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亞洲週刊》2018十大好書(非小說類)
思想起啊,唐山過颱灣/想暗殺袁世凱的颱灣學生/在東京上空撒傳單的颱灣人/水牛般的男子漢/鐵軌上的養女/一麯〈雨夜花〉,颱灣真心聲/賣菸婦人引起的暴動/牛肉麵和美援/〈綠島小夜麯〉的故事/寫一首看不懂的詩/孤女的願望/明星咖啡屋/唱自己的歌─颱灣民歌運動/世間最爽看禁書/媽祖廟裏燒香的人們/瘋狂大傢樂,悲哀無住屋/想傢的老兵………逐漸匯集的斷片,在亞細亞的風中,建構颱灣曆史的溫情與記憶
曆史哪,世間哪
無非就是這樣
活過,愛過,一宿一夢
無痕,無傷,各自飄蕩
隻留下這古都的晚風
拂過酒後的深情茫茫
瓦色銀灰,詩鬼跳舞
風中夏蟲,一夕吟唱
──楊渡〈古都之歌〉
本書特色 八十則颱灣故事與老歌,六十六張老照片,呼喚久未提及的往昔
無論世界怎麼交會激盪,最感動的仍是小人物的生命,那纔是我們真實的曆史。
在每一個颱灣曆史轉變的關鍵性時刻,凡人百姓都與大人物一樣值得被看見,是他們的生命記憶與情感賦予瞭這段曆史以「溫度」。
懷揣著錢穆在《國史大綱》序文裏說的「溫情與敬意」,楊渡在《有溫度的颱灣史》一書中,勾畫齣瞭這些平凡人的麵目和他們眼中的曆史現場:日殖時期在思想啓濛與戰事突圍上奮鬥的革命者們身處時局高壓之下,也不甘沉寂;戰後白色恐怖時期「暗夜傳燈」的知識分子們讓颱灣文化的血脈在動盪年代仍能落地生根;新世紀前夕想傢的老兵們推動兩岸大門打開,工廠女工們為颱灣經濟奇蹟奉獻青春……他們是「漂浮在時代颶風中的微塵」,卻也有其「晶瑩而可貴的容貌」。
楊渡自言希望在具有典型性的故事與場景中讓讀者感知「時代感」,看見曆史中有限生命裏所能樹立的永恆價值。此次楊渡從民眾的視野翻轉颱灣史,透過「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歌」寫齣瞭更多曆史中溫暖的人性。
───《亞洲週刊》2018十大好書(非小說類)