儿园起,她就不断成为被霸凌的对象。点心常被抢走,同学全都排斥她,幸好黄美廉的牧师爸爸从小就让她觉得,即便她与别人不同,但她却是上帝送来的宝贝礼物。爸爸也尽量用对待正常孩子的要求,教黄美廉学会独立生活。当她被欺侮时,爸爸教黄美廉去抱大树,黄美廉当时学校的一棵大树,便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她常常抱大树,因为也只有树愿意陪她,给她温暖的抱抱。

  当时听了她两个小时的演讲,我感动得红了眼眶,我明白造就这位无法言语,却能成为「名嘴」到处演讲的阳光美少女的幕后最大功臣是——「黄美廉的牧师爸爸」以及学校的那棵「大树」。
 
  福禄贝尔说:「教育无他,爱与榜样而已。」我想黄美廉的爸爸给了幼儿黄美廉最棒的礼物——「安全感」。因为爸爸的「爱」与「肯定」,即能敏感孩子的需求,形成亲子间安全的依附关系。并且爸爸也以身示范,教她解决难过的方法「抱大树」。透过森林疗癒,她随时可在森林中纾解自我情绪,而《宝贝》一书中晓芯的爸爸可说是黄美廉爸爸的化身,晓芯则可说是现今许多面对生命困境的孩子的代表。

  森林疗癒
  黄美廉爸爸教她解决难过的方法——「抱大树」,就是森林疗癒的方法之一。黄美廉爸爸在四十多年前就开启了幼儿黄美廉的森林疗癒,可说是幼儿森林疗癒的先驱。

  《森林益康》一书是作者林一真教授结合医学、心理、森林领域的学者,展开为期三年的「森林益康」研究计画。研究团队邀请九十三位志愿者,分批上山参加森林活动,分别调查林相、温度、湿度、气压和负离子,研究人类在不同的海拔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发现在进行森林活动后,参加者身心健康都得到提升,证实森林活动确实有调节自律神经和减少负面情绪的效益(林一真,2016)。
 
  《森林益康》作者也谈到德国人的生活和森林密不可分,森林是安定人心的家园,也是增进体魄的健身房。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已经有组织从事「森林与健康」的研究,发展出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形的森林散步复健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发展的「森林健身法」就领导全世界。而日本的「日本森林保健学会」及「日本森林医学研究会」,双方都推崇森林活动可以疗癒身心(林一真,2016)。近年来经常受邀来台带领森林疗癒工作坊的日本学者上原巖,也是《疗癒之森:进入森林疗法的世界》的作者,在其书中介绍了森林疗法及其各种应用:包括森林散步、森林游憩、复健、心理谘商、保育、教育等(姚巧梅译,2013)。

  爸爸妈妈的神奇力量
  John Bowlby提出,如果能建立一个温暖、亲密、而且长久的关系,将对于孩子大脑的发展有全面性益处。而《宝贝》封面的小婴儿——晓芯,一个在安全的「依附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是我们的期许,希望能透过此书,帮助婴幼儿主要照顾者(父母、褓姆、祖父母等等)在阅读此书后,能了解「依附关系」的理念,与其照顾的幼儿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让更多的幼儿拥有美好人生的开始。 人类生命中的第一个亲密关系,是与父母间的亲情,若成功发展,孩子能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迈向幸福的人生;若发展失败,孩子易形成抗拒型,或逃避型等不安全的依附关系,其将来长大之后,极有可能用相同的态度,来面对亲密关系中的伴侣,造成许多婚姻问题和家庭问题。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基石,如果想让您的孩子一生幸福,请行使上天赋予您身为爸爸妈妈独有的一份神奇力量——以「爱」与「安全」浇灌您的孩子,必定长出幸福的种子,并且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